滦东,泛指冀东滦河以东地区。南瀕渤海,北依燕山,西以滦河为界,东至山海关与辽西走廊接壤。境内,包括迁安(大部)、卢龙、昌黎、抚宁和秦榆地区。北宁铁路横贯中间,是华北与东北间的咽喉要道,秦皇岛码头为我国北方著名良港,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抗日战争时期,此地曾是日本侵略者从东北向冀东、华北蚕食,进而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桥梁地带,又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冀热辽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前哨阵地和向东北发展的重要基地。
一、大暴动在滦东播下了革命火种
九·一八事变,日本侵占东北三省,1932年建立伪满洲国傀儡政府后,于1933年春即发动了新的侵略进攻。1月3日,日军人侵东北通往华北的要塞山海关;旋即入侵热河,2月21日占领热河全境后,又派重兵向长城各口进犯。从1月起,国民党爱国官兵发起“长城抗战”。
由于国民党政府奉行不抵抗主义,长城抗战失利,日军全面侵入冀东,滦东地区全部沦陷。由于滦东与东北唇齿相依,而且有着密切的经济关系,东北沦陷,滦东危机,经济联系被割断。滦东广大人民十分仇恨日军,所以当日军入侵山海关时,立即掀起了支援“长城抗战”的热潮。之后,滦东地区群众又相继发动了各种形式的抗日救国斗争。如1934年秦皇岛码头工人的罢工运动,1935年山海关田氏中学师生砸“海关”事件,1936年昌黎县爱国军人反对”冀东防共自治政府”的斗争,等等。
1938年7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冀东人民武装抗日大暴动波及整个冀东。在滦东,以卢龙县师范学校校长高敬之为首的各界群众积极响应。高敬之当即弃职从戎,在无税庄组织暴动队伍,攻克了马各庄伪据点,围剿了在石崖一带横行乡里的土匪,解放了卢龙县城。暴动队伍被编为共产党领导下的冀东抗曰联军第二十三总队,高敬之任总队长,共产党员阮务德〔山海关人)为政治主任,率3000余人驰骋在卢龙、抚宁两县。8月4日,共产党员张其宇在昌黎县赤崖镇(北宁铁路南)组织几十名农民武装暴动,首先攻破了该镇伪警察分驻所,振奋了人心,暴动队伍迅速扩大。接着又攻占了裴家堡、姜各庄、会里等据点,军威大振,乘胜向东、向北挺进,很快控制了全县农村和集镇,并两次攻打昌黎县城。武装暴动势如破竹,各界群众纷纷响应,暴动队伍迅猛发展到五六千人,遂按冀东抗日联军统一序列编为第二十七、二十八、二十九、三十、三十一共5个总队。滦东人民抗日武装暴动,摧毁了村镇伪政权,沉重打击了驻扎在滦东各地的日伪军,大长了抗日群众的志气。
1938年10月,抗日武装暴动队伍西撤受挫之后,冀东党组织以主要精力投入到滦河西部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开创,无力顾及滦东及其它边缘地区的开辟和发展工作。而日伪则乘机恢复了各种伪组织,加强了对滦东的统治。此刻,除秦榆地区的“北宁铁路抗日救国会”有些秘密的情报工作和少数抗日工作人员秘密联络暴动骨干坚持地下斗争外,整个滦东地区没有公开的抗日活动,曾被日伪称为”良民区”,昌黎县还被称为”治安模范县”。恰在这个时候,滦河以西的抗日武装力量已发展7000余人,建立起拥有7个县级抗日民主政权、130万人口的抗日游击根据地,成为冀东抗日游击战争的基本区。滦河以西抗日力量的发展,对滦东和伪满构成了巨大威胁。日伪为阻止抗日力量向东蔓延,一方面进一步强化滦东各级伪政权,实施更加残酷的统治;另一方面在滦河沿岸南北设立了13个据点,派重兵把守。伪满也在所谓“国境”线上,设”西南防卫特区”,实行严密的封锁。但冀东大暴动点燃的抗日烽火,始终燃烧在滦东各界人民的心中,从未泯灭。
二、开辟滦东
1940年10月,为进一步扩大冀东抗日游击根据地,中共冀热察区委员会冀东区分委(以下简称冀东区党分委)决定在滦河西岸以青龙山为基地建立中共迁(安)滦(县)卢(龙)联合县工委和行政办事处。工委书记李海涛(李文)、办事处主任张振宇。主要任务是向北宁铁路两侧发展,为开辟滦河以东和铁路以南奠定基础。
1.秘密发展,隐蔽开辟
1941年8月初,冀东区党分委举行第三次扩大会议,总结了夏季反“扫荡”失利的经验教训。为坚持冀东抗日游击战争,扩大武装抗日的回旋余地,会议作出了“积极向外发展,开辟新区”的决定。首先,集中一部分主要力量,开辟热河南部地区,继而在迁滦卢联合县开辟工作的基础上,组织力量逐步向南、向东发展,使之对北宁铁路、秦皇岛港和冀东的中心城市——唐山,形成夹击包围的态势。
