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日战争年代,我国有无数的热血青年将自己的生命献给保家卫国的战斗,除了走上前线的战士之外,还有许多学生在后方掀起示威游行运动,而这样的运动也被反动派无情地流血镇压。
那些上前线的年轻学生,也不过是十几岁,有位18岁的湖南女兵为了救战友而牺牲,临终托人给家里寄了一封信,但家人却74年后才收到。
刘守玟
从大家闺秀到医疗女兵
1920年,刘守玟出生在湖南汉寿县新兴乡军刘村。
刘守玟的父亲是一个商人,刘家家境殷实,父母常年与各式各样的商人打交道,思想也更为开明,他们较早接触到西方来的各种货物和随之而来的西方文明。
那个年代里,尽管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早已经如火如荼地展开,但是很多地方却还信奉着女子无才便是德这一陈腐教条。
但刘守玟的父亲却十分支持女儿读书,他明白这个世道生活的艰难,刘守玟又是一个女孩子,也许只有学到足够的知识才能够让她以后自己生活下去。
于是15岁的刘守玟在父母的支持下考入了长沙周南女中。
长沙周南女中是近代著名的革命教育家朱剑凡创立的伊索女子学校,朱剑凡认为,“女子沉沦黑暗,非教育无以自拔,要自立于社会,有学识技能,才能拔于黑暗。”
朱剑凡
这本就是一个勇于和时代逆流抗争的学校,也是湖南省最早的一所女子中学,是孕育先进女性和支持女性解放的摇篮,向警予、杨开慧、蔡畅、丁玲等著名的革命志士都曾经在这里学习。
在1919年时,朱剑凡曾经带领过女中的师生参加毛主席领导的驱逐军阀张敬尧的游行示威斗争。
张敬尧
而且在二三十年代就有一些共产党地下工作者在校内活跃开展革命工作,并且在耳濡目染和老师们的支持之下,许多学生悄悄地离开学校,奔赴陕北革命根据地,去投身于光荣而伟大的革命事业。
刘守玟也是其中一个,她也是被抗日战争彻底改变人生轨迹的,那数不清的青年之一。
在刘家父母的期望里,女儿会在女中顺利完成学业,读到大学,找到一个志同道合的丈夫,平淡而美满地过完这一生。
但刘守玟作出了不同的选择,在女中,她认识到了侵略者的可怕,她也明白了这个时代必须有人挺身而出。
于是,在1937年8月,刘守玟悄悄下定了决心。
在离家的前一天,她一如既往地和父母讲述着在学校的趣事,却一点也未透露出她即将离去的想法。
刘守玟在那天对父母说了很多话,而其中提到最多的,就是让他们保重身体。
第二天,她拿着家中给的伙食费来到学校报道之后,便瞒着家人报名参加了同乡丁玲组织的女学生战地救护队,准备奔赴在上海的淞沪战场,成为一名战地女护士。
其实早在她高一入学开始,学校就专门设置了“护士训练课”,女中的校长是一个很有先见之明的人,在战争年代里,知识重要,实用的技能也同样重要,所以每一个女学生都学得非常认真。
就这样,刘守玟斗志昂扬地踏上了一条未知的路,虽然未知,但她却从来没有为自己的选择感到后悔。
可她没有想到,仅仅不到一年的时间,她的生命就戛然而止,甚至没有来得及和父母道别。
救死扶伤的战地女护士
刘守玟跟着丁玲参加了谭道源22军的女学生卫生队。
1937年7月份,抗日战争全面拉开序幕,当时淞沪战场战况越来越激烈,蒋介石便任命谭道源为第十军的军长,命令其率领第18和45师赶赴战场,此战虽胜,但是45师却有不少战士倒在了前线。
刘守玟所跟随的湘军在几个月前的淞沪会战之中伤亡惨重,第一次到前线进行战地工作就不断深入阵地救护伤员的刘守玟在这次战役中幸运地活了下来。
后来,她跟随湘军撤回了湖南,整编成为第50师。
虽然只是出去了几个月,但当时回到长沙的刘守玟觉得自己已经脱胎换骨,她经受了战争的洗礼,保家卫国的信念更加坚定了。
但她也曾经犹豫过,要不要回家看看,父母也许已经知道了她休学前往战场的消息,不知会做如何反应......
