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年前一条不曾见报的大新闻
——汉奸告密、日机轰炸、天水行营险被一锅端
1939年3月7日,全面抗日战争正处于第三个年头,位于西安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天水行营突造日军飞机空袭,在城墙下挖的防空洞,被日军三颗炸弹击中,行营主任程潜和中将参谋长晏勋甫、副参谋长张谞行等100多名军官被埋在洞内,等到打开洞口抢救,已经造成天水行营64人死难、43人受伤,损失惨重。后死难者被集中安葬西安南郊的翠华山,取名“天水行营三七殉难烈士公墓”,程潜亲自为公墓的牌坊题写横额“为国捐躯”,两边对联为“六十四人殒命、三月七日最伤”。此事件在当时没有公开报道,鲜为人知。时至今日,随着各种机密档案的揭秘,事件的真相终于得以大白天下。
一、天水行营设立经过
1938年,日军占领了武汉和广州后,暂时停止了大规模战略进攻,中日双方都进行了新的战略调整。国民政府于1938年11月在湖南衡山召开军事会议,为统一指挥南北对日作战,成立战地党政委员会,撤销广州、西安、重庆行营、改设桂林、天水两个行营,并以白崇禧、程潜分任行营主任。
1939年1月10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天水行营正式成立,第一战区司令长官程潜出任行营主任。

程潜
程潜(1882-1968),湖南醴陵人。国民党元勋。1949年,在长沙通电和平起义,1952年任湖南省人民政府主席、省长,1954年当选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国防委员会副主席,1956年,选为民革第三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1958年,补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1968年病逝。

程潜在天水行营(陝西各界抗敵後援會前方將士慰勞團代表,向委員長天水行營主任程潛獻旗)
按设想,天水行营取名天水,应该设立在甘肃天水才对,为什么又会在西安办公呢?
天水位于甘肃省东南部,离西安西部300多公里,国民政府在天水设立行营统一指挥西安一带的守卫,西安不保,可退守天水。设立之初,蒋介石于1938年12月29日致电程潜及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第八战区司令长官朱绍良、第十战区司令长官蒋鼎文、鲁苏战区总司令于学忠、冀察战区总司令鹿仲麟:天水行营按事实需要,可在西安设办事处,程主任亦可暂驻西安。
据天水行营参谋处副处长龚梦涛回忆:本来天水行营顾名思义应该设在甘肃天水,不过因为天水离第一、第二战区太远,通信联络不方便,指挥困难,而且不如西安城市繁荣,因此天水行营暂驻西安。
而据有关文史资料记载,1939年2月1日天水行营正式办公,蒋鼎文、胡宗南等均登门祝贺。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负责人林伯渠也登门访问。程潜曾风趣地对林伯渠解释说:“日军的国旗是太阳旗,我们的行营叫天水,天水可以淹没太阳,抗日战争必然胜利。”究其实,一则因为天水本北方名城,取义于此;二则此名中蕴涵中国古代“五行观念”。日本地在东方,五行属火,天水在西,中国水源皆出于此方,水克火。这样取名,表示中国上下之坚定决心。
天水行营属于军事委员会的派出机构,由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直接指挥,主要是负责指挥北战场(长江以北)各战区的军事活动,天水行营办公地址设在西安东厅门,统辖有北方第一、第二、第八、第十等战区及冀察战区、豫鲁战区、晋陕绥宁战区,辖陕、甘、宁、青等13个省地区。行营在主任、参谋长、副参谋长下设有高级参谋室、参事室、秘书处、总务处、参谋处、军政处、军训处、军发处及特务团、输送队等,另设有特别党部。组成人员主要在原第一战区现职人员内调充,僚属约近千余人。办公厅、机要处、总务处随程潜驻在西安东厅门西安高级中学(原国立西北大学)校内,其他各处人员分散住别的街区。

