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英雄纪念碑》纪念邮票小全张
内容提要
苦难深重的中华民族,因抗战从危亡中崛起,从危亡中复兴,其中的历史情怀与历史记忆,可以说覆盖了整个二十世纪。从“九一八事变”起,日本侵略者就通过“一·二八事变”、侵占热河、策动华北五省自治等,一步步加紧了侵略的步伐,直至1937年卢沟桥事变时,展开全面侵华战争。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同仇敌忾、共御外侮的殊死决战。在军事斗争之外,文化战线也充分发挥了作用,鼓舞了全国军民的斗志,促进和维护了抗日统一战线。
抗日战争时期发行最早的邮票就是晋察冀边区临时邮政总局1937年12月发行的“半白日徽图邮票”。接着,晋察冀边区临时邮政总局又于1938年2月和6月分别发行了第一版、第二版“全白日徽图邮票”,1938年9月,晋察冀边区临时邮政总局又发行了无面值专供军人免费贴用的“抗战军人纪念邮票”。
小小方寸间浓缩了一部中华民族面对侵略不屈不挠、英勇无畏的抗战历史。而自1945年抗战胜利之后,中国邮政又先后发行了6套纪念邮票。这些纪念邮票节选了一些抗战中的重大事件,既反映了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战,又体现了当时国民政府军队在正面战场发挥的作用,从中可以看出国共合作团结一心共御外侮的救国情怀。
关键词: 抗日战争 、 国家名片、 颂歌
正文
苦难深重的中华民族,因抗战从危亡中崛起,从危亡中复兴,其中的历史情怀与历史记忆,可以说覆盖了整个二十世纪。从“九一八事变”起,日本侵略者就通过“一·二八事变”、侵占热河、策动华北五省自治等,一步步加紧了侵略的步伐,直至1937年卢沟桥事变时,展开全面侵华战争。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同仇敌忾、共御外侮的殊死决战。在军事斗争之外,文化战线也充分发挥了作用,鼓舞了全国军民的斗志,促进和维护了抗日统一战线。而作为“国家名片”的邮票,也在方寸天地间展现着抗日战争的悲壮与辉煌,成为弥足珍贵的纪念。
根据《中国邮票史》记载,从1930年至1950年,晋察冀边区、晋冀鲁豫边区、晋绥边区三个边区就发行了48套,221种,从发行邮票的品种和数量上看,三个边区邮票在中国解放区邮票中,仅次于东北解放区。但是东北解放区起码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三个行政区,而且东北解放区邮票悉数都是解放战争时期的邮票,发行难度根本不能同三个边区邮票同日而语。而三个边区仅是一个省,如果按一个省的范围计算,三个边区邮票无论是品种,还是数量,在全国绝对是独占鳌头。
中国解放区邮票已属历史文物,其中不少都已成为踪迹难觅的瑰宝了。除土地革命时期发行的赤色邮票和苏维埃邮票外,晋察冀边区邮票由于发行、使用时间较短,其中的许多品种都已成为珍罕品,特别是抗日战争时期发行邮票的实寄封片,已成为中国邮票珍品之翘楚。特别是“半白日徽图邮票”与“抗战军人纪念邮票”,更是芳踪难寻。集邮者都以能拥有一些晋察冀边区邮品引以自豪。晋察冀边区邮品已成为“区票”中的珍品。
抗日战争时期发行最早的邮票就是晋察冀边区临时邮政总局1937年12月发行的“半白日徽图邮票”。接着,晋察冀边区临时邮政总局又于1938年2月和6月分别发行了第一版、第二版“全白日徽图邮票”,1938年9月,晋察冀边区临时邮政总局又发行了无面值专供军人免费贴用的“抗战军人纪念邮票”。
小小方寸间浓缩了一部中华民族面对侵略不屈不挠、英勇无畏的抗战历史。而自1945年抗战胜利之后,中国邮政又先后发行了6套纪念邮票。这些纪念邮票节选了一些抗战中的重大事件,既反映了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战,又体现了当时国民政府军队在正面战场发挥的作用,从中可以看出国共合作团结一心共御外侮的救国情怀。