11月,冀东区党分委和冀东军分区对滦东隐蔽形式的开辟作了部署,派冀东大暴动时滦东的领袖人物高敬之到迁滦卢联合县任工委书记,主要负责向滦东发展;原在那里的办事处主任张振宇负责向铁路南发展。并派冀东军分区参谋宋国祥进入抚宁县北部山区蚂蚁沟一带,从事长城内外的秘密开辟工作。中共丰滦迁联合县委(1939年10月建立)根据“向外发展”的方针,派海瑞祥、田丰在滦河西岸杨店子一带秘密进行开辟。另派本县干部耿进到山海关铁路系统,通过旧关系秘密发展党的组织。中共迁滦卢联合县工委也派出党员干部燕云程去昌黎南部,以在木匠铺当帐房先生作掩护进行隐蔽发展。
高敬之在抗战前曾先后当过旧卢龙县的教育局长和师范学校校长,是滦东这块土上的“知名人士”。他凭这个身份和影响,组织干部向与他有各种关系的人,宣传共产党抗日救国的主张和政策,宣传抗战形势,很快取得了他们对抗日工作人员的支持和掩护,并逐步打开局面。
在冀东基本区开展的打伪治安军战役不断取得胜利,对滦东地区的开辟影响很大。特别是1942年1月20日,冀东军分区李运昌司令员、曾克林参谋长(兼十二团团长)率部强攻迁安县杨店子据点,消灭伪治安军300多人,拔掉了这个据点。此后又先后拔除了商家林、樊各庄、油搾等几个据点,为东渡滦河扫清了障碍。高敬之趁势一面组织力量抓紧对已开辟地区的巩固工作,一面派张玉廷(张福德)、田丰带一部分干部先后到滦河和青龙河以东,通过高敬之的旧关系,进行秘密活动,在开明的上层人士中不断扩大共产党和抗日民主政府的影响。为了不致暴露,没有搞公开的斗争,对基层伪乡、保政权也没有取缔,争取、利用他们为抗日服务,这就很快使抗日工作人员站稳了脚跟。到5月,紧靠滦河的西部地区普遍建立了村政权、归属迁滦卢联合县所辖),与丰涞迁联合县联成一片。滦河东至青龙河西开辟出五六个乡的范围。青龙河东一部分村庄也有了抗日活动。开辟出来的地区,一般达到了有情报、有征收、部队过来能活动的要求。为大规模开辟滦东,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2.敌进我进,武装开辟
1942年6月,中共冀东地委(1942年3月冀东区党分委改称)举行了第一次扩大会议,讨论了冀东地区抗战和反日伪第四次“治安强化运动”(简称“治强”)斗争形势,提出了新的斗争任务、方针和策略。会议决定,在即将到来的反“扫荡”、反第五次“治强”斗争中,要采取在“发展中求巩固”和“敌进我进”的方针,在原有基础上大力开辟滦东、路南和进一步扩大热河游击区。根据这次会议精神,冀东地委于7月派李焕章、李国安、林子江、张沛然、王平东、陈义、徐忠华、孟宪等地方干部到滦东工作。地委和军分区又决定冀东主力部队第十二团第一营并带龚发田游击队为突击组,东渡滦河配合地方干部武装开辟滦东。第—营过河后,插到青龙河西。8月8日清晨,得悉从承德来的日本关东军原田东雨中队(号称“常胜军”)进了冷口沿迁(安)建(昌营)公路南下。营长欧阳波平指挥部队设伏于彭家洼附近,经过一场激烈的白刃格斗,原田“常胜军”的76人,除1人漏网外,均被歼灭,缴获了全部武器弹药。主力部队渡过滦河初战即获全胜,消息传开,威震滦东。不幸的是欧阳营长在这次战斗后意外地牺牲了。
彭家洼战斗后,第一营副营长马骥率部继续东进,深入抚宁日伪占领区,尔后向北经峪门口、梁家湾子,出长城到达青龙东部、绥中西部、建昌西南和凌源南部地区。在长城内外先后进行4次较大战斗,击溃了800余日伪军的阻击,振奋了人民群众的抗日情绪。
10月,日伪发动了以推行沟壕堡垒政策为主的第五次“治安强化运动”,对冀东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基本区进行疯狂的“扫荡”。根据“敌进我进,开辟新区,以外线作战配合基本区反'扫荡'”的方针,由团长曾克林率领的八路军第十二团开赴滦东。这个团到滦东不久,就全歼了由建昌营据点来进攻的日军50余人。之后第二营两个连又在卢龙县后官地设伏,歼灭日军百余人。特别是1943年2月10日,在第一次冀东恢复基本区战役中,曾克林和高敬之通过伪军中的内线关系人刘贺争取了沿青龙河6座碉堡的伪军90余人,在烧毁炮楼之后同时起义,并发动群众填平了“防共沟”。不到一个月,其它12座炮楼的伪军相继逃窜,日伪设置的青龙河防线全线崩溃。这一仗震慑了汉奸和伪军,鼓舞了滦东人民,坚定了各界群众抗日必胜的信心。
在武装开辟滦东的同时,地方工作遵照冀东地委1942年8月18日《关于(滦)河东工作的决定》,于10月组建了中共迁(安)卢(龙)抚(宁)昌(黎)联合县工委和行政办事处,任命高敬之为工委书记兼办事处主任,全面负责滦东地区的开辟工作(迁滦卢联合县建制撤销)。同时地委决定地委委员徐志到滦东与高敬之一起开展工作(徐冬季到达),派张仲三到抚宁北部山区与先期派出的宋国祥会合,组建武装工作队,宋国祥任队长,张仲三任指导员,在第十二团第一营的配合下活动在长城内外。此后又陆续派陈光(许鸿翼)、彭来、江田、王晓峰(华裕民)、袁平、张思齐等到滦东,充实和加强迁卢抚昌联合县工委和办事处工作。31王仲元、王国祥、姜立川等到昌黎南部配合燕云程坚持开辟地区。
