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提要】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是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
抗日战争时期,为解决陕甘宁边区严重的财政经济困难,党和政府一手抓生产、一手促节约,带领边区军民开展了大规模节约运动。节约运动的顺利开展,对缓解边区财政紧张、支援军事斗争、树立廉洁风尚起到了重要作用。
01、将节约运动写入施政纲领
1937年9月,陕甘宁边区政府正式成立,新生的边区政权汲取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华苏维埃政府的宝贵经验和治理方略,在其成立伊始就把节约运动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逐渐实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对陕甘宁边区进行断供、断邮、断捐的经济封锁。加上自然灾害频发导致农业减产,以及边区脱产人员急剧增加,财政捉襟见肘供给困难,边区“鱼大水小”“头重脚轻”的矛盾日益凸显。为化解危机、渡过难关,边区政府颁布实施了一系列厉行节约的政策措施。1939年4月,边区公布《陕甘宁边区抗战时期施政纲领》,明确要求“厉行有效的开源节流办法,在各机关学校、部队中,提倡生产运动与节约运动,增加收入,减少开支,以解决战时财政经济之困难。”节约运动被正式纳入施政纲领。1942年12月,边区政府通过《陕甘宁边区简政实施纲要》,全面提出了更加细化的节约措施,要求各机关单位坚持廉洁节约作风,注意一张纸、一片布、一点灯油、一根火柴的节省,并规定“不急之务不举,不急之钱不用”,为深入开展节约运动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在党和政府的号召下,一场广泛的节约运动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
02、省吃俭用、精打细算过紧日子
严控机关经费。抗战时期,中共中央和边区党政机关对物资经费的节约极为重视,号召全体人员厉行节约,养成爱惜公物的良好习惯,最大限度地节省物力财力。毛泽东指出:“节约是一切机关工作都要注意的,经济和财政工作机关尤其要注意。”为尽量缩减机关办公经费,1943年至1945年间,边区政府每年年初都会遵循节省原则,精心制定并下达年度机关日常公物供给标准,这一标准覆盖范围广泛,既包括灯油、纸张、笔墨等办公用品,也涵盖粮食、肉菜、食盐、石炭、青油等伙食物资,且对各类物资的供给数量与价格标准作出了明确规定。随着节约运动持续深入推进,边区政府结合实际情况,及时对部分日常机关公物的供给标准进行下调,以此引导机关工作人员逐步形成节约公物的意识。1944年,边区政府试行办公经费减半发放政策,为期三个月,实践表明,多数机关实现了经费节省,减少了浪费,仅有少数机关吃了老本。据统计,1944年上半年整个边区共节约资金20亿元,这笔款项足以支付公家一整年的衣物开销。为进一步推动各机关单位践行节约运动,1943年3月,边区政府还专门制定了节约奖励举措:凡是在供给标准内切实开展节约工作的机关单位,经调查核实后,可从节省下来的费用中提取十分之一作为奖励,以此表彰节约成效显著的单位,形成以奖励促节约的正向激励机制。
实行精兵简政。“精简本来也就是为了节约”。精兵简政是勤俭节约的经典做法。在1941年至1943年间,陕甘宁边区共进行了三次精兵简政,通过精简机构和人员,降低了对粮食等物资的需求,直接减少了非生产性开支。据统计,1943年,陕甘宁边区政府机构裁并了四分之一,直属机关从35个减至20个,政府工作人员精简了40%,部队机关学校减少脱产人员8000余人,节省粮食1.3万余石,行政费用的占比由1938年的20.9%压缩至1943年的1%。
推广节约经验。边区政府向各机关团体发出号召,倡导在饮食、穿着、燃料使用以及粮票制度落实等日常生活环节中严格践行节约理念,并对各类节约举措的经验进行总结与推广。例如,在节约粮食方面,第三五九旅学习当地老百姓用杂粮代替细粮的办法,由吃小米饭改为吃“豆杂杂饭”“饸饹饭”以及洋芋南瓜合饭等,采用吃合饭的办法三个月就能节省细粮2000石。这一经验迅速在边区机关得到普及。1944年的调查统计表明,中直各单位仅在伙食节粮这一项上,全年就节约了小米1300石。在节约被服方面,1944年2月,西北财经办事处提炼出15条切实可行的节约经验,如“就布裁衣”“布料忌横裁”“服装尺码宜稍宽大”“建立缴销制度”等,这些经验经各地推行后收效显著。
03、大力倡导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
1943年,陕甘宁边区政府在延安召开劳动英雄代表大会,表扬和奖励了185名劳动英雄,其中一位就是机关节约模范佟玉新。佟玉新通过改进烧水工作,节省了大量石炭,展现了刻苦节省的作风,成为全边区机关节省公物的模范。同时,党报党刊也增加了对厉行节约政策的宣传力度。1942年4月24日,《解放日报》以《省吃俭用,渡过难关》为题发表社论,强调“吃饭穿衣、柴米油盐、纸张灯油、使用家具、所有这些事情上的小算盘也确有打的必要,否则小算盘的不打会影响到大算盘的贯彻,甚至于会有使大算盘落空的危险”。此外,边区政府还积极组织宣传队深入基层,依托歌舞、话剧等艺术载体,广泛宣传勤俭节约的优秀品德,营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浓厚氛围,引发群众强烈共鸣。一时间,整个边区你追我赶掀起节省运动热潮,有力地推动了边区经济的恢复发展和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
在陕甘宁边区艰苦卓绝的岁月里,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始终从严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在吃穿住行方面堪称厉行节约的楷模。当随行人员见毛泽东棉衣破旧欲为其换新时,他拒绝道:“我不是已经有衣服穿吗?现在边区的经济还很困难,大家的生活都很艰苦,我们应当带头省吃俭用。我节约一件衣服,前方战士就能多发一颗子弹啊!这件棉衣虽然破旧了,但洗一洗缝一缝,还可以穿嘛!”在他的表率下,边区干部战士都保持着艰苦朴素的作风。在延安,勤俭节约成为一种风尚。
04、严明法纪惩治贪污浪费行为
由于浪费与贪腐往往相伴而生,边区在倡导节约之风的同时,亦对贪污行为予以严厉打击。中央和边区政府多次颁布指示,要求党员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坚决杜绝任何形式的铺张浪费。为严明法纪,1938年8月,边区政府公布了《陕甘宁边区政府惩治贪污暂行条例》,明确规定“为私人利益而浪费公有之财物者”以贪污论罪,情节严重者,最高可判处死刑。这一条例的实施,加大了对公有财物浪费行为的惩戒力度,起到了极大震慑作用。此外,边区政府还通过实行财政预决算制度、审计制度等,强化监管,及时发现与制止违反财经法纪行为。1939年,边区查处贪污浪费案360件,1940年增至644件,但到1941年上半年已减至153件,浪费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团结报》2025年9月11日 第5版 作者:赖熹姬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98230121(微信同号)
纠错电话:18182129125 15116420702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