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敌人后方去,把鬼子赶出境……”伴随着雄壮豪迈的抗日歌曲,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争,敌后广大军民克服极端困难,使创建的敌后抗日根据地犹如一把把尖刀,牢牢插进敌人的胸膛。
1943年华中根据地、新四军分布形势图。
对敌作战12.5万次,消灭日伪军171.4万人
敌后抗日根据地是共产党中流砥柱作用的坚实依托
抗战初期,常会见到这样一幕:国民党军从正面战场上节节后撤,八路军、新四军则一路疾行挺进敌后。
所谓敌后,其实就是迎敌而上。1938年上半年,这一幕在晋西南再次上演,随着日军发动猛烈进攻,国民党军第二战区阎锡山部向晋南和黄河以西败退,而八路军第115师主力则开展游击战争,收复了隰县、蒲县等地,在16个县建立起抗日民主政权。
早在1937年8月,在全国抗战刚刚爆发的历史转折关头,中共中央就在陕北洛川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作出了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决定,即:在敌人后方放手发动群众,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配合正面战场,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发展和扩大人民军队,打败日本侵略者。
人民军队根据党中央的战略部署,迅速行动。1937年11月太原失守后,八路军和党领导的山西新军分别在敌后战略展开,开辟抗日根据地。1938年1月,第一个由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民主政权——晋察冀边区临时行政委员会在冀西阜平成立。此后,党领导下的根据地在敌后遍地开花,在抗日战争期间共建立了19块根据地,总面积近100万平方公里,拥有近1亿人口。这19块根据地宛如一把把尖刀,深深地、牢牢地插进敌人的胸膛,让日本侵略者看得见却吃不下,还常被肉中刺扎疼。
以抗日根据地为重要依托,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军民对敌作战12.5万次,消灭日伪军171.4万人,缴获各种枪支69.4万余支,各种炮1800余门,在敌后战场抗击着约60%的侵华日军和95%的伪军,逐渐成为抗战主战场,减轻了正面战场的压力,成为促使国民党抗战到底的重要因素。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