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战线战役 > 敌后战场 > 晋冀豫抗日根据地 > 内容正文

抗日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
来源:人民网(北京)   2017-12-16 14:35:50

  山西抗战在中国抗日战争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有重大的战略地位和不可或缺的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深入山西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顽强地抗击日本侵略者,就是山西抗战的核心内容以及现代中国历史的重大事件。

  在朱德总司令、彭德怀副总司令率领下,八路军以山西为实行抗战的立足点和发展抗战的出发地,指挥第115师、第120师、第129师三大主力,独立自主地开展敌后游击战争,成功创建了晋察冀、晋冀豫、晋绥和晋西南四个敌后抗日根据地。八路军用革命的“全面战”反对日本侵略者的“总力战”,实施民主政治,发展生产事业,进行武装建设,积累了劳武结合、精兵简政、减租减息、发展经济、民主建设等多方面的成功经验,创造了地雷战、联防战、围困战等丰富多样的战斗形式。八路军在山西的重大战役和活动,有力支撑着整个华北地区的抗日战争,也使山西成为华北抗战的指挥中枢和战略基地;同时,八路军在艰难的环境中成长,在严酷的对敌斗争中壮大,逐步从出发时的4.5万人发展到100余万人,共歼敌124万余人,成为一支为夺取抗战胜利“获得转弱为强的力量”,成为光耀千秋的人民之师、正义之师。八路军及其领导的抗日军民在山西形成的凝聚力和推动力,对于党的建设、军队建设和政权建设都产生了极为重要的意义;八年全面抗战,山西人民积极参战和倾力支持,伤亡了276.18万人(当时全省人口共有1147万),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八路军所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所孕育的光耀千秋的精神,都证明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证明了八路军斗争的正义性及其价值,从而影响了中国乃至世界的进程。今天,我们深入发掘、系统研究以山西抗战为主线的红色文化,突出其核心价值,弘扬其伟大精神,对于我们传承红色革命文化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我们净化政治生态、重塑山西形象,都有不可替代的现实意义。

  晋冀豫地区交通发达,物产丰富,是坚持华北抗战的重要战略地区和向晋冀豫平原发展的前进基地。这样一个战略要地,自然引起日本军的关注。从1937年9月下旬开始,平汉铁路沿线相继失守,日军继续南下,正太铁路受到严重威胁。9月28日,毛泽东电令第129师立即东渡黄河,奔赴正太铁路南北地区。

  太原失陷后,八路军总部根据中央军委部署,电令正在正太铁路沿线作战的129师主力深入太行山区,创建以太行山为依托的晋冀豫抗日根据地。

  1937年11月13日,第129师首长刘伯承、徐向前、张浩在石拐镇召开干部会议,决定迅速实行战略转变。在国民党军队全面溃退后,中国的乡村特别是山区就成了一片广阔的“真空”地带。刘伯承在“石拐会议”上向全师的干部传达了中央占领“真空”地带,在“真空”地带大力发展游击战争的指示。当刘伯承宣布“129师化整为零,分散到各地活动”后,第129师与八路军其他部队一样,由此进入一个真正适合自己生存发展的新的历史阶段,开始在敌后创造让日军害怕、痛恨而又无可奈何的抗日根据地。

  刘伯承发布的命令规定得很具体:每个团的各个营都抽出一个连,组成工作队或游击支队,到指定地点同中共地方组织、游击队一起工作。此后,129师派出的一支支游击支队和工作队像种子一样遍布在晋东南广阔区域内。

  师政治部主任宋任穷、组织部长王新亭等率领工作团和步兵分队,到了晋东南沁县、长治两个中心区,这两个地区有牺盟会的组织,扰日救亡运动开展普遍,群众基础较好。

  桂干生、张贻祥率领一游击支队到平和公路以东、正太路以南、平汉路石家庄至内邱段以西地区活动。张贤约、张南生率领一个先遣支队,到辽县以南、平汉路邢台至磁县段以西及漳河以北地区活动。

  秦基伟、赖际发率领的几支游击队与工人游击队汇合,组成晋冀豫抗日义勇军第一纵队,又称秦赖支队。

  向下派遣游击支队并不像派部队出去打个埋伏那样顺当,大家虽然知道撒出去是“种子”,但更愿意留下来当“拳头”。

  当刘伯承将第769团副团长汪乃贵找来,准备派他出去成立汪乃贵支队,到正太路以南、平汉路以西活动时,汪乃贵说:“叫我带兵打仗还凑合,让我去拉队伍扩地盘非砸锅不可。我大字不识几个,记个指示看个文件都成问题,怎么挑得了这副担子呢?”

  一向幽默的刘伯承这次严肃起来:“一不是叫你当山大王,二不是叫你考前清秀才。闹革命,打日本,你是专家,宣传群众,武装群众也是我们的老传统。不会记笔记,你就‘结绳记事。”这个司令你要坚决去当,还要想办法当好。你还有意见吗?”

  “没有意见了,我服从分配。”汪乃贵愉快地答道。

  从战略转变后到1938年4月粉碎日军对太行山区九路围攻止,129师将64个连队中的41个连队,占总数的三分之二,分遣到各地开展游击战争。新建立的游击支队多如雨后春笋,有的有几十人,十几条枪,有的只有十几人,几条枪。

  在第129师成立军区,建立军分区时,几支较大的游击支队便顺理成章的成为军分区的主力部队。以后,撒卞去的种子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使八路军的武装力量像滚雪球—样越滚越大。太行山区各县都建立了游击队,各支队的人数,有几十人的,也有几百人的,甚至多到上千人的。开始时先发展成了补充团、独立团和骑兵团。为了进一步正规化,也为了突破国民党对八路军力量的限制,以后又中间整编为教导旅、新编旅、暂编旅。

  “化整为零”是太原失陷后八路军战略调整的主要特点,零散的小部队能够生存、能够发挥作用的关键因素也正是日本侵略者必将失败的决定性因素,即八路军拥有人民的支持。与此相反,日军从不敢“化整为零”,八路军在敌后创建的游击区和根据地使周围的日军有了一种“敌后”的感觉,他们不敢分散活动,更不敢单独行动。事实上,他们已经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终究逃脱不了处处挨打,到处遭袭的命运。

  以粉碎敌九路进攻和晋冀豫军区成为标志,西起同蒲路、北界正太路、东至平汉路、南至黄河北岸,晋冀豫的游击战争已全面展开,晋冀豫抗日根据地初具规模。

  第129师主力展开于太行、太岳山脉地区及晋察豫根据地的基本建成,与晋察冀根据地、晋西北根据地相呼应,形成品字鼎立阵势的三个战略区,互相策应,对日军形成夹击包围的态势,极大地制约着日军的行动,保持了我军战略行动的主动地位。这是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在抗战初期布下的关系华北抗战、全国抗战命运的一着胜棋。(资料来源:山西省委党史办 山西省社科院)

  【参考文献]

  1.陈韵:三足鼎立四角全一一晋西北、晋冀豫、晋西南敌后抗口根据地的创建,黄埔2005年第5期。

  2.靳海叶范根群:试论晋冀豫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及其特征,党史博采2002年第10期。

  3.刘泰:八路军129师征战实录,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