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经历
张庚良,原名张瑞林,曾用名张靖夷,化名靖夷、耿亮。陕西乾县人。1909年出生于陕西乾县铁佛乡太平岭村。1926年,在乾县第一高级小学开始接受革命思想,立志报国,决心为人民做出一番事业。1929年,关中发生百年不遇的大饥荒,赤地千里,哀鸿遍野,乾县又是灾害的中心,学校停办,饥民四散逃荒。乾县籍旧军人出身的张西琨趁荒乱年间拉起一支队伍,称霸一方,曾一度占据乾县、永寿、礼泉、麟游、武功5县,号称西北民军第五师。张庚良经人介绍在张部一团当司书。1930年张西琨部队被杨虎城遣散收编,张庚良遂在商洛绥靖司令部一团手枪连当兵。1933年,他同上官克勤在杨虎城部军官队学习后,分在司令部当排长。1935年冬在西安经上官克勤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参加革命
1935年冬,张庚良遵照中共陕西临时省委的指示,回到乾县恢复党组织。乾县是陕西党组织成立较早的省份,由于在1928年1930年省委两次遭敌破坏,党的活动被迫中断。张庚良回县后经过秘密联系,发展了王炳西等人为共产党员,和上级派回乾县的高绥夫于1936年成立了中共乾县特别支部,张庚良任特支书记。1936年夏,陕西省临时省委秘书长崔廷儒指示吕剑人和张庚良在乾县开展武装斗争。接受任务后,张庚良、吕剑人和上官克勤经过反复研究,认为乾县非法武装力量比较多,铁佛、注泔、临平等村镇都有,其中以铁佛的一股势力最大,他们名义上是铁佛寺保安分队,实际上不听县上的调遣。张庚良和他们中好多人很熟悉,便决定以铁佛保安队为立足点,通过逐步改造使之成为党组织直接领导的武装力量。张庚良经许权中介绍认识了乾县保安大队队副李滋源,顺利地当上乾县铁佛保安分队队长。
铁佛保安分队成员复杂,其中一部分是由杨虎城的独立一旅哗变后逃离出来的,一部分是原张西琨的残部,还有一部分是由青年农民中招募的,全队60余人,装备不一,思想也很混乱。张庚良任队长后,一面安排吕剑人长驻县城,专做上层工作,一面派县工委委员高绥夫在吴店村以教员身份为掩护,秘密发展党员,建立党组织。他安排共产党员王炳西专做联络工作,自己全力在保安分队进行军事训练和思想教育工作。经过一段努力,他看到党的力量薄弱,遂向省委反映,省委先后调在杨虎城宪兵营的地下党员张涛(化名老田)、刘庚(化名金剑)、夏飞、苏育涵、卓博文、刘锐、刘志义等到铁佛协助张庚良开展工作。这些懂军事、有文化的同志来后,刘庚、张涛分工做张询烈、祝永德等小头目的工作,刘锐、夏飞、刘志义、苏育涵则下到班、排当战士,通过交朋友,拜弟兄,教唱歌曲,整顿纪律,使这支队伍素质明显提高。
为了加强军事力量,张庚良派人到西安通过上官克勤买回了一批枪支弹药、油印机和望远镜等军用物资,又收编永寿保安队哗变的雷振忠20多人,并吸收陈玉林等一大批贫苦青年。加上乾县关头保安分队20多人,经过几个月的努力,部队发展到200余人,有长短枪200多支,并有轻机枪1挺,战马60多匹,战斗力大大提升。张庚良又秘密在部队中发展了祝永德、陈玉林等为共产党员。随着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铁佛保安分队与县保安队的矛盾日益加剧,公开拉出部队的时机日趋成熟。崔廷儒(化名老朱)两次到铁佛来指示张庚良,要多做抗日宣传,积极准备,相继举行起义。
1936年10初,东北军一个连沿西兰路公路北上,张庚良认为这是一个好时机,决定在乾陵附近搞一次伏击,由于情报失误,结果只打死敌掉队士兵1人,反被永寿县保安队抓去两名队员。为了防止起义的秘密泄露,张庚良和刘庚经过侦查,决定攻打永寿县城,立即举行起义。
10月7日下午,部队从乾县铁佛寺分几路出发,傍晚汇集在距永寿县城不远的新店村一个打麦场里,张庚良给大家做了简短的战斗动员,并根据事先侦查的情况安排了战斗部署。午夜时分,队员雷振忠诈称送信,叫开永寿县政府大门。战士们一拥而进,经过激烈战斗,全歼了国民党县政府警卫队,收缴长短枪80余支,击毙了永寿县县长祁芸石,砸开监狱,释放出在押犯人,并在全城大街小巷张贴了事先写好的标语和油印的《告民众书》,署名陕甘边抗日游击队,司令员耿亮,政委金剑。10月8日早饭时分,部队撤离永寿县城,在乾县梁山乡坊里村,张庚良正式宣布陕甘边抗日联军正式成立,张庚良任司令员,刘庚任政委兼参谋长。
