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回望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无数中华儿女挺身而出,以血肉之躯筑起民族脊梁。为此,陆续推出离休干部的红色事迹,旨在铭记历史、致敬英雄、传承精神,激励新时代的我们不忘初心、砥砺奋进。
刘树英,1927年7月出生于山东沂南马牧池公社崔家庄,194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8月参加革命工作,1985年7月离职休养。
一、烽火童年:爱国种子悄然萌发
崔家庄是一片红色的革命老区,刘树英的童年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度过。受哥哥、弟弟爱国情怀的影响,她从小就对国家命运有着朴素的关切。16岁那年,日寇的拉锯式扫荡让她亲眼目睹了侵略者的残暴:来不及躲藏的村民被杀害,家中的猪、鸡、羊被抢光,房屋被烧毁,她自家的房子就曾两次化为灰烬。这些惨痛的经历,在刘树英心里种下了保家卫国的种子,让她坚定了要为抗日贡献力量的决心。
二、秘密入党:暗夜中的信仰之光
经区组织委员介绍,刘树英在一个漆黑的夏夜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为了不被敌人发现,大家紧闭门窗,在微弱的油灯下压低声音宣读入党誓词。尽管屋内闷热如蒸笼,每个人都大汗淋漓,但胸中的信仰火种却被熊熊点燃。那一夜,刘树英激动得彻夜难眠。她深知,从成为党员的那一刻起,自己肩上便多了一份责任。
三、妇救会里的奉献:支援前线的坚实力量
加入党组织后,刘树英成为妇女救国会的骨干,一心扑在支援前线的工作中。她挨家挨户发动村民,组织妇女们为战士做衣服、纳军鞋、送粮食。当时每个村都有明确任务,常常一个村就要完成几百双军鞋,家家户户为此彻夜忙碌。面对日本的频繁扫荡,她组织村民们夜晚到山里露宿,搭起简易棚子,只携带少量口粮躲避敌人。即便在如此艰难的条件下,她依然带领大家坚持为前线战士提供军需物资。
四、土改路上:在险境中传递政策
土改期间,刘树英承担起宣传工作的重任。她走门串户,向农民群众细致讲解土改政策,鼓励大家消除顾虑,勇敢地与地主作斗争,让更多农民自觉加入到土改行列中。那时的工作环境十分危险,开会时常遇到敌人进村,大家只能先撤离,等他们离开后再继续开会。每次支部会议结束,为保障安全,队员们返回时都需要专人护送。即便身处险境,刘树英始终坚守岗位,认真完成每一项工作。
五、军民情深:鱼水相依的温暖记忆
1947年,因工作表现突出,刘树英调任乡里妇女会长。她至今记得,部队与群众的关系如同鱼水情深。解放军受伤时,老百姓会争相迎接、照料伤员;部队撤离时,乡亲们都会出门相送。解放军纪律严明,始终坚守“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原则,离开时总会把住过的房子打扫干净,将水缸挑满,对老百姓亲切有加。
从战火中走来,刘树英用青春和热血践行着共产党员的初心,在平凡的岗位上为革命事业默默奉献。离休后,刘树英不忘党员身份,活到老、学到老,继续为党的事业增添正能量,她参加关心下一代工作,积极参加爱心助学活动,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98230121(微信同号)
纠错电话:18182129125 15116420702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