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战线战役 > 敌后战场 > 综合资料 > 内容正文

论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历史贡献
来源:admin   2019-03-08 11:03:17

  山东抗日根据地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独立自主逐步建立起来的一个重要的敌后抗日战略基地。八年全国抗战期间,面对错综复杂的严峻形势和敌强我弱的险恶环境,根据地军民同仇敌忾,浴血奋战,取得彻底胜利,建立了可歌可泣的历史功绩,在中华民族抗争史上谱写了光辉灿烂的篇章。

  一、适时开辟和扩大敌后抗战主战场,迅猛壮大了我军斗争力量

  山东地处华北东翼,东濒大海,南接华中,西邻冀豫,北迫平津,是联结华北和华中的纽带,与晋察冀、晋冀豫抗日根据地成鼎足之势,且地处交通要冲,战略地位非常重要。正基于此,早在全国抗战前夕,中共山东省委就根据中共中央指示,组织各种群众团体开展抗日救国运动。全国抗战爆发后,中共津南工委、鲁北特委于1937年7月15日以抗日群众团体为基础,发动武装起义,成立“华北民众抗日救国军”,率先拉开了山东抗日武装起义的序幕。1937年10月日军大举侵入山东后,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兼第三集团军总司令韩复榘仓皇南逃,山东陷入无政府状态,社会秩序一片混乱。危急之际,中共山东省委高举抗日救亡大旗,抓住入侵日军立足未稳、国民党军溃逃和人民强烈要求抗日救国的历史先机,成功发动了鲁西北、天福山、掖县、黑铁山、牛头镇、徂徕山等一系列抗日武装起义,组建了十几支人民抗日武装,收复县城10余座。这些抗日起义武装,在八路军主力入鲁之前,勇敢担当起山东敌后抗战的重任,成为抗日急先锋,为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创立打下了基础,也为人民军队的发展播撒了种子。山东抗战的初步胜利,为在全国开辟和坚持更加广泛的平原敌后抗战提供了经验。1938年4月21日,毛泽东在向八路军发出关于开展平原游击战争的指示中指出:“根据抗战以来的经验,在目前全国坚持抗战与正在深入的群众工作两个条件之下,在河北、山东平原地区广大地发展抗日游击战争是可能的,而且坚持平原地区的游击战争也是可能的。”①6月30日,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省委正式制定了在山东全省范围创建抗日根据地的规划。1938年12月,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省委改为山东分局,进一步加强了对山东敌后抗战的组织领导。同月,八路军山东纵队成立,使山东分散各地的游击队成为在战略上统一指挥的游击兵团。在此前后,第115师主力挺进山东,又极大地加强了山东抗日武装力量。山东纵队的成立和第115师主力入鲁,标志着共产党领导的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和武装力量建设进入一个新阶段。此后,第115师和山东纵队广泛发动人民群众参军参战,积极争取有爱国思想的伪军、会道门和绿林武装反正,人民抗日武装迅速壮大,并及时进行了整军整训,理顺部队编制。至1942年10月,第115师已从当初入鲁时的不足万人发展到7.6万人,山东纵队也从无到有发展到5.4万人,初步实现了主力部队正规化、地方武装基干化、游击队组织化。1943年3月,山东实行党的领导一元化,山东军区与第115师合编为新的山东军区,更加全面地实行了主力军地方化。同时,民兵和自卫团也得到了蓬勃发展,成为主力部队的强大后备军。至1945年8月,山东军区发展到27万,占全军主力部队120万的22.5%;民兵发展到50万人,占全国民兵的19.2%;自卫团发展到150万人。

  在人民抗日武装迅猛发展的同时,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创建也得到了迅速发展。1940年7月,山东省国大代表复选大会选举产生全省统一的行政机构——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山东统一的抗日民主政权的成立和各级抗日民主政权的建立,标志着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形成。到抗战结束时,鲁中、鲁南、滨海、渤海、胶东5大区已连成一片,解放区面积达12.5万平方公里、人口2400万人,分别占全国解放区总面积的13%、总人口的23%,是全国较大的解放区之一,也是唯一基本以一个省的行政区划为主的比较完整和巩固的战略区。

  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开辟了华北敌后抗战新的主战场,造成了山东日军后方与正面两个战场并存的战略格局,迫使日军陷入两面夹击的战略被动态势,有力牵制和削弱了敌有生力量,推动了全国抗战的胜利进程。八年全面抗战期间,山东战场牵制的日军经常保持在3万人以上,最多时达4.5万人,占同期华北日军总兵力的18%;牵制的伪军一般都保持在10万人左右,最多时达20余万。八年中,山东八路军作战2.6万余次,歼敌51.4万人,约占我军歼敌总数的30%,缴获各种枪枝20余万支(挺)、炮900余门。

  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不仅在战略上与苏北、冀鲁豫、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形成彼邻互倚之势,而且还直接支援了苏北新四军和冀鲁豫部队作战。第115师主力挺进山东的第一仗就是鲁西樊坝战斗,打开了鲁西与冀南、冀鲁豫抗战的新局面。1939年春开始,第115师苏鲁豫支队转战苏鲁豫皖边区,创建湖西抗日根据地,沟通了华中与华北两大战略区的联系。1940年5月,苏鲁豫支队南下华中,配合新四军创建和发展了苏北抗日根据地,这支以“铁军”著称的八路军“第一团”(685团)后来编入了新四军序列。以后,第115师冀鲁豫支队和教导第3、第4、第5、第7旅等部相继划归八路军第2纵队兼冀鲁豫军区或新四军建制,山东纵队也有大量部队成建制地编入新四军序列。1944年7月,罗荣桓统一指挥鲁南军区和冀鲁豫军区湖西军分区部队,发起微山湖反顽战役,有力策应了八路军太行、太岳军区部队向河南敌后进军,配合新四军第4师向淮北津浦路西发展。