晋察冀边区临时邮政总局1937年12月发行的“半白日徽图邮票”
“半白日徽图邮票”
半白日图邮票也称半白日徽。1937年12月,晋察冀边区临时邮政发行的邮票。全套邮票共2枚,面值和刷色分别为:法币1分蓝色、5分蓝色。邮票中心图案相同,在倒三角形中,上方横框内印有“临时邮政”字样,中间为半个青天白日徽,下边为面值1或5。在邮票上部横框内印有“晋冀察边区”字样,下部两边角印有汉字面值“壹分”(或伍分)字样。无齿孔。白纸。平版。图幅为28毫米×28毫米。这是抗日战争时期解放区发行的第一套邮票,1937年12月发行,1938年10月停用,使用不到1年。因使用时间短,再加上抗日战争时期条件艰苦,环境恶劣,流传下来的极少,是“区票”珍邮之一。面值5分的旧票存世仅1枚,盖有1938年4月20日河北王快镇邮戳,由日本集邮家水原明窗珍藏。
晋察冀边区第一版“全白日“图邮票,第二版“全白日“图邮票
1938年2月晋察冀边区临时邮政发行了第一版全白日图邮票,亦称“全白日徽”票,是与第一套“半白日徽”比较而言。全套2枚,面值分别为1分(暗紫)、5分(红棕),平版,报纸印制,邮票图幅为21.5毫米×24毫米,无齿孔。图案为青天白日徽,徽的上方印有“晋察冀边区”,下方印有“临时邮政”,上方两角为“壹”“伍”和“‘分”字,下方两角印有“1”“5”字。又于1938年6月第二次印制,全套3枚,面值分别为”1分(紫)、5分(棕)和1角(蓝)。平版,白纸印制,无齿孔。这种邮票于1938年10月停用。从发行到停止使用仅七八个月,比较珍贵,其中第一版面值5分红棕色票更难得。

晋察冀边区第一版“全白日“图邮票

晋察冀边区第二版“全白日“图邮票
第二版“全白日“图邮票顾名思义,便是第一版“全白日”图邮票的“升级版”。其与第一版发行的时间,仅仅相差4个月,但却起了比较大的变化。从面值上来看,第二版全白日图邮票一套3枚,新增了面值为一角的邮票。从颜色上来看,第一版全白日图邮票是红棕(5分),暗紫(1分),而第二版全白日图邮票则是紫色(1分)、棕色(5分)、蓝色(1角)。虽然说样式、面值都有所不同,但无论是半白日图、还是第一和第二版全白日图邮票,都逃不过发行不到1年便停用的命运。1938年6月发行的第二版全白日图邮票,也与其他两套邮票一样在1938年10月停用,发行仅仅4个月。在混乱的战争年代,这些具有历史价值的邮票并没有得以保存保管,直到今日,流传数量少之又少。

