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战线战役 > 妇女抗战 > 内容正文

李星华(抗日文化的 “平民记录者”)
来源:网易   2025-08-25 17:08:39

  最近,一部叫做《觉醒年代》的电视剧刷爆了各大网络平台,微博话题居高不下,接连上了好几个热搜,网友惊呼这部剧是中国电视剧历史上“永远的神”,豆瓣上更是打出了9.2分的高分评价,而且这个分数还一直在攀升,有许多网友打出的都是满分评价。

  《觉醒年代》中张桐饰演的李大钊先生,可谓是赚足了观众的眼泪,无论是他投身革命的热情与坚毅,为了革命不怕牺牲的热血与刚直,与工人相处时的温柔与亲切,还是和妻子赵纫兰女士相差6岁的爱情故事,都十分的戳人,网友们直呼张桐演“活”了李大钊先生。

  李大钊先生的一生是极为传奇和精彩的,他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创始人之一,他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他的5个孩子也继承了他的遗志,成为了社会的栋梁之材,在祖国的各个地方各个领域,为祖国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长女李星华投身教育

  1911年11月21日,李星华出生于河北省乐亭县大黑坨村,年少时期,父亲是她记忆中一个模糊的形象,李星华两岁那年,李大钊前往日本学习,就读于日本东京早稻田大学,为了国家民族前途忙碌,一直没能顾及的上家里。

  李大钊学成回国之后,受到了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先生的邀请,到北京大学担任图书馆主任,后来又成为了北京大学的教授,因为工作稳定下来了,所以他将妻儿都带到了北京定居,那也是李星华第一次离开那个偏僻的村子。

  李大钊忙于革命,工作与家人相处的时间十分少,但他对革命的热情,也言传身教地影响到了他的女儿李星华,在李星华16岁那年,奉系军阀张作霖下令逮捕李大钊,并处以绞刑,李星华也被反动军阀捉住,在监狱之中关押了23天。

  李大钊被敌人残忍杀害之后,京师警察厅勒令李大钊的家属限期离开北京,李大钊的妻子赵纫兰女士,因为丈夫去世的打击生了很严重的病,但她还是强撑着虚弱的身体,带着儿女们回到了乐亭县大黑坨村。

  因为是被迫回到大黑坨村的,李星华只能辍学在家中照顾重病的母亲,1931年暑假,在母亲的要求之下,李星华带着弟弟妹妹回到北京复学,父亲的去世让她深刻体会到了社会的黑暗与不公,她努力读书,希望凭借自己的学习改变这个社会,继承父亲的遗志。

  第2年,她参加了党所领导的反帝大同盟,同年3月,她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了党的地下工作者,她参与掩护党的行动,营救被捕的地下工作者,她要成为和父亲一样的人,但因为情况的变化,她曾经几次失去了和党的联系,不过她始终坚持着党的工作和宣传任务。

  母亲拖着病体在家,她终归是不放心的,于是她把母亲接到了北京,1933年4月在党组织的安排下,李星华和送葬队伍一起把父亲安葬在了香山万安公墓,一个月之后,赵纫兰也离开了,她在给儿女吩咐好一些事物之后就闭上了眼睛,她要去九泉之下陪伴丈夫的忠魂铁血。

  1935年,李星华投入到了129抗日救国运动,后来与民俗学家贾芝结婚,1940年,几经辗转,她终于到达了日思夜想的延安,到达延安的那一年,她被选入了延安鲁艺文学系学习,后来就长期在延安教书,从事教育工作。

  李星华经历了父亲的壮烈牺牲,变得十分的理智,始终致力于党的工作,在延安工作时期,为党培养出了许多优秀的人才。全国解放之后,李星华分别在师大女附中和马列主义学院第二分院任教,始终致力于教育行业的发展。

  1956年,李星华开始从事民间文学工作,她在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民间文学》编辑部和采录编选负责民间故事采编工作整理出版了《白族民间故事传说集》,受到了国内外民间文学工作者的好评。

  晚年时期,因为复杂的社会原因,李星华受到迫害,双目失明,她坚持整理编辑《回忆我的父亲李大钊》一书,这本书是研究李大钊同志生平的重要参考资料,那些动人的情节和细腻的情感打动了许多人,李星华去世不久,这本书就出版了,受到了海内外读者的一致好评。

  长子官至省部级

  李葆华是李大钊先生的第1个孩子,是李星华女士的哥哥,他深受父亲的影响,始终致力于祖国的解放与发展,也是在在李大钊的引导和影响下走上了革命之路。

  1909年10月2日,李葆华出生于河北省乐亭县大黑坨村,1921年他进入了北京孔德学校学习,1925年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积极参加爱国学生运动,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著名领导人,在学生团体中间受到广泛的尊重和爱戴。

