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战线战役 > 敌后战场 >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 内容正文

红色记忆: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下)
来源:新华网   2017-01-11 11:42:52


图为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民兵在进行军事训练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创立与发展,引起了日军极大的恐慌。1938年11月和12月,日军对冀中区进行两次围攻。根据中央军委命令,贺龙、关向应率领八路军一二0师主力,于12月下旬开赴冀中,并于次年4月在河间县齐会村战斗中歼灭日军700余人,取得平原地区歼灭战的重大胜利。随后,一二0师和晋察冀军区部队一起,相继在繁峙、易县、灵寿、阜平、涞源等地打败日伪军的进攻和“扫荡”,取得上、下细腰和陈庄、雁宿崖、黄土岭战斗的胜利,巩固和发展了冀中、北岳根据地。1940年,晋察冀军区各部参加了百团大战,重创日伪军,巩固了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到1940年底,晋察冀根据地发展壮大为晋察冀、冀中、冀热察三个战略区,成为拥有1500余万人口的华北最大的抗日根据地。

  1941年起,日军将共产党和抗日根据地的人民武装作为主要的进攻对象,在华北采用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相结合的“总力战”,连续5次推行“治安强化运动”,对晋察冀抗日根据地进行残酷的“扫荡”、“蚕食”。日军制造了一系列骇人听闻的惨案,实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制造“无人区”,晋察冀根据地进入艰苦困难的时期。

  面对艰难困苦的局面,晋察冀分局和晋察冀军区执行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坚持敌后抗战、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建立“三三制”政权,实行精兵简政、减租减息,发展生产。同时,抗日根据地实行主力部队地方化,加强地方部队、主力部队和民兵相结合的方法,采取“敌进我进”、“向敌后之敌后伸展”、“把敌人挤出去”等军事斗争方针,广泛运用地雷战、麻雀战、地道战、武工队等游击战方式,深入敌后开展反“扫荡”、反“蚕食”斗争。经过根据地军民的艰苦抗战,到1943年,北岳区粉碎了日军4万余人的大“扫荡”,冀中区抗日游击根据地重新建立,冀东区开辟了察北、热南及辽西的大片新区,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1944年,晋察冀根据地军民实行攻势作战,共作战4400余次,毙伤敌2.29万余人,俘日、伪军及争取伪军投诚、反正2.22万余人,拔除敌据点、碉堡1600多个,解放人口758万,扩大了北岳区,巩固了平北与平西区,坚持了冀东区,恢复了冀中区。

  同年9月,为了便于指挥,根据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指示,晋察冀军区对所属部队进行整编,成立了冀晋、冀中、冀察和冀热辽四个二级军区,并以各区部队为基础组织了新的野战部队。

  1945年5月,晋察冀根据地军民根据中共中央“削弱日伪,发展我军,缩小敌占区,扩大解放区”的方针,对日、伪军发起大规模夏季攻势,先后发动察南战役、雁北攻势、子牙河战役、大清河战役、热辽战役,消灭日、伪军2万余人,扩大了解放区,将敌人压缩到铁路沿线及主要城市。8月,晋察冀军区在广大群众的支援下,对日、伪军展开大反攻:一部攻夺大同、丰镇等城,一部进攻太原,一部包围北平,一部攻张家口、张北、多伦、沽源,一部攻唐山、秦皇岛等,一部攻天津、塘沽,一部攻石家庄、保定,攻占城市70余座,解放了西迄同蒲铁路,东到渤海、锦州,南临正太路、石德路,北至多伦、赤峰的广大地区,使晋察冀根据地与晋绥、晋冀鲁豫、山东根据地和东北解放区联成一片。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