晋察冀边区唐县临时邮政邮票
晋察冀边区唐县临时邮政邮票
位于太行山东麓的河北省唐县,是著名的抗日模范县。1937年9月,唐县沦陷后,民国政府的机关撤离,邮政机构也完全瘫痪。不久,东进的八路军就在此开辟了最早的抗日根据地,并开办了“唐县临时邮政”,还发行了一套两枚邮票。
1937年10月2日,刚参加完“平型关伏击战”不久的115师骑兵营,在刘云彪营长的指挥下东进唐县,奇袭了唐县县城。随后,骑兵营进驻唐县北店头村,协助晋察冀军区三分区成立了唐县抗日民主政府。11月,为方便八路军递送文件、报刊和书信,唐县民主政府成立了“军用代办所”。在民主政府和八路军驻军的努力下,根据地越来越稳固,区域也不断扩展,老百姓的信件需求也随之增长。
通信怎么办呢?八路军自有高招,他们将“军用代办所”改为军民两用的“唐县临时邮政”。临时邮政在解放区范围内使用预定的邮路送递函件包裹,在游击区和敌占区则通过地下交通站进行传递。
有邮政就得有邮票,但当时晋察冀边区尚未成立民用邮政机构。八路军临时邮政负责人臧本忠决定不等不靠,自己动手印制“唐县临时邮政邮票”。经上级批准,臧本忠设计了一套两枚邮票,邮票面值分别为1分和5分(法币)。1分票的面票呈淡红色,图案采用“全白日徽图”,中间的大圆圈内绘有“全白日”徽,而在白日徽左右,还绘有两个“小五角”星,象征国共两党共同抗日。5分票的面票呈蓝色,图案采用“半白日徽图”,中间是由两个正反三角形拼成的六角形,在正三角形的上角内绘有一个小的“半白日”徽志。
邮票设计完成后,臧本忠先找人刻成梨木印章,再盖印在土产的双抄纸上,最后用锥子扎出齿孔。这样,一批“土法”制作的邮票就印制完成了。1938年2月,“唐县临时邮政临时邮票”在北店头村(唐县民主政府驻地)面向本县解放区正式发行,可在本县解放区和其他部分解放区流通。贴上这种临时邮票的函件包裹也能通过民国的中华邮政邮至国统区。比如,史料上就记载,有个四川籍八路军战士,贴用5分邮票发了一信,不但收到老家回信,还收到家里寄来的汇款。1938年5月,“晋察冀边区临时邮政邮票”下发唐县后,“唐县临时邮政临时邮票”停售,但之前发行的邮票仍能和新票同时流通。“唐县临时邮政临时邮票”发行和使用时间很短,且长期处于战争时期,目前的存世量仅10枚左右,已被列为珍罕邮票。
“抗战军人”大型纪念邮票
1938年8月26日,为优待杭日战士通信,晋察冀边区临时邮政印制了1套1枚不标面值的“抗战军人”大型纪念邮票,交边区政府免费发给抗战军人使用。该票由张述设计,在五台县射虎川晋察冀日报社平版石印。发行量3万枚。1938年12月底停用。图案为八路军战士持枪跑步前进图,上列“晋察冀边区”铭记,下为”临时邮政”,两边花柱分列“抗战”、“军人”四字,“纪念邮票”四字分列四角,红色,白纸,石印,无齿孔,无面值(是我国第一枚无面值邮票),战士所背子弹袋上有一类似暗记的“5”宇,据说是表示当时的平信邮资5分。该票是解放区邮票的珍品之一。
在中国解放区邮票发行历史上,晋察冀边区临时邮政发行的“抗战军人”纪念邮票占有独特的地位。“抗战军人”纪念邮票其思想性、艺术性都很强。画面是一持枪跑步前进的游击战士,仿佛正在跑向战场,符合毛泽东“敌进我退,敌退我追”的游击战术,也反映了党的抗日正确主张。

晋冀鲁豫边区临时邮政发行的“抗战军人”大型纪念邮票
据设计者张述先生介绍,这是他画的第三稿。第一稿中的游击战士是站着的:一顶帐篷旁边站着一个游击队员,持枪站岗。后来觉得不符合游击战争思想,又在第二稿中改成了一个趴倒的游击队员,但又觉得那样太隐蔽了,不易发现敌人,才改成跑步前进的姿势。可见设计者是经过反复思考、多次修改才完成的。更值得一提的是,“抗战军人纪念邮票”是中国解放区邮票中的第一套纪念邮票,第一套军人专用邮票。
“大抗战胜利纪念”邮票
1945年8月,日本帝国主义投降,中国人民经过浴血奋战,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隆重纪念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1945年12月晋察冀边区邮政管理局开始发行“抗战胜利纪念”邮票以资纪念。“抗战胜利纪念”邮票先后共发行了2套。按照邮票票幅的大小,集邮界将1945年12月起发行的票幅较大的一套邮票,习惯称为“大抗战”邮票,其票幅达到了40毫米×48毫米,而将1946年4月起发行的票幅较小的一套邮票,习惯称为“小抗战”邮票,其票幅为24毫米×26毫米。