西安高级中学
西安高级中学靠近西边城墙,在后院运动场下筑有互相连接的东、西、北三个防空洞,每个洞均有进出口,里面都修建了几个能坐人的房间,附近开有垂直气孔,洞深约15米,可抗重磅炸弹,程潜的办公室开有一个连着防空洞的进出口。
行营成立伊始,曾委派防空指挥部指挥官选定地点,日夜加班赶修防空设施,并为高级幕僚修建了钢筋水泥地下室。其地点在今长安太乙宫乡翠华山下。
(二)天水行营被日军空袭
西安为西北重镇,是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随着战事的不断推进,日军对西安的军事打击日益加强,不断派飞机进行轰炸,据相关资料统计,从1937年到1944年,长达七年,先后空袭145次,出动飞机1106次,投弹3440枚,死1244人,伤1245人,共毁坏房屋6783间。尤其是1939年是日军狂炸西安的最疯狂一年,计出动飞机463架次,投弹1147枚,伤亡1092人,毁房2403间,一次死亡百人以上的达6次。

1939年日机空袭西安损害统计表 来源《抗战期间日本飞机轰炸陕西实录》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1996.03
1939年3月7日下午4时许,日军飞机14架狂炸西安市区的东大街、东木头市、小差市、西大街、大麦市街、北桥梓口,糖坊街,桥梓口等平民住宅区,还有城隍庙、莲湖公园等地,投弹百余枚,包括多枚毒气弹,死伤平民600多人,毁房屋上千栋,这是西安遭遇空袭的一次浩劫。

西安行营刚刚成立不到三个月,便在这次空袭中遭受灭顶之灾,伤亡官兵近百人,行营精英损失惨重。
据时任行营警卫连长兼便衣卫士排长的程杰回忆(程杰系湖南醴陵官庄人,为程潜侄孙,负责保卫程潜安全):自行营成立以来,敌机经常飞来西安骚扰,不过大部分时间只是侦查没有投弹,3月7日,敌机似乎找到了目标,开始轮番轰炸,下午四时许,西安上空阴沉沉,突然从东北方飞来六架敌机,排成梯形,尾部放着烟雾,飞到行营上空,凶猛投弹,只听见轰隆隆几声巨响,行营区域浓烟滚滚,砖头瓦片乱飞。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日机轰炸,官兵们立即紧急隐蔽,有的卧倒在附近花圃里,有的跑到城墙脚下,有的跑进了事先修好的防空洞躲避。飞机炸完,又飞来6架飞机,在行营上空再次投弹轰炸。飞机走后,发现所修的东、西、北三个防空洞口都被炸垮,躲进防空洞里的一百多名官兵被封在洞里,尤其是西洞口,都是行营中上层军官,包括程潜、晏参谋长等。
洞口紧闭,通气孔因着火不能通风,官兵们随时会有被闷死的可能,情况万分紧急。程杰率领警卫连士兵,急忙投入抢救战斗。他负责抢救程潜所在的西洞口人员,十几分钟后挖开了西洞口,士兵们向洞内泼水降温,用风箱输气,口鼻捂着湿毛巾进入洞内,里面硝烟弥漫,严重缺氧,气味难闻。官兵们横七竖八躺在地上,大都已昏迷不醒。程潜主任已经休克,满身泥土。程杰一边派士兵们用风箱向洞内送气增氧,一边将受伤的同志抬出洞外,进行急救。程潜主任、晏参谋长、袁国光,傅正凯,罗容光,陈广忠等共有43位官兵,先后被抬出洞外,急救之后才转危为安。有中将李国良,少将张谞行,赵翔之和校尉级中高级官员共64人遭难殉国。
天水行营刚刚成立不久即被日军轰炸中,程杰猜测日军是提前侦查到天水行营地址,并派多批次飞机精确轰炸,才造成如此重大损失,这是很有可能的。
天水行营参谋处副处长龚梦涛也在回忆录里提到此事:当敌机飞到西安上空时,有汉奸在行营附近发射信号弹,敌机对正目标投下几枚炸弹,一个炸弹落在右边院子里的洞口中,爆炸的泥土把这个洞口填满了,另外一个在侧屋里的洞口,因为有一个炸弹落在了参谋长办公室的屋上面,把整栋房子炸倒了下来,恰好把侧屋也压倒了,因此这个洞口也堵塞了,除了一个空军联络参谋首先走到侧屋洞口扒开了一些泥土,从夹缝中钻了出来,随后程主任一个卫士和副官处长陈希迪也勉强跟着爬出来之外,其他官兵都被窒息在洞里。
1939年3月8日蒋鼎文致电蒋介石,陕西省防空司令部电话报称:本虞日敌机分批窜陕境,第一次七时五十八分朝邑发现一架向西南窜扰飞至武功折返东飞,.......第七次十五时卅分平民发现十四架分两批侵袭西安上空并在城区投弹九十八枚,毙百十余人,伤九十余人,毁屋二百十六间,炸塌天水行营地下室一处,已专电呈报,民间地下室亦震塌两处。
天水行营被炸,损失惨重,对国民政府和中国抗战军民都是一个沉重打击,事件发生以后,国民政府选择了“不可登报发表为宜”处理,以免对抗日产生负面影响。