  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还有力支援了国民党军正面战场作战。全国抗战初期,组建不久的山东纵队担负起敌后抗战的重任,使被隔断于敌后的国民党军石友三、高树勋等部获得援救,溃散于敌后的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也得以获得藏身收容之地。在台儿庄战役、徐州战役和武汉保卫战中,山东八路军部队积极配合,并付出了重大牺牲。1944年春,鲁中军区第三次讨吴战役,歼伪军吴化文部6400余人,不仅极大地改善了我鲁中根据地的形势,也有效解除了山东国民党军正面战场的压力。

  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不仅为山东抗战胜利提供了坚强的兵员保证,也为人民军队的发展壮大做出了重大贡献。全国抗战期间,山东为新四军和冀鲁豫军区输送了大量主力部队和干部。抗战结束后,山东军区又抽调主力部队和基干武装总计9万余人挺进东北。这些在抗日战争中经受了锻炼和考验的革命武装,后来成了解放东北乃至全国的中坚力量。留在山东的部队与新四军并肩作战,投身于伟大的人民解放战争,为推翻蒋家王朝、建立新中国做出了巨大贡献。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山东抗日根据地在扩军建军的同时,还培养造就了一大批信念坚定、指挥若定、以身作则、英勇奉献的干部队伍,为我军的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人才保障,许多干部后来成长为治党治国治军的杰出领导人。

  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人民军队的壮大,直接增强了我党在国共谈判中的地位,也为解放战争赢得了制胜先机。山东解放区成了解放战争中我军重要的战略基地。

  二、大力发展和加强党政建设,扩大了共产党的政治影响

  山东是全国最早建党的地区之一。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党的组织在全省各地已普遍建立。全国抗战爆发后,山东党组织迅速从地下勇敢地站到时代潮流的前列,成了山东敌后抗战的领导核心,同时又在艰苦卓绝的对敌斗争中得到了锻炼与发展。到1937年底,山东恢复和新建了中共鲁西、鲁北、胶东3个特委和鲁中、鲁东、鲁西南、淄博矿区、济南市5个工委。各地党组织恢复和建立后,积极宣传党的抗日救国纲领,组织发动抗日武装起义,使不愿做亡国奴的山东人民深受鼓舞,增强了对党的信赖和抗战胜利的信心。

  1938年5月,山东省委扩大为苏鲁豫皖边区省委,12月又改为山东分局。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以后,山东分局从实际出发,及时提出了巩固扩大党组织、建立党的组织生活与教育制度、加强党内团结等措施。到1939年8月,胶东、鲁西、苏皖、大鲁南区党委相继成立,并建立了山东军政委员会。至年底,各基干部队党员数量占指战员总数的30%以上。为提高党员干部的理论水平,中共山东分局及各区党委、地委还陆续开办了党校,培训各级党员干部。1942年5月至1945年6月,山东党组织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全面开展整风运动,极大地提高了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马列主义水平,培养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纯洁了党的队伍,促进了党内团结。特别是实行党的一元化领导后,党的凝聚力、战斗力更是得到了极大的加强,各级党委成为各地区领导敌后抗战坚强的核心力量。到抗战结束时,山东党组织已由抗战开始时的地下党发展为掌握抗日根据地政权的党,党员由2000余人扩大到20余万人,并锻炼和培养了大批优秀党员干部。

  山东抗日民主政权建设,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1938年,山东抗日根据地先后建立了北海专员公署和蓬莱、掖县、黄县、沧县、东光、南皮、宁津、冠县、馆陶、丘县等县抗日民主政权,成为华北敌后建立民主政权较早的地区之一。但是,由于受国民党顽固派的种种阻挠和领导思想认识上偏差,各区抗日民主政权还没有普遍地建立起来,一些已经建立的民主政权还一度被取消。1939年5月中共中央发出《对山东工作指示》后,山东抗日民主政权建设很快得到恢复和发展。1940年七八月间,山东抗日根据地选举成立了全省统一的权力机关——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标志着山东抗日民主政权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至1940年底,根据地已建立2个行政主任公署、12个专员公署、79个县政府。各级民主政权普遍实行“三三制”政策,由共产党员、左翼进步分子及中间分子各按1∕3的比例公选代表参政议政,从而调节了各抗日阶级内部的关系,加强了中国共产党与其他各阶级、各阶层的合作,扩大了党的政治影响。1943年8月,山东省“战工会”改称省战时行政委员会,下设民政、财政、教育、公安、工商管理等若干机构,成为在事实上领导全省政权工作的最高行政领导机关。1945年8月,省“政委会”改为省政府,黎玉任主席。全省辖5个行政主任公署、22个专员公署、127个县政府、850余个区政府。

  各级党组织和抗日民主政权的普遍建立和加强,极大地增强了抗日根据地的领导力量,成为凝聚民众力量的杰出组织者和鼓舞者。抗日战争烽火的洗礼,使人民深刻地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改造旧中国、建设新中国的主张,代表了历史发展的正确方向,符合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坚持的全面抗战路线,实施的动员人民、依靠人民的路线政策,提出的持久战总方针和一整套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符合中国国情,是夺取抗战胜利唯一正确的主张;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坚强核心。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