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军山东纵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山东人民武装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斗争的产物,是以共产党员为骨干、以山东各地人民抗日起义武装为基础组建而成的。她从诞生之日起就与日本侵略者展开了英勇斗争,在山东开辟了敌后抗日根据地和广大抗日游击区,并在战斗中不断成长壮大,成为驰骋山东抗日战场的一支主力军。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入鲁后,山东纵队与之并肩作战、协同配合,继承发扬老红军的革命传统,经过5次整军,逐步发展壮大,成为坚持敌后抗战的一支英勇顽强的武装力量,为山东乃至全国抗日战争的胜利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一、共产党发动和领导各地举行抗日武装起义
1937年7月,日本侵略者制造卢沟桥事件,悍然发动了旨在灭亡中国的全面侵华战争,先后调集8个师团4个旅团共30余万人,分三路在华北地区展开战略进攻,其中一路沿津浦路南犯山东。10月,占领德州、平原等地,11月,占领乐陵、惠民、齐河等县,12月,占领济南、泰安,1938年1月,侵占青岛。
面对日军的进攻,国民党守军不战而逃。日军刚刚渡过黄河之际,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第三集团军总司令韩复榘即率第三集团军和省政府经泰安、济宁向鲁西南和豫东撤逃,山东境内的国民党地方部队和政府官员也随之纷纷南逃,致使山东大部地区沦陷。日军所到之处烧杀抢劫无恶不作,社会秩序混乱不堪,山东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在这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中共中央要求山东党组织迅速动员组织人民,积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准备开展游击战争并创建根据地,独立自主地担当山东抗战的责任。1937年9月,毛泽东多次强调要开展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整个华北地区应以游击战争为唯一方向”,要“注全力于游击战争,借着红军抗战的声威,发动全华北(包括山东在内)动员群众,收编散兵散枪,普遍地但是有计划地组成游击队”。9月中旬,在北方局各省委代表会议上,确定了全党搞武装,抓政权,放手发展自己力量的方针,号召广大共产党员脱下长衫,到游击队去。1938年1月,中共中央再次致电山东省委,强调山东省委的工作应该以发动游击战争与建立游击区的根据地为中心,应保证在山东独立坚持长期艰苦斗争,在党的工作上、群众工作上、游击战争上都应采取积蓄力量、保存力量的方针;省委工作的中心应放在鲁中区,并尽力向东发展,尤其以莒县、蒙阴等广大地区为重心。中央的指示精神为山东的抗日斗争指明了方向。
1937年10月,中共山东省委书记黎玉从延安回到山东,在济南召开会议,决定组织抗日游击队,发展抗日救国民众团体。并根据中央指示精神,结合山东实际情况,制定了发动抗日武装起义的十大纲领,对发动抗日武装起义的时机、部队番号、组织成分、武器来源等作了明确规定。在省委的统一部署下,山东各级党组织在日军大举入侵、立足未稳之际,抓住时机,领导发动了多次抗日武装起义,抗日烽火在全省各地燃烧起来。
二、八路军山东纵队在抗战烽火中创建
山东各地的抗日武装起义主要有冀鲁边抗日武装起义、鲁西北抗日武装起义、胶东天福山蓬莱等县的抗日武装起义、黑铁山起义、徂徕山起义、鲁东南莒县沂水抗日武装起义、泰西抗日武装起义、鲁南抗日武装起义、湖西抗日武装起义等。综观这些抗日战争初期的抗日武装起义,可以看到,在短短半年多的时间里,从胶东半岛到鲁西平原、从冀鲁边区到苏鲁豫皖边区,大大小小数十起,遍及全省。这些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山东人民抗日武装,土生土长,由小到大,由弱变强,到1938年已发展到数万之众,为八路军山东纵队的创建准备了必要的武装力量。
