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战线战役 > 敌后战场 > 苏中抗日根据地 > 内容正文

保卫苏中抗日根据地中心----三仓地区
来源:西祠胡同   2018-01-05 14:23:47

  三仓地区,即原东台县三仓镇及其周围地区,现在的东台市三仓镇和南沈灶镇、新农、曹丿、六灶等乡镇社区的部分村场。这里地处东台沿海,背靠大海,地域开阔,在苏北沿海绵延数百里的狭长地带中,是一个交通相对便捷,军事上回旋余地较大的区域。当地人民生活十分困苦,新四军来此开辟后,迅速调动起他们的抗日热情,党的群众基础较好。

  1941年2月20日,日军第二次占领东台城之前,驻在东台城内的苏北临时行政委员会机关在管文蔚的率领下,转移到三仓地区,在这里指挥全区的抗日工作。东台县委、县政府也同时撤至三仓。

  同年3月19日,中共中央华中局决定:为适应新的抗日斗争形势,抗日根据地实行小省制,划定东台、兴化、宝应以南,黄海以西,长江以北,运河以东为苏中区。撤销苏北区党委和苏北临时行政委员会的建制,建立苏中和苏北两个战略区。以粟裕为首的苏中区新党政军领导机构随后成立,并于不久迁到三仓地区。

  粟裕有着丰富的战争经验,他从抗战前在南方3年对国民党军队游击作战中得出结论:一个巩固的根据地,必须有其战略支撑点。因此,从开辟之初,他就把东台范公堤以东以三仓地区为中心的沿海地区作为战略基地来考虑,在干部配备、民运工作队数量、地方武装建设等方面格外重视东台,用很大的精力打通了弶港这一出海通道,并将一师的医院、兵工厂等后方设施都放在东台沿海地区。

  1941年7月,日军以第十二旅团全部兵力,加上伪军李长江、杨仲华部,开始了以新四军军部所在地盐城为目标的第二次大“扫荡”。苏中军区司令员粟裕,为保卫军部,在三仓指挥新四军一师主力,主动出击苏中各敌占城镇,收复了大量失地,牵制了敌人行动,配合苏北区粉碎了敌人的“扫荡”。

  8月13日,急于报复的日军再次纠集重兵,向苏中区发动了第三次大“扫荡”,史称“八一三”大“扫荡”。日军先出动飞机,对根据地狂轰滥炸,接着一个村镇一个村镇地反复“扫荡”。新四军一师主力为避敌锋芒,分散活动,相机打击敌人。敌人依仗兵力和装备的优势,占领李堡、栟茶、大中集、潘丿等集镇,并立即构筑坚固据点,企图长期固守。一时间,日伪军气焰嚣张,大小“扫荡”接连不断,新四军主力频繁转移,苏中根据地急剧缩小。到1941年冬,苏中根据地中面积较大、相对稳定的区域仅有东台县三仓地区和如皋县丰利地区两处。

  在空前困难的形势下,粟裕提出:根据地必须有一个较巩固的中心区,无论形势如何恶劣,这个巩固的中心区也不能丢失。他在写给管文蔚的信中说,如果我们没有这样一个始终坚持的地区作为依托,要取得胜利是极困难的。粟裕决定,将三仓地区作为苏中抗日根据地的中心区,并为此进行了军事、干部和群众工作等方面的相应部署。

  根据粟裕的战略决策,新四军一师师部和苏中区的党政军领导机关长期驻在三仓地区,在这里指挥全苏中的抗日斗争,三仓地区已经成为苏中抗日根据地的中心地区。

  同年10月,为加强对中心地区的领导,苏中区党委决定建立中共东台中心县委,辖东台、泰东、兴化3县。章蕴任中心县委书记。

  10月,针对东台根据地在“八一三”大“扫荡”后,被敌人南北分隔的实际,东台县恢复了台北分县委,成立了台北行署,以加强北部的领导。

  同年12月,中共苏中第二行政委员会、苏中第二行政专员公署成立,辖东台、泰东、兴化、台北、兴东等县,中共东台中心县委撤销。

  从1941年到1942年,日军频繁向苏中根据地发起攻击。而三仓地区由于处在根据地中心区的特殊地位,成了日伪军反复进攻的重点。

  针对上述形势,苏中军区提出了“保卫三仓、保卫丰利”的口号。在这一口号的激励下,新四军苏中部队和东台军民同仇敌忾,紧密配合,在三仓及其周围地区抗击敌人,70天内打了7个硬伏,打退了日伪军的猖狂进攻。