陕甘边抗日联军下编3个大队(即长枪队、短兵队、骑兵队),1个特务队,共计300余人。当天下午,部队攻占永寿县店头镇,接着又攻占扶风县的天度镇。抗日联军所到之处,打土豪、分粮食、宣传抗日,在运动中不断变换部队番号,曾号称过“西北抗日联军骑兵第一师”,“西北抗日义勇军”等。
铁佛寺保安分队的起义,特别是攻占永寿县城,枪杀永寿县长,使国民党当局十分恐慌,调动两个师的兵力“围剿”。张庚良正确指挥,抗日联军几次挫败国民党军队。经过两个月行军作战,“联军”弹药缺乏,加之一部分战士要求回乾县,11月底,部队决定从麟游返回,在途经永寿岳御寺村时,被敌东北军独立十团和麟游县保安大队包围。岳御寺地处永寿、麟游两县交界,敌强我弱,当天下午激战中,抗日联军特务队长祝永德等人光荣牺牲,仅剩的一挺机关枪又卡了壳,情况十分危急。为了保持军队力量,张庚良随即决定部队化整为零,分散突围。当天夜里,战士们或三五成伙,或单独行动,凭借夜幕的掩护冲出敌人包围,张庚良遂奉命赴陕北中央党校学习。
1937年3月,张庚良在中央党校学习结束,当时分管中央白区工作部的周恩来找他谈话,要他仍回乾县去把党组织建立好。回到乾县后,在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张庚良利用双十二事变后的有利形势,组建了乾县工作委员会,并担任工委书记,先后发展苏智、苏焕文、段福祥、段英等一批贫苦农民和青年学生加入党组织,并在县城、冯市村、吴店村建立了基层党支部。在此期间,乾县工委还领导礼泉、武功、麟游县党的工作。1937年5月,张庚良参加了中共陕西省代表会议。
七七事变后,全国掀起了抗日高潮,陕西省委为了加强西兰路沿线党的工作,决定成立中共陕西省西兰路工作委员会(简称西路工委,后改为西路特委,西路地委),管辖咸阳、兴平、礼泉、乾县、永寿、武功、麟游、长武、彬县、扶风10县,由张庚良任工委书记。张庚良和工委组织部长严克伦一起在西路各县一方面积极发展党的组织,一方面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到1938年6月,西路工委所属各县都有了党的领导机构,礼泉、永寿、麟游等6县建立了县委和工委,党员人数由过去的80人增加到424人。
1938年6月,中共陕西省委调张庚良为省委特派员,接替吕剑人去一七七师做党的工作,他的公开身份是一七七师直属辎重营中尉军需。张庚良刚去不久,一七七师即由黄河西岸开赴山西抗日前线,收复晋西南三角地带以配合武汉会战。一七七师进入防区不久,就开始对日军作战。在围攻日军张营镇据点的战斗中,张庚良随营长李绵锋(共产党员)亲临前线,与日军激战两昼夜,接着辎重营全体官兵又急行军150余公里,绕到敌后的夏县。在这次长途行军和连续作战中,张庚良及时给各党组织指出,党员、尤其是担任领导职务的党员,在困难的时候要镇静,不要慌张。他自己更是以身作则,在辎重营参加攻打解县(今运城市盐湖区解州镇)城的战斗中,因与师部失去联系,营长有些急躁,张庚良沉着冷静,处变不惊,提醒不要着急,以免引起慌乱,并建议召集营、连干部碰头,共同协商,最后赢得了战斗的胜利,显示了他长期从事兵运工作的丰富经验和领导能力。
在紧张的军旅生活中,张庚良非常重视党的宣传工作,他深入群众,调查研究,撰写了《晋西南战区的民众救亡运动》一文,对开展晋西南民众救亡运动提出了六条措施,对武装民众,收复失地,保卫陕西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壮烈牺牲
1938年8月,辎重营奉命驻防山西解县以西的风伯峪(今属永济),部队沿峪口两侧阶梯地形构筑防御工事,以抵抗日军攻击。正当辎重营紧张备战之时,日军大队人马从运城出发,直扑风伯峪,妄图从这里登上中条山。日军依仗炮火优势,向辎重营阵地猛烈炮击,随后上千名日军蜂拥而来。辎重营全体官兵与日军展开了白刃格斗,战士们宁肯牺牲,绝不后退,打退了日军几次进攻,部队伤亡惨重。由于和师部的联系被隔断,这次前有强敌、后无援兵的激战,从当日凌晨一直持续到傍晚。张庚良时刻冲锋在前,在最后的突围中不幸牺牲,享年29岁。他血洒疆场,为国捐躯,把一腔热血洒在了巍巍的中条山上。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98230121(微信同号)
纠错电话:18182129125 15116420702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