随着滦东抗日游击区的扩大和发展,在已开辟的地区进行了基层党组织和村政权的建设工作。建党贯彻隐蔽慎重的发展方针。村政权一律是“两面政权”,即每村建立办事员,为抗日村政权的负责人,同时保留保长的名义,以应付日伪。办事员多是经过教育忠心抗日的伪保长担任;少数也有另设办事员的。
为适应武装斗争和地方工作的需要,从12月起组建了多股地方游击队。即高恒、王治国游击队30余人,活动在滦河沿岸;刘海洲(解放战争时期叛变)游击队20余人,活动在昌黎铁路以南地区;高俊山(高庆)游击队10多人,活动在昌黎铁路以北地区;宋春山游击队20余人,主要是保卫迁卢抚昌联合县机关。各游击队配合主力部队,在滦东广泛地开展了游击战争,使滦东抗日游击区迅速扩大。到1943年春,滦河以东,洋河以西,南至北宁铁路,北到长城,共建9个总区。北宁铁路以南建迁卢抚昌联合县路南办事处,总共辖700余村庄。
3.组建“东工委”,开辟凌青绥
1942年春,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东北工作的战略方针,晋察冀分局派赵濯华、张化东、杨雨民(黄云)到冀东工作。12月,赵等到达冀东后,成立了冀东东北工作委员会(简称“东工委”),李楚离兼书记(后为李运昌兼),赵濯华任副书记,张化东任组织委员,杨雨民任宣传委员。“东工委”专门负责向东北进行战略派遣,为将来大反攻做准备。
秦榆是华北通向东北的咽喉,山海关又是军事上的重要关隘。长城以北的凌源、青龙、绥中地区,处于伪满国境。西、北部为闭塞地区,东、南部扼守北宁铁路,为辽西走廊之一部。整个临抚凌青绥(临榆、抚宁、凌源、青龙、绥中)地区适合于开展游击战争,又是将来反攻时的前进阵地。因此,冀东地委和冀东军分区决定,“东工委”以“借地不拆屋”的办法,通过公开的抗日工作掩护秘密的战略派遣任务。除赵濯华在抚宁北部山区专门从事对秘密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和向东北派遣外,杨雨民到锦热铁路以北围场一带进行开辟工作,并逐步向东发展;张化东到抚宁蚂蚁沟一带与宋国祥、张仲三等一起开辟长城内外地区,逐步向南、向北发展。61为便于领导和开展工作,冀东地委组建了中共临抚凌青绥联合县工委和行政办事处,张化东任工委书记,宋国祥任办事处主任,张仲三任民运部长兼宣传部长。工委建立后,又将先后到达的武工人员作了分工调整,继续与第十二团第--营紧密配合活动。
伪满统治下的口外(长城以北)绝大多数人民过着衣不遮体、食不果腹的困苦生活。许多人为了生存,不惜冒着生命危险,用驴驮、人背一些粮食到口里(长城以南)换布、换盐和换其它日用品。这种秘密的贩运活动,若被日伪发现,便以“秘输犯”论罪。马骥部队(八路军第十二团第一营的简称)和武工队,在坚持武装斗争的同时,秘密支持了他们贩运粮布的活动,受到了口外广大群众的赞扬和拥护。因此,这支“秘输”队伍越来越大,参加的人也越来越多,从中发现和物色了许多抗日骨干,扩大了抗日力量。与此同时,通过伪军工作,还和长城|口的伪警察所和分驻所建立了关系,八路军和武工队可以在各口出入自如。
几个月后,在长城以北建立了4个总区,长城以南建立了5个总区。在青龙东部还成立了周子丰、陈青、李杰3个游击队,共百余人。口里也有了游击队。各地民兵组织也逐步建立起来。1943年春,临抚凌青绥联合县为便于工作的开展,已分别活动。口里的临抚在原开辟地区的基础上,逐步向海滨和昌黎方向发展;口外的凌青绥突出地开展了反“集家”的斗争。
在“东工委”刚刚成立的时候,晋察冀分局社会部在冀东设立了“东北情报联络站”,由任远(刘杰)任站长,并兼滦东情报站站长。该站对外称“燕山部队”,主要活动在秦榆地区。“燕山部队”在工作中坚持贯彻统一战线政策,团结了一些开滦码头的高级员司和中小学校长以及商界开明士绅等,结识了一些日伪军政人员,取得了他们对抗日工作的同情和支持,获取了大量情报。同时,与地方干部一起开辟城乡工作,尤其对打开秦榆城市地下抗日工作的局面,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1943年2月,冀东军分区开始发动了恢复基本区的战役。冀东地委鉴于滦东已由初期的小块游击区,逐步发展为跨长城内外的大块游击区,于3月15日又作出了《对滦东工作的决定》。《决定》肯定了用很短的时间把滦东开辟出来的成绩,指出了群众工作还很差,地区也不够巩固等问题,明确规定了把滦东开辟的游击区逐步发展为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工作方针和具体政策。并派于明涛、刘亦如、刘光路、张文浩、张士义(白砥中)、石堂、陈伯生、郝炳南、阎欣、何济民等县以上干部到滦东工作。6月,整个滦东局势发展很快,抗日烽火已遍及北宁铁路南北和长城内外。南起渤海之滨,北到凌源,西靠滦河,东至绥中的前所,大块的抗日游击根据地已与冀东基本区联在一起。武装力量除主力部队第十二团以外,还拥有3个县的基干队和各区游击队共300多人,民兵已发展到万余。