“大抗战胜利纪念邮票”
“大抗战”邮票的图稿采用公开征稿的方式,在边区各机关内广泛征求图稿的基础上,经过有关部门组成的审定小组审查、评议,届时从十几份应征的投稿中,最终选定了由华北联合大学集体创作的“八路健儿疆场杀敌”图。此图为高举青天白日旗的八路军骑兵和步兵,分别杀向左右两柱下的敌人。邮票图案上方眉型框内为左书宋体阴文“抗战胜利纪念”字样,下部横书等线体左书阳文“晋察冀边区邮政”字样,左右两侧为圆柱形装饰,两立柱顶部阳文为楷体汉字大写面值,两立柱基座为阴文阿拉伯数字双面值。这套邮票可称得上是图案清晰,喜庆气氛很浓,有民族特色,可谓是解放区邮票中的佼佼者。
但是,将这幅“八路健儿疆场杀敌”图选作邮票图稿时,也曾有人对主图上使用国民党政府的青天白日旗提出过不同意见。因当时抗日战争刚刚取得胜利,考虑到为顾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大局,照顾到历史情况,最终图稿得以通过。这套票也成为了边区邮票中印有中华民国青天白日旗的珍品。
“大抗战”邮票从征集图稿、设计、制版、印刷到1945年12月开始发行,仅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全套8枚,由晋察冀边区邮政管理局于1945年12月至1946年4月间全部出齐。邮票图幅为35毫米×42毫米,齿孔度数为10.5-11 度,其面值和刷色分为别:1元(红棕)、2元(绿)、4元(红)、5元(紫棕)、8元(浅紫)、10元(玫红)、12元(黄色)和20元(浅绿),均为晋察冀边币。其中1元、4元、5元和20元四种面值,另有一部分无齿孔邮票。
抗战胜利纪念邮票(大型)它在中国的邮票史上“昙花一现”仅仅被发行了2年,1947年5月15日就不再发行了。它由华北联合大学集体设计创作,中国晋察冀边区邮政管理局发行,晋察冀边区财政处印刷局印刷。每一步都集聚了广大群众的辛勤汗水。它的数量面值十分的众多,印刷纸质也各不相同,分别为无水印白纸、报纸,曲线纹水印绢丝纸。面值大大小小分为8种,每一种制作都十分的精致,面值为1元的邮票,颜色为红棕色,两枚邮票间由横双连中缝漏齿或者直缝漏齿。2元的邮票为绿色,4元的邮票是红色的,它的样式为无齿或者直缝。我们无论在那一方面看这组邮票,它都是完美无缺的,十分值得收藏。
纪16《抗日战争十五周年纪念》纪念邮票
《抗日战争十五周年纪念》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为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于1952年7月7日发行的,志号为纪16的纪念邮票。《抗日战争十五周年纪念》邮票全套4枚,第1枚是卢沟桥的全景,其他三枚分别描绘了取得平型关胜利、欢送新四军抗日、毛泽东和朱德策划反攻日本的情景。
纪16《抗日战争十五周年纪念》纪念邮票图案的右上角,统一绘有“七七卢沟桥事变”的地理位置略图:北京市和京山、京汉、京包、京古等铁路线以及永定河的位置,并标着“1937--1952”字样,点明了邮票的宗旨。邮票右下角,采纳当时国家邮政总局局长苏幼农的建议,首次印上表示邮票发行年份的“1952”字样。
《卢沟桥风云》(78):邮票画面中,美丽的卢沟桥和桥东的碑亭,平静而安详地站立在祖国的土地上,神圣不可侵犯;卢沟桥的上空弥漫着满天风云,象征着暴风雨的来临;桥下奔流着永定河水,源源不尽地静静地流淌着,好比是中国人民无穷的力量;远处的西山峰峦叠峰,犹如一道坚固的长城,就在祖国这块壮丽的河山上,中华民族的英雄儿女打响了抗击日寇侵略的枪声。
《平型关胜利》(79):邮票图案描绘了一支威武的骑兵,排着整齐的队伍,凯旋而归;站在平型关上的哨兵,警惕地瞭望着远方,时刻守卫着祖国的边关,表现出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决心和力量。

纪16《抗日战争十五周年纪念》纪念邮票
《欢送新四军抗日》(80):邮票画面中,浩浩荡荡的新四军队伍,雄赳赳地奔赴华中抗日战场;人民群众高举着“欢送新四军东征抗日”的旗帜,箪食壶浆,夹道送行新四军,亲切地称呼这支英勇善战、纪律严明的军队为“岳家军”。整个画面气氛热烈,富有动感,既生动地表现了新四军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又细腻地刻画了军民渔水深情。
《领袖策划反攻》(81):邮票画面中,毛泽东和朱德那种坚定、果敢、沉着的神情,表现了战胜日寇的目的是一定能达到的。
纪115《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二十周年》纪念邮票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二十周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为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二十周年,于1965年9月3日发行的志号为纪115的纪念邮票。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二十周年》纪念邮票,全套四枚。毛主席在著作(367)采用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画家何孔德创作的一幅油画,描绘了毛泽东在延安窑洞里写作《论持久战》的情景;八路军东渡黄河(368)采用了彦涵创作的历史油画《八路军东渡黄河》,主图为八路军战士集结到黄河边,准备东渡,奔赴抗日战争的前线;人民战争胜利(369)采用了中央美术学院附设雕塑创作室创作的一幅雕塑作品,主图为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八路军、新四军和游击队战士在共同欢呼胜利;光荣参军(370)采用了中国画家王式廓创作的油画《光荣参军》,主图为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加人民军队,打击敌人。

