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人类发展史,苦难就像人的影子伴随着人类的整个发展过程,特别是女性,成为历史中追光者,凭借自己的坚强毅力,始终向前。陕西旬邑县的一名农妇——库淑兰,在经历过家暴,孩子相继夭折之后,凭借剪纸这个古老的传统手艺,惊艳了联合国,很好的诠释了“极使深陷泥潭,也要仰望星空”的乐观精神。
普通家庭的女孩没有躲过命运的带来的苦难
库淑兰出生在陕西咸阳的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从小家庭就很贫穷,小的时候经常跟随家人出门要饭,过着饥一顿饱一顿的生活。那时候的女孩子都要裹脚,库淑兰也不例外,小小年纪饱受裹脚的痛苦,虽然父母也心疼,但是还是按照当时社会的做法,一次次将布条缠在库淑兰的脚上。以至于年龄大了以后,库淑兰不能久站,只能跪地干活。
稍稍长大一些后,库淑兰利用外出的时间前往城隍庙闲逛,这种经历让库淑兰喜欢上了城隍庙的壁画,这些壁画大多是神灵和佛像,也是后来在剪纸的过程中,对她影响最大的一方面。但这种悠闲、宁静的时光很短暂,家中为她定下了娃娃亲,婆家怕悔婚,所以着急催婚,于是家中开始置办嫁妆,择日结婚。
17岁的时候,库淑兰结婚了,让人没想到的是,婚姻给她带来的苦难差点压垮她。成为一生的噩梦。库淑兰的丈夫是家中的长子,家庭条件不好,本人好吃懒做但是封建思想极其严重。结婚后,库淑兰的做法稍有些没做到他的心里,就开始拳打脚踢,挨打受骂成为婚后生活的常态。
库淑兰的丈夫将她当做生活中的出气筒,心情稍有些不好,就拿她来撒气。有一次因为没看到牛闯进院子吃了几粒枣,丈夫就拿起铁叉,朝她的身上扎去,铁叉最后扎到了胳膊,顿时鲜血直流,因此留下了伴随一生的疤痕。面对这样的丈夫,库淑兰的婆婆还要百般的刁难,拿出大家长的做派来对待库淑兰。
生活的困苦、无休止的打骂,在婚后的十几年间,库淑兰一共生了13个孩子,但是最终活下来的只有两男一女,其余的全部夭折。这样惨痛的经历一次次打击着库淑兰的内心,有时候为了躲避丈夫的打骂,只能在外边的草垛中睡觉。
肉体受折磨,精神上有支柱支撑
很多人知道库淑兰的经历以后,都感叹她坚强的毅力,其实不论生活怎么样,她都是有自己爱好的人,那就是剪纸,给予了库淑兰不一样的精神世界。库淑兰的母亲是附近村里有名的剪纸达人,从小她在母亲的影响下,开始学习剪纸,只要手中有剪刀,库淑兰就可以忘却一切,从中体会到快乐。
村里的妇女知道库淑兰的手艺后,经常找她学习剪纸的技巧,所以她剪纸的技术被人熟知。咸阳旬邑县文化馆的工作人员知道后,指派专人上门请教。上门的工作人员走近库淑兰居住的窑洞时,被窑洞中墙面上贴的彩色剪纸所震撼,这不是窑洞,这就是一座艺术殿堂。
库淑兰剪纸创作的各种人物、花草、飞鸟等栩栩如生,巧夺天工,县文化馆的工作人员为库淑兰的作品大力推广。从来没有人这么关注和认可自己的手艺,这让库淑兰有了更高的积极性,全力投身剪纸创作。一想到自己无数个难熬的日夜打发时间的创作,能得到人们的认可,库淑兰就觉得心里美极了。
重生后,剪纸惊艳了联合国和众多的艺术家
库淑兰65岁那年,外出采药的她,跌入悬崖下,这一次死里逃生的经历,让她意识到,生命随时可能意外,自己要在有限的时间中,做更多自己喜欢的事。于是,她拿起剪刀开始了剪纸的创作,先后创作出《江娃拉马梅香骑》和《十兄弟》等有故事情节的剪纸作品。
这一次,库淑兰的作品火遍了大江南北,众多的艺术家为之惊叹。她更是凭借自己的一己之力,用剪纸带动了整个县的经济产业,让全世界都知道了旬邑县的剪纸艺术。后来中国的剪纸被联合国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生清贫、困苦交加的库淑兰,因病结束了传奇的一生,旬邑县在广场上为这位饱经沧桑的老人树立了雕像。手握剪刀,目视前方,目光坚定,这就是这位民间艺术家的最好的形象。库淑兰的一生,用事实告诉我们,不管现实生活多么的艰难,只要心中有爱好、有喜悦,就能跨越现实的泥潭,用精神的力量照亮人生的方向。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