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祖上世代农耕,生于大山深处,长于黄土高坡。我的祖父排行老三,称三秀,曾祖父分家时,分得三间将要垮塌的木结构瓦房。好在祖父有的是辛苦与力气,经村里大队批准,截石崖坡,在半山坡建起五间正房,祖父与祖母膝下二子,伯父长子过继无家室的大曾祖父,于是有了较好的一处住宅。祖父随我父母居住新房,也就是我乡下的家。
我的外祖父、外祖母同样家境贫寒,居住于同村山梁上,两子一女,二儿子走了口外投亲,即现内蒙古武川县安家立业,女儿便是母亲,读过完小,21岁上就是中共正式党员。母亲历经风雨人生,如今虽健在,却已患上痴呆症。长子巩新维即我的大舅名震十里八村,于1947年6月壮烈牺牲,英年早逝,仅19岁,大儿子过早地离世,外祖父与外祖母因悲痛过度落下病根,于白发人送走黑发人后相继离世。那时我已是学龄前儿童,外祖父家留下唯一的遗产,两眼破土窑,一个带有血迹的马鞍,至今记忆犹新……
我的家乡蒲阁寨始建于北宋年间,距离县城八十余里,据家谱记载北宋杨家将屯兵于此,因满沟长满蒲草,故起名蒲阁寨,今仍有瞭望台,东北方向有孟良岗、息马寨等军事地名。既是交通枢纽,自古兵家必争。随着一九三七年卢沟桥事变,日军大举进犯华北。1937年10月13日至11月2日忻口战役结束,日军长驱直入于11月3日占领忻县县城,南下直逼太原,忻县城留守一大队,日军约一千余人,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忻县被迫分为东忻县与西忻县,在西忻县建三交、蒲阁寨、奇村中心据点,互为犄角,企图长期控制封锁。
1942年8月8日,日寇一个小队纠集伪军一个中队,共200余人,占领了蒲阁寨。蒲阁寨是晋绥边区的门户,与宁武、静乐、崞县交界,也是通往延安的一秘密交通要道。日军在蒲阁寨北坡山顶老爷庙建两座碉堡及岗亭等附属设施,西驻日本兵,东驻伪军,中间通道设一木板吊桥,由日本鬼子控制。建炮楼时,据村里老人回忆,日伪军牵着狼狗,用刺刀顶着列队的村民,逼迫他们肩扛石块,从河床一路扛到坡顶一千米路高的老爷庙,再用石灰砌成圆形碉堡,(现遗址炮楼底座保存完好)日伪在方圆十五公里以内区域,各村建立“维持会”,发“良民证”,妄图切断边区与延安、边区与边区之间的联系,蚕食根据地。
1942年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年代,根据地人口骤减,道路封锁,边区经济困乏。党中央果断采取措施,1942年10月,晋绥军区副政委林枫同志,从延安带回了毛主席的亲笔批示“把敌人挤出去”的作战方针。晋绥军区第六分区与忻县行署很快制定策略并派刘笃庆副政委带领的武工队进驻蒲阁寨东边的高家庄村,由各村把党员、民兵、积极分子秘密组织起来,在大槐树下召开控诉大会,充分发动群众。会后把大村支部书记留下,商讨具体措施,其中寨底村支部书记伯父刘双怀,提出堵两沟(松坡梁沟、赤水陀罗山沟)、布岗哨、建情报站的意见。刘政委当场拍板,畅谈到黎明。随后制定具体措施是摧毁“维持会”,捉汉奸镇压、埋地雷、摸哨兵、撒传单、放冷枪、割电线,其中破坏敌运给线交通要道,即反复破路挖壕沟11次,把三交据点、奇村据点与蒲阁寨据点彻底断绝并各自孤立起来。日伪占据维持区域周围30里缩小到不足5里范围,取得了初步挤敌胜利。在军区及行署的领导下,我们制定出一系列非常正确、确实有效的办法与挤敌斗争措施,以把敌人挤走困死为最后目标。如“空舍清野”,组织一线党员、各村群众,大量车辆进行大搬家等。