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地雷战》中的玉兰姑娘,孙玉敏就是原型之一。1927年9月出生,海阳行村镇小滩村人。1941年5月参加妇救会,1944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战斗中,她智慧机灵,战绩显赫,1950 年出席全国战斗英雄大会,被授予“全国民兵英雄”称号。现在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中陈列着孙玉敏获得英雄称号的大幅照片。解放后她历任海阳县民政局副局长等职。2013年去世,享年86岁。
急中生智送情报
烽台山下的小滩村,三面平原、南临黄海。1943年夏天的一个晚上,5名武工队员来到小滩村党员孙早夕家中商量事,被日伪军围在了村里。晨雾中,敌人用刺刀把全村人赶到场院,让乡亲们挨个登记,想以此查出武工队员。情况危急,唯一的办法就是传递情报让附近八路军来解救。但敌人封锁严密,大人很难出去。这时年仅14岁的孙玉敏挺身而出:“我去给部队报信吧!”
孙玉敏接过信,卷成小卷,撕破鞋口,把信缝了进去,以上山挖菜为掩护,骗过了日本哨兵。出了哨兵的视线,孙玉敏撒开双脚,一口气跑了8里地,把信送到了庶村。庶村、赵疃的民兵见信后,立即出发,边走边打枪。枪声惊动了正在向乡亲们放毒瓦斯的鬼子,他们怕遭到围击,仓皇逃窜了。孙玉敏解救了武工队员和全村乡亲们。
发明水雷炸顽敌
小滩村村南有条小河,是敌人到达莱阳穴坊据点的必经之地。日伪军第一次“扫荡”时,被民兵埋在桥头的地雷炸回去了,愣是没敢进村。第二次来“扫荡”,鬼子变狡猾了,不从桥上走,而从水里蹚。进村后,烧杀抢掠,乡亲们吃了不少苦头。
1944年的一天,行村据点的日伪军到小滩村抢粮。孙玉敏和孙藻训、孙春宽等人,把自家产的葫芦切开,放进9颗地雷,衬上防潮的东西,再用“船泥”把合缝处封严,巧妙地造出了土水雷。他们以摸鱼捉虾为掩护,将水雷埋在了河里。当日伪军蹚河时,9颗水雷全部响了,吓得敌人没进村,跑回了据点。
冷枪诱敌陷雷区
中共胶东区党委提出“每人学会一套本领杀敌人”的口号后,孙玉敏苦练杀敌本领,练得枪法百步穿杨、爬障碍物如履平地、埋地雷又快又好。她的这套本领,很快就派上了用场。
1945年,日军对海阳盆子山区进行“扫荡”与清剿。5月27日清晨,500多名日军扑向小滩村。民兵提前发现了敌情,埋伏在峰台山上,敌人进入伏击圈后,民兵们土枪、土炮一齐上,日军一下子被打蒙了,慌乱还击。孙玉敏埋伏在草丛里,当敌人走进射程范围内,孙玉敏举起枪射击,敌人一头栽倒在地上滚下了山坡。
孙玉敏靠着自己巧妙的冷枪战术,在山林间同敌人展开周旋,最终把敌人引诱进了提前布好的雷区,顿时雷山火海把几十个敌人送上了天。
机敏灵活胜男儿
地雷炸得行村据点的日军胆战心惊,便从青岛请来工兵,用日本国内新发明的“二式探雷器”(日军戏称为“天眼镜”),来发现金属扫描地雷。扫雷时,日军工兵紧紧盯着显示屏上的指针,远看就像死盯着搜索线轮一样。
一旦发现地雷,日军就用石灰画上圈圈;在怀疑有地雷的地方,则插上写着“雷田”两字的小旗子,后面的日军便绕道而行。
“敌变我变”。孙玉敏等民兵就在日军必经之路上,画上石灰粉圈,以假乱真,而在圈外埋上地雷。除此之外,多用石雷,因为石雷几乎没有金属部件,探雷器很难发现。同时他们还发明了胶皮雷、头发丝雷等,使日军的探雷器一碰就炸,鬼子工兵和探雷器一块儿上西天。
在105天的反“扫荡”战斗中,孙玉敏用地雷5次炸中敌人,一人杀敌17名,被授予胶东“女民兵英雄”的称号。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