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战线战役 > 妇女抗战 > 内容正文

金维映
来源:360百科   2025-10-16 14:58:46

  金维映(1904-1941) 浙江岱山人,原名金爱卿,又名金志成。邓小平同志的第二任妻子。后为早期革命领导人李维汉之妻,是李铁映之生母。

  金维映原名金爱卿,又使用过金志成的名字。她和邓小平是同年生。

  1904年8月16日,出生在浙江舟山群岛第二大岛屿岱山的高亭镇(现属岱山县)。她父亲金荣贵是城市贫民,母亲虞阿英是家庭妇女。6岁时,因灾荒严重,随父亲返回原籍镇海寻谋生路。

  金维映回定海后(现在的定海区属舟山市),和母亲、叔婶靠扎纸花、折锡箔等祭奠用品维生。为了上学她自己卖了家具,进入定海县立第一女子小学读书。这所小学的创办人沈仁夫和他的妹妹、小学校长沈毅,是著名的爱国人士。“五四”运动及“五卅”惨案发生时,全校师生在他们的影响下率先声援,游行演说,发动群众拒买日货,这成为影响她人生的第一步。

  1919年,参加演讲队上街宣传,声援北京五四爱国运动。毕业后留在女校任教员,阅读进步书刊。

  1925年6月,发动组织女校师生响应上海五卅运动,联络各校成立县学生会,带领学生联合工人、市民实行罢课、罢工、罢市。

  1926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2月,拥有6名成员的中共定海独立支部成立,她是党支委成员。这是定海最早建立的中共党组织。

  1927年春,被选为舟山总工会执行委员,带领工人举行总罢工要求增加工资获得胜利。3月,参与组织盐民开展反土豪劣绅斗争,成立岱山盐民协会。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被国民党当局逮捕,后经组织营救获释,转移至上海到中华全国总工会工作。她以当小学教员为掩护,从事秘密的工人运动。

  1929年6月,担任中共江苏省委妇女运动委员会书记,在白色恐怖条件下,领导开展妇女革命斗争。

  1930年7月,任上海丝织业工会中共党团书记、上海工会联合行动委员会领导人,领导发动上海百余家丝厂工人罢工。她深受丝厂女工们爱戴,被尊称为“阿金大姐”。

  1931年,到中央苏区工作后改名金维映,先后任中共于都、胜利县委书记,中共中央局组织部组织科科长。

  1933年冬,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动员武装部副部长,参与领导革命根据地的扩大红军和征粮工作。不久兼任瑞金扩红突击队总队长,率工作队深入动员群众,超额完成扩红征粮任务,受到中央和军委的表彰。

  1934年2月,被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10月,随中央红军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任中央纵队休养连政治指导员兼支部书记。

  1935年10月,到达陕北后,任中共中央组织部组织科科长。

  1936年7月,时任红一方面军红章纵队司令员兼政委的李维汉和担任中央执行委员的妻子金维映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历经血雨腥风的磨难,终于抵达陕西省志丹县。

  1937年初,调到抗日红军大学,任女生大队大队长。抗日战争爆发后,调任陕北公学生活指导委员会副主任。

  1938年春,与蔡畅等一起赴苏联学习并治病。

  1941年底,德国法西斯飞机轰炸莫斯科时遇难。

  折叠与邓小平的短暂婚姻

  1931年7月中旬,担任上海丝织业工会中共党团书记兼上海工会行动委员会负责人的阿金(即金维映),同被王明的中央“打入冷宫”的原红七军政委邓小平一起被派往江西中央苏区工作,一路同行,后来他们结为夫妻。

  1931年8月,邓小平担任瑞金县委书记,不到一年,又调任会昌县委书记。1932年7月,中共中央和江西省委决定,会昌、寻邬、安远三县统一领导,成立会昌中心县委(实际是地委),由邓小平任书记。

  邓小平和金维映一起生活的时间很短,前后不到两年。1933年5月,邓小平由于坚持毛泽东的正确路线,受到王明的打击,这就是“邓、毛、谢、古事件”。邓小平受到不公正的打击和批判后,金维映离他而去。

  折叠与李维汉的姻缘

  李维汉和金维映是1934年在瑞金结婚的。那时,战场上屡屡失利,他们的婚礼十分简单,刚过完并不清静的蜜月,就匆匆踏上征途。金维映先在中央工作团工作,后来调到干部休养连。

  西征路上,虽然他们经常在一起工作,但却是分开住的——除了朱德和康克清,几乎所有同时踏上征途的红军夫妻都是分开住的,包括毛泽东和贺子珍、博古和刘群先、周恩来和邓颖超这样的高级领导人在内,因为战争不能为他们提供过夫妻正常生活的条件。

  战略转移开始,31岁的金维映与其他29位被批准随主力行动的女同志一起,编入了由李维汉任司令员的军委第二纵队,她被分配在地方工作部,负责沿途发动群众的工作。遵义会议后,她在干部休养连当过一个阶段的党支部书记。她配有一匹马,但她的马上总坐着别的人——病中的警卫员、体弱的民夫或者脚打泡的女同胞。

  折叠魂断异国

  金维映和李维汉结成革命伴侣后不久,金维映和一些身体有病的同志同到莫斯科接受治疗。谁知,这一去竟永无复返了。阿金在莫斯科最后的日子,鲜为人知。

  1988年6月24日,邓颖超在回忆金维映时,饱含深情地写道:1939年7月,周恩来同志右臂骨折。8月我陪伴恩来同志去苏联莫斯科治疗。听说阿金已经在莫斯科郊区的休养所。当时许多中国同志在那里休养。我曾去过两次。第一次,见到金维映同志时,她很正常。第二次再去时,听说她病了,当时不知是什么病。据说后来把她送到精神病医院了。1940年2月,周恩来、邓颖超离开莫斯科回国前,又去看望了金维映。邓颖超写道:回国后,我在国统区工作,没有再听过她的消息。

  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希特勒军队进攻莫斯科的时候,她住的医院和儿童福利院中国烈士子女在此学习都迁离了莫斯科。以后就再也没有听到她的消息。解放后,有同志从苏联回来,听说她住在医院里,在敌人的炮火下牺牲了。当年,苏德战争爆发之后,战争的局势非常紧张、混乱,有很多事情将永远不为人知。传到延安的消息只说,她牺牲在莫斯科。她牺牲时只有37岁。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98230121(微信同号)

纠错电话:18182129125 15116420702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