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前,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赢得了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在这场关系到民族存亡的殊死决战中,中国妇女不屈不挠、浴血奋战,将自身解放融入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伟大进程,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转折点贡献了不屈的妇女力量。正如毛泽东所说:“假如中国没有占半数的妇女的觉醒,中国抗战是不会胜利的。”
致敬中国妇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夺取抗战胜利做出的历史性贡献。
抗战爆发后,各党各派各军,海内外华夏儿女,众志成城,同仇敌忾,筑起了中华民族抗击日本侵略者的钢铁长城。在这场关系到民族存亡的殊死决战中,中国妇女发扬国家兴亡匹妇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义无反顾投身到保家卫国的斗争中,共赴国难,参军参战,奋起抗敌,成为伟大的抗日战争中一支威武不屈的战斗力量。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妇女武装反抗日军侵略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中国民众坚决要求反抗日本侵略。在民族危机的严重关头,中国共产党率先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9月20日,中共中央发布《中国共产党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响亮地提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强占东三省!”9月22日,中共中央发布《关于日本帝国主义强占满洲事变的决议》,发出组织游击战争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直接给日本帝国主义以严重的打击”的号召。东北各阶层民众在党的领导下,掀起了武装反抗日军侵略的斗争,中共满洲省委指示各地党组织开展抗日斗争,派出许多党员、团员、进步青年深入农村,组织抗日武装,建立游击区。满洲各县抗日游击队相继成立,揭开了东北抗日游击战争的序幕,成为东北主要的抗日武装力量。在各个游击队中基本都有女战士,她们战时与部队一起行军作战,侦察敌情;平时负责后勤、护理伤员,为部队传递情报文件,做宣传鼓动工作。
中共中央还派出赵一曼等女干部到东北,加强党组织的力量。赵一曼到达东北后,先后担任满洲总工会组织部长、代理书记等职,1933年领导了哈尔滨电车工人反日罢工斗争。1934年,赵一曼赴哈尔滨以东的抗日游击区,担任中共珠河中心县委委员、特派员和妇委会负责人,积极发动群众,组织抗日自卫队,配合抗日部队作战。1935年,赵一曼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第一师第二团政治委员,率部活动于抗日游击区,给日军以沉重打击,被群众亲切地称为“我们的女政委”。赵一曼是英勇善战的指挥员,一次当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第三团在侯林乡被敌人包围时,赵一曼指挥农民游击连向敌人指挥部进攻,解了三团之围,并俘虏了一批敌人,缴获了一批武器。1935年11月,赵一曼率领的部队被日伪军包围,她在掩护战士突围时中弹负伤,在隐蔽养伤时被敌人发现,迎战时大腿骨被子弹打穿,因流血过多昏迷而被捕。1936年8月2日,赵一曼高唱《红旗歌》,高呼抗日口号,慷慨就义,时年31岁。在被押赴呼兰县刑场的火车上,赵一曼给儿子宁儿写了一封催人泪下的遗书:“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母亲和你在生前是永久没有再见的机会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图为赵一曼。
