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前,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赢得了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在这场关系到民族存亡的殊死决战中,中国妇女不屈不挠、浴血奋战,将自身解放融入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伟大进程,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转折点贡献了不屈的妇女力量。正如毛泽东所说:“假如中国没有占半数的妇女的觉醒,中国抗战是不会胜利的。”
致敬中国妇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夺取抗战胜利做出的历史性贡献。
一
妇女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妇女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妇女抗战工作,国共二次合作后,我党即开始制定新的妇女统战政策,致力于建立妇女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7年9月,中共中央组织部发布《妇女工作大纲》,确定“以动员妇女力量参加抗战,争取抗战胜利为基本任务”,以“经过统一战线的活动与组织,团结各阶层广大妇女群众在党的周围,并特别注意发动与组织劳动妇女,为我党妇女工作的路线”。妇女工作的斗争纲领是“从争取抗战民主自由中争取男女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的平等,改善与提高妇女的地位,反对一切封建束缚与压迫”,强调要以女工、农妇、城市贫苦的妇女为依靠力量,团结其他阶层的妇女,广泛建立妇女界的抗日统一战线。《妇女工作大纲》的颁布,为抗战初期的妇女运动指明了方向,成为进一步动员广大妇女投入全民族抗战的纲领性文件。
随后,国民党成立妇女运动指导委员会,发布《妇女运动方案》,将吸纳各界妇女参加抗战建国作为妇女运动主题。1938年5月,在中共长江局妇委和各党派及社会各界知名爱国人士的推动下,宋美龄在庐山召开各界妇女座谈会,决定将新生活指导委员会改组成全国性领导妇女参加抗战建国的总机构。会议还通过了国统区妇女运动的共同纲领《动员妇女参加抗战建国大纲》,提出抗战时期妇女工作的任务是:“有计划有组织地来推动全国妇女大众,参加神圣的抗战建国工作”,各党派团结合作是抗战最大需要。1938年7月,改组成立的新生活运动妇女指导委员会(简称“妇指会”),成为包括各党派妇女代表人物参加的、具有鲜明统一战线性质的妇女救亡组织。妇指会的扩大改组标志着妇女界抗日统一战线最终确立。从此,中国妇女运动便在团结抗战中进入了全面高涨阶段。
图为1938年5月在庐山召开战时妇女工作座谈会部分代表合影。
二
抗战时期妇女组织的发展及作用
妇女组织是妇女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载体。通过建立各级各类妇女组织,妇女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地团结了妇女界一切抗日力量,为妇女运动发展奠定了组织基础和群众基础,有力推动了抗战时期中国妇女运动的空前发展。
01
抗日根据地妇女组织的发展
一是加强中央妇委对全国妇女运动的领导。1937年8月中共洛川会议决定加强中央妇委力量,调整妇委领导,由李富春主持工作。1938年11月,中共六届六中全会后则由中央书记处书记、统战部部长王明兼任中央妇委书记。1939年2月中央书记处发表《关于发展妇女工作的决定》,要求全党纠正对于妇女工作的轻视、忽视与消极态度,提出建立和健全各级党委下的妇女部和妇女运动委员会,使之成为各级党委内最重要的工作部门之一。
二是广泛建立各类群众性妇女组织,团结和动员各界妇女。抗战时期我党主张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建立妇女组织,降低会员资格,要求领导机关发扬民主,防止“党化”。各抗日根据地妇女广泛参加的妇女抗日救国会和妇女联合会,是“根据地最普遍的妇女群众组织”“是各党派、各阶级、各种职业、宗教、民族、年龄的妇女抗日统一战线的团体”,其中,陕甘宁边区各界妇女联合会与晋察冀边区妇女抗日救国会,是在全国范围内较早出现的两个妇女抗日统一战线组织,开创了抗日战争时期妇女抗日统一战线组织的先河。
1938年3月8日,陕甘宁边区各界妇女联合会在延安成立。图为驻渝代表团合影。左起:邓颖超、卢竞如、张晓梅、廖似光、张玉琴。
02
国统区妇女组织的发展
一是国民党领导的妇女组织得到进一步发展。据统计,到1938年5月,国统区的妇女抗日救亡团体已有105个。其中影响最大的两个全国性的组织是中国妇女抗敌后援会和中国妇女慰劳自卫抗战将士总会(简称“妇慰总会”)。前者是由何香凝在1937年7月22日发起组成的,这是“七·七”事变后成立最早的妇女救亡团体,它的成立标志着上海妇女抗日统一战线的扩大。妇慰总会是1937年8月1日于南京由宋美龄出面组织的。