三、在斗争中巩固发展滦东
1.第三地区委、专署的建立
1943年夏,被日伪摧毁的冀东基本区,经过两次战役行动,大部分得到恢复,北宁路南和滦河以东的抗日游击根据地日益巩固。特别是滦东抗日游击区深人到伪满“国境”的热东和辽西,构成了冀热辽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区域,整个冀东抗日斗争形势有了很大的发展和变化。冀东地委乃遵照晋察冀分局决定,于7月改称中共冀热边区特别委员会(简称冀热边特委),同时撤销晋察冀边区第十三专署的建制,建立冀热边区行政公署(简称冀热边行署),实行党政军一元化领导。特委、行署下设5个地区委、5个专署。按顺序排列,滦东地区为第三地区委和第三专署(亦称滦东地委、专署),徐志任地委书记,高敬之任专员。同时调整了滦东各县区划,任命了一批领导干部;将原临抚凌青绥联合县,分为二,长城以北地区建凌青绥联合县工委、办事处,工委书记先为张化东(兼),后为刘光路,办事处主任信修;长城以南建临抚昌联合县,县委书记张化东、副书记彭莱、县长计明达。迁卢抚昌联合县工委、办事处,改为县委、县政府,县委,记石堂,县长张士义。调整后的第三地区委共辖3个县。
冀热边特委成立后,举行了第一次扩大会议,制定了巩固和发展冀东抗日游击根据地的总方针和总任务。指出,“河(滦)东、路南现已成为冀热游击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着重建设地方武装,发动群众进一步巩固,使(之)成为,可摧毁的阵地。”遵照这次会议精神,第三地区委和专署,带领广大军民全面地进行了滦东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建设。
2.发展壮大人民武装力量
根据晋察冀军区划小团建立地区队的指示,第十二团于1943年7月取消4营的建制,直辖6个连。以原第一营第一、三连为核心从地方武装扩编2个连,成(按序列为)第七地区队,区队长罗文,政委刘光路,副区队长马骥,党总支书记张兴民。活动区域是凌青绥和临抚昌;以原第一营第二连为核心,扩编了高恒游击队100多人和其它地方武装组成的第八地区队,区队长周家美(田川)活动区域是迁卢抚昌联合县。按上级指示,以高恒为队长又组建了一支短小精悍的“滦山游击队”,集中活动在滦县至山海关间的北宁铁路线上。
1943年4月以后,日本侵略军对滦河东便引起了注意,逐渐增加了兵力月下旬,日军独立混成第八旅团(简称独八旅团),将其所属第三十二、三十,两个大队布防在迁安和抚宁。伪治安军一个集团也进驻迁卢抚昌联合县境。9月下旬,日军华北特别警备队(简称北特警,亦称战役宪兵)第一大队(番号1414部队)的第五中队进驻昌黎、卢龙、抚宁、秦皇岛。山海关进驻一个侦谍队。1944年,由于冀东抗战形势的变化越来越不利于日本侵略者,日伪军被迫改变策略,放弃沟壕碉堡政策,撤退一部分点碉,增大机动兵力,对抗日游击根据“分进合击”,重点“扫荡”、“剔抉”。从3月开始,“随战机进展,逐渐将得力的部队分兵力向滦河以东转移”。10日,北特警第一、二、三、六4个特别侦谍队开赴山海关“进行剔抉作战”。4月2日,又指示铁道(贞谍队派4个侦察分队进入开平)滦县、张家庄、北戴河,“加强对京山线的侦察保卫工作”。同时调该属第五大队从冀东西部地区到卢龙,寻找八路军主力,打击中共滦东首脑机关。7月,又将该新编第九大队(番号1482部队)调滦东,分布在昌黎、抚宁、留守营、上庄坨一带。长城线上的伪满军也进到长城以里榆关、抚宁、卢龙一线的以北地区。伪“绥靖军唐山行营前进指挥所”设于滦县(1944年5月,伪治安军改称绥靖军),矛头所向,也直指滦东。
中共冀热边第三地区委和八路军第十二团,密切注视着日伪军的动向,认真执行冀热边特委的指示和冀东军分区的命令,适时有效地领导滦东广大军民进行了反“扫荡”、反“蚕食”斗争。1943年9月18日,第十二团两个连攻克迁安县团头岗据点。25日,迁卢抚昌县基干队袭击了滦县火车站。10月7日,临抚昌县基干队攻人西张庄、烟筒山日伪据点,缴步枪80余支。16日,第八地区队一部化装袭入卢龙县城,毙日军8人,俘伪军大队长以下26人。12月7日,八路军第十二团团长曾克林亲自指挥第四连、第五连和特务连,在抚宁曹西庄击毁日军坦克两辆,这是冀热边区第一次取得打坦克的胜利,受到了上级的表扬和嘉奖。1944年1月,第八地区队在昌黎港心村伏击日伪“讨伐队”500余人,毙伤100多,炸毁1辆坦克。两次打坦克的胜利,大煞了日伪军“奔袭扫荡”的嚣张气焰。2月8日,第七地区队区队长罗文、政委刘光路率两个连第二次攻打柳江煤矿,将缴获的机器、炸药等物资,运送到抚宁县北部山区建设兵工厂。