武工队领导抓住了机会,召集大村支部书记、民兵队长、积极分子以地雷为主作为打击鬼子的手段,让鬼子听到地雷二字就害怕。蒲阁寨村的年轻人都涌现出来,参加民兵,跟着他们的队长巩新维学打枪,学造地雷。当时巩新维正是九村联防中队长,一米七细长身材,头脑机灵,是左撇子手,枪法精湛,对瓶、罐装炸药制雷,子母雷,水下雷等各种雷爱钻研深究,有着浓厚的兴趣。为此也让他的父母深夜辗转难眠担惊受怕,又是疼又是爱,这个大儿子常常深居简出,整夜不归,但知道他是闹革命、打日本,也就从未埋怨。
故事一
在上级指示下,我们尽快肃清汉奸,为大搬家行动扫清障碍。蒲阁寨村在支部书记侯有根安排下,可靠群众做眼线,学生、儿童都参与。一天一位小孩子在大人们出工劳动时看到偷偷摸摸回到村里的汉奸谢虎科,因脸上长有麻子,人称疤虎科,小孩子一眼就认出,晚饭时告诉父母,村支部即刻采取果断行动同时直接上报武工队。当天夜里,熟悉本村的巩新维队长带两位民兵,外围三名荷枪实弹的武工队员守候。三名民兵绕开谢虎科家,家门紧锁,蜘蛛网挂门。后巩新维第一个从土墙上跳到其姐姐家,敲开门说是查户口,煤油灯亮后,姐姐一家三口人睡觉,没有明显破绽。奇怪了,这是疤虎科唯一至亲,他会躲到哪里?脑子反应快的巩新维左顾右盼简单询问几句话后,猛然发现地上摆着四双鞋,三口人四双鞋,狡猾的汉奸疤虎科瘦小,早已闻到响动龟缩到他姐姐脚底下被窝里,巩新维站在地下大喝一声,一拉枪栓,被子瑟瑟抖动起来,一把揪起连衣服都不敢脱的疤虎科,与武工队员深夜带到村东红四沟梁距鬼子炮楼有五里多的深沟底由武工队代表边区政府执行枪决。汉奸谢虎科的镇压以及其他汉奸相继全部落网被铲除,起到了“挤敌”至关重要的作用,鬼子的耳目像蒙住了一样,没有一个人敢给鬼子送情报。小孩们传唱歌谣:
民兵队长巩新维,
心灵手巧造地雷。
带人爬墙捉汉奸,
胆大夜黑不怕鬼。
通过大搬家,蒲阁寨鬼子据点断粮、断水、断柴禾,一周后,无法生存,于1944年4月11日夜在绝望中带队从据点东沿山路撤逃,而八路军忻崞支队部分兵力、武工队、民兵、群众织成天罗地网。1944年4月12日早蒲阁寨围困决战打响,刚出炮楼行动的鬼子、伪军就被巩新维带领的两位民兵,在炮楼“红部”下面埋下20斤重的大地雷爆炸,当场炸死四个鬼子。三交据点前来接应的400多人的毛利旅团龟川队长一行,被我军、兵、民分段包围,打得措手不及,近距离时仅有30米,敌伪死伤大半,钢盔、轻重武器撂下一地,疲于逃命。在蒲阁寨占据近二十个月的日伪最终以彻底失败告终,据点被焚烧捣毁。(1963年由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十年》征文编辑,毛主席题词的《星火燎原》(七)94页,作者刘笃庆)(2005年《军事文摘》第4期,忻县县志1993年4月再版,第十六编军事,重大战事439页)。据吕正操将军回忆录“蒲阁寨是晋绥边区使用地雷的开端,初试锋芒,就很有效地打击了敌人。”(《吕正操回忆录》第63章)
1944年6月5日晋绥边区行署,晋绥军区司令部联合通令,嘉奖围困蒲阁寨敌据点有功人员,指挥员刘笃庆被授予“特等战斗英雄”称号。同年底,晋绥边区在陕西神府县王家庄召开隆重的第四届群英大会,忻县(西)有6名民兵英雄参加,巩新维位列榜首。会议上6名同志上台领取了奖金、奖章、手榴弹等。蒲阁寨党支部书记侯有根被评为劳动模范,民兵队长、爆破大王巩新维被评为“民兵英雄”,受到军区首长和行署领导人的表彰接见。《晋西大众报》在显著位置登载了巩新维的英雄事迹和画像。蒲阁寨围困战取得彻底胜利暨第四届群英会表彰后,军区与行署召开3000多人的祝捷大会,庆祝这一胜利果实并广泛交流学习此战斗经验。