1938年5月,日本占领津浦、胶济铁路沿线后,开始对其占领区进行“鲸吞式”、“洗劫式”经济掠夺,竭力培植汉奸。同时,国民党也在山东扩充武装,力图恢复其统治,不断制造反共摩擦事件。共产党方面,中共中央非常重视山东的战略地位,十分关注山东的抗日斗争和根据地的创建工作。1938年4月,毛泽东、刘少奇、张闻天联名向八路军发出关于开展抗日游击战的指示,要求“党与八路军部队在河北、山东平原应坚决采取尽量广泛发展游击战争的方针,尽量发动最广大的群众走上公开的武装斗争”。同年春,党中央派中共陕甘宁边区党委书记郭洪涛率50名干部到山东工作。行前,毛泽东、刘少奇都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坚持党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和独立自主原则,放手发动群众,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建立发展民兵基干武装和主力部队,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创建抗日根据地。郭洪涛一行到达山东后,重组山东省委,根据中共中央决定,扩大为苏鲁豫皖边区省委。新省委结合山东实际情况制定了发展山东游击战争,在全省范围内建立抗日根据地的计划。6月,开始对山东各地人民抗日起义武装进行整编。
首先统一了部队的番号。1938年6月中旬以前,山东各地人民抗日武装起义部队的称谓极不统一,有的使用八路军的番号,有的则称“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抗日义勇队”、“抗日自卫团”、“山东人民抗日联军独立师”等,还有的使用国民党第五战区的番号,或隶属于国民党地方实力派。因番号不同,其建制的大小、人数的多少及领导人的称谓也不一样。这些都不利于部队的统一指挥、协同作战以及与友军的友好相处。郭洪涛就这一问题报告党中央后,毛泽东、刘少奇于1938年6月6日电示郭洪涛,山东的基干武装应组成支队并恢复使用八路军游击支队的番号。6月8日,毛泽东又致电周恩来,指示山东各地游击队使用八路军名义。据此,苏鲁豫皖边区省委撤销了山东人民抗日联军独立第一师的番号,恢复原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四支队的番号,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五军、第三军先后改称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第五支队,使起义武装的称谓旗帜鲜明,从而解决了由于起义部队称谓不统一而出现的一些问题。
对抗日起义部队统一番号后,省委还对各武装部队进行了整编和组织整顿。除冀鲁边和鲁西北两个地区的部队以外,先后整编为5个支队、2个义勇总队和1个自卫团,共3万余人。为加强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苏鲁豫皖边区省委及其特委都充实健全了军事部,并将党中央分配来的一批有作战和建军经验的红军干部分配到各支队担任领导工作,对部队进行了初步整顿,调整和配备了各级领导骨干,加强了党对部队的绝对领导,加速了山东人民抗日武装的正规化建设。
同时,为了培养党政军民干部,省委于1938年7月创办了山东抗日军政干部学校。干校以抗大为榜样,密切联系实际,坚决地贯彻执行毛泽东为抗大制定的“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的教育方针,成为一支宣传队、工作队和战斗队,为部队培养了大批军政干部。
在做了组织上和思想上的准备之后,苏鲁豫皖边区省委开始有计划地创建山东各地抗日根据地,取得了显著成绩,也为八路军山东纵队的创建打下了必要的基础。
1938年10月后,中国的抗日战争由战略防御阶段转向了战略相持阶段。日本侵略者转变策略,开始对国民党政府实行“以政治诱降为主、以军事打击为辅”的政策,将其主要兵力转向敌后战场,并将重点置于华北。从1938年底至1939年5月,日军先后增派7个师团,新编5个独立混成旅团,使其在华北的兵力达到15个师团、9个独立混成旅团和1个骑兵集团,占其侵华总兵力的半数以上。国民党政府也随之转为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抗战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
至1938年底,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省委领导的八路军抗日游击武装,在山东各地建立起若干块抗日根据地及广大游击区。但是分散于各地的游击队尚处在各自为战的状态,在战略上还未形成统一的领导和指挥,在部队编制上也不尽相同,而且缺乏骨干力量,远远不能适应抗战形势发展的需要。因此,在山东组建一支统一编制、统一指挥的游击兵团的任务已势在必行。