3月29日,第八地区队在区队长周家美的指挥下,在卢龙荧山以300余人的兵力,突破了1 000余日伪军的合围,并歼灭其200余,保护了迁卢抚昌联合县机关和1000多名群众的安全。4月,该区队又击溃昌黎泥井据点出扰的100多伪军和由鼻黎县城到侯家庄据点增援的一小队日军。两次伏击战,迫使日伪军撤掉了这两个据点,使游击区扩大到昌黎县城附近。一直战斗在长城外的第七地区队的第-一、二两连,奉命返回口里,在副区队长马骥指挥下,配合临抚昌县基干队和民兵,于7月歼灭了深河据点伪保安队(1943年5月由警备队改称)200多人。8月,在海阳镇附近的侯庄设伏,歼日军50余人和山海关铁路警务队(亦称铁茅特务队)20多人。10月,根据上级指示,在秦皇岛南大寺火车站西阻击日军军车1列,日军遭重创。进入冬季,八路军第十二团以连为单位活动在滦东各地,共作120余次,毙伤俘日伪军3000余人。
八路军主力部队和各县区基干队、游击队,取得的一个个战斗胜利,大大鼓舞了滦东人民的抗日热情。特别是青年积极踊跃参军参战,使部队兵员不断得到补充,仅第十二团就增加新兵890名,抗日武装力量不断发展壮大。
滦东的广大民兵在县区干部和区游击队的带领下,也主动出击作战,破坏交通、割电线、埋地雷、挖地道,有效地打击了日伪军的活动。特别是采取”敌来我走,敌驻我扰,敌退我进”的游击战术,使日伪军到草木皆兵,疲于奔命。据1945年1月23日冀东《救国报》报道,滦东民兵1944年第四季度总计作战408次,参加作战人数14128人,毙伤俘日伪军273人,缴获枪支弹药和其它物资甚多。
3.加强党和政权建设
滦东地区的建党工作,是随着地区的开辟和游击战争的发展而发展的,在各联合县和总区建立的时候,就相应地配备了做党务工作的干部,负责党组织的建设。各地在发展党员过程中,一般是通过考察培养,成熟后单独地屡行组织手续。临抚昌联合县工委在发展新党员的条件中,强调要坚信共产主义,不变心,不变节,党的利益高于一切;每个党员都要积极参加抗日救国活动。其它县也根据本地情况制定了相应的条件和措施。1943年迁卢抚昌联合县有1/4的村庄发展了800多名党员,建立了一批党支部和党小组。临抚昌联合县北部山区较巩固,铁路沿线只能隐蔽活动,铁路以南尚不能深入,因此党组织的发展不甚平衡,党员最多的区100余人(多在北部、东部山区),最少者只五六人(多在铁路附近和铁路南)。”凌青绥地区除青龙发展了两批党员外,凌源、建昌、绥中也发展了一些党员,并在工作薄弱的新区,培养了一批抗日积极分子。到1944年,滦东建党工作有了较大的发展,凡被开辟的地区,大都有了党的组织。
1944年初,第三专区共辖3个县20个区366个行政村(不含口外)130万人口(含口外)。由于滦东抗日游击区的发展和扩大,冀热边特委决定,第三地区增设迁(安)卢(龙)青(龙)和抚(宁)昌(黎)两个联合县。5月,将迁卢抚昌联合县改为卢抚昌联合县。迁卢青联合县工委书记陈光、办事处主任李焕章;抚昌联合县工委书记郝炳南、办事处主任毛旭东;卢抚昌联合县县委书记石堂、县长于步之。此时第三地区共辖5个县。在县区政权建设的基础上,着手改造建立乡村基层政权,是1944年政权建设中的突出任务。5月,第三专区开展了反伪大乡的斗争。地区开辟前的伪大乡是汉奸组织,村政权是在伪保长把持着的伪村政权。伪保长与伪大乡长不同,伪保长多是迫于日伪高压而充任,伪大乡长则多属汉奸分子。因此在摧毁伪大乡的斗争中,第三地区较好地坚持了争取伪保长,改造旧政权的政策。全专区共有135个伪大乡,通过从内部分化瓦解和采取行政措施,61%的伪大乡彻底被摧毁,其所属各村变为抗日的一面政权;15%的伪大乡虽被摧毁,但所属各村却为两面政权。秦皇岛、山海关附近和铁路南一部,因日伪统治过严而未被摧毁。0伪大乡被催毁后,除15%两面政权继续坚持办事员制度外,余者,实行村政权普选,选举正副村长和民政、财粮、教育、公安和武装等委员。通过选举产生的村政权委员会,具有广泛的民主性和代表性,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农村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抗日民主政府一成立,就宣布废除日伪的一切苛捐杂税。若敌人强行收缴,抗日民主政府就领导群众开展抗捐抗税斗争。1943年秋末冬初,昌黎县日伪计划征收粮食3600多万斤,由于迁卢抚昌联合县政府发出抗征号召,日伪只收了几百万斤,1斤未交的就有200多村庄。10抗日民主政府还把改善人民群众生活作为一项重要任务。1944年,滦东水患成灾,大部分地区农业欠收。翌年春,各联合县向广大群众发放贷款、贷粮以保证春耕。据统计,卢抚昌联合县贷粮40350斤,抚昌联合县贷粮3500斤,临抚昌联合县也将收回的前一年春贷又全部转贷。抗日政府保护了人民的利益,人民拥护自己的政府,自觉遵守抗日民主政府颁布的政策法令和积极执行各项战勤任务,拥军优属成了根据地人民的一项自觉行动。