纪115《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二十周年》纪念邮票
毛主席在著作(367):邮票图案采用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画家何孔德创作的一幅油画,描绘了毛泽东在延安窑洞里写作《论持久战》的情景。抗日战争时期,在延安窑洞里,毛泽东写作了《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重要著作,以极其光辉的战略思想武装了中国人民,使抗日战争的胜利得到了保证,指出了中国人民建设新中国的正确道路。画面上,一盏煤油灯下,毛泽东手握毛笔,聚精会神、不知疲倦地进行着写作;从窑洞窗户射进来的曙光,照在毛泽东宽阔的前额上,照在他写作的文章上,……为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毛泽东又工作了一个通宵。
八路军东渡黄河(368):邮票图案采用了彦涵创作的历史油画《八路军东渡黄河》。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的侵华战争。7月8日,中共中央发表宣言,号召“全中国人民、政府和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的长域,抵抗日寇的侵略”!经过中国共产党的不懈努力,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8月22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在西北的中国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又称十八集团军),下辖115、120、129等三个师。自此,“八路军”这个名称开始使用。1937年8月,八路军三万多人从陕西东渡黄河,开赴抗日前线。这枚邮票图案描绘了八路军东渡黄河时的情景。黄土高原犹如一座顶天立地的盾墙,滚滚滔滔的黄河载着抗日的舟船;八路军战士正在同亲人们告别,他们肩负着中华民族的重托,决心把日寇侵略者彻底赶出中国。
人民战争胜利(369) :邮票图案采用了中央美术学院附设雕塑创作室创作的一幅雕塑作品,表现了八路军战士和民兵并肩欢呼胜利的情景。1937年~1945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和新四军,一面英勇地打击日寇,一面分兵发动群众,武装群众,从长城内外到珠江两岸,建立了一块又一块抗日民主根据地,并且广泛发动根据地的人民开展了波澜壮阔的群众性的游击战争。在华北平原,黄河两岸,长江南北。华南丛林,千千万万争取民族解放的中华儿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拿起大刀、长矛、红樱枪、土炮,在青纱帐里,在山岳地带,在铁路两旁,在港叉河湖的芦苇丛中,到处打击敌人,形成了一个怒涛汹涌的人民革命战争的汪洋大海,彻底埋葬了日本侵略者,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画面上,站在山岳上的民兵高举着枪支,站在平原上的八路军战士挥舞着手臂,他们洋溢着战斗的豪情和胜利的喜悦,尽情欢呼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画面采用白色衬底,形象鲜明,立体感强。
光荣参军(370):邮票图案采用了中国画家王式廓创作的油画《光荣参军》。抗日战争时期,为了打败日寇侵略者,中国人民群众表现出了高度的爱国思想和自我牺牲精神,他们敲锣打鼓,把最优秀的子弟送到抗日前线,出现了许多“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的动人情景。千百万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他们踊跃参加抗日军队,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保卫了神圣的祖国。画面以华北地区的农舍为背景,捕捉住了村民们欢送青年光荣参军的精彩瞬间情态:用村子里最好的牲口,套上最好的大车,送最好的青年上前线;一个个身体健壮、血气方刚的青年,他们胸前佩戴着光荣花,挥手和亲人们告别,义无反顾地奔赴抗日救国的战场;整个画面群情激动,锣妓喧天,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洋溢着中华儿女的英雄气概和壮烈情怀。