1938年8月,党中央陆续抽调张经武、江华、吴克华等红军干部和长期在白区工作过的党员干部,以及毕业于抗大、陕北公学的160余名党员干部到山东工作,并临时命名为八路军鲁东游击纵队指挥部,张经武、黎玉分别任指挥和政委,江华任政治处主任。另外,在指挥部下编一干部大队,胡奇才任大队长。8月21日,张经武、黎玉率领这支干部大队从延安出发于11月底到达苏鲁豫皖边区驻地——沂水县岸堤镇。不久,边区省委移至沂水县王庄。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12月边区省委改为中共中央山东分局。27日,山东分局正式公布成立八路军山东纵队,以统一指挥山东各地(不含冀鲁边与鲁西北地区)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张经武任指挥,黎玉任政治委员,江华任政治部主任,王彬任参谋长,并建立了司政供卫领导机关和各种工作制度。同时将所属部队整编为10个支队又3个团,所属部队共25个团,2.45万人,所属地方武装1万余人。
活动于鲁东南地区的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二支队编为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二支队,刘涌任队长。活动于清河区的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支队编为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三支队,马耀南任支队长。活动于泰山区的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四支队编为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四支队,廖容标任支队长。活动于胶东区的八路军山东抗日游击队第五支队编为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五支队,高锦纯任支队长。活动于泰西地区的山东西区人民抗敌自卫团也编为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六支队。活动于沂鲁山区的八路军鲁东游击队第八支队编为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八支队,马保三任支队长。活动于安丘莒县边区的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九支队编为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九支队,王林肯任支队长。活动于临费边区的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十二支队编为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十二支队,董慕仲任支队长。活动于湖西地区的苏鲁人民抗日义勇队第二总队编为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十三支队,翌年改为八路军山东纵队挺进支队,李贞乾任支队长。活动于苏皖地区的青年抗日救国义勇队组建为八路军山东纵队陇海游击支队。活动于鲁南抱犊崮山区的山东省第三区保安司令部直辖第四团隶属于八路军山东纵队,仍沿用直辖第四团番号,张光中任团长。随张经武、黎玉到达鲁中山区的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队第四支队一营与山东纵队第八支队特务大队组建成山东纵队特务团,陆升勋为团长。活动于临沂郯城边区的八路军临郯独立团改编为八路军山东纵队临郯独立团,薛浩任团长。
山东纵队的成立,使分散于各地的游击队成为战略上统一指挥的游击兵团,标志着共产党领导的山东武装力量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三、山东纵队的成长壮大
八路军山东纵队成立后,先后进行了5次整军,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一支正规化的地方武装部队。1939年1月,中共山东分局和山东纵队在驻地王庄召开了特委和支队领导干部联席会议,着重分析了抗战的新形势,研究开辟创建抗日根据地和部署向苏北地区发展的问题,决定在山东纵队和支队两级建立后方司令部,各地县委设立军事部,统一指挥县区武装和乡村自卫团队。