随着抗日民主政权的建立,抗日救国的群众团体,如妇女救国会、青年救国会、农会、工会、儿童团等在各村普遍建立起来。这些组织在抗日斗争中都做出了重要贡献。从1943年到日本投降,临抚昌联合县广大妇女共做军衣13500多件,鞋袜403800多双。
4.发动群众推行合理负担,开展减租减息和雇工增资斗争
合理负担、减租减息和雇工增资是抗日民主政府发动群众改善民生的基本法令之一。由于滦东抗日根据地开辟较晚,第三地区委于1944年夏才召开会议,布置各联合县组织实施。
“合理负担”主要解决按地摊派负担不合理的问题。各县区民主政府首先在各村建立评议委员会,清査地主、富农隐瞒的“黑地”,然后按“合理负担”的具体办法评出土地等级。临抚昌联合县的做法是,一个自然亩(以小米计)好地100斤,中等地80斤,次地40斤,十分瘠薄的土地需2亩或3亩合1标准亩。按每户每人平均占有的标准亩数,去掉免征点后,分成若干等级,按等级累进计征。为适应战争的特点,办法尽量从简,到年底,滦东(长城以南部分)各联合县基本结束。”“合理负担”不仅减轻了贫苦农民的负担,改善了群众的生活,而且增加了政府的收入(因为查出了地主富农隐瞒的黑地),大大树立了基本群众的优势,进一步巩固了统一战线和抗日根据地。
在贯彻“合理负担”政策的同时,还发动群众开展了减租减息和雇工增资的斗争。抗日民主政府规定,凡出租的土地,其租额一律减收原租额的25%(简称“二五”减租)。为了保障佃户安心生产,在减租同时重新订立契约,不许地主、富农夺佃,保证佃户的土地租用权。减息的办法是,年利在1分以上的,一律按年利1分计算;已付利息超过原本1倍的,停利还本;超过原本2倍的,废除借贷关系,本利停付。雇工增加工资的斗争与“减租减息”同时进行。各地在全面开展这场斗争之前,先后都进行了试点。迁卢青联合县在一区野河峪试点,以大地主、伪大乡长石振东作为突破口,很快打开了局面,取得了这场斗争的胜利。卢抚昌联合县在凤皇山脚下的王稗庄试点,县委负责人张文浩亲自发动群众向大地主张远涛展开斗争。在斗争胜利那天,周围村庄的贫苦农民六七百人参加群众大会。大会宣布该减的减、该免的免、该退的退,当场兑现,群众欢欣鼓舞。雇工增资后,生活都有所改善。抚昌和卢抚昌两个联合县平均每个雇工(长短工)都在原来的工资的基础上,增加了30%以上的收入。到1944年底,滦东抗日根据地大部分村庄实行了“合理负担”,完成了减租减息和雇工增资斗争的任务。
5.发展根据地的文化教育
1943年夏季,为适应滦东地区抗日斗争需要,在滦河下游创办了第三地区委机关报《救国报》(滦东版)。年末,迁卢抚昌联合县创办了《前进报》(后改为《长城报》),冀东军分区尖兵剧社文工组在昌黎南部出版了《大众报》。冀东尖兵剧社文工组是活跃在滦东的一支文艺轻骑兵、后滦东又建立了前锋剧社)。
1944年春,各联合县政府增设了教育科,区增设了教育助理。由政府明令取缔日本侵略者的奴化教育制度,废除日伪的《新民课本》,更换了以热爱祖国反对日本侵略者为内容的新的教科书。在农村,普遍建立了识字班,组织农民学习抗日政府编印的《农民识字课本》。这一年,抚昌联合县在赤崖、卢抚昌联合县在花台还成立了抗日中学,培训了一批适应战争需要的革命干部。
6.凌青绥人民反“集家”斗争
1943年春,日伪军在凌青绥地区推行“集家并村”政策,中共凌青绥工委领导群众开展了反“集家”斗争。开始是抗日工作人员到群众中揭露日军搞“集家”的阴谋,发动群众不修围子,不进“人圈”(“集家”部落村)。以后则是日伪白天强迫修,抗日工作人员夜间组织群众拆。后来日伪改为夜不回营驻守“人圈”,抗日武工队和游击队就趁机夜袭。反“集家”的斗争尖锐、残酷,许多抗日干部在领导群众反“集家”斗争中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5月9日,五总区区长海瑞祥,由于汉奸告密而被包围,突围中他着意吸引敌人火力,掩护其他人脱离险境,自己却壮烈牺牲。接任该区区长职务的杨文楼在一次反“集家”战斗中负重伤被俘,日伪对他软硬兼施,他毫不动摇,坚贞不屈,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壮烈捐躯。烈士的鲜血激发了广大群众的抗日怒火,发出“宁做断头鬼,不当亡国奴”的豪迈誓言,坚持斗争,许多人就是不进“人圈”,在山里搭“窝铺”一年四季与日伪周旋。
日本侵略者推行的“集家并村”政策屡遭挫败后,又实行报复“扫荡”。9月18日拂晓,5000余日伪军分10路从老岭东西分进合围凌青绥联合县所在地花厂峪。工委书记刘光路获悉,作了反合围战斗部署后,率第七地区队第三连和机关工作人员突出重围。当时,抗日群众在区游击队和民兵的护卫之下也隐蔽在深山里。但日伪仍进兵“梳篦清剿”,到处狂奔嘶叫,鸣枪舞刀,严密搜山,整整闹了17个昼夜。花厂峪抗日群众和共产党员,同心协力,宁死不屈,日伪军扑了空,一无所得。