1936年2月,东北反日救国总会、东北抗日联军等联合发布《东北抗日联军统一军队建制宣言》,东北各抗日武装力量陆续改编为抗日联军。6月,抗日联军第三、四、五、七军先后建立妇女团、妇女队和妇女班,其中抗日联军第五军的女战士最多,人数最多时达300人左右。第五军妇女团(无正式团的编制)有3个大队,队内设妇女班,由军部直接领导。3个大队的大队长分别是王玉环、朱新玉和片莲花,指导员分别由葛宝云、冷云、王一知担任。抗联女战士中有步兵、骑兵、侦察兵、通信兵、机枪手、报务员,在恶劣环境下拼杀在抗日斗争的第一线,许多女战士在战斗中英勇牺牲。1938年夏天,日本关东军对松花江下游展开“三江大讨伐”,东北抗日联军第四、五军为摆脱困境,开辟新的活动区而西征,刚分娩两个月的冷云率妇女团随第五军出发,西征部队遭围追堵截,损失惨重。10月下旬,部队行进到乌斯浑河畔,遭日军包围。冷云率胡秀芝、杨贵珍、郭桂琴、黄桂清、王惠民、李凤善(朝鲜族)、安顺福(朝鲜族)7名女战士掩护部队突围,她们分为3个战斗小组,主动吸引敌军火力,展开激战。在背水作战至弹尽援绝、被敌人困死在河边的情况下,冷云等8位女战士誓死不屈,挽臂投入滚滚的乌斯浑河,壮烈牺牲。她们的英雄壮举被称为“八女投江”,表现出中华民族同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和民族气节。
九一八事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包括广大妇女在内的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局部抗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全民族抗日战争中的妇女力量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开始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展开了全国性抗战。国民政府调整兵役政策,允许并鼓励女性参军,一些妇女积极参军参战,有的部队专门设立了女军人训练队。1937年9月,女学生踊跃报名加入广西学生军,组成广西学生军女生队,共130人,由赵毓敏任队长。经过短期军事训练后,徒步从桂林出发,12月中旬到达武汉。随后同第五战区抗日军队转战于鄂东、豫南、安徽一带,1939年2月进入大别山坚持抗日斗争,不少人在战斗中牺牲。在国统区地方抗日武装中也有妇女的参与。影响较大的妇女武装有第五战区抗敌青年军团女生大队、浙江绍兴妇女营、广东省第8区民众抗日自卫团妇女干训所等。1938年1月,第五战区抗敌青年军团开赴河南潢川后组建第五战区抗敌青年军团女生大队,共有300余人,下设两个中队,活跃在豫东南从事抗战工作。浙江绍兴妇女营成立于1938年4月,日军占领浙东及浙西交通线附近各县后,绍兴三区专员贺扬灵建立三区抗日自卫营,包括青年、少年、妇女三个营,妇女营有队员200余人,分为宣传队、救护队、武装战斗队,其中武装战斗队有36名队员。经过3个月的训练,妇女营随第三战区军队作战。
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深入敌后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游击战争,是世界战争史上罕见的艰苦战争。1937年9月25日,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将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10月,将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开赴抗日前线。八路军、新四军中建立了女生队,1937年10月,中共中央北方局在山西刘村创办八路军学兵队,培养抗日骨干,招收400余名学员组成学兵大队,辖5个区队,其中第5区队为女生区队,李伯钊任区队长,董茹琴为副队长,学员共有120余人,分成9个小组,经过军事训练和政治训练后,1938年2月,女生区队学员陆续开赴抗日前线。新四军组建之初就有大批进步女青年参加各支队和服务团。1938年10月,新四军军部直属教导队总队女生队成立,是新四军教导总队下辖的13个队之一,称为第8队,于晶任队长,罗琼任驻队教员。学员多为来自上海、南京、杭州、温州等城市的女学生和产业女工,至次年3月发展到170多人。女生队一律着军装,过着严格的军事生活,进行严格的政治学习和军事训练。至1939年10月,女生队共培训200多名女干部,派遣到新四军部队,新四军副军长项英称赞女生队的女兵“已成为敌前敌后最活跃的战士,成为抗日民众运动的组织者、宣传者,成为新四军战斗力之一部,是战斗胜利不可少的力量之一。”1939年,新四军豫鄂独立游击支队成立,在司令员李先念和政委陈少敏领导下开展抗日武装斗争,6年时间里共开展大小战斗1000多次,消灭敌人5万余人,抗击15万日军和8万多伪军的进攻,在38个县建立抗日民主政权。
图为新四军军部直属教导队总队女生队进行野外政治学习。
图为开赴抗战前线的女生队。
抗日民主根据地妇女的抗日斗争
在中共地方组织配合下,八路军先后开辟晋察冀、晋西北、皖南、晋冀豫、山东等抗日根据地,新四军开赴苏南、皖南、皖中地区,创建华中抗日根据地。在这些抗日根据地战场上,活跃着一批女指挥员、女战士、女自卫队员和女民兵。八路军总司令部直属队政治处主任康克清不仅开展八路军的政治工作,还是华北妇女工作的领导者。此外,八路军120师直属政治处主任李贞、山东军区政治部秘书长吴仲廉、河南游击队支队政治委员危拱之、太行行署第三专署专员刘亚雄等,都是我军优秀的女指挥员。