蒲阁寨日军遁逃后,巩新维又带领民兵在忻静公路搞“大爆破”运动战,挖壕沟、埋地雷,炸得日军人仰马翻,打击了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日军投降后,他调到县委武委会工作,领导民兵同阎军继续开展斗争。
故事二
蒲阁寨围困战,第一,它是以较少的军队团结广大群众、民兵、当地政府、支部、党员联合围困抗战的模范典型。第二,它拓宽了晋绥边区与陕甘宁区及各根据地的通道。在取得彻底胜利后,老百姓欢天喜地回到自己家园安居乐业。时值农历三月,正是春耕好季节,村民忙着给地里送粪施肥,刨禾渣翻地,准备在谷雨前播种,可是一件事给村民带来困扰,特别是老人、妇女及小孩甚是惧怕:原来是日本人炮楼上喂养着两条大狼狗,甚是凶猛。当日本人逃走时带走一条,另一条在村西大山沟饿得逮野兔吃,当回到炮楼时,早已一片狼藉,鬼走楼空,真正成了丧家犬。可它却像幽灵一样,不时出现在村中。大狼狗的出现破坏了我们的春耕生产,上级指示“春耕前对大狼狗采取消灭行动。” 一次,它在炮楼下东面居住的谢老二家跳进去觅食时,被谢老二老爷爷发觉,老二老爷爷是村民兵骨干,曾在东北抗日联军当过骑兵,后复员回村。当时老二老爷爷取出枪,子弹上膛瞄准狼狗连发两枪,而训练有素的军犬听到枪栓响声,跳墙而逃,未被击中。村里人更是恐惧万分,等着边区开会的民兵队长巩新维回来收拾,队长机灵,枪法准有办法。三天后,巩新维从县武委会开会完毕回到村里,即刻为处理大狼狗一事做准备。对地形地貌摸底后,知悉狼狗活动规律,一般在早晨太阳升起时候,这条狗在村西河达沟顶趴着晒太阳,虎视村庄。这天半夜里,队长巩新维头缠干毛草,潜伏在河达沟对面的水坑内,正好眺望河达沟口顶部。黎明刚过,东边太阳泛红时,队长巩新维聪慧多谋,时年16岁,他早已看到大狼狗趴着酣睡于山顶端,十分清晰,校正准星瞄准,抓住时机,一声枪响,蒲阁寨全村都听到一声脆响,大狼狗的狗头已被七九步枪的铜子弹头打得崩裂,狗血四溅,肚皮朝天躺在沟顶。蒲阁寨村民早饭都未吃,欢天喜地涌上山头,奔走相告。这条罪恶的东洋犬与它的主子一样,作为侵略者结束了它的罪恶一生。
赶走日寇,人民群众欢欣鼓舞重建家园。无奈蒋介石国民政府撕下伪装,调转枪口,解放战争的烽火再起。1946年初,在晋绥边区六分区武委会工作的民兵爆破英雄巩新维小青年,因枪法准,爆破技术精湛,被一二零师贺龙师长点中,编入八路军序列,派往内蒙位于内蒙古托县五十家子村兵工厂工作,在大山深处蒲阁寨长大的巩新维告别父母,毅然又进入大山穿上军装干起了自己热爱的工作。1947年3月20日带领新战士,在研制大型子母地雷时地雷爆炸,为掩护新战士巩新维壮烈牺牲,(1987年9月,巩新维胞弟即我的二舅与二舅长子巩利民从内蒙武川县去托县五十家子村了解亲人牺牲情况,时村里活着一位老大爷记忆非常好,领着二舅与表哥找到村子里一废弃房子,讲到当时牺牲的人就在这里,爆炸后场面惨不忍睹,巩新维同志半边屁股没有了,还对身边人说“不就是碗大个疤,那些小战士怎样?大家继续工作吧,这些伤要不了我的命。”由于兵工厂处于大山深处,交通、通讯、医疗技术与设备跟不上。巩新维由于失血过多。一会儿说着说着就咽气了。村里人都说山西新维子骨头真硬,死后就埋于村子边上。)时年19岁。平日里,大山深处的兵工厂与农民相处犹如鱼水,军爱民,民拥军。巩新维空闲时常帮村民大爷大娘的忙,因而他的印象在小山村里深受称赞。