冬季,日军沿长城以北纵深50里到百余里内,由“讨伐队”和伪警察配合,以武力强行“集家并村”,见房就烧,见人就杀,见物就抢,群众世世代代居住的山乡,几日之内,就被洗劫一空。在日军疯狂实行“三光”政策和“集家并村”过程中,凌青绥地区群众先后惨遭杀害者不下万余人,几十万人被驱人“人圈”,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大片“无人区”。日军对“人圈”统治极为残忍,群众生活极端困难,许多人在饥寒交迫中死亡。仅建昌县要路沟的19个“人圈”内,就有6270余人在冻饿、疾病和非人的折磨中丧生。
12月,冀热边特委指示各地把坚持“无人区”斗争的工作重点转人“人圈”,把“人圈”内外的斗争结合起来。第三地区委和凌青绥工委遵照特委指示,又派出武工人员,通过社会关系做伪组织和“人圈”内的上层人士工作,争取教育了一些人愿为抗日民主政府办事。由于“人圈”内抗日工作的深人开展,直接影响了日军严密控制下的伪国兵营、自卫团,警察所的伪军。他们人心浮动,向往祖国,常有人携械弃暗投明。仅秋子沟的伪国兵训练团内,就先后跑出50余人。抗日政府对“人圈”内伪警政人员中的少数罪恶严重、死心事敌的分子则采取打击的政策。绥中县加碑岩伪甲长骆长恩和大北沟的“部落长”王占一,一贯效忠日伪,欺压百姓,人称“东霸天”、“小阎王”。1944年10月的一天晚上,联合县办事处主任信修,派武装工作人员巧妙地活捉并处决了这两霸和怙恶不悛的伪警长王品一。”肖息传出,人心大快,日伪人员惶惶不安,纷纷托人要求向武工人员接头,表示愿为抗日效劳。
四、滦东在大反攻中
1.新的领导机构
1945年1月,冀热边特委改称冀热辽区党委,下属5个地委;冀热边行署改称冀热辽行署,下辖5个专署;建立冀热辽军区,下设5个军分区。按晋察冀边区统一序列,改原第三地委和专署,称第十六地委和第十六专署,设第十六军分区。地委书记徐志,组织部长刘亦如,社会部长陈东。代专员于明涛(后实任)。军分区司令员曾克林,政委徐志(兼),副司令员李道之,副政委唐凯,参谋长王珩。各联合县建制不变,武装部队进行了整编。军分区辖两个团,即第十二团(第七地区队编人),副团长马骥,政委程陆天。第十八团(第八地区改编),团长周家美,政委吴宗鹏。4个县支队,即卢抚昌支队,支队长袁冠成,政委石堂,副政委魏轩;临抚昌支队,支队长李成华,政委张化东(后为章真园),副政委张兴民;迁卢青支队,支队长吴作全,政委陈光;抚昌支队,支队长侯全志,政委郝炳南。3个游击队,即梁天柱、高特、龚发田游击队。总计兵力约5 000多人。
2.黎明前的斗争
1945年,抗日斗争进入了取得最后胜利的阶段,侵华日军行将灭亡,垂死挣扎。2月,伪满兵两个旅10个讨伐队进入冀东,配合日军独八旅团,北特警等,对冀东抗日根据地再次实施“扫荡”、”清剿”。为粉碎日伪的新阴谋,冀热辽区党委和军区分别于1月15日和2月6日发出《关于目前对敌斗争的决定》及《关于对春季政治攻势的指示》,4月6日又发出《对滦东工作的意见》,号召全体军民积极行动起来,集中一切力量,坚决保卫基本区,并要求“向敌后游击区、敌占区伸展,进一步扩大解放区、缩小敌占区”。滦东广大军民热烈响应区党委和军区的号召。主力部队聚集在城镇据点周围伺机打击日伪,抗日群众拿起土枪土炮和锄嫌锹镐,破坏交通,侦察敌情,积极参加各种战勤活动。民兵配合主力,袭扰、封锁据点,随时打击出扰之日伪军。2月的一天,抚昌联合县支队以2个连的兵力,在陈各庄一带阻击从滦东过滦河到昌黎南部“扫荡”的1000多人的伪满骑兵队和武装特务,打死打伤五六十人,迫使日伪不敢再向前进犯。不久,抚昌县支队和昌乐县支队相配合,截击从昌黎县城去沿海一带“扫荡”的1000多日伪军,歼其80多人。经过这两次战斗,日伪在铁路以南撤销了一些据点,所剩据点也处在被抗日游击队包围之中。5月8日,苏联红军攻克柏林,德国法西斯投降。喜讯传到滦东,第十六军分区立即决定对日伪展开大规模的政治攻势。长城以南各联合县的抗日群众及中小学生到处游行集会,滦河附近的群众还撒放河灯。18日晚,在强大的政治攻势之后,迁卢青县支队以12门大炮齐轰卢龙县城,驻迁安、卢龙两县的日伪军十分恐慌、动摇。正当滦东军民乘胜追击日伪的时刻,活动在卢抚昌一带的第十八团第三连,于6月8日在相公庄遭日伪包围。全连指战员从清晨战至黄昏,一天中打退日伪军3次进攻,终于以60余人的兵力冲破了三四千日伪军的包围。在春季反”扫荡”中,第十六军分区所属的主力部队,游击队和民兵,机动灵活地打击日伪军,共毙伤俘5000余人,缴获大量装备物资。
3.组成挺北第三支队,进军辽西