J.117《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四十周年》纪念邮票
J.117《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四十周年》纪念邮票
《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四十周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为了表达中国政府和人民维护世界和平的愿望和决心,于1985年9月3日发行的,志号为J.117的纪念邮票。《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四十周年》纪念邮票全套2枚,分别描绘了抗日战争中国民党二十九军将士冲锋陷阵、八路军配合民兵打击侵略者的形象。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也称第二次世界大战。这是一场德、意、日法西斯发动的世界战争,开始是帝国主义战争,随着欧亚许多国家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和苏联参加战争以后,第二次世界大战便转为反法西斯的、正义的、解放的战争。先后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卷入战争。1945年初,苏联和英、美军队分路攻入德国本土;5月2日,苏联军队攻克柏林;5月8日,德国无条件投降。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中国人民也转入全国规模的对日反攻;8月14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签订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从而结束了这场给当时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近4/5人口带来深重灾难的罪恶战争。
J.117《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四十周年》纪念邮票图案采用抗日战争时期宣传品常用的木刻形式,按照历史本来面貌,客观、公正地再现了中国人民奋起抗日,浴血奋战的场面,保持了浓重的时代色彩,具有强烈的历史感。画面以简练的刀法,刻画出众多的人物和场景,并巧妙地将面值和铭记等文字设计在画面中,融为有机的整体,使方寸之地容纳下中国人民浴血抗战的动人场面,能够强烈激发人们的深切怀念之情;主图以大块的黑色,再衬以米黄底色,只有简单的两种颜色,既显得质朴、庄重,深沉、粗犷,也能让人觉得色彩丰富,韵味无穷。
《卢沟桥中国军队奋起抗日》(2-1):邮票画面中,士兵们头戴钢盔,手端上了刺刀的钢枪,勇敢地抗击日寇侵略者,表现出了中华民族不可辱的精神和气概。
《八路军战士和民兵战斗在长城内外》(2-2):邮票画面前方的八路军战士,肩部顶着枪托,右手扣动着扳机,愤怒的子弹已经飞出枪膛;画面中央的那位民兵战士,挺身,手握手榴弹,右臂已经抢开,瞬间即将手榴弹甩出,说明战斗正在激烈地进行,生动地表现出了中华民族威武不屈的民族性格和浴血抗击侵略者的英雄气概。
1995-17《抗日战争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五十周年》纪念邮票
《抗日战争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五十周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为了纪念抗日战争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于1995年9月3日发行的,志号为1995-17 的纪念邮票。
《抗日战争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五十周年》邮票全套8枚,第一至第五枚分别描绘了卢沟桥战斗、台儿庄歼敌、百团大战胜利、开展敌后游击战、芒友会师的情景,第六枚和第七枚分别描绘了华侨捐献、欢庆中国台湾光复的场面,第八枚描绘了抗日战争胜利的场面。1945年初,苏联、美国、英国军队分路攻入德国本土。5月2日,苏军攻克柏林。5月8日,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此后,美军在太平洋展开对日全面反攻。7月26日,中、美、英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促令日本投降,但日本拒绝接受。8月6日和8日,美国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下了两枚原子弹。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作战。中国军队在各地向日军展开全面反攻,收复国土。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正式举行了日本投降签字仪式。9月3日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在南京签署了投降书。
至此,中国人民伟大的抗日战争胜利结束。9月3日这一天成为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抗日战争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是正义战胜邪恶,和平代替战争的胜利,具有伟大而深远历史意义。中国人民在8年抗战中,承受了最大的民族牺牲,付出了无比高昂的代价。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来之不易,它是中国各族人民近百年来反抗外国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战争,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壮丽光辉的篇章。这套邮票的8枚图案,统一采用历史照片,以黑白画面为主,以各种色块为背景,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和浴血奋战的历史瞬间浓缩于方寸之间,从不同侧面再现了那一段撼人心魄的历史,能够让人真切地感受到中国人民在那场战争中做出的巨大牺牲和对人类和平的无私奉献,不仅具有沉重明晰的历史感,而且能够激发中国人民渴求和平、追求人类文明进步的美好愿望。面值采用反阴版,白色十分醒目。
《“七·七”战火》(8-1):邮票画面中,卢沟桥下的水定河水汹涌奔流,战士们守卫在桥边,有的手握机枪,有的密切注视着前方,决心痛击日寇侵略者;那桥栏上姿态各异的石狮子,仿佛是历史的证人,亲眼目睹着日寇的侵华罪行和中华儿女的英勇反抗。设计者采用侧视角度,捕捉住了卢沟桥“七·七”战火这个历史瞬间,表现出了宛平县中国驻军第二十九军二十七师爱国官兵同仇敌忾,奋起抗击日寇侵略者的英雄气概和爱国主义精神。
《台儿庄大捷》(8-2):在这枚邮票图案上,冲天的硝烟约占去1/3的画面,满地尸横狼藉,中国战士勇猛冲锋,既描绘出了台儿庄包围战的惨烈,也表现了中国军队奋勇歼敌的必胜气势。