巩新维生于一九二九年三月,原名巩新未,未时出生,牺牲后组织上考虑家中外祖父与外祖母身边仅我母亲一人,第二年连同烈属证、抚恤金,县政府交与我外祖父巩双有。外祖母当时哭晕过去,二老度日如年,母亲十七岁时出嫁,与同村根正苗红的穷苦人家、复转军人父亲成婚。作为部队已入党的父亲,大舅哥牺牲,二舅哥走口外谋生,外祖父家的担子全部包揽起来,任劳任怨与母亲同耕于田地,同侍奉于对方长辈床前。外祖父一生仁慈心软,于1954年秋末痰堵气管去世。外祖母思儿心切,眼睛哭得逐渐看不清东西。众亲戚相聚商量将新维遗骨运回家乡入土为安,或许外祖母沈氏心里会踏实,病自然会减轻些。
山西忻县属华北中部,习俗很多,人死后要落叶归根,入祖坟,也称入土为安。众亲戚商量于一九六三年正月由巩新维的表哥,曾在一二零师服役过的寨底村沈玉联前往内蒙托县五十家子村运取遗骸,其时我的大舅烈士巩新维已牺牲16年。
我的表舅沈玉联比大舅长11岁,军人的体质,32岁的青春年龄,又有擅于养马匹的经验。于是玉联表舅身负家族使命,备足盘缠,在村委、区委开了介绍信,政府配备一匹战马,从阳坡蒲阁寨出发,走山路、绕小道、驻驿站,一个月才赶往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在当地民政部门帮助下,于五十家子村旁掘土挖出烈士遗骸,其间有村民大爷大娘哭着不让带走,“多好的后生,就让留守我们村庄吧。”表舅沈玉联苦口婆心劝说,“家中烈士父亲已逝,母亲思儿哭瞎双眼,作为长子,还是让遗骨回归生他养他的家乡吧。”乡亲们把鸡蛋煮熟,熏鸡、玉米饼带了一口袋,烈士遗骸一包,驮上战马鞍,依依不舍原路返回,千里行程,晓行夜宿,往返竟用了两个多月。
舟车劳顿自不必说,马是通灵性的。我幼时听表舅玉联讲起千里驮运遗骨的事,路上一匹枣红马返回时,总觉得压了不少东西,崎岖山路走得分外小心,过河小心翼翼,一声不吭,不骄不躁。回到蒲阁寨外祖母家时,盘缠殆尽,只剩遗骸白洋布包袱,放在炕头上,我的外祖母又恸哭一场,抚摸着包袱,“我儿临走时,一米七的小伙子,现在就剩下这一把把骨头了。”在场亲戚邻里无不潸然泪下。院里马儿低头默默吃着草料,马背上这时流淌下马的鲜血来,母亲告我战马马背磨到皮开肉绽,马鞍的垫褥早已被血痂浸染。(马鞍保留于我家废旧窑洞里,记忆犹新,后失传。)
“逝者已逝,生者如斯”,玉联表舅安慰好他的姑姑我的外祖母后,饭都未吃,挥泪牵着马匹回寨底准备第二天交付政府。择日,我的大舅,全国第四届群英会表彰的“民兵英雄”爆破大王,被安葬于村西十里芦野坪沟顶,埋于外祖父脚下。两年后,外祖母去世,与外祖父合葬,守护着他们的爱子,守护在让日本人、汉奸闻风丧胆的英雄烈士旁。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遥想昨日战地狼烟,追忆烈士先驱,心潮澎湃,作诗一首。
七绝·咏烈
清风冷月葬孤丘,
烈士长眠浩气虬。
往日烽烟铭赤胆,
长歌奋笔绣鸿猷。
让我们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弘扬烈士精神。不忘初心,不忘英雄先辈,不忘烽火岁月。以史为镜,勿忘国耻,砥砺奋进,强国自立,华夏民族将屹立世界之巅,五星红旗在神州大地上高高飘扬。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98230121(微信同号)
纠错电话:18182129125 15116420702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