《程潛電蔣中正報告天水行營被炸少校以上官佐傷亡情形又受傷各員鼻口流血所投彈似為窒息毒氣彈等文電日報表》批文。
天水行营“三七”殉难烈士名单,由于墓碑和墓地已经被破坏,从此成为一个谜团,很多回忆史料只提及张谞行、李国良等几个有名的人物,其余人员名字则无从考证。近日,笔者获得一份公开档案,天水行营少校伤亡者名单赫然在目,现刊载如下,以志纪念:
1939年3月10日,程潜致电蒋介石,电文摘要如下。
谨将此次本行营被炸伤亡少校以上官佐电呈如次:
甲:死亡副参谋长张谞行、军训处长李国良、副处长刘金声、军务处副处长赵翔之、上校秘书李锡光、刘欲仙、中校秘书萧遇山、刘浚、通讯员关石原、军法官李振文、少校参谋左继高、秘书梅盖南、电务员赵诚等十三员,另平汉路郑州车站司令陈生璋因公来陕同时遇难。
乙、受伤者职潜与参谋长勋甫、参处长萧子清、副处长龚梦涛、总务处长陈荣楫、副处长李诚之、运输处长陈广忠、少将科长贾文符、张锡田,上校科长秦修好、王果夫,上校参谋贾子杰、周熙、秘书陈毓英、军医林究通、中校科长郑尔康、马云亭、参谋谢尔康、少校参谋游震球、副官傅振凯、科员罗荣光、杨宝璋、秘书李石泉、李绶新、上尉书记王子范、电务员张家谟、陈浩炫等廿七员,第十战区长官部参谋长龚理明亦因来部受伤。
丙、尉官一下另案呈报。
丁、受伤各员类多鼻口流血,当时敌所投炸弹似为窒息毒气弹,故地下室全部百余员名瞬间即窒息昏迷,现遇救各员兵多数尚患喉痛,大部幸已恢复健康。

《程潛電蔣中正等天水行營遭日軍轟炸傷亡官佐詳細名冊受傷各員多口鼻流血日軍所投似為窒息彈地下室百餘員瞬間即窒息昏迷現大部已恢復健康》国史馆
此次轰炸殉难人数究竟是多少呢?
从墓碑显示的数据是64人,而1939年3月12日一份程潛、晏勛甫電魯若衡敵機狂炸西安行營情形及受災救復情形电文的数字却不同。电文称:虞日敌机狂炸西安行营地下室洞口中弹堵塞,潜等一时均被震晕,旋经医救幸告痊复,此次受灾者共(一百)三十余人,经抢复者七十九人,死亡者五十三人,张副参谋长谞行、军训处李处长国良、刘副处长金声、军政处赵副处长翔之等不幸均已(以)身殉知(职)。一个合理的解释是有10名人员后来救治无效死亡,最终死亡总数达到了64人。

张谞行、李国良等行营殉难人员64人被集中安葬在西安城外太乙宫翠华山下,取名为“天水行营三七殉难烈士公墓”,墓地前立有“三七”殉难烈士墓碑和牌坊,横额为程潜亲笔所题“为国捐躯”四个大字,两边华表上对联为“六十四人齐殒命;三月七日最伤心”,牺牲者后报经军事委员会批准为抗日烈土。

