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战线战役 > 妇女抗战 > 内容正文

被日寇残忍杀害,40年后才知道,她竟然是大名鼎鼎的阿庆嫂
来源:历史求知所   2025-09-24 10:34:45

  京剧曲目中有着五部革命样板戏,其中一部最为出名,也是最让人熟知的就是阿庆嫂的《沙家浜》。

  《沙家浜》是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英勇抗日的故事,剧目中的阿庆嫂与敌人斗智斗勇最后全歼敌人的故事。

  毕竟这是戏曲,结尾肯定要胜利,但作为《沙家浜》中阿庆嫂的原型,在敌后抗日战场上被日寇硬生生撕裂成两段。

  她就是当初公开第二批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中的一位——朱凡。

  朱凡当初因何被抓?又为何下场如此壮烈?

  朱凡的原名不叫朱凡的,而是叫陆慧卿,改名的原因这就要从“九·一八”事变开始说起了。

  朱凡是1919年在上海出生的,“九·一八”事变之后,东北开始了抗日,随后又发生了“一·二八”事变。

  这时候的朱凡还在上中学,听说外面的将士在浴血抗战,于是朱凡就每天节省自己的花销,来支援前线的将士。

  在“一·二八”事变中,朱凡的家与家中的工厂都被日军的炮弹炸成了废墟,好在一家人没什么事情。

  朱凡的父亲为了家里的生计,又租了一个小店铺,勉强维持生计,就算这样,朱凡也会每天节省花销来支援前线。

  朱凡不仅仅是一个人节省,还动员过家里的人以及同学,甚至与同学一起走上街头来进行募捐。

  朱凡还有着三个弟弟,朱凡每天都在地图上面教三个弟弟,让三个弟弟明白,民族危机正在降临,中国危急存亡就在眼前。

  1936年,北京学生掀起了抗日救国的游行,这样的活动也传到了上海,于是朱凡就带领同学也进行游行。

  但上海的国民党不愿意看到这样的场景,为了不伤害当时游行的学生,就用水龙头冲散了游行的队伍。

  随后就是“七七事变”的爆发,朱凡在这个时候加入了当时共产党外围的一个组织“雪影社”。

  当时在社团中,朱凡才将名字改成了朱凡,当时朱凡的弟弟还问朱凡,为什么要改成朱凡这两个字。

  朱凡给弟弟解释道:

  “朱,是红色;凡,是平凡的意思。红色象征血染的光明,又代表着革命。中国青年就要为挽救中华民族的危亡、为人类解放的崇高事业而流血奋斗。我要做一个为解放穷苦人民、实现革命理想而战斗的平凡战士。”

  当时朱凡的一番话也印证了朱凡此后做出的种种选择。

  1939年,朱凡意识到一直跟随在父母身边,眼界小,自身抱负也不能扩大到最大化,于是就离开了父母。

  朱凡在离开的时候,还对着三个弟弟说,不要哭泣,姐姐这是去抗日去,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做那海燕,在惊涛骇浪中高傲地飞翔。

  没想到这一次的道别将会是永别,弟弟再也看不到他的姐姐了。

  朱凡根据上级的指示前往了苏常太抗日游击根据地,在根据地当上了一个小学的校长。

  当时朱凡接到的任务就是在根据地发展抗日的敌后势力,动员群众加入抗日的队伍中去。

  朱凡也是刻苦完成任务,白天的时候是小学的校长或者老师,面对着学生进行教学,到了晚上就是宣传抗日的英雄。

  晚上的朱凡就到处组织群众,教群众唱抗日歌曲,还教不识字的群众认字、知识、宣传抗日。

  随着朱凡的名气越来越大,朱凡就变成了流动教师,负责前往各个抗日小学检查教学工作。

  朱凡对此也毫无怨言,朱凡明白能力越大责任就越大,敌后多做一份努力,为了就多一线希望。

  1940年朱凡才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随着时间的流逝,敌后抗日根据地也是日益壮大,引起了日寇的注意,日寇开始派遣军队对敌后开始扫荡。

  朱凡所在的苏常太地区也遭受了日军的大范围扫荡,朱凡每天都能够听到有抗日英雄被日寇杀害。

  上级为了保护有生力量,指示这一段时间活跃在沙家浜的敌后抗日人员进行撤离,其中就有朱凡。

  但朱凡认为,自己的能力大,自己还是领导,不能够一遇到危险就撤离,毅然决然地留下继续斗争。

  朱凡在与日寇斗争的时候,也在掩护着抗日人员撤离,在朱凡的掩护之下,很多抗日人员都顺利地撤离。

  1941年7月的一天早晨,朱凡依旧跟以前一样起了个大早,因为今天要穿过封锁线前往辛庄开一个会议。

  开完会议的朱凡听到有抗日人员被日军盯上了,毅然决然地前往现场掩护抗日人员的撤离。

  本来掩护活动进行得好好的,突然有一群日军围住了朱凡,朱凡从日军中看到了一个熟悉的人,就是因为这个人的叛变才暴露的。

  日军将朱凡压到了日军的地牢中,开始对朱凡进行严刑拷打,许多刑具都在朱凡身上用了个遍。

  朱凡硬生生一句话都不说,就算嘴里满是鲜血,就算身上没有一处好地方,也不说出任何消息。

  日军见朱凡是块硬骨头,就开始利用各种金钱、权力等来诱惑朱凡,朱凡也不要,就死咬着牙,半点消息不给。

  日军面对朱凡的表现直接生气了,将朱凡压到了大牢外面,将麻绳捆住朱凡的腿,另一头则是绑在汽艇的尾部。

  日军就这样启动了汽艇,汽艇在前面横冲直撞,朱凡就这样在后面被拖,被周围的芦苇刺伤。

  就这样,朱凡的鲜血在芦苇荡里蔓延开,鲜血染红了芦苇,也染红了芦苇下的湖水,等日军停下的时候,朱凡已经被芦苇割成了两段。

  当时芦苇荡狂风大作,整个芦苇随风摇摆,芦苇荡也发出了呜呜的声音,好似在为这位烈士送行哭泣。

  朱凡牺牲的时候才年仅22岁,正在青春的年纪,被日军用残忍的手段杀死在了芦苇荡中。

  朱凡烈士的一生,从出生到牺牲,都在抗日救国的第一线,至死都没有背叛党,没有背叛同志。

  现如今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中,还有着朱凡同志的旧影以及一张学籍表。

  。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98230121(微信同号)

纠错电话:18182129125 15116420702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