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旮旯里的雨,阴阴绵绵,和城里不一样,夹带着刺骨的冷。
朦胧的远处。
两根高高的柱子,连接着一个半圆弧形的门拱,拱中间的蓝色星簇底框衬托出一个大红“鐵”字,字的边框包裹着圆圆的铁圆圈。
周围的一切都显得朦朦胧胧,唯独“鐵”字闪耀着它自身的光芒,照亮了整个区域的一片天空。
一
1937年7月7日,夜,日本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中国军民奋起抵抗,抗日战争全面爆发。8月13日,淞沪会战打响。11月12日,上海沦陷,淞沪之役失利,日本侵略者的铁蹄随时踏上浙江。
整个中国的大地,都在怒吼!
12月6日,黄绍竑从山西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被急调就任浙江省主席,接替原主席朱家骅职务。出于战略考虑,黄绍竑就任后的第一道命令就是撤走在杭各机关的人员和物资,特别指出要抢运出在杭州各工厂的机器设备。当时省城杭州稍具规模的铁工厂有10多家,但最后撤出来的不到10家,包括大来、协昌、应振、金兴、熔瑞等。由于时间紧迫,众多机器又无法及时拆除,运到钱江南岸的设备只有十分之三四。
23日天刚亮,晨雾笼罩着钱江江面,黄绍竑指挥车队南撤,快速通过钱塘江大桥,随后深情地回望了一眼。下午5点,桥梁设计师茅以升亲自下令将自己设计建成才89天的大桥炸毁,铁轨沉江,溅起的浪花包裹着他的心一起沉落到了江底。杭城次日即告沦陷,暂时阻止了日寇过江南下。
三廊庙码头上,弃置的机器一堆一堆堆集在路边,加上军运紧张,机器沿途散落又损失了一批,运达金华不足十分之一。由于金华不断遭到日机空袭,已不安全,于是当局决定转运至丽水,所幸的是技术骨干已随车安全抵达丽水。
1938年1月,浙江省建设厅拟在丽水城北的五宅底筹建“浙江省建设厅铁工厂”,但因离城太近,东南侧不远处又有军用机场,成为了日机重点轰炸的目标,在此建厂已不合适。于是,省建设厅继续派员勘察选址,经过几天的不懈努力,最终决定将机器运送到碧湖的大港头村。这里是丽水县的边缘地带,与云和县接壤。
村前的瓯江奔腾汹涌,江面开阔。这里自古航运发达,顺流而下可直达温州出海,又有丽浦公路经过,水陆交通便捷,距离丽水城仅23公里,是丽水的西大门户,与云和、景宁、龙泉、庆元、青田、温州、松阳、遂昌、龙游、衢州和福建、江西等地相连相通,是一处重要的交通咽喉要道。江水对岸的碧湖平原素有“处州小粮仓”之称,物产丰饶,后勤粮供有充足的保障。整个村庄背靠大山,前沿码头,公路横贯而过,进可出,退可藏,隐蔽性好,是一隅极佳的建厂宝地。
厂址定下后,工人们早已按捺不住一颗炽热的心,说干就干,大家废寝忘食,经过日夜安装调试,有近20台机器可以生产作业。成功的喜悦,让工人们紧绷的弦立刻放松了下来,他们用沾满油污的双手擦了擦汗,汗水夹杂着油污沾满了整张黝黑的脸,大家相互对视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哈—哈—哈—”的笑声回荡在遥远的空中。
1938年春,省政府为了沿海工业安全,决定将温州、宁波的一些工厂也迁入丽水,有铁工厂17家、棉纺织厂7家、印刷厂33家、锯木厂29家,极大地充实了技术力量,拓宽了工厂生产规模。
二
黄绍竑是从广西容县走出来的一位读书人。1910年春,他考取了桂林陆军小学第四期,1915年升入保定军官学校第三期,学步兵科。民国时期与李宗仁、白崇禧并称桂系三杰,以政治谋略见长,历任第7军党代表,广西省主席,15军军长,湖北省主席等要职。抗日战争期间,历任军事委员会作战部长、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和浙江省主席等职务,具有远大的抱负和宏伟的志向。
厂房有了,机器有了,技术工人也有了,但却没有需要生产的产品目标,此时工人们开始忧心忡忡,浑身有劲却使不上,深感憋屈。黄绍竑得知这一情况后,感受到了工人们的殷切期待,于是决定亲赴工厂视察。
步伐还是一如既往的沉稳有力,当他走到厂房中心的一座大型机器前,用手轻轻地抚摸了一下,环顾一周后说道:“我认为武器制造是抗战期间的一个重要工作,亦是个人对抗战的重大贡献。所以,我毫不踌躇,毅然决定并开始进行。”工人们听说要制造武器抗日,家仇国恨迸发出他们的高涨热情,很快就试制出了木毂枪样品并获得成功。黄绍竑觉得可行,于是成立了工厂董事会,自己兼任董事长,黄祝民为总工程师兼厂长,下设总务、工务、业务、会计四部,另设化验室、炼药室、医务室、警卫队等,于1938年3月16日正式开始批量制造兵器和修理库存旧枪械。黄祝民是一位国内著名武器制造专家——还是黄绍竑的侄子,曾两度留学美国,获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学位。