程潜将军后人所保留天水行营殉难将士墓碑碑拓
墓碑碑文:
中华民国对日抗战之第三年三月七日,日本空军袭炸长安行营,死官佐士兵六十四人。事闻,赠官恤金如例,以其月二十九日葬于翠华山麓。聚魄臧蜕,既封既树。呜呼!诸君子奉公殉职,奋乎百世,可谓忠烈也。巳(俟)潜忝总师干,顽敌未歼,多士遽殒,感念袍泽,悲怆无既,爰铭贞石,以垂不朽,其辞曰:
太华峻矣,可以步行,黄河广矣,可以苇杭;惟有浩气,上塞旻苍,惟有丹心,横被八荒,数不可计,譬莫能方;嗟尔多士,实国之良,如何不吊,遽为国殇;不有死者,国胡以强,成仁取义,终古流芳。
军事委员会天水行营主任程潜撰并书
中华民国二十九年 月 日立
由长沙罗振华根据碑文图片整理

1939年3月10日,痛失诸多爱将的程潜主任专电蒋中正、何应钦,电文如下:
本行营副参谋长张谞行、军训处长李国良、副处长刘金声、军务处副处长、前第一战区军务处长赵翔之等遇难情形经电呈在案,该员等惨遭不幸、为国捐躯,饰终典礼例应从优,拟请查案先予分别晋级或予追赠以慰忠魂,其余人员另案呈请办理。

《程潛主任電蔣中正、何應欽以張諝行、李國良等為國捐軀飾終典禮例應從優擬請先予分別晉級或予追贈以慰忠魂》

国民政府批示三七西安殉职诸烈士追悼会,挽额为哀我国殇四字,落款为林森。
1940年5月天水行营撤销,程潜赴重庆任军事委员会副参谋总长,战地党政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晋升为陆军一级上将。
1949年,原公墓遗址为长安县园艺场,后被破坏,20世纪90年代改建为西安翻译学院一处校舍,天水“三七”殉难烈士公墓已不复存在,但为抗日牺牲的烈士们永远值得怀念和崇敬。
三、殉难烈士事迹考
(一)张谞行
张谞行,字春笙,浙江杭州人,清光绪三十年(一九0四年)一月四日生。父祖懋,清末曾任福建省莆田县知县与兴化府知府,清廉公正,颇著政声。母叶氏,慈溪望旗,生五子二女,谞行行二。长兄谞文,陆军大学第四期毕业,三弟早夭,四弟秋澄,五弟洁之,大姊莲寡居母家,二妹荔均已婚嫁。谞行幼时曾随父母居住莆田与福州两处。八岁,父祖撼弃世,民国二年秋,得长兄谞文函令至北京求学,抵京后,即考入北京第一中学。六年,考入清河陆军第一预备学校,二年后毕业,随即升入保定军官学校第九期,十二年毕业。
保定毕业后,分发浙江陆军第一师第二旅第四团为见习官,十三年八月间.孙传芳由闽入浙,该师布防于江山一带,谞行任机关枪连连长,于作战时受伤。十四年至十六年,调该师干部教导队及军官候补生班为队附兼教官。十七年,国民革命军渡越长江北伐时,谞行受知于蒋总司令,升任徐州行营高级参谋团办公室上校主任。二十年,参谋本部成立,由朱培德将军延揽担任上校科长,订法制,立规章。建树甚丰,而擢升少将。二十一年,考入陆军大学正则班第十期受训、二十四年毕业,在陆大受训时期.战术作业获得一百二十分,超过教官之原案。同期受训之同学有罗列、范诵尧、魏汝霖、潘华国、罗机、黎行恕、钱卓伦、曾振、李及兰、甘丽初、侯腾、郭汝瑰、何绍周、杜建时、戴高翔,柯远芬,秦修好、徐志勖等人,以后皆成为国家之高级将领。