  1927年4月,李大钊先生被国民党反动派残忍杀害,国民党反动派派出了大量的人手四处追捕李大钊的长子李葆华,他在亲友的保护之下秘密离开了北京前往日本,进入了日本预备学校就读。原本李大钊也有机会离开北京的,但李大钊先生拒绝了,他要以他的鲜血去唤醒一个沉睡之中的民族。

  1928年,李葆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东京高等师范学校,父亲的光荣就义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将指导他继续革命的工作,为革命奉献终身,1931年5月,李葆华就在日本东京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1年6月他成为中共东京特别支部书记,父亲的牺牲没有让他退缩,反而给了他无穷的勇气和信心。

  九一八事变爆发之后,李葆华在日本待不下去了,他迫切地想要回到祖国,他要用自己的热血去回馈他所热爱的祖国,回国之后他参加了上海抗日学生会,上海民众反日救国会,上海反帝大同盟的进步组织,展开激烈的反日爱国斗争,并且在次年成为了中国共产党地下党员,从事秘密工作。

  因为在工作之中的优异表现,1935年2月李葆华被任命为中共河北省委委员,4月任命为中共河北省委宣传部部长,后来他还接连担任中共中央北方局委员,中共中央北方局和中共河北省委驻东京特委代表,他出色地完成了一份又一份的工作,有着父亲的风骨和爱国热情。

  革命战争年代,李葆华舍身忘死,先后担任过许多重要职务,是党的重要领导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李葆华依然为祖国的建设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1962年,李葆华由水利部部长调任为安徽省,担任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在安徽省工作期间兢兢业业,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尊重和信任。

  40年代到50年代出生的安徽人对李葆华赞誉有加,他们亲切地称李葆华为“李青天”,李葆华就让安徽省委第一书记期间清正廉洁,关心百姓的生活生产,在各个领域做出了做出了突出贡献,修建了淮河水利工程,建设了我国第1条生产火车车轮的生产线,为改革开放之后安徽在中部迅速崛起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因为在安徽省工作之时表现得十分的突出,李葆华调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他再一次回到了北京,他的职务也成为了副国级干部,但他始终坚持着朴素低调的作风,生活简简单单,晚年退休之后,居住在一个十分简陋的房子之中,几次拒绝了中央有关部门给他换房子的要求。

  在位高权重时他从未想过自己,始终想的是祖国,想的是家国天下,父亲李大钊的教育影响着他的一生,使他成为一个和父亲一样的革命者。

  原本身为李大钊的儿子,他可以心安理得地享受党的所有优待,享受伟人光环之下的肆意人生,然而他却选择了走一条更为坎坷也更荣耀的路,用自己的努力为父亲的光环增添光彩,始终坚持着对党的忠诚和对人民的热忱。

  为共产党工作多年,李葆华得到了非常高的尊重,但他却始终坚持朴素的生活作风,他将自己的一辈子奉献给了党组织,外界的荣誉和光环加身,而他做的却是默默的低头,一切都写进行动之中,用行动证明自己无愧于李大钊儿子这个身份。

  他将自己的儿子也培养成了为国为民的人民公仆,李葆华的儿子李宏塔在担任领导工作20多年的时间里,骑坏了4辆自行车,穿坏了5件雨衣,7双胶鞋,在工作之中多次深入基层,解决百姓最为需要解决的困难,是众口交赞的好官。

  李大钊先生希望中国以独立自强的身份融入世界的愿景,终于在儿子和孙子的手中得以实现,在像李葆华这样为国为民的一批领导干部的领导下,如今的中国将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舞台之中,成为受全世界人民尊敬的社会主义大国。

  其他三个子女亦不简单

  李大钊的次女叫做李炎华,李大钊离世之时,李炎华只有8岁,父亲的离世让她第一次感受到了人世的险恶,家庭的变故给她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她不能再在北京读书,只能跟着母亲回到乡下老家。

  后来姐姐带她再次回到北京读书,可是在那战火纷飞的年代,谁都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李炎华和他的兄弟姐妹们走散了,虽然李炎华一直在寻找兄弟姐妹,兄弟姐妹们也一直尝试联系她,但始终没有联系到。

  不过她也知道哥哥和姐姐始终在从是父亲未尽的意志,那是一份十分危险的事业,她自然不能大张旗鼓地寻找,那个时候不找姐妹兄弟才是对姐妹兄弟们最大的保护,她默默的把对兄弟姐妹的思念放在了心中,然后独自一个人行走在家乡的土地上,默默的从事着教育行业。

  她用自己的力量为社会做着贡献,在贫瘠的乡村教书育人,给那些贫困乡村的孩子们,传递着革命与启蒙的思想,将革命的火种撒向了不被人知的地方,也将知识的力量传播到了更加贫瘠偏远的地方。

