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在它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从抗战爆发(卢沟桥事变)到1940年,为根据地创建时期;第二个时期从1941年到1942年,是根据地最艰苦、最困难的两年,为根据地巩固时期;第三个时期从1943年到抗战结束,为根据地恢复和发展时期。
在第一个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节节败退,丧失了华北、华中和华南大片国土。八路军深入敌人后方,分兵发动群众,广泛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到武汉失守前,建立了晋察冀、晋冀鲁豫、晋绥、山东和华中五个根据地。在以后的两年中,这些根据地不断发展,同时,新建立了华南抗日根据地。到1940年底,共产党员发展到八十万人,人民军队发展到近五十万人,根据地人口包括中心区和游击区约达一亿。
第二个时期,日寇为了发动和进行太平洋战争,对根据地进行极其疯狂、野蛮的“扫荡”,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加紧对根据地进行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加上连年的水、旱,虫灾,使根据地进入最困难时期。从1941年起,中国共产党先后提出和实行对敌斗争、精兵简政、统一领导、拥政爱民(军队)和拥军优抗(群众)、发展生产、整风运动、审查干部、时事教育、三三制、减租减息等十大政策,领导根据地军民进行了十分艰苦卓绝的斗争。
第三时期,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有利形势的影响下,在全体军民的共同努力下,根据地得到恢复和发展,1943年基本达到1940年规模。从1944年开始对敌人进行局部反攻,八路军遵照毛泽东“扩大解放区,缩小敌占区”的指示,不断攻克敌军据点和城镇,大大扩展了根据地,为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创造了强大的后方。至1945年1月,中国共产党七大召开前夕,敌后抗日根据地共有19块,根据地人口9550万,面积95.6万平方千米,军队91万,民兵220万,自卫军1000余万。
陕甘宁边区抗日根据地 | 晋绥抗日根据地 |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 冀热辽抗日根据地 |
晋冀豫抗日根据地 | 冀鲁豫抗日根据地 |
山东抗日根据地 | 苏北抗日根据地 |
苏中抗日根据地 | 苏南抗日根据地 |
淮北抗日根据地 | 淮南抗日根据地 |
皖江抗日根据地 | 浙东抗日根据地 |
东江抗日根据地 | 琼崖抗日根据地 |
湘鄂赣抗日根据地 | 鄂豫皖抗日根据地 |
河南抗日根据地 |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