1995-17《抗日战争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五十周年》纪念邮票

1995-17《抗日战争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五十周年》纪念邮票
《百团大战》(8-3):邮票图案采用特写镜头,将一位八路军战士形象置于画面前景,他肩扛钢枪,威武雄壮,凛然不可侵犯;画面中景和远景为雄伟壮观的万里长城,八路军战士站在高高的长城城台上欢呼胜利,寓意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犹如钢铁长城,有力量打败日寇侵略者,保卫祖国的尊严、人民的安宁。
《敌后游击战》(8-4):这枚邮票图案的近景是民兵正在公路上埋地雷,中景是八路军大部队正在进行急行军,生动地表现出了游击战争军民配合的特点,可以预料,日寇侵略者将难逃中国军民布下的天罗地网,注定灭亡。
《芒友会师》(8-5):邮票图案捕捉住了芒友会师的历史瞬间,官兵们头戴钢盔,身背钢枪,队列如林,气势雄伟,寓意会师后形成了一股势不可挡的歼敌力量,必将取得新的胜利。
《华侨捐献》(8-6):邮票图案的中、远景为一架战斗机,机身上写有“檀香山华侨”字样,点明了飞机的捐献者;前景为手持写有“卫国"等字样锦旗的华侨,点明了捐献的真诚目的和实际意义。可见,这幅画面是旅居美国檀香山华侨代表在他们捐献的飞机前摄影留念的一个镜头。人物姿态端庄,表情严肃,具有一种神圣感;飞机一翼凌空,犹如一座耸立的丰碑,显示出爱国主义精神所具有的伟大力量和宏伟气势。
《台湾光复》(8-7);邮票图案捕捉住了中国台湾民众欢庆中国台湾光复的瞬间情态,人们挥手,鼓掌,喜笑颜开,眼里闪着泪花,真实生动,气氛热烈。
《伟大胜利》(8-8):这枚邮票图案表现的正是1945年9月2日在美国战舰“密苏里“号上举行日本正式投降签字仪式的场面。浊浪过后的东京湾显得那样平静,战舰上的大炮昂首向天,仿佛在对历史庄严宣告:人类渴望和平,也有力量惩罚战争罪恶,捍卫和平。

2005-16《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年》纪念邮票
2005-16《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年》纪念邮票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邮政局为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年,于2005年8月15日发行的,志号为2005-16的纪念邮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年》邮票全套4枚,还发行了1枚小型张。前两枚分别描绘了全民参与抗日、八路军抗日的场面;后两枚分别描绘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诺曼底登陆、攻克柏林的情景。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年》邮票的4枚图案,设计者根据历史照片,在照片的基础上大胆提炼,经过手绘和电脑处理,做成版画的效果,运用了大面积的黑、白、红,省略了细节之处,达到写实与抽象相结合,能够给读者强烈的视觉冲击。小版张底图采用了抗日战争纪念馆收藏的一张太行山的照片。

