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本站动态 > 抗战胜利80周年征文 > 内容正文

【抗战胜利80周年征文作品】:国际视角下的中国抗战贡献:东江纵队的国际统战工作
来源:抗战胜利80周年征文作品 学术组 文/邱镇锋   2025-11-05 16:14:31

  摘要: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江纵队是华南地区抗战的中流砥柱。全球史观视野下,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建设国际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这一阶段的战略目标之一。东江纵队作为与盟军开展直接合作的中共抗日武装,以实际行动塑造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良好的国际形象,为党在复杂的战争环境中,赢得了国际社会的认可和政治上的主动。

  关键词:东江纵队;国际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

  国际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征程中长期秉持的一种联合战略,是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基本原理在国际工作中的拓展,是中国争取自身发展的有利环境、为世界和平发展做出贡献的重要战略依托。[①]中国共产党推动建立的国际统一战线在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目标和方针。

  抗日战争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认识到,中国的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运动是相互配合的。中共把建立国际的抗日统一战线视为一个必然选项,将中国的抗日战争与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视为一个整体,而且以其抗日反帝的彻底性引领了统一战线的建立。[②]毛泽东认为,共产党人在全世界的任务是动员各国人民组织国际统一战线,为着反对法西斯而斗争,为着保卫一切民族的自由和独立而斗争,一切力量须集中于反对法西斯奴役。具体到外交工作上,便是同英美及其他国家一切反对德意日法西斯统治者的人们联合起来,反对共同的敌人。[③]因此,在国内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国际上致力于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是中共这一时期的战略目标。

  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是与盟军开展直接合作的中共抗日武装。朱德在《论解放区战场》中指出“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抗日纵队,和敌人进行了空前英勇的、残酷的、可歌可泣的胜利战争,成为中国抗战的中流砥柱”。[④]作为华南抗日武装力量的主力部队,东江纵队在抗日战争中除了独立自主地抗击日军之外,还与盟军开展国际合作,不仅有力配合了全国抗战大局,而且为盟军的对日作战提供了重要支持,是中国抗日战场以及中共领导的抗日武装支持世界反法西斯战场的杰出典范。

  一、东江地区中共党组织和东江纵队的成立

  东江地区涵盖东莞、宝安、博罗及惠阳等县,东江人民素有革命斗争传统。1937年9月,东莞、宝安与增城三地的党组织根据中共广东省委的部署,开始筹备抗日武装力量。1938年10月12日,日军入侵惠阳大亚湾,21日攻陷广州。为在东江沦陷区展开地下活动并组织游击作战,惠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与东宝惠边人民抗日游击大队相继成立。[⑤]

  中共积极在东江地区组建抗日武装力量,同时也加快了东江地区党组织的建设。1939年1月,中共中央南方局正式成立,周恩来任书记。南方局的设立设立极大推动了中共在东江地区及香港的党建工作。2月,中共东江特委成立,尹林平[⑥]任书记。5月,成立由梁广[⑦]和梁鸿钧[⑧]负责的东江军事委员会。同时,惠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改编为新编大队,东宝惠边人民抗日游击大队改编为第二大队,曾生[⑨]和王作尧[⑩]分别担任两队的大队长。东江地区的抗日武装力量与党组织建设由此取得突破性进展,为东江地区开辟敌后战场奠定基础。

  1943年12月2日,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扩编而成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司令员曾生,政治委员尹林平,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王作尧以及政治部主任杨康华[11]发表了《东江纵队成立宣言》,宣告东江纵队正式成立。东江纵队下辖第二、第三、第五大队、惠阳大队、宝安大队、港九大队和护航大队,共四千多人。[12]

  此外,东江纵队与香港抗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1941年12月25日,港督杨慕琦向日军无条件投降。国民党负责人陈策并未组织香港人民抗日,而是率众撤离香港。[13]危急之际,中共中央要求东江纵队在香港组织游击队、开辟香港敌后战场,并发动香港人民参与抗日斗争。1942年2月3日,这几支潜入香港的武工队组建成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港九独立大队,即后来的东江纵队港九大队。作为香港沦陷时期唯一保持完整建制的抗日武装,港九大队成为当地抗战的核心力量,在秘密大营救以及与盟军的合作中发挥直接的作用。

  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东江纵队国际统战工作的历史过程

  (一)香港国际大营救及与英军服务团的合作

  秘密大营救是日军攻占香港后,在中共中央的指示下,由周恩来亲自指挥,广东省委、香港党组织和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参与的一场营救香港文化界人士和爱国民主人士的行动。在此过程中,东江游击队及其下设的港九大队临危不惧,为顺利完成营救任务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由于秘密大营救的抢救对象不啻于爱国文化人士,还包括英军、美军等盟国官兵和反法西斯战线国际友人,因此东江游击队的抢救行动为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作出贡献,赢得了崇高的国际声誉,有力地塑造了中共的正面形象。[14]秘密大营救中,对于国内民主人士和文化人士的营救始于1942年1月初,到1942年2月底,任务基本完成。而针对被俘的盟国官兵和国际友人的营救,则贯穿了整个香港沦陷时期,或可称之为国际大营救。