  一战三仓

  平息大刀会暴乱后,新四军一师二旅五团北调盐阜,三旅七团进驻三仓。

  1941年10月初,日伪军2000多人从富安、李堡、潘丿三路出击,杀气腾腾合围三仓。七团当时大部兵力在外执行任务,三仓只有团部和少量兵力。团长严昌荣得悉敌情后,当即命令团直机枪连快速赶到一仓设伏,同时率团部跳出三仓,东移至泰源公司。不久,从潘丿南犯的400多日伪军行至一仓时,钻进了七团机枪连的伏击圈。机枪连指导员徐馨伯一声令下,两挺重机枪和步枪一齐开火,日伪军顿时倒下了一大片。余敌重又组成战斗队形,双方形成对峙局面。这时,进攻三仓的李堡、富安之敌也已迫近,徐指导员为避免腹背受敌,指挥部队撤出战斗,安全返抵团部。

  三路敌人小心翼翼进入三仓后,未发现新四军任何踪迹,合击七团的企图落了空。一番烧抢后,李堡、富安之敌分路撤回据点,潘丿之敌则安营扎寨,准备长期占领三仓。

  为了不让敌人在三仓立足,当夜,严团长即率执行任务归来的一营,袭击三仓。在战士们猛烈的攻击下,敌人惊恐万状,勉强支撑到天明,死伤30多人后,狼狈逃离了三仓。

  二战三仓

  1941年10月10日前后,1000余日伪军从富安夜袭三仓。严昌荣团长、汪克明政委接到侦察员的报告后,立即命令团部向单家墩转移,同时在敌人的必经之道杨卢乡设下埋伏。

  深夜,敌人来到三仓,大肆折腾一番后,未见新四军踪影。七团主力去向不明,敌人顿感不妙,唯恐孤军深入,被新四军全歼,急忙退出三仓,连夜向富安退缩。

  当敌人走到三仓西南不到10公里的杨卢乡时,在一处低洼的草荡里,遭到等候已久的七团八连的伏击。猛烈的火力,打得敌人摸不着头脑。由于情况不明,日伪军不敢应战,只得加快撤退。敌人担心再遭伏击,不敢再走原路,窜上西北向的小道,逃回了据点。

  三战三仓

  1941年10月中旬,驻东台、富安、潘丿的800余日伪军再次窜犯三仓,寻歼新四军主力部队。为避敌锋芒,七团团直和二营撤出三仓后,隐蔽在镇东南方向的草田里。不料这一情况被汉奸获悉,得到密报的日军摆开一字长蛇阵,由西北向东南拉网式推进。七团与敌巧妙周旋至天黑,乘夜幕跳出了重围。

  同一天,七团三营在三仓东南10多公里的半边街一带分散活动时,也遭到驻李堡日伪军600多人的突然袭击。三营边打边撤,敌人尾追不舍,双方距离越来越近,三营已伤亡几十人。在万分危急的时刻,营部直属班集体向营长请战,要求就地留下阻击敌人,掩护全营撤退。这个班共14人,全是不满18岁的小战士,人手一支中正式步枪。 敌情刻不容缓,营长陈桂昌同意了他们的请求。

  全班迅速抢占了一条干沟堤埂,14个人一字散开,与猛扑过来的日军展开了激战。14支步枪组成了仇恨的火力网,将几百个日伪军堵在草田里无法前进。在他们的顽强阻击下,三营转移到了安全地带。他们焦急地等待战友归来,但始终没有消息。敌人撤退后,陈营长赶到阻击的地方,只见14个新四军小战士全部为抗战流尽了最后一滴血。烈士们的鲜血洒在大草田中,也洒在东台人民的心里。

  四战三仓

  正当日伪军频繁对三仓中心区发起攻击时,在东台境内坚持敌后游击教学的抗大苏中大队决定组织党员参战,从战争中学习战争,同时减轻在三仓地区的七团的压力。这个大队由华中抗大第五分校第三大队和新四军一师抗校于1941年9月合并组成,辖五个队600多人,大队长吴肃、政策谢云晖。

  10月中旬的一天,富安、李堡等地的日伪军再次大规模出动,合击三仓。大队抽调干部、学员、战士,组成一个百余人的精干连队,在三仓西南的许河伏击李堡之敌600多人。战斗打响后,他们运用所学军事知识,灵活机动地利用房屋、坟头、沟坎等打击敌人,消灭日伪军30多人,打乱了敌人的部署。

  为了扩大战果,进一步提高实战能力,大队又抽调一、三、五队学员参战,对攻击三仓之敌釜底抽薪,攻其巢穴。第二天晚,大队参战部队轻装疾进,神不知鬼不觉地包围了富安敌据点,同时向贲家巷、安丰方向分别派出打援分队。攻击发起后,富安守敌惊恐万状,不敢应战,龟缩在坚固的工事里等待援兵。合击三仓之敌得知后院起火,深恐老巢不保,被迫掉头回援。苏中大队不跟敌人拼实力,达到调动敌人的目的后即撤出了战斗。敌人攻占三仓的阴谋再次破产。