2005-16《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年》纪念邮票小版张

2005-16《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年》纪念邮票邮票小型张
《全民抗战》(4-1):邮票图案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与人民群众,在象征着党的一颗红五星的照耀下,与中国国民党军队并肩战斗,具体表现了全民抗战的画题,也表现出了全民族反对日本侵略者,相互支持和配合的团结精神。
《中流砥柱》(4-2):邮票图案以延安宝塔为背景,塑造了一名头戴树叶伪装帽的八路军士兵形象,他英姿挺立,正在吹响进军的军号,生动地表现出了八路军在抗日战争中的突出作用,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诺曼底登陆》(4-3):邮票图案采用海滩为背景,塑造了一位登陆的美军士兵形象,他头戴钢盔,手持步枪,表情坚毅;空中一架架战机,海滩上停泊着一艘轮船,战斗的规模和激烈程度可想而知。画面上侧标有“诺曼底登陆”的英文字样“LANDING IN NORMANDY ”,既增加了信息量,也扩大了阅读范围。
《攻克柏林》(4-4):邮票图案上以苏军攻克柏林后进行的巷战场面为背景,塑造了一位苏联士兵的形象,他头戴钢盔,右手持冲锋枪,左手高高挥动着,欢呼攻克柏林的胜利,富有感染力。画面下侧标有“攻克柏林”的英文字样“CONQUERING BERLIN ”,既增加了信息量,也扩大了阅读范围。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年》邮票小型张:图案以浅灰色作底衬,用手绘了一只冲破了铁丝网的白色和平鸽,表达了和平与正义冲破了战争的主题,画面虽然油象,但易于理解。铁丝网是用有刺或无刺铁丝固定在桩上而构成的障碍物。有固定式和移动式两种。用以防敌步兵或保护禁区、仓库和建筑工地等。4枚邮票图案偏重于写实,小型张图案偏重于抽象,设计者采用色彩作桥梁,将小型张上的红色与邮票上的红色协调地统一在一起,巧妙地组成了一套完整的邮票。
2015-20《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纪念邮票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是中国邮政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于2015年9月3日发行的纪念邮票,1套13枚,小型张1枚,志号为2015-20。《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邮票图案背景表现的是中国抗战中的13个经典事件场面,主图是与该事件相关的纪念场馆,小型张画面以《大刀进行曲》雕塑为主图,高度概括、反映了全民抗战的主题。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纪念邮票13枚邮票的内容包括:“九一八”事变:刻画了中国守军东北军面对日寇的侵略,仇恨满腔、毫不畏惧;东北抗日联军:体现了东北抗日联军不畏强暴,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七七事变:表现了第29军将士抗击日侵,浴血奋战;淞沪会战:体现了中国官兵抗战到底的决心;南京大屠杀:刻画了南京军民被屠杀的场面;台儿庄战役:以台儿庄火车站为场景,体现血战台儿庄的场面;《论持久战》:以延安宝塔山做背景,主画面为战士们练兵之暇学习毛泽东《论持久战》的场景;夜袭阳明堡机场:创作时,凸显了正面人物的高大,把敌人安排在阴影里;百团大战:以百团大战初期,八路军大举破击正太铁路的英勇场面为表现内容;平型关大捷:重点渲染近距离搏斗的激烈场面,强调中国军队的英勇善战;地道战:用蒙太奇手法,拼合了不同场景的地道,意在表现冀中房连房、街连街、村连村的地道网,突出抗日军民内外联防、互相配合,打击敌人的战略战术;新四军车桥战役:刻画了新四军这支传奇部队的“铁军精神”;滇西抗战:刻画了中国军人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民族正气。小型张以《大刀进行曲》雕塑、长城、红绸、和平鸽为主要元素,表现革命英烈英勇顽强、不畏牺牲的精神和抗战纪念主题。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邮票采用纪念场馆与经典战役场面相结合的方式,表现了革命英烈英勇、顽强、不畏牺牲的精神。作者采用绘画写实的方法,使用凝重的黑色色调,给人以一种肃穆庄严的感觉,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小型张画面以《大刀进行曲》雕塑、长城、红绸、和平鸽为主要元素,红、白、灰色调的大胆运用,形成强烈的色彩反差和视觉冲击力,现实主义的雕塑凝聚了抗日的决心以及全民族为胜利而欢呼的喜悦之情,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纪念活动标识相互呼应,融为一体。邮票采用荧光纤维纸、荧光油墨印制,还使用了缩微文字及异形齿孔等工艺,不仅提高了防伪性,也提高了邮票的艺术欣赏价值。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这一套邮票的发行从三个方面和以往的发行相比较有三个特点的地方,也比较显著。
第一,这一套邮票是在历次纪念抗战胜利题材当中发量最大、枚数最多的一次,是13枚。
第二,这个邮票紧密结合中国国家关于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宣传的一些要求。第一次比较系统的展现了抗战纪念的设施,13枚邮票的画面前景表现的是纪念馆,这些纪念馆都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抗战设施、遗址,而且都是爱国主义教育的示范基地和青少年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这样的表现对于配合深入的发掘抗战纪念设施遗址的历史内涵和现实意义,对广泛的组织开展群众性的参观和纪念活动,教育引导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充分认清日本法西斯侵略者犯下的罪行,牢记中华民族抵御侵略、奋勇抗战的历史以及中国人民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当中做出的巨大牺牲、取得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学习宣传抗日英烈的英雄事迹,大力培养和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进一步增强民族凝聚力、向心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这都是非常有意义的。
第三,这一套邮票设计的手法比较新颖,是由多位知名设计者参与设计的,13枚邮票的设计风格很统一,画面的前景就是博物馆,背景是邮票设计者结合历史事件创造的历史场景,这样现实与历史、虚与实结合的表现方式进一步拓展表现的内容,增加了邮票表现的纵深感和色彩丰富。

2015-20《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纪念邮票

2015-20《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纪念邮票

2015-20《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纪念邮票

2015-20《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纪念邮票

2015-20《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纪念邮票双联小型张

付顺利
作者简介:付顺利,大同市收藏家协会红色收藏分会会长,文化研究学者,著有研究书稿《国家文物保护的先驱者--周恩来》《中国人民解放军美术史》《世界塔志》《蒙古邮政史》《邮说黄河》《邮说长江》《邮说长城》《致敬苦难与辉煌》等。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98230121(微信同号)
纠错电话:18182129125 15116420702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