1945年6月,冀热辽区党委、军区根据晋察冀分局关于扩大热辽解放区的指示,决定发动夏季攻势进行热辽战役。由第十四、十五、十六3个地委、军分区,各自组建挺北支队,率地方干部,分西、中、东3路同时向热河、辽西地区出击,为全面反攻建立前进基地。早在5月,十六地委根据冀热辽区党委关于“必须改变口外不适时宜的组织形式”。的指示,撤销凌青绥联合县工委和办事处,组建了党的统一领导机构——十六地分委。地分委书记由第十六军分区司令员曾克林兼任,张化东兼任组织部长,罗文为委员。行政设第十六专署驻锦热办事处,主任信修。地分委下设4个武工队形式的县级工委、办事处。各工委书记兼武工队政委,办事处主任兼武工队队长。凌(源)绥(中)兴(城)工委书记刘云鹤,办事处主任信修(兼);朝(阳)建(平)新(惠)工委书记周鸣歧,办事处主任许明;朝(阳)锦(西)义(县)工委书记华裕民,办事处主任田丰;抚(宁)青(龙)联合县县委书记何济民,县长张仲三。6月中旬,十六地委以十六地分委的4个武工队和第十二团、第十八团各一部共800多人组建了挺北第三支队、即东路》。6月22日,由曾克林、张化东率部出长城向热东和辽西挺进,连续攻克了蛮子地、青河沿、大马坪、干树沟、张仗子、马仗子等据点。6月末,曾克林司令员分一部兵力伸展到牦牛营子以北和叶柏寿以南山区活动,另一部由马骥率领向东挺进到绥中明水一带。由于日伪军的疯狂追剿,部队多是夜行晓宿或昼夜兼程,攀登高山峻岭,隐蔽在深山密林之中。一个多月的艰苦作战,先后攻克了13个据点, 7个村镇,解放“人圈”多处,并恢复了朝锦义和朝建新两个办事处的工作。挺北第三支队,在完成预期任务之后,于7月下旬返回关内,休整补充,准备迎接更艰巨的战斗任务。
4.大反攻、抗日战争全面胜利
1945年8月8日,苏联政府宣布对日作战。9日,苏联百万红军以急风暴雨之势进军伪满,直捣日本的关东军。同日,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发表了《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声明。10日,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发布向日军占领区进攻的命令。11日,朱总司令发布第二号命令,令“……现驻河北、热河、辽宁边境之李运昌部,即日向辽宁、吉林进发”。同时,延安总部发布第五号命令,命令“所有沿北宁路……及一切敌伪交通要道两侧之解放区抗日军队,应积极举行进攻,迫使曰伪无条件投降”。冀热辽区党委、军区遵照延安总部命令,决定挺进东北和关内反攻同时进行。当即组成以区党委书记、军区司令员李运昌为书记的“东进工作委员会”,率万余人分西、中、东3路向热河、辽宁进军。第十六军分区为东路,由分区司令员曾克林、副政委唐凯率第十二团、第十八团和分区直属侦察连、前锋剧社、教导队、卢抚昌县支队、朝鲜义勇队及地方干部4000余人,作为冀热辽军区挺进东北的先遣部队,于8月28日自九门口附近出关,进抵绥中前所与苏联红军会师,在苏军一支小分队的配合下,于30日又回师西进,一举攻克军事要塞山海关,为后续部队打开了通道。攻入山海关后,第十六军分区尖兵部队乘火车继续东进,先后进驻锦州、沈阳。
在分区主力出关作战的同时,关内开始了全民性的向日伪大反攻。先是向日伪展开了强大的政治攻势,通过散发传单,张贴标语和利用各种关系向日伪军政人员及其家属宣传共产党和民主政府的政策,动员他们反正;另一方面,指挥地方武装和民兵出击围攻据点。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了,在欢庆日本投降的日子里,十六地委和军分区指挥全区军民向城镇据点进攻。新组建的卢抚昌县支队和区游击队、民兵在连续攻克双望镇、台头营几处重要据点之后,8月22日又包围了卢龙县城,经4天围攻,于25日解放。
早在7月25日,驻青龙县伪满讨伐队司令张金祥(张金祥在解放战争时期因叛变被民主政府处决)就与抗日民主政府联系,要求反正,十六地委于8月下旬派陈光等前往接收,并建立了青龙县临时行政委员会,下设两个办事处,辖原凌青绥全境。办事处主任均为抗日民主政府干部。
31日,信修带100多武装人员接收了绥中县城。10月中旬迁卢青联合县地方武装和民兵围攻迁安县城,激战数日,于17日凌晨解放。固守在抚宁县城的日伪军,在八路军新编第四十七团和地方武装的强攻之下,于26日弃城逃窜。至此,除秦皇岛港、昌黎县城以外,滦东境内其它日伪占领的县城和所有集镇据点均被攻克或逼退,人民获得了解放。
在14年的浴血抗战中,滦东广大军民为争取中华民族的解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和牺牲。无数的优秀儿女、民族英雄为国捐躯。在欢庆胜利的时刻,人民没有忘记在抗日战争中英勇献身的烈士们。烈士虽然长眠地下,但浩气长存。滦东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踏着烈士们的血迹又迎着新的斗争,继续前进了。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