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战线战役 > 妇女抗战 > 内容正文

抗战支前模范-于秀珍
来源:百度百科   2025-10-08 14:49:28

  于秀珍(1926年- ),山东省荣成市滕家乡豹村人,抗战支前模范。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于秀珍加入儿童团,负责站岗放哨并发明用竹竿打松树传递敌情。曾参与埋雷任务,期间目睹战友车兰春拆弹牺牲。后任妇救会会长,组织妇女缝制衣物并组建担架队运输伤员。1945年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其丈夫受其影响参军,经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及抗美援朝战争后返乡。2015年作为抗战支前模范代表参加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典礼,所在乘车方队第二个经过天安门广场。2023年提议关注老年群体权益问题,推动公益事业与社会调研结合

  抗战支前模范于秀珍老人1926年出生于山东省荣成市滕家乡豹村一户贫苦人家,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在山东广泛发动群众进行抗日斗争,15岁的于秀珍加入了儿童团,开始了站岗、放哨、送情报的抗战生活。

  据介绍,于秀珍当年所在的滕家乡豹村位于鬼子三个较大据点的中间,三处的鬼子经常外出扫荡,见什么抢什么,“我们儿童团当时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站岗放哨,我们站在山上,如果发现有鬼子来了,就用竹竿打松树,鬼子从哪个方向来就把松树往哪个方向打,下面站岗的人看到松树动就知道有鬼子来了,赶紧组织群众转移。”

  回忆起当年的抗战往事,老人如数家珍,“虽然晚上鬼子不敢出来,但会派汉奸躲在村口,监视有没有陌生人进村。有一天晚上我和另外一个人要去邻村开会,路过村口的一片坟地,突然有人拿石头砸我们,我们壮着胆子喊了几嗓子,后来又回村喊来了民兵,发现敌人早就逃跑了。”

  为了保证他们的安全,部队给他们儿童团岁数大点的都发了两颗手榴弹,“外出执行任务时都别在腰上,如果碰到敌人,可以放一颗,但另外一颗不能随便用,只能在跟鬼子汉奸拼命的时候才能用。”作为儿童团的团长,于秀珍还经常参与埋雷任务,“有一次几个村联合进行埋雷训练,我和邻村的一个30岁大姐一组,埋的时候是两人一起埋,后来拆的时候是她一个人去的,结果发生了意外,这位叫车兰春的大姐当场牺牲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于秀珍后来成为了当地妇救会的会长,不仅组织广大妇女为前线战士缝棉衣、纳鞋底,还帮助军属挑水、劈柴做家务,“有战斗任务的时候,我们就组织担架队上前线帮忙运输伤兵。”于秀珍至今还记得,有次部队打仗,她们从前线抬下来一个鬼子伤兵,后来还给鬼子伤兵熬稀饭喝,结果鬼子兵发狠,一口咬下了老大妈的手指。“大家都恨死鬼子了,但部队有纪律,后来老大妈跟我说,一定要努力做好支前工作,让部队多杀鬼子,为她报仇。”

  1945年,19岁的于秀珍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入党是保密的,家里人不知道,后来结婚了对丈夫也瞒着。”成为一名党员后,于秀珍的工作更忙了,经常晚上要出去开会,“爱人是一位小学教师,多少会知道一点,但他从来不问,后来在我的影响下,入了伍当了兵,跟着部队开拔了。”

  谁也没有想到,于秀珍与爱人一别就是八年,其间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虽然见不着面,但每个月都会通信,给家里报平安,但在朝鲜的时候,有一次他连续7个月没有来信,当时都以为他牺牲了,没有想到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他活着回来了。”于秀珍告诉记者,看到丈夫活着回家的那一刻,是她这辈子最高兴的时候。

  不过,在她得知自己将受邀参加9月3日抗战胜利纪念日阅兵典礼的时候,于秀珍奶奶说,这件事情与当年看到丈夫还活着的时候一样,都让自己非常高兴,“我希望这次去北京,能见到习主席,我要感谢他,感谢共产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

  句容羊角山小区的大爷大妈们议论最多的一个话题,就是小区里的于秀珍奶奶就要去北京参加2015年9月3日举行的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阅兵典礼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98230121(微信同号)

纠错电话:18182129125 15116420702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