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战线战役 > 敌后战场 > 华中抗日根据地 > 内容正文

毛泽东与华中抗日根据地的创建(一)
来源:qkzz.net   2018-01-10 09:18:34

  华中抗日根据地,是抗日战争时期由华中地区的共产党组织和新四军在八路军的密切配合下,开辟和创建起来的。它东濒黄海、东海,西至汉水及武当山脉,南迄浙赣线,北抵陇海铁路,处于长江流域的中下游地区。华中抗日根据地军民,在八年全面抗战中承担了抗击日伪军总兵力的1/4至1/3,计毙伤俘日伪军42.9万余人,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极大重要作用。

  (一)

  党中央、毛泽东制定了“发展华中”的战略方针,并且为新四军规定了“向南巩固,向东作战,向北发展”的战略任务,从而为华中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发展指明了方向。

  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日本侵略军开始对华中大举进攻,面对这样的严峻形势,经过我党和国民党当局多次谈判,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南方闽、浙、皖、赣、湘、粤、鄂、豫8个省14个地区的红军及游击队,单独组织一个军,即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开赴前线抗日。10月12日,南京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下达了改编令。

  1938年1月6日,新四军军部在南昌正式成立,叶挺任军长,项英任副军长,辖第1、第2、第3、第4支队,全军1万余人,6千余支枪。为加强我党对这支部队的领导,成立了中共中央东南分局和中央军委新四军分会,项英任东南分局书记和军分会书记,陈毅任军分会副书记。同年三四月间,第1、第2、第3支队分别到达皖南歙县岩寺;第4支队进至皖中舒城地区。此时,日军已经占领沪、宁等大中城市和交通要道,并继续西犯,准备进攻武汉,华中地区出现了开展敌后游击战争的有利时机。中共中央、毛泽东即给中共中央长江局、东南分局和新四军领导人发出指示,要求新四军各支队开赴敌后广大农村,发动和组织民众,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1938年2月15日,当新四军各支队开始集中时,毛泽东将新四军的部署和最佳发展地区电示项英、陈毅:新四军应“力争苏浙皖边发展游击战。但在目前最有利于发展地区,还在江苏境内的茅山山脉,即以溧阳、溧水地区为中心,向着南京、丹阳、金坛、宜兴、长兴、广德线上之敌作战,必能建立根据地,扩大四军基础。如有两个支队,则至少以一个在茅山山脉,另一个则位于吴兴、广德、宣城之线以西策应”。5月4日,徐州战役正激烈进行,毛泽东又一次电示项英,指出:“在敌后进行游击战争虽有困难,但比在敌前同友军一道并受其指挥反会更好些,方便些,放手些。敌情方面虽较严重,但只要有广大群众,活动地区充分,注意指挥的机动灵活,也能够克服这种困难,这是河北及山东方面的游击战争已经证明了的。在侦察部队出去若干天之后,主力就可准备跟行,在广德苏州镇江南京芜湖五区之间广大地区创造根据地,发动民众的抗日斗争,组织民众武装,发展新的游击队,是完全有希望的。……在一定条件下,平原也是能够发展游击战争的。”

  遵照中共中央、毛泽东关于发展华中的战略方针以及在华中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的指示精神,1938年4月下旬,东南分局和新四军军部决定,以新四军第1、第2、第3支队部分干部和侦察分队组成先遣支队,由新四军第2支队副司令员粟裕率领于4月28日从皖南歙县之岩寺出发,向苏南敌后挺进,执行战略侦察任务。5月19日,先遗支队抵达江宁铜山,进入苏南敌后。同时,第1支队在司令员陈毅率领下挺进苏南,6月中旬到达溧阳竹箦桥,展开于镇江、句容、金坛、丹阳地区。第2支队在司令员张鼎丞率领下,展开于江宁、当涂、溧水、高淳地区。两个支队积极向京(南京,下同)沪、京芜、京杭等交通线广泛展开破袭战。7月,第3支队进抵皖南长江沿线,活动于东起芜湖、宣城,西至青阳、大通,南起章家渡,北至长江的横宽百余公里,纵深约60公里的狭长地带,后奉命担负铜陵、繁昌沿江地区的防御任务。第4支队展开于舒城、桐城、庐江、无为地区。10月,新四军游击支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雪枫率300余人由河南竹沟挺进豫东,进入睢(县)杞(县)太(康)商(丘)地区,取得多次战斗的胜利,初步打开豫东抗战局面,为尔后豫皖苏边根据地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至1938年底,新四军各支队在华中敌后初步展开,创建了苏南、皖中、豫东等抗日游击根据地,部队发展到25000余人,为东进、北上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

  1938年10月,日本侵略军占领广州、武汉以后,中国抗日战争逐渐转入战略相持阶段。此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游击战争普遍开展,抗日民主根据地不断巩固和扩大,这就在战略上造成对日、伪重点占领的城市和交通线的反包围态势,形成犬牙交错的战争形态。从抗战的全局来看,就构成了与正面战场相对应,在战略上互相支持、互相配合、互相策应的广大的敌后战场。