最后,为了不让父母担心,她还是没有回家,况且,也许这一支队伍马上就要离开长沙奔赴下一个战场,作为一名战地护士,他不能够轻易请假离开。
在一天夜里,她怀着崇敬而沉重的心情,给父母写下了这样一封信:
“敬爱的父母大人:您们好!女儿已离校参军,事前没有告知父母大人,叫父母大人挂怀了,很对不住您们。但值此国难当头,为抗日救国,女儿就不能忠孝两全了……”
还未等刘守玟写完,集合的号角就已经吹响,她知道,自己又要赶赴下一个战场了。
1938年的春天,谭道源又参加了台儿庄战役,当时他率领部队加入了鲁南兵团孙连仲的部队,由汤恩伯指挥,后迅速赶赴前线,到达禹王山地区,刘守玟所在的50师卫生队也在其中。
5月10日,将士们已进入阵地便和日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日军依靠着自己远好于我们的武器,不断以火力压制,配合空军,向着我们的队伍进行着一波又一波的进攻。
谭道源的部队武器装备并不好,但战士们都咬牙顶住,整整打了五天五夜,战士们都杀红了眼,尽管处于劣势,但我军还是顺利打好了这一场阻击战,阻延了日军矶谷师团南下的计划。
战争稍歇,在一个又S一个的尸体堆里,刘守玟终于得以喘了一口气,她从衣服里摸出了那张还未写完的信纸。
经过一场恶战,信纸早就被弄得皱皱巴巴了,她小心抚平,掏出口袋里的钢笔,咬着笔头又开始写那封家书。
“作为堂堂中华一青年,女儿自有自己无法逃避的责任,我愿‘生在湖南,死在山东!’台儿庄一战之惨烈,实在惊天地、泣鬼神,现在女儿随时都有可能死在他乡,望父母大人不要悲伤。现将身边的两块银元和在校时的一张照片寄回留作纪念……”
一语成谶,不久,刘守玟所在的连队就在台儿庄东18里的地方遭受到了日军的突然袭击。
由于武器的落后,经过激烈的战斗我军逐渐不敌日军,战斗进入到白热化阶段,子弹用完了,战士们就和日军拼起了刺刀。
突然一个狙击手锁定了我军的一位连长,只见枪声一响,连长就倒在了血泊之中,刘守玟恰好看到这一幕,慌忙背着医药箱赶上前去抢救。
她拼命地往前跑着,在快靠近连长时,突然被一块石头绊了一跤,她摔在地上。
抬头便看到一个日本士兵端着刺刀向连长走去,明晃晃的刀尖一下没入了连长的胸口,刺穿了他的心脏。
刘守玟看见这一幕,肝胆俱裂,平时文静而温和的她不知道哪里来的力气,搬起一块大石头便向那个日本兵砸去。
日军没有想到他一个弱女子竟然敢拿着石头砸自己,一时不妨被砸倒在地,刘守玟后来又端着石头疯狂砸他的头部,她心中满是仇恨,发誓一定要杀掉这个鬼子。
那名日本兵在一声声石头落下的声音中断了气,血溅得刘守玟一身都是,正当她站起来准备去带走脸上的遗体时。
一枚子弹穿透了她的左胸,刘守玟被日军打倒在地。
刘守玟受了重伤倒在前线,后来被转移到当地的一户老乡家中治疗,但是抗战年代,物资紧缺,更别说治病救人的医疗药物了。
有着护理知识的刘守玟知道,自己恐怕是挨不过这一关了。
刘守玟躺在床上,吃力地从衣服的口袋里拿出了染着鲜血的家书还有两块大洋和她在学校的照片,请求老乡想办法帮她把这些东西转交给远在湖南的亲人。
老乡流着眼泪答应了她,刘守玟这时好像才放下了重担,闭上眼睛沉沉睡去,然而,这一睡,她却再也没有醒过来。
刘守玟,一个鲜活的,充满生机的战地女护士,她的生命永远停留在了18岁的花季。
刘守玟被村民们抬到了村东头的墓地,让她葬在了这里。
然而,这名淳朴的农村妇女还未能够将信寄出去,日军便打了过来,一村的人匆忙逃难去了。
等她回来的时候,信已经受潮了,因为战乱,也因为不清楚刘守玟的姓名,这封信始终也未寄出去。
后来这名妇女每年都会到刘守玟的坟前看望她,还嘱咐自己的子孙,只要有一个人活着,就要记得去给刘守玟扫墓。
但是这封未寄出去的信始终是她心中的一块结。
临终前,她将这封信托付给了自己的儿子,嘱咐他一定要找到刘守玟的家乡。
为了完成奶奶的意愿,孙子陈开灵辗转多家报社媒体,寻找这个牺牲在山东的无名女英雄。
在媒体的报道之下,无名女英雄的故事被广泛地传播和关注,大家都希望,能够为这个花季少女找到家乡,找到亲人。
徐州市有一位热心市民,叫做王家金,印了一百五十多张刘守玟的照片,分寄给长沙各地,湖南省的公安厅也参与到这场寻找行动之中。
辗转多地才查到,刘守玟来自长沙的周南女中。
后来,一个老校友在报道上看到了刘守玟的照片,曾经写信提供线索,信中说,我们是1935年春招生,虽然年代久远,但是照片看起来很像刘守玟。
锁定了名字之后,他们又回去查看长沙周南女中的花名册,发现在1935和1936年两年的日志里,果然有一个叫刘守玟的学生,而且在1937年,就显示她退学了。
至此,基本可以确定那名葬在山东的湖南女英雄是刘守玟无误。
记者们火速赶往了汉寿县,打听女兵的身世和家庭情况。
汉寿县新兴乡的一个村民告诉前来访问的记者,这一片原来有一个大户人家,姓刘,家里很有钱,送娃娃读了很高的书,1935年好像还去了长沙读书。
因为当时没有几家人有实力送孩子读书,所以老一辈的村民对这件事现在回想起来仍然记忆犹新。
后来,记者们果然联系上了刘家的族人,确认这名湖南女英雄就是刘守玟无误。
在刘氏族人的强烈要求之下,湖南长沙革命烈士陵园同意了将“女兵”的遗骸移交回故里
。
同时,刘守玟在战场上完成的那封信和两枚银元还有她的照片,时隔74年,终于交到了家人的手上。
刘守玟的父母早已仙去,他们至死也未见到孩子留给自己最后的念想,战争实在太过于残酷。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98230121(微信同号)
纠错电话:18182129125 15116420702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