张谞行将军与妻子陈亚芳结婚照
陆大毕业后,调军事委员会少将高级参谋,其时日本对华侵略野心甚炽,我当局对国防工作尤为重视,谞行奉派勘察南京附近地形,并拟定首都攻防计划,督导增强长江上下游要塞炮台,拟定长江防御计划,复先后勘查江浙海岸第一线防御阵地,及京、沪、苏、嘉、常、锡、镇江等二三四线阵地,以及拟定大军作战计划,二十五年,因两广事件,奉派与林蔚将军赴广州调处。是年十二月十二日“西安事变”,调任参谋本部作战处处长,一面计划大军作战,一面营救统帅出险。
二十六年“七七事变”,军事委员会组设保定行营,由徐永昌任主任,林蔚为参谋长,谞行任作战组长。不久后保定行营结束,成立第一战区司令长官部,由程潜任长官,参谋长为龚浩.谞行任副参谋长。二十七年秋,鉴于日军意欲强渡黄河,企图侵入我中原地区,乃毅然拟定“决堤计划”,使日军损失惨重,谞行亦因功由少将升为中将。
二十八年春,奉蒋委员长召赴渝,面授机宜,组织天水行营,
为抗战时期弭北最高军事中枢,由程潜担任主任.参谋长为晏勋甫,谞行仍任副参谋长,该行营管辖十四行省,指挥第一、二、五、八、十及鲁苏与冀察等七大战区,谞行此时工作极为繁重;三月七日,日军机群满载重磅烧夷毒气弹.对行营所在地猛烈轰炸,谞行壮烈成仁,我中央政府念其忠贞,特予褒扬,追赠上将,并命令下半旗三日致哀,于三月二十九日为其举行公葬。(刘宏谋稿、参考:钱卓伦《张将军请行传略》,陈亚芳《张将军谓行传》,“国防部”史政局《北伐战史》、《抗日战史》,刘绍唐主编《民国大事日志》。原载《传记文学》。)
(二)李国良

李国良,字兆彬,湖南长沙人,清光绪二十二年生。(一八九六)
民国十年,入日本士官学校中华学生队第十四期辎重兵科,与王俊、张轸、章鸿春、郭宗汾为同期同学,十一年秋,学成归国,任大本营中校参谋、陆军讲武学校教官,十二年秋转任攻鄂军(总司令程潜)上校参谋。
十四年,改任第二军军官学校主任教官。十五年,任第六军讲武学校教育长.继调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入伍生部部副(部长方鼎英),旋任第六军学生队总队长,任教垂二载;秋,北伐军兴,擢任第六军教导团少将团长,率部转战,所向有功。十六年夏,调升第十七师副师长;冬,参加西征对唐之役。
十七年夏.任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附设军官团少将教官;十二月,派任训练总监部(总监何应钦,副监周亚卫、贺耀组)第一任辎重兵监,任该职长达十一年余,同时,贺国光任步兵监、汪镐基任骑兵监、张修敬任炮兵监。
二十二年秋,晋升中将,兼任辎重兵学校教育长。
二十四年秋,奉颁甲种一等奖章;冬,交通、辎重两校合并,免兼教育长职,二十五年一月二十九日,国民政府任官陆军少将;春,兼任军事委员会警卫执行部第二组第三庭宅任:七月,获国民革命军誓师十周年纪勋章;十月五日.晋任陆军中将。二十六年一月,获颁四等五麾勋章。
二十七年年初,训练总监部改组为军训部(部长白崇禧),仍任军训部辎重兵监,同时,军事委员会警卫执行部亦改组为后方勤务部,乃兼领后勤部运输处处长。二十八年春,兼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天水行营(主任程潜)军训处中将处长;三月七日,由渝飞陕,是日午后四时,日机来袭,行营中弹数枚,地窖塌陷,途遇难,年仅四十有四。三十六年五月九日,国民政府明令褒扬。

1947年5月9日,国民政府明令褒揚李國良
(于翔麟稿。参考国史馆编《中华民国褒扬合集》初编第十册、《国民政府公报》、原载《传记文学》)。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98230121(微信同号)
纠错电话:18182129125 15116420702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