在木毂枪研制成功基础上,经过3个月的日夜探索,黄祝民带领技术团队又仿制出了中正式步枪和捷克式轻机枪,可以说是在最艰难的时期创造出了最令人惊叹的奇迹。这些兵器除了装备本省抗日自卫团外,还支援到前线军队打击日本侵略者,赢得了赞誉。
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原有厂房已无法满足生产的需要,于是省建设厅决定重新布局,到大港头上游二十里的云和县小顺择地新建厂房扩产。1938年9月,浙江省铁工厂在小顺创办,并将大港头“浙江省建设厅铁工厂”并入“浙江省铁工厂”,1939年5月正式投产。随后,浙江省铁工厂相继建成分厂,云和小顺为一厂也是总厂,专造步枪,丽水大港头?头嘴村为二厂,专造机枪,三厂建在玉溪村,专事火药和枪弹生产,四厂设在大港头,专造机床设备和其它通用机械,以及担负新武器设计和试制任务。全厂职工最多时有4000多名,加上眷属达上万人,标志着战时浙西南一支新的产业工人队伍的崛起。
生产的扩大必然会带来资金和原材料的短缺,于是,黄绍竑一边开源节流,一边指示省抗敌自卫团总司令部与铁工厂签订供货合同,先行预付货款五十万元,又从浙江省地方银行贷款一百万元,共计一百五十万元用于生产和原材料的采购,确保生产有充足的资金支持。
从1938年1月至1939年5月,浙江省铁工厂不到一年半的时间,以18个骨干技术、近20台机器起家的铁工厂,到拥有四个分厂、机器发展到1000多台。产品从普通的“中正式”到“七七式”步枪,又发展制造重武器、手榴弹和机关枪,并设立化工厂制造炸药,还成功制造出了当时的新武器——能够远距离发射的“七七式”枪榴弹。其中“七七式”步枪仿造比利时FN1930步枪,因精度极佳,黄绍竑爱不释手,为铭记“七七事变”而亲自命名。
尽管当时生产条件异常艰苦,日机经常空袭骚扰,原材料外购也不时遭遇敌人的封锁拦截,但全厂工人众志成城,干劲冲天。据1940年军械产销统计显示,全年共生产步枪9918枝,轻机枪497挺,手榴弹204037颗,炸药27023市斤,枪榴筒3118列,枪榴弹172476颗,刺刀3506把,以及水力发电机等。1941年还生产2门迫击炮,六斤地雷75副,产品远销至安徽、福建、广东、广西、贵州、甘肃等地。浙江省铁工厂为抗日前线持续输送武器,犹如雪中送炭,极大地提高了前线将士的斗志。
浙江省铁工厂作为抗战时期东南区最大兵工厂,成为了敌特收集情报的主要目标,为此,铁工厂制订了严格的厂区及整个小顺村的管理制度,包括对出入厂区人员佩戴不同的胸标、徽章等身份证明进行验证后方准进出,以确保厂区的绝对安全。
当时,为收集铁工厂制造兵器情况和工厂位置座标,侵华日军曾派遣汉奸伪装成商人、小贩、乞丐、剃头匠、时髦女郎等角色,千方百计深入防区刺探情报,工厂警卫队根据标识、标志和工作证甄别出多名敌特分子。民国二十九年(1940)三月初九日,铁工厂致云和县政府的一份公函显示:“厂区一概禁止陌生人移入小顺镇居住或营业……本厂为制造军械机关,值兹非常时期,汉奸潜行活动、敌机肆意轰炸之时,对于本厂所在地自应特别防范,以策安全。”
“本厂奉谕,凡各界人士来厂参观须有主席或建设厅长之许可方准参观,如贵会同人来厂参观请先行办理上项手续,本厂自当竭诚接待。”这是一份民国二十七年(1938)十月十八日浙江省铁工厂致云和县抗日自卫委员会公函,可见,即便是贵宾也要根据工厂的接待制度实施身份管理,来宾只能按照规定的线路、规定的区域、规定的时间进行规定的公务活动,不得擅闯工厂禁区。
对于工人进出厂区,也有严格的身份管理办法。民国廿七年(1938)10月2日,浙江省铁工厂复函云和县政府:“嘱本厂工人佩带符号一案已照执,本厂兹已制成分发各工人佩带。”这里所指的“佩带符号”包括徽章、布标、证件等身份识别信息。
三
1939年3月,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的周恩来亲赴浙江视察抗战。4月2日,周恩来由黄绍竑陪同乘专车从金华经丽水,然后抵达云和小顺。3日,周恩来视察了铁工厂车间、工人宿舍后,在礼堂发表了慷慨激昂的抗日演讲。他对在场的工人们说道:“‘工’字上顶天,脚立地,工人两字连起来就是天字,你们工人是顶天立地!你们虽然没有在前方抗战,但你们在后方生产武器,支持前方,你们也是抗日英雄。”演讲持续近两个小时,工人们不时热烈鼓掌,深受鼓舞。为纪念周恩来小顺之行,黄绍竑即令厂部在办公大楼门前的大道上竖起一座钢架大门,前后镶嵌“顶天立地”四个大字,以颂扬劳动的伟大。为此,工厂还以黄绍竑名义向劳动模范颁发了“浙江省铁工厂勤劳员工奖”,胸挂徽章,以示榜样,同时颁布《浙江省铁工厂职员奖惩规则》,对“办事努力者、勤慎自持者、成绩卓著者”得予嘉奖。