  1942年1月1日,中国、美国、英国等26个反法西斯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正式形成。遵照中共中央的指示,东江纵队港九大队积极推进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合作,在中共的国际统战工作中表现突出。东纵战士不仅出色地完成了对爱国民主人士的“秘密大营救”工作,还在与日军作战、斡旋的过程中营救了包括英军、美军等盟国官兵和反法西斯战线的国际友人。

  香港沦陷时,英国守军投降。至1942年2月,共有10947名盟军官兵成为战俘。1942年4月,香港的亚皆老街战俘营启用,大部分英国官兵被关押在此。港九大队与英军的合作始于香港大学教授赖廉士(Lindsay Ride)等4人的获救。1942年1月9日,赖廉士等逃离战俘营,12日遇到前来搜救的游击队员,于18日被护送到惠州。转移途中,赖廉士了解了游击队的基本情况,部队的士气和纪律给他留下深刻印象。[15]

  东江抗日游击队营救国际友人的业绩,受到盟国特别是英国重视,这也为后续港九大队与英军服务团的合作奠定基础。1942年7月,英国在桂林成立英军服务团(简称“英团”),由赖特上校指挥,在惠州设立英军服务团前方办事处,由祁德尊少校任主任,派出何礼文上尉到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总部,要求港九大队协助调查香港集中营,并合作展开营救工作。[16]

  港九大队与“英团”在多个方面形成合作,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首先是开展军事侦察。通过侦察并拍摄广九铁路等重要目标,为营救战俘做准备。其次是在西贡和九龙等地建立情报交通站,在惠州和香港两地传递情报。最后是共同实施营救盟军战俘和盟国平民的行动。[17]

  据不完全统计,经过东江抗日游击队和地下工作者的努力,先后营救出关在集中营的国际友人有英国人42名、印度人54名、丹麦人3名、挪威人2名、俄罗斯1名、非律宾人1名,共103人。[18]在港九大队与“英团”合作的过程中,英军服务团的负责长官,对于东江纵队的援助,给予感激和谢意。赖廉士也向东纵表达感谢:“如果没有你们的帮助,我们是不会做出什么工作来的。”[19]

  (二)营救美军飞行员及与盟军开展军事合作

  国际大营救之外,英、美等盟军官兵与东江抗日游击队在军事合作上做了许多工作。1943年12月,东江纵队正式成立,这支活跃在华南敌后战场的抗日武装凭借其强大的作战能力以及坚定的维护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迅速吸引了美军关注,双方之间展开了合作。

  1944年2月,美国第十四航空队飞行员唐纳德•克尔中尉在轰炸启德机场与日本舰艇时被日军炮火击中,跳伞坠入日军重兵封锁的敌占区。克尔在跳伞逃生时,飘到了沙田观音山的山坡上。生死存亡之际,港九大队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营救。游击队员李石、李兆华、邓斌等人冒着日军千人搜捕队的封锁,将克尔带到山洞躲藏起来。随后,他们又带来食物、药品和棉被,保障了克尔的生命安全。历经20多天的接力护送,港九大队最终将这位“飞虎队”英雄安全转移至大鹏半岛东江纵队司令部。1944年3月,东江纵队总司令曾生在惠阳坪山接见克尔中尉。坪山人民赠送给克尔中尉一面“空中英雄”的锦旗。3月9日,克尔中尉伤愈,曾生派短枪队护送他到惠州,由美方人员陪同前往桂林的美军航空队基地。此外,曾生写了一封信详细介绍东江纵队的情况,请克尔中尉交由美军第十四航空队司令陈纳德将军,希望在对日军的作战中能得到美军的配合。[20]港九大队多次营救了在执行任务时因被日军击中而跳伞逃生的美军飞行员,包括克尔中尉、勒夫哥中尉等共计8人之多。美军飞行员被港九大队拯救脱险之后,陈纳德将军对此十分赞许,并决定与东江纵队合作,请游击队协助拯救美军遇难飞行员和提供情报。[21]

  1944年7月,美国的《美亚杂志》刊登了一篇对东江纵队在太平洋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展开分析的文章。文章指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对于盟军将来在华南沿海作战具有极大重要性,盟军应该立即承认这些游击队的存在及其潜力,并给予各方面的援助,包括派遣联络官,予以技术上和军火的援助。[22]

  在华美军司令部排除国民党的阻挠,派遣欧戴义与东江纵队联络。东江纵队则按照中共中央的指示,答应了盟军的合作要求,并建立了联络处,袁庚任处长,黄作梅为首席联络翻译官。此后,双方开展紧密合作,为盟国反攻太平洋作准备。[23]

