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战线战役 > 妇女抗战 > 内容正文

陈香梅(海外华侨中的 “抗日宣传员”,用文字架起中外支援桥梁)
来源:360百科   2025-08-28 09:27:30

  人物经历说到陈香梅,绕不过“传奇”二字。她父母双方皆为望族,祖父陈庆云是中国招商局局长。外祖父在民国政府担任外交官,出任过古巴公使和日本大使。陈香梅管廖承志叫舅舅。父亲陈应荣,先后获得英国牛津和美国哥大双博士,后任民国政府驻旧金山的领事。母亲廖香词曾赴法国、意大利学习音乐和绘画,是个不折不扣的美女,当时的外交名媛。

战争爆发,母亲带着6个女儿南迁香港,生活也变得捉襟见肘。母亲癌症去世后,父亲在美国续弦,她耿耿于怀,习惯了自己做主的人生。1941年,香港沦陷。为了求生,陈香梅与姐妹们再度流亡。战乱中,陈香梅辗转来到西南大后方。在昆明,她成为国民党中央社的第一名女记者。她英语很好,满腔热忱,要向全世界报道真实的中国。折叠人物故事1944年10月,离抗战胜利已不到一年。陈香梅接到一项任务,写一篇关于陈纳德将军的专访。陈纳德将军是专程从美国聘请的中国空军总顾问。他说服罗斯福总统,组建“美国援华第十四航空大队”,帮助中国抗日。陈纳德领导飞虎队,在中国上空与日本飞机作战,以寡敌众、威震长空,被中国人称为“保护神“。但在新闻媒体界,陈纳德不是个受欢迎的人。平时,他总是对记者很凶,记者们也总会在背地里管他叫“老头子”。采访时,或许太专注和紧张,陈香梅始终没能提出一个问题。就在她遗憾准备离开时,陈纳德向她走来。“是陈小姐吗?你的父亲最近有信给我,问及令姊静宜的近况,并提到我可能不久就会见到他的另一位千金。假如你不急于回去赶稿,一同吃杯茶,好吗?” 她才想起,父亲与陈纳德是故交,姐姐静宜就在航空队当护士。后来,航空队司令部成了陈香梅最常去的地方,两人关系日渐亲密。但这段爱情阻力重重,两人年龄相差32岁,且国家有别,宗教和文化习俗迥异。但在爱情面前,两人始终坚定,最终跨越重重阻碍,成就了一段跨国忘年恋,至今仍是佳话。婚后陈香梅为陈纳德添了两个女儿。蒋介石给她们分别取了中文名字——美华、美丽。最终,这段婚姻维持了十一年。1958年,陈纳德离开了人间,终年67岁。陈纳德将军被安葬在美国的“八宝山”阿林顿公墓,陈香梅在墓旁种了一株红豆。陈香梅真正意义上的自我奋斗是从丈夫去世开始。上世纪60年代,美国的种族歧视还很严重,华人被人看不起。她带着两个女儿搬到华盛顿,白天在乔治城大学当翻译,晚上教老外中文,回到家辅导女儿的功课。惨淡的日子到1962年才逐渐改善。她决定把自己与陈纳德的故事写下来,就是《一千个春天》。这本书成了纽约时报评的畅销书,一版再版,有中文、日文和韩文版。打响畅销书作家名头,陈香梅又进军商界,当飞虎航空公司副总裁,是美国航空第一位女副总裁;也曾加入美国银行,成为第一位亚裔董事;陈香梅逐渐意识到,在这个种族歧视严重的国家,不参与政治,就永远只能是二等公民。她苦读美国历史,还接受专业演讲训练,开始为华人发声,演讲一场可以收到5000美元报酬。“二战”英雄遗孀、华人、女性,这些身份足以让她在华盛顿的名利圈中占据一席之地。一次偶然的机会,马里兰州共和党妇女会主席施薇亚 赫曼邀请她加入团队,为尼克松竞选总统助力。1960年,刚竞选成功的肯尼迪总统邀请陈香梅参加他的就职大典,后来委任陈香梅为中国难民救济总署主席。陈香梅在中美关系中也承担了桥梁的角色。1981年陈香梅以特使身份访华,被邓小平安排坐在第一贵宾位置。此后的三十多年间,陈香梅被誉为“中美民间大使”,成为中美和两岸联系的桥梁。1989年她促成海峡两岸关系“解冻”,说服蒋经国开放“两岸探亲”,于是才有了台湾老兵回乡看亲人的悲欢离合。后来,她又亲自率台商大陆考察,开风气之先。里根说,她是“我们的安娜”;邓小平说:“世界上只有一个陈香梅”。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98230121(微信同号)

纠错电话:18182129125 15116420702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