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战线战役 > 妇女抗战 > 内容正文

周东屏:原军委办公厅秘书,徐海东之妻,43岁上校,儿子很优秀
来源:李言殊   2025-09-23 11:05:19

  女性权利的发展,似乎无论在何时何地都充满了坎坷与血泪。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女性往往处于被压迫和剥削的境地,深受封建思想的束缚,逐渐失去了自我、沦为了男性的附庸,难以挣脱这层桎梏,寻找属于自己的天空。

  然而,进入新时代后,女性的命运开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天的女性,不仅拥有了接受教育的机会,逐步进入社会工作,也越来越能够突破家庭的局限,走出门外,去拥抱一个更广阔的世界,见证社会的变迁。

  这种进步无疑是社会发展的巨大成果,更是无数女性前辈们不屈奋斗的结果。回顾我国近代革命的历史,我们会发现有许多卓越的女性革命者,她们勇敢地与世俗对抗,用自己的思想与力量为社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今天,我们要讲述的,正是一位杰出的女性革命者——周东屏,一位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浓重一笔的上校。

  周东屏于1917年出生在安徽六安县,出身贫寒的木匠家庭。尽管父亲有一技之长,家境依旧贫困,收入微薄。自幼,周东屏便清楚地意识到家庭生活的艰难,因此她尽己所能帮助父母分担繁重的家务。然而,尽管如此,她的父亲并未因她的懂事而增添几分爱意,反而因为贫困和性别的限制,早早为她规划了未来的出路——卖给别人,成为童养媳。

  十岁那年,周东屏便被父亲卖到沈家,开始了艰苦的童养媳生涯。沈家是当地的富户,但他们对年幼的周东屏并无一丝温情。她被当作劳动力,每天为沈家做各种杂活,根本没有任何关怀,甚至连孩子应有的学习机会也被剥夺。对比我们如今的孩子,十几岁正是花季年华的年纪,但对当时的周东屏而言,十岁已是她人生的最灰暗时光。

  在沈家艰难度日的三年里,周东屏的内心逐渐积累了强烈的反叛情绪,她渴望自由、渴望挣脱束缚。在13岁那年,她终于鼓起勇气,成功逃离了沈家,开启了崭新的人生旅程。

  逃出沈家后,周东屏很快投身于革命事业,立下了为国家和人民奋斗的决心。两年后,她加入了红军,成为一名医务工作者。从此,她投身于革命的洪流,为无数受伤的战士们提供帮助。在一次救治伤员的过程中,周东屏遇到了她的终身伴侣——徐海东,将军。

  在一次战斗中,徐海东不幸受伤,需卧床养伤,而周东屏便成为了他最贴心的护士,日夜守在床前照顾他。随着时间的推移,徐海东逐渐被周东屏的坚韧与勇敢所打动,二人心生爱意,最终走到了一起。

  他们的关系不仅仅是夫妻,更是革命中的战友,彼此间的信任和支持成为了他们共同战斗的动力。无论面对怎样的挑战和困难,周东屏始终不离不弃,和徐海东携手并肩,彼此扶持。两人之间的感情深厚,信仰坚定,共同追求着同样的革命理想。

  新中国成立后,周东屏凭借其卓越的能力,担任了军委办公厅秘书一职。她不仅是革命的一员,还是建设新中国的重要力量。在建国后,她继续在新生的国家中贡献自己的力量,帮助推进国家的建设与发展。

  43岁时,周东屏被授予了上校军衔。或许很多人认为43岁对于一位上校来说年龄尚显年轻,但对于周东屏来说,这已经是她献身革命事业的第三十个年头。

  从一个被父亲卖入沈家的童养媳,到新中国的上校,周东屏的一生经历了无数波折与磨难,但她始终走向了属于自己的辉煌结局。1997年,年届80的周东屏离世,结束了她那传奇般的一生。

  她离世后,儿子徐文伯接过了父母的接力棒,继续为祖国的建设贡献力量。最终,徐文伯成为了我国文化部的副部长,晋升为副部级干部,延续了家族的光辉历程。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98230121(微信同号)

纠错电话:18182129125 15116420702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