  为了总结全国抗战以来的经验教训,确定党在抗战新阶段的基本方针和任务,解决党内一度出现的右倾错误,统一全党的认识和步调,1938年9月29日至11月6日,党在延安召开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10月12日,毛泽东作《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着重阐明了党的“巩固华北,发展华中”的战略方针。六届六中全会,批判了王明等人的右倾错误,确立了“把党的工作重心放在战区和敌后,大力巩固华北,发展华中”的战略方针。

  为贯彻六届六中全会决定,1939年2月23日至3月14日,周恩来代表党中央、毛泽东来到皖南泾县云岭新四军军部,传达全会精神,并进一步了解新四军情况,处理叶挺和项英的关系问题。在此期间,周恩来听取新四军领导人的汇报和各支队负责人的意见,召开军部各部门座谈会,并到附近机关、医院、教导总队(即抗大分校)和连队驻地了解部队的生活、学习、军事训练情况。

  紧接着,中央书记处于1939年4月21日发出关于发展华中武装力量的指示,指出:“我在华中之游击战争及武装力量有很大发展前途”,“华中是我党发展武装力量的主要地域,并在战略上华中亦为联系华北华南之枢纽,关系整个抗战前途甚大”。“新四军在江北指挥部应成为华中我武装力量之领导中心,除指挥我原有武装外,更有建立及发展新的队伍之任务。”5月5日,毛泽东在八路军留守兵团军事会议上说:“贯彻六中全会的政治方针,现在是尽一切力量争取相持阶段的到来,在游击战争中发展我们的力量”,“中国的事,历来是有枪为大。我们要干革命,没有枪是不行的,只有民众运动没有枪,就要垮台”。

  为发展苏中,新四军第1支队2团奉命向江北发展,开辟了扬中、大桥、泰州地区。6团向东挺进,开辟了苏州、太仓、无锡、江阴地区。1939年初,新四军第2支队4团即活动于太湖、滆湖地区,10月以后向江北仪征、六合、天长地区发展。11月,新四军第1、第2支队领导机关合并,成立以陈毅、粟裕为正副指挥的江南指挥部,并派主力一部组成新四军挺进纵队和苏皖支队渡江北上,执行开辟苏北的任务。

  党中央、毛泽东对建立皖东根据地极为重视。1939年4月24日,中央书记处致电东南局和中原局指出:“目前我党我军在皖东的中心任务是:建立皖东抗日根据地(目前在敌后的一切任务都是建立根据地),这是我们一切工作的中心和目的。”为贯彻东进方针,开辟皖东根据地,并加强对江北新四军部队的指导,新四军参谋长张云逸于1938年11月率军部特务营由皖南到达皖中无为地区,将庐江、无为地区党组织领导的游击队统一整编为新四军江北游击队,担负皖中抗战的任务。1939年5月,新四军军长叶挺由皖南北上,在皖中庐江东汤池宣布成立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张云逸、徐海东分别担任正副指挥。接着,新四军第4支队进行改编,由徐海东兼任司令员,郑位三任政治委员。第5支队以原第4支队8团为基础扩编而成,罗炳辉任司令员,郭述申任政治委员。整编后的第4、第5支队,按照东进部署,分别开赴津浦路两侧发动群众,开辟了淮南以定远县藕塘为中心的津浦路两和以来安县半塔集为中心的津浦路东根据地,即皖东抗日根据地。

  1938年9月30日,彭雪枫率领新四军游击支队一部挺进豫东。10月11日,在西华县杜岗同吴芝圃、肖望东率领的两支游击队会合,编成三个大队,共1000余人。10月下旬,部队东渡黄泛区向豫东敌后挺进,在开辟豫皖苏抗日根据地的战斗中不断壮大。到1939年11月,已发展到1.2万余人,改称新四军第6支队,彭雪枫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另一支在竹沟组建的李先念领导的新四军独立游击大队,于1939年1月挺进鄂中。6月中旬,根据中原局的指示,豫南及鄂中的武装统一整编为新四军豫鄂独立游击支队,李先念任司令员,陈少敏兼政治委员。11月,新的中共豫鄂边区委员会成立,边区各武装力量统一整编为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李先念任司令员,朱理治任政治委员。

  至1939年底,遵照党中央、毛泽东规定的战略任务,新四军完成了战略展开,深入敌后广泛地开展游击战争,创建了苏南、皖东、皖中、豫皖苏、豫鄂边等根据地,并与八路军一起开辟了皖东北根据地。事实充分证明,党中央、毛泽东制定的“发展华中”的战略方针和为新四军规定的“向南巩固,向东作战,向北发展”的战略任务是完全正确的。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