  东江纵队与美军在情报和测绘方面进行了密切的合作,有力配合了盟军的作战计划。1944年10月,为了收集日军情报和气象资料,东江纵队在请示中共中央后,在广东敌后区广泛建立起情报站。东江纵队提供的情报得到了盟军方面的赞誉,并认为这些情报站是美军在南中国最重要的情报站。陈纳德在给东江纵队发来的电报中表示:“我们对你们近来关于敌军及其活动、驻地和番号的报告特别感到喜悦,这些情报是重要的,实际上它是有生命力的,因为它揭露了敌人的企图和活动,帮助我们的指挥当局取得更好的结论和计划。”1945年3月,为配合盟军在广东登陆作战的计划,美国海军甘兹上尉要求东江纵队进行协助。东江纵队与美军工作人员一起到大亚湾进行沿海测量工作,经中共中央同意后,将宝贵的资料提供给盟军。施的情报资料。甘兹完成任务时,在致曾生的感谢信中说:“我要表示我对我所工作的地区中你的部队所给予的光辉的合作的真诚谢意,由于他们的努力,使我们能获得工作上必需的情报。” [24]

  三、东江纵队国际统战工作的历史性贡献

  东江纵队的战士在与美军飞行员、英军服务团等盟国官兵在合作的过程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东江纵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塑造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良好的国际形象,为党在复杂的形势中,赢得了国际社会的认可和政治上的主动。

  东江纵队冒着巨大风险救助盟军人员的行为,为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作出重要贡献,使西方盟国直观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作用,为中国共产党赢得了崇高的国际声誉。战后,英国皇室为港九大队颁发荣誉勋章,表彰其为英军服务团营救战俘所做的重要贡献。[25]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这段二战期间东江纵队在国际统战工作中所彰显的国际主义精神,对当今世界仍具重要意义。当年被救的美国飞行员后人与东江纵队游击队员后人之间仍保持着深厚的友谊,他们仍然在新时代续写着这段跨越时空的中美友好篇章。

  习近平总书记在百团大战纪念碑广场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讲好抗战故事,把伟大抗战精神一代代传下去。”这为我们铭记抗战历史,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砥砺奋进、创造新的历史伟业,注入强大信心和力量。[26]回溯东江纵队的国际统战工作,不仅对祖国大陆意义重大,对香港亦有特殊的意义。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李家超指出:“抗日战争时期香港成为向祖国和盟军运送物资的重要管道和交通动脉,香港居民积极投身抗战前线,守护国家。香港市民与祖国同胞血浓于水,在国难之时,更是团结一致,奋力抗敌,保家护国。”港九大队的抗战史便是香港同胞与祖国人民同仇敌忾和坚持两个统一战线的最好见证。

  当今国际风云变幻,逆全球化、单边主义与保护主义抬头,国际社会唯有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才符合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因此,传承东江纵队在国际统战工作中展现的对外开放精神、捍卫人类正义和真理的精神,坚持中国与各方合作共赢,方为正道。  

  注释:

  [①] 门洪华、俞钦文:《中国共产党构建国际统一战线的百年探索(1921-2021年)》,《国际观察》2022年第1期。

  [②] 侯中军:《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到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与两个统一战线的建立》,《史学集刊》2025年第4期。

  [③] 毛泽东:《关于反法西斯的国际统一战线》(1941年6月23日),《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06页。

  [④] 朱德:《朱德军事文选》,解放军出版社1997年版,第500页。

  [⑤] 《东江纵队史稿》,广东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9-20页。

  [⑥] 尹林平,抗战后到东江地区负责发展党组织、组织抗战等工作。

  [⑦] 梁广,1938年任广东省委常务委员,1940年任中共粤南省委书记。

  [⑧] 梁鸿钧,后来担任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队长。

  [⑨] 曾生,后来担任东江纵队司令员。

  [⑩] 王作尧,后来担任东江纵队副司令员兼参谋长。

  [11] 杨康华,抗战时期曾担任中共香港市委书记。

  [12] 《东江纵队史稿》,第93-95页。

  [13] 陈敬堂:《写给香港人的中国现代史——从西安事变到新中国成立》,中华书局(香港)有限公司,2014年,第190-191页。

  [14] 邱镇锋:《东江抗日游击队香港秘密大营救始末探析》,《军事史林》2024年第11期。

  [15] 孙扬:《抗战时期中共国际统一战线在香港的实践》,《历史研究》2024年第2期。

  [16] 东江纵队编写组:《东江纵队史》,第252页。

  [17] 孙扬:《抗战时期中共国际统一战线在香港的实践》,《历史研究》2024年第2期。

  [18] 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广州地区老游击战士联谊会编:《东江纵队图文集》,中共党史出版社2015年版,第155页。

  [19] 广东省档案馆编:《东江纵队史料》,广东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 690—693 页。

  [20] 陈敬堂:《香港抗战英雄谱》,中华书局(香港)有限公司2014年版,第247-248页。

  [21] 陈敬堂:《香港抗战英雄谱》,第196页。

  [22] (美)《东江游击纵队与盟国在太平洋的战略》,《美业杂志》1944年7月号,延安《解放日报》1944年9月11日全文译载。

  [23] 陈敬堂:《香港抗战英雄谱》,第249页。

  [24] 东江纵队编写组:《东江纵队史》,第255-258页。

  [25] 李际卫:《东江纵队港九独立大队红色抗战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1年第4期。

  [26] 本报评论员:《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凝聚磅礴奋进力量》,《山西日报》,2025年7月11日,第001期。

  作者邱镇锋,男,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共党史。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98230121(微信同号)

纠错电话:18182129125 15116420702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