1940年9月22日,67岁高龄的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率海外侨胞慰问团,不远万里来到浙江省铁工厂慰问,他向工人们介绍了全国各地特别是延安的新气象,在国共两党竭诚团结下共同对敌,坚持抗战到底的决心,并希望工人们多为前线生产武器,打击日本侵略者。他慷慨陈词:“抗日战争的胜败关系着我们生死的关头。中国人不愿做亡国奴,日本是一个小国,我们中国是一个大国,我们这样的一个大国难道会打不过小小的日本?只要大家团结一致,齐心协力,一定能够把日本鬼子赶出去。”陈嘉庚的演讲再次掀起了工人们抗日救国高潮,生产积极性更加高涨。
在抗战烽火中,黄绍竑仍十分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他提出“战时教育第二,平时教育第一”的教育方针,提议创办一所新大学以满足青年求学需求,保证战时人才培养,为持久抗战积蓄后备力量。
1938年11月,黄绍竑提议创立“浙江省立战时大学”,1939年5月,经省政府决议更名为“浙江省立英士大学”,英士大学正式成立。浙江省铁工厂在丽水三岩寺开办英士大学工学院,聘赵曾珏兼任工学院院长,学生的实训基地就分设在铁工厂的各制造车间,同时还在铁工厂基地开设职工子弟学校,加强青少年的教育培养。在科学方面设立奖学金,带动了全省的科技进步。
英士大学是黄绍竑继1927年提议创办广西大学后的第二所大学,一生对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四
1941年秋,蒋介石在湖南召开第三次南岳军事会议。黄绍竑将铁工厂生产的各式武器在会议期间作了展示,得到了蒋介石的充分肯定,但也受到了同僚的嫉妒。
为提高前线将士作战效率,国民政府要求各军工厂实行“兵工统一”、“制式统一”,以达到削减地方在武器装备生产方面的权限,并宣布将浙江省铁工厂“收归中央办理”,交由军政部兵工署接管。1942年3月,制造兵器的第一、二、三分厂移交给兵工署,改为“军政部兵工署东南区第二分厂”。
1942年5月,浙赣战役爆发,日寇大举进犯,国民政府由此从松阳迁至云和县,并正式决定以云和县治为临时省会,处州地区一度成为浙江省抗战的总后方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为此,日机开始了新一轮的狂轰滥炸,重点目标是丽水机场、机关学校和铁工厂,致使铁工厂的生产受到严重影响。6月24日,日军占领丽水。为保证铁工厂的正常生产,7月,兵工署决定将铁工厂第一、二、三分厂的大部向内南迁至福建的南平县峡阳镇和西芹镇沙门,第三战区司令顾祝同下令将搬迁后的玉溪分厂引爆炸毁,以免资敌。
8月3日,日军欲从松阳石仓方向越过方山岭侵袭浙江省政府临时驻地云和县及大港头铁工厂,陆军88军新编21师和省保安第三团奋勇阻击,击溃日寇,守住了省政府驻地和兵工厂安全,史称“方山岭战役”。8月26日,占领丽水城的日军70师团和小薗江旅团撤退前对丽水机场进行破坏作业,至此,丽水军用机场使命基本宣告结束。
铁工厂第一、二、三分厂迁走后,留守在大港头的第四分厂管理搬迁后留下的厂房和设备,对外仍称“浙江省铁工厂”,以生产农用机械为主,兼生产配件及维修枪支,并有“水平测高仪”等发明,还获得了国家专利。
1949年5月,丽水解放,由江南区区署接管。8月,大港头铁工厂的机器设备大部移交给杭州市军事管制委员会,职工返回杭州、宁波等地,留存的一小部分机器和工人为后来的丽水本地工业发展奠定了基础,成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支主力军。
山旮旯里的花,在阳光下开得更闹了。
“鐵”字依旧还在。
作者简介:孙卫武,字竹马,号欐泉、麗溪,中国钱币学会金银货币专业委员会委员,乡土文史爱好者。多篇文章在《炎黄春秋》《中国收藏》《文史天地》《安徽钱币》《江苏钱币》《丽水史志》《松阳文艺》等刊物上发表,两篇文章入录《丽水市金融志》。多篇散文、小说荣获浙江省中共党史学会、丽水市文联、丽水市作家协会等单位组织的征文活动奖项。荣获2018年度由丽水市社科联组织的“丽水是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起始地”海内外征文活动一等奖,宁波市钱币学会课题研究项目二等奖。2022年浙西南革命精神论坛特邀学术代表,文章入录《浙西南革命精神研究文集》。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98230121(微信同号)
纠错电话:18182129125 15116420702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