一些抗日根据地把16~35岁的农妇组织起来,建立女自卫军、女民兵,配合正规部队进行抗日斗争。1938年陕甘宁根据地有女自卫军1万余人,一年之内,就发展到4.6万人。1940年,陕甘宁、晋察冀、晋冀鲁豫和山东的部分地区,有女自卫队员158万多人。1939年广东东江抗日根据地组建女子武装队,女战士们和男战士一样行军打仗。1940年琼崖民众抗日自卫团独立总队(1944年春改称琼崖人民抗日游击队独立纵队)在琼山成立琼崖女子特务连,后发展到1000余人,承担了部队约90%以上的运输、看护等军事任务。
女民兵在抗日游击战争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地雷战是山东海阳县民兵最重要的作战方法之一,青年妇女队队长陈桂香带领村里妇女习武练兵,学习埋设绊雷、胶皮雷、夹子雷等各种地雷。1943年盛夏,陈桂香得知日军要“扫荡”,带领女民兵在水井周围埋好踏雷,日军口渴难忍,进庄后发现水井便一窝蜂地涌过去,轰隆一声巨响,日军死伤数十人。在其他根据地也涌现出许多女英雄,如晋察冀北岳区“战斗模范”隰志华和1944年被晋察冀边区政府授予二等战斗英雄称号的爆炸英雄崔瑞先,等等。
图为抗日根据地女民兵在练习射击。
图为妇女自卫队队员在练习投弹。
图为河北定县寺底村妇女平沟队平毁日寇挖掘的交通沟。
1941年至1942年是中国敌后抗战最为困难的时期。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调整侵华战略,集中兵力进攻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发动空前残酷的毁灭性的“扫荡”和“清乡”,实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从1941年起,日军集中了64%的侵华兵力和几乎全部伪军,对抗日根据地实行了疯狂的进攻和“扫荡”,企图彻底摧毁抗日根据地。1941至1942年,日军仅对华北地区的“扫荡”,一次使用兵力在千人以上到万人的达132次,万人以上至7万人的达27次,有时在同一地区反复“扫荡”达三、四个月之久。
面对日军的疯狂进攻,根据地妇女在党的带领下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日军在大“扫荡”、大“清乡”中,残酷地迫害、搜捕和屠杀人民群众,广大妇女时刻都有被逮捕、刑讯、侮辱的可能,妇女组织向妇女宣传抗战必胜,宁死不当亡国奴的革命道理。妇女干部化整为零,深入妇女群众,帮助她们坚定抗战信心,发动她们参加游击战争和民兵组织。她们还组织妇女抢种抢收,递送情报,瓦解敌军,破袭敌人的军事设施,抢救伤员,运送军需,慰问子弟兵,带领群众宣誓不向日军投降。1941年11月,日军以重兵进攻山东沂蒙山区,山东省妇救总会常委、中共山东分局妇委会委员陈若克在撤退途中因身孕所累被捕。面对敌寇,她坚强不屈,最后怀抱刚出生的婴儿走上刑场英勇就义。1942年5月1日,日军集中5万兵力对冀中地区进行“五一大扫荡”,杀害百姓5万余人,河北晋县二区妇救会主任要政组织妇女站岗放哨,1943年4月,要政因叛徒出卖不幸被捕,她始终不屈,敌人一刀一刀刺向她,她用尽全身力气高呼:“抗日必胜!日军必败!当汉奸没有好下场!”。据统计,1941—1942年间牺牲的女烈士,山东省共有134人,河北省共有135人。
在反“扫荡”斗争中,根据地妇女积极参加地雷战、地道战,挖地道、在自己家里筑夹壁墙;掩护妇女干部和抗日将士;建立地下兵站和医院,转运救护伤员;建立地下托儿所,照顾八路军和女干部的后代;担负起保护机关、工厂、军用物资及革命文件,站岗放哨,交通联络等重任。为对付敌人的扫荡和搜捕,妇女干部开展认干娘活动,在紧急关头,素不相识的老百姓挺身而出把抗日干部认作自己的亲人,减少了牺牲。在各抗日根据地都有一批为抗日传递情报的家庭,河北称堡垒户,山西称老房东,海南称老屋主,这些人往往是家庭妇女,她们倾其所有,甚至牺牲生命保护抗日干部和战士。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转折点。在全民族抗日战争中,中国妇女不屈不挠、浴血奋战,将自身解放融入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伟大进程,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转折点贡献了不屈的妇女力量。正如毛泽东所说:“假如中国没有占半数的妇女的觉醒,中国抗战是不会胜利的。”
策划:姜秀花 范红霞
作者:倪婷 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