  这次战斗后,粟裕调新四军一师三旅八团进入三仓地区,以加强这一战略基点的军事力量。

  五战三仓

  1941年10月29日,中共东台中心县委和东台县党政机关夜宿三仓西边的钱家河。第二天一大早,县总队参谋长黄凌强突然发现几十米外的河面小桥上,数十名穿黑衣服的伪军正由西向东过桥。朝西一望,一里外的大路,敌人黄乎乎的一大片。再仔细看,河对岸的敌人正在架设机枪。情况万分危急,黄凌强连忙抽出快慢机,抬手打出一梭子子弹,几个敌人应声倒下。机关人员听到枪声,立即冲出住房沿着河沟向东撤退。敌人发现这是一个指挥机关,且武器甚少,以为咬住了大目标,疯狂地叫嚣着冲了上来。枪声传到一公里外的八团宿营地,团长王澄判定是中心县委和东台党政机关遭遇了敌人,立即派出部队火速驰援。在主力部队的掩护下,机关全体人员安全转移到三仓以南地区。

  原来,急于寻找新四军主力决战的日伪军屡次扑空后,改变了战术。他们再次纠集2000余人的兵力,于10月29日夜从东台城、富安等地奔袭三仓。黄凌强遭遇的“黑老鸦”是其中的一部分——伪东台县政府保安大队。机关脱险了,八团也跳出了敌人的重围,日军又一次扑了空,气急败坏地在三仓大肆烧杀抢掠。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当天夜里,八团三营派出小分队,袭击了三仓镇,歼敌30多人后胜利返回。日伪军在三仓占据了3天,处处被动挨打,只得经潘丿撤退。

  六战三仓

  1941年11月7日,根据粟裕的部署,新四军一师三旅八团转入外线作战,七团进驻三仓整训。

  这一天,是苏联十月革命纪念日,中共东台县委在三仓于家坝召开庆祝大会。日军得悉情报后,以为这是聚歼七团和东台党政机关的好机会,紧急调动了东台城、安丰、潘丿之敌1700余人,分3路再次朝三仓猛扑过来。抗大苏中大队在三仓西侧高桥口,遭到安丰之敌400余人的袭击,师生们勇猛地投入战斗,阻滞了敌人的行动后,从容转移。激战的枪声向于家坝通报了敌情,东台县委、县政府机关在七团的掩护下,顺利撤至三仓河以南安全地带。日伪军精心策划的阴谋再次破产,涌进三仓镇作恶一番后分路撤回据点。

  七团和东台县总队决定攻其一股,以牙还牙。当潘丿之敌400余人退经高桥、沈园一线时,埋伏在两侧的七团二营和三营如神兵天降,突然发起攻击。日伪军被打得晕头转向,各不相顾,死伤40多人后夺路而逃。

  七战三仓

  苏中军区司令员粟裕在指挥全区抗战的同时,始终密切注视着三仓的斗争。为了保卫苏中抗日根据地的中心区,新四军一师一旅二团和三团,奉命相继从江都地区移师东台的唐洋、富安一带,与七团协同作战。

  1941年12月9日,驻李堡、潘丿的一个大队日军和500多伪军又一次合击三仓。七团在抗大苏中大队配合下,正面抗击敌人。仗打得十分激烈,敌人依伏优势火力,多次发起冲锋,七团等顽强战斗、浴血坚守,攻防呈胶着状态。黄昏时,为调整部署,七团和苏中大队撤出战斗。苏中大队一部分在转移中被敌包围,师生们奋力突围,12人壮烈牺牲。其中有归侨林良烈士,他原籍广东文昌县,侨居新加坡。抗战爆发后,他放弃海外优裕生活,投身报国,参加新四军。在这一次战斗中,为了掩护战友,不幸身中数弹,将一腔热血洒在了三仓的大地上。

  当晚,三旅七团配合一旅三团,乘着夜幕,冒雨向三仓立足未稳之敌发起进攻。双方激战17个小时,到次日午后,付出惨重代价的日伪军被逐出三仓,狼狈逃回据点。

  新四军一师抓住战机,发动主力和地方武装10个团的兵力,10日起在南起长江口、北至三仓河的苏中数百里区域全线出击,向如皋、掘港、李堡、临泽等10余处日伪军据点进攻。至13日战斗结束,这次反击共毙伤日伪军500余名,夺回了丰利,巩固了三仓。

  在粟裕的正确指挥下,围绕苏中抗日根据地中心区三仓的争夺战,以敌人的失败而告终。1942年5月,粟裕在向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的报告中说:“我们曾七次保卫三仓,终于使敌人无法在三仓站住脚。”苏中二地委书记章蕴在总结1941年冬季反“扫荡”时指出:从9月下旬到年底的100天中,是三仓地区最紧张艰苦的斗争时期,东台人民经受了最严峻的考验和锻炼。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