1939年2月,八路军朱德总司令、彭德怀副总司令发出整军计划的训令,规定分期整训部队,每期为3个月,第一期从3月1日开始,整训31个团约计10万人。其中规定山东纵队选定条件好的部队,整理3个基本团,作为山东的主力部队。另外,朱德还专门电示黎玉:“山东纵队按正规军编制,以节省干部,节约经费,充实人数与加强战斗力,便于整理训练和隐蔽我之力量。”接着,八路军野战政治部也发出《政治工作训令》及《整军政治工作计划》。根据八路军总部和野战政治部的指示,八路军山东纵队自2月至5月进行以巩固部队和加强正规化建设为中心的第一期整军。首先进行了组织整编,部分部队取消团一级机构,所属部队除湖西挺进支队划归第一一五师建制外,其他9个支队零3个团缩编为7个支队零2个团,即第一、二、三、四、五、六支队和陇海游击支队、特务团、直辖四团。组织整编后,山东纵队又利用战斗间隙进行了政治、军事和其他各项工作建设,在纵队和支队成立党务委员会,团设总支部,营设分支部,在连队普遍建立支部,并建立党的会议、汇报和党课制度;大量吸收先进分子入党,选派优秀干部充实纵队和各支部的领导,建立正常的军事、政治教育制度,进一步密切官兵关系和军民关系;加强部队内部的团结,克服军阀主义和自由散漫的游击习气。在军事整训中,重点为游击战的战术及技术训练和队列训练,并特别举办了爆破训练班。另外,逐步建立了比较正常的供给、卫生工作。通过这次整军,山东纵队在政治上、军事上、组织上都得到巩固和加强,战斗力有了明显提高,向部队正规化建设迈进了一大步,在扩大抗日根据地的战斗中给予日伪军沉重的打击。
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入鲁后与山东纵队并肩作战,逐步巩固和扩大了山东的抗日根据地。为统一指挥山东省和苏北地区的八路军部队,八路军总部、中共中央北方局向中央建议派徐向前、朱瑞去山东,组建八路军第一纵队。1939年5月,中共中央北方局发出组织八路军第一纵队的通知,徐向前任司令员,朱瑞任政治委员。6月,徐向前率一批党政干部到达沂蒙山区与中共山东分局、山东纵队指挥部会合,组建八路军山东纵队司政机关。8月,八路军第一纵队正式在鲁中山区成立。同月,建立山东军政委员会,朱瑞为书记。10月中旬,八路军第一纵队机关与山东纵队机关合并,徐向前、朱瑞以第一纵队名义直接指挥山东纵队所属部队,山东纵队领导机关的番号仍然存在,所属部队仍称山东纵队。1940年6月,恢复使用八路军山东纵队的名义指挥所属部队。
1939年6月,八路军总部发出第二期整军训令,山东纵队于8月至12月再次进行整军。第一支队整编为4个基干营;津浦支队划归山东纵队建制,与山东纵队第二支队、山东纵队特务团大部合编为新的第二支队;第三支队整编为3个基干营,另辖寿光独立团;第四支队辖3个基干营和特务团;第五支队整编为3个基干营和2个团;第六支队整编为3个基干营;鲁南的第十九团改编为苏鲁支队,陇海游击支队改称陇海南进支队。第二期整军过程中,地方武装得到了普遍发展,并且建立了地方武装领导体制:在鲁南区建立第一军区(也称山东纵队后方司令部),下辖5个军分区和1个特务团;组建第三军区。
1940年2月,八路军总部发出第三期整军训令。山东纵队于2月至8月,进行了第三期整军。这次整军的任务是以加强党的政治工作为中心,要求主力部队正规化、党军化,游击部队组织化,巩固新发展的部队。徐向前根据山东纵队实际,在整军中明确提出抗日武装力量要进行“九化”建设,即主力兵团正规化、地方武装基干化、游击队组织化、自卫团普遍化、党的领导绝对化、战斗力顽强化、行动积极化、生活艰苦化、纪律严肃化。这次整军是山东纵队走向正规化的重要阶段。通过有计划地培训部队各级干部,学习掌握基本的政治、军事常识和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提高了各级指挥员的素质,党员数量达到总人数的31.7%以上。苏鲁支队、第六支队、陇海挺进支队等部分别划归第一一五师和新四军建制。山东纵队所属部队编成21个团,3万余人,另有地方武装2万余人。
1940年7月,山东纵队党员代表大会产生了山东纵队党务委员会,并决定了第四期整军的任务。山东纵队于1940年9月开始整军,主要解决主力支队全部正规化的问题。通过整军,山东纵队所属部队整编为4个旅、4个支队和两个直属的特务团,共22个团,5.4万余人。1941年8月至11月,山东纵队又进行了第五期整军,以进一步巩固扩大主力,增强机动作战能力。通过五期整军,完成了主力部队正规化、地方武装基干化、游击队组织化、全体部队党军化的任务,并先后将湖西挺进支队、鲁南苏鲁支队、泰西第六支队、陇海挺进支队及所属部分地方武装等,共4万兵员分别输送给新四军和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为壮大主力部队做出了重要贡献。
1942年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发出《关于统一抗日根据地党的领导及调整各组织间关系的决定》。1943年3月12日,毛泽东、朱德、王稼祥以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的名义决定:第一一五师与山东军区合并,罗荣桓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新的山东军区下辖鲁中、鲁南、胶东、清河、滨海、冀鲁边6个军区和15个军分区,全军区部队统一整编为13个主力团,全部实行地方化,对外保留第一一五师和山东纵队的番号,山东纵队各旅番号全部撤销。新的山东军区的成立,标志着八路军山东纵队已胜利完成历史使命。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