图为中国妇女抗敌后援会在上海何香凝寓所赶制慰问品(二排左三为胡兰畦)。
二是中国共产党利用抗战有利时机,在国统区建立第一个妇女界抗日统一战线组织——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1938年2月,中共长江局妇女组长邓颖超以《妇女生活》杂志名义召开各界妇女座谈会,研究妇女抗日救国运动和建立妇女抗日统一战线事宜。随后,由各党派及社会各界知名人士1842人共同筹备建立的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在汉口成立,保育会加强了妇女界的团结,扩大了统战工作队伍,为促进全国妇女界抗日统一战线组织的建立准备了条件。1940年3月25日,在邓颖超的倡议下,国统区的另一个妇女统一战线组织——中苏文化协会妇女委员会宣告成立。该会是在打退国民党第一次反共高潮后,为了加强和扩大妇女抗日统一战线,开展中苏妇女友好交往和文化交流而设立的。该会在动员重庆各界妇女参加世界反法西斯斗争方面起了积极的作用,是南方局妇委团结妇女开展妇女统战工作的一个重要阵地。
图为1938年成立于汉口的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主要负责人。后排左起:孟庆树、刘清扬、唐国桢、沈慧莲、曹孟君、郭秀仪、史良、邓颖超;第二排左起:张霭真、安娥、庄静、宋美龄、李德全、谢兰郁、赵清阁、吴贻芳;第一排左起:黄卓群、吕晓道、陈纪彝、沈兹九、徐镜平、钱用和、陈逸云。
03
根据地和国统区统一的妇女组织的发展
改组后的妇指会作为全国性的妇运领导机构吸收了共产党、救国会、基督教会、无党派等各方面的妇女代表。从1938年7月到1940年底,妇指会在四川、广东、湖南、云南等10多个省建立妇女工作委员会,在国民政府各院、部建立30多个妇女工作队,在旅美华侨中也建立了10个分会。由于改组后的妇指会增加了新鲜血液,加强了进步力量,因此妇指会领导的全国妇女救亡团体如雨后春笋,发展相当迅速,仅重庆一地,妇女团体就有110个。总会领导了30余县妇女分会,全国与总会有联系的单位达973个以上。妇指会的《动员妇女参加抗战建国工作大纲》实施后,“开辟了统一的妇女运动的基础,在各处都有了区、县甚至省的统一性的同一内容的妇女运动,组织了更广泛的妇女,成立了更多的妇女团体。”1938年至1940年,妇指会携手其他各妇女团体开展为抗战将士赶制寒衣运动、义务献金等活动皆取得巨大成功。1939年底至1940年初,妇指会在共产党的积极发动推动下也为争取和捍卫妇女参政权、就业权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斗争。宋庆龄评价这个领导机构在一开始就是一个真正的统一战线的组织,各党派妇女站在了平等的地位上。
但由于国统区妇女统一战线的复杂性,皖南事变后,妇指会完全失去了统一战线组织的性质,不再发挥妇女界团结抗战的领导机构和活动阵地的作用,而是演化成为一个从事抗战工作和社会福利事业的民众团体。从此国统区妇女运动陷入低迷艰难的阶段。
三
启示
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妇女组织的发展壮大和开展的卓有成效的妇女运动实践,为当今妇女组织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和启示。
第一,要充分重视妇女组织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的重要作用,加强党对妇女组织和妇女运动的统一领导,制定明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将妇女运动纳入民族民主革命的历史洪流,在党和国家中心大局中谋求妇女发展。
第二,要采取灵活多样的组织形式,广泛团结各阶层妇女,关照各阶层妇女利益。在妇女组织内部大胆实行“三三制”政策,吸收非党妇女领袖或积极分子参加领导,使妇女组织真正成为团结各阶层妇女的广泛的群众组织。
第三,妇女组织要积极作为、敢于作为,在服务国家民族大业中维护妇女权益、服务妇女需求,实现民族解放和妇女解放的同步发展;妇女组织要善于通过大规模的活动造势宣传妇女、动员妇女,争取社会资源和支持。
第四,妇女组织要善于分析研究各种妇女群体的利益需求,充分依靠妇女力量,有针对性地开展妇女工作,增强群众性观念。
只有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锐意进取、扎实苦干,切实保持和增强党的群团工作和群团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才能组织动员广大人民群众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把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汇聚成强大动力,共同谱写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篇章。
策划:姜秀花 范红霞
作者:姜秀花 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