  新中国成立之后,她在人事局担任工作,在新的岗位之上,她也尽职尽责,朴素低调,兢兢业业的做着自己的工作,她虽没有做出过什么轰轰烈烈的贡献,但也值得人们尊敬。

  李大钊的次子叫做李光华,李大钊为革命牺牲的时候,李光华只有4岁,一个4岁的孩子对这个社会显然是一脸懵懂的,他对悲惨的世界毫无所知,他跟随着母亲回到家乡那个时候,他还不知道他已没有了父亲。

  他刚刚长成一个少年,母亲因为积劳成疾,加上过度思念父亲,跟随父亲而去,世界留给他的底色是悲凉的,这也滋生了一个少年的反抗精神,于是他义无反顾地跟着哥哥李葆华参加了革命活动。

  他是从长姐和长兄的口中明白父亲离去的意义的,他知道父亲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一个民族的,解放和发展都是为了祖国,他也暗暗发誓要成为和父亲一样的人,为父亲的遗志而奋斗终生。

  李光华是在党组织和亲友的关怀和哺育下成长的,于是也顺理成章地成为了一个革命工作者,1940年,他跟着哥哥和姐姐赶赴延安,参加革命工作之后,他先后担任过中共乐亭县委宣传部长,唐山华新纺织厂党委书记等职务。

  在那战乱了频繁,艰难困苦的年代,他依旧没有忘记学习,他始终相信只有科学技术才能改变中国, 从而使中国走向一条发展与和平的道路,所以就说外界环境怎么变化,他都没有忘记学习。

  因为十分重视我国的科学技术发展,新中国成立之后不久,李光华调任为中国科学院电子研究所党委书记,他为中国科学发展奉献了自己的一生,而这离不开父亲和长兄的影响。

  他的父亲李大钊虽然没有陪他长大,也没有能够教育他,但李大钊的精神深深影响着他,激励着他走向一条为国为民的路,李光华一生兢兢业业,在中国科学院电子研究所党委书记这个位置上走完了他的一生。

  李光华还有一个弟弟叫做李幼华,李大钊牺牲的时候,李幼华只有几个月大,他甚至还没来得及开口喊一声父亲,父亲就离开了他,虽然他没有见过父亲,记忆之中也少有父亲的痕迹,但心中却十分尊重他的父亲,在周围人的交谈之中,在兄弟姐妹的影响之下,他知道父亲是一个了不起的人。

  李幼华对父亲是有着强烈的崇拜之情的,他也希望自己变成一个优秀的人,于是在哥哥姐姐的教育之下,他努力读书,成绩非常的出色,后来成为了教育行业的佼佼者,曾担任北京大峪中学校长的职务,为中国近代教育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一门皆豪杰,虎父无犬子

  李大钊先生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革命者之一,他的存在让更多中国人了解到了共产主义,他见到了中国贫瘠的面貌并立志去改变他,他曾深入到工人群体之中,和工人打成一片,他的心始终与人民联系在一起。

  李大钊等爱国积极分子的出现使中国的发展出现了一个崭新的面貌,为新中国的崛起奠定了基础,可在这光辉的背后,李大钊也面临着很多危险,他长期遭受着清政府和西方列强的功绩,受到反动势力和反革命者的迫害,但是他始终未改其志。

  李大钊的革命精神也影响到了自己的孩子,他经常用言传身教的方式引导自己的孩子,热爱国家,热爱社会,虽然为了革命工作他很早就离开了人世,离开了他深爱的孩子和亲人,但他的精神却永远的流传下来了。

  都说虎父无犬子,李大钊膝下的5个子女个个都很出色,他们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做出着自己的贡献,始终保持着一种谦虚低调,昂扬向上的精神,始终牢记着父亲的教诲和父亲为国为民的精神。

  李大钊的长子李葆华继承了父亲的革命志向,一直坚持革命,在战乱纷飞的年代,没有过退缩和后怕,革命成功之后,身处高位,受到百姓的爱戴,却始终没有骄傲自满,而是一直生活的简朴低调。

  李大钊的长女李星华接过来了父亲的教育使命,兢兢业业的在教育领域奉献着自己的力量,从事教育行业,为革命工作培养了许多的人才,她也十分喜欢写作,将父亲的一生的经历写成了书,受到了无数读者的喜欢。

  李大钊的其他三个孩子,李炎华,李幼华和李光华也在自己的岗位上做着自己的贡献,他们或者从事革命工作或者从事科学技术工作,或者从事基层教育工作,始终在自己的领域上发光发热,无论在哪个行业都表现的十分优秀。

  一门皆豪杰,在革命精神的影响下,李大钊一家人都成为了为革命奋斗终生的人,更值得一提的是,李大钊的妻子赵纫兰去世之后也被中共党组织追认为中共党员,一家人都为革命工作作出了突出贡献。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