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追过电视剧《亮剑》,对李云龙所率领的“独立团”印象深刻。抗日战争时期,在江都大地也纵横驰骋着“江都独立团”,他们屡立战功,威震敌胆,成为江都人民的保护神。昨天,市新四军研究会陈荣坤秘书长向记者讲述了这支劲旅成立、壮大和屡立战功的故事。
江都独立团成立
江都人民抗日有了依靠
1941年,新四军六师十八旅在江南地区开展抗日救亡斗争。日伪顽串通一起,企图在苏锡常地区消灭新四军。新四军主力部队突破敌人的封锁,渡江北上,转移到江高宝地区。过江不久,五十三团一部与五十二团合编,仍为五十二团,是苏中军区的主力团之一。
为适应对敌斗争形势的需要,苏中一师所属部队进行统一整编,全师保留四个加强的主力团,其余主力团与各县武装合并,作为地方部队的骨干。五十二团抽调七、八两个连留在江都地区坚持游击战争。在坚持斗争中,明确提出了 “到游击连去,到地方上去”的口号,并在每个区建立游击连。许多青壮年积极参军,曹黄区的游击连已发展到四五十人,麻城区也发展到七十多人。根据上级的指示,决定由这两个游击连和七、八两个连组成“江都独立团”。江都独立团由林辉才任团长,江都县委书记杨逸麟兼政委,戴克林为参谋长,贺国华任政治处主任。
江都独立团成立后,迅速打开抗日斗争的新局面。江都地区的人民群众中有这样一句话,“有了江都独立团,咱们抗敌有依靠了!”
独立团首战告捷
盐邵河边设伏消灭伪军
新组建的独立团,对地形熟悉,地方关系多,获取情报及时可靠。为了保卫家乡,抗击日寇,各连队求战情绪较高。陈荣坤讲述了江都独立团的第一仗。
有一天,团部得到情报,有支七八个人的伪军小分队,将从仙女庙到大桥去办事,团里决定,由一连连长谢清同志带领全连到砖桥以南的公路两旁设伏。谢清带着部队迅速到达指定的地点埋伏,果然有七个伪军大摇大摆地过来了,一面走一面嬉闹。突然几声枪响,几十个人一拥而上,当场打死了两个伪军,活捉五个,所携枪械全部缴获。
活动在樊川以北的二连也得到情报,伪军一个三百多人的补充团将经过小纪以北的盐邵河。二连按计划将部队埋伏在大河两岸的有利地段,等着敌人进入伏击圈。不久,河上出现了几张大帆,十几只大船顺风而来,船上满载着伪军。待船驶到二连的预定射击位置,副连长宋阿忠打响第一枪,埋伏在北岸的一个排和纪北区的民兵一齐开火,一批伪军在船上应声翻落水中,有的吓得只顾跳水,船上秩序大乱,船桅左右摇摆,船身颠簸不定,仓皇掉头向南靠。谁知南岸水浅,船未靠岸就已搁浅。伪军等待不及,纷纷跳下船,不料深陷淤泥。
战斗结束,二连一共打死伪军几十人,俘虏两百多人,俘虏们满身污泥,像泥鳅一样。民兵协助清点枪支,共缴获轻机枪五挺,步枪两百多支,短枪十几支,我军无一人伤亡。
屡立战功威震敌胆
四个连伪军梦中被全歼
经过这一系列的战斗,江都独立团士气大振。经过侦查发现,吴家桥据点驻有伪军两个营四个连, 团部决心消灭这个据点,让伪军头目李长江知道,江都独立团不仅会野战,也能攻坚。
事前,陆明生和宋阿忠化装成老百姓,推着一辆独轮车,车上放着两桶粪,佯作到地里去浇菜,混进了吴家桥,找到了伪军的防御弱点。经团部研究,决定在当晚立即发起战斗。
这一夜,狂风暴雨,行进中的部队装备全湿,同志们冻得牙齿打战。正因为风大雨急,伪军躺在据点睡大觉,一切异常响动都没听出来。
攻击令下达,独立团战士迅速砍开竹篱笆,跳过壕沟,冲进地堡。此时,敌人还在地堡里睡大觉,武器挂在墙上。一时枪声四起,手榴弹爆炸,不少伪军在梦中就做了俘虏。这一仗,消灭伪军四个连,吴家桥据点也被拔除。
从这以后,敌人完全被震慑了,再也不敢麻痹大意,把丁沟、小纪等许多小据点也偷偷撤走了,都集中到了大镇。江都独立团的活动地区也随之扩大,江都一带的形势明显好转。
随着战势的发展,各区的游击连发展很快,都编入江都独立团。这时的江都独立团,已是一个拥有一千四五百人建制的正规团。江都独立团主动作战,平均每月都有大小战斗十次以上,自始至终保持每战必胜。
抗战时期,江都独立团先后参加收复樊川、围歼车桥、攻打宝应、三垛河口伏击战、八字桥传捷报等战役战斗,屡立战功,威震敌胆。
通讯员 市新研会 记者 姜涛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