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战线战役 > 敌后战场 > 苏中抗日根据地 > 内容正文

主要抗日根据地:苏中抗日根据地
来源:满城飘雨的博客   2018-01-22 11:39:12

  苏中抗日根据地位于江苏省中部,包括扬州、泰州、南通等地区,东临黄海,南至长江,与苏北、淮北、淮南、皖江等华中抗日根据地相连。皖南事变前统称苏北。1941年3月,苏中区党政领导机构成立,苏中抗日根据地开始形成。

  1939年初,进入江南敌后的新四军第一、第二支队贯彻中共中央“向北发展、向东作战,巩固现在阵地”的方针,在巩固苏南茅山抗日根据地的同时,积极实行东进北上。1月,新四军第一支队所属丹阳游击纵队一部渡长江北上,在嘶马、大桥、吴家桥一带开展敌后游击战争,着手创建苏中抗日根据地。2月,新四军第一支队第二团向北挺进扬中,歼灭伪军一个团的大部,控制了扬中和大桥一带沿江地区;同时,主动与驻泰州的国民党地方实力派、鲁苏皖边游击军总指挥李明扬、副总指挥李长江建立抗日统一战线关系。11月,第一、第二支队领导机关合并,成立了以陈毅、粟裕为正、副指挥的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同时,派部队组成新四军挺进纵队和苏皖支队渡江北上,执行开辟苏北抗日根据地的任务。

  1940年7月,江南指挥部率所属部队北渡长江,挺进苏中。江南指挥部改称苏北指挥部,陈毅任指挥兼政治委员,粟裕任副指挥,下辖3个纵队9个团,共7000余人。随后,部队东进到泰兴、靖江、如皋一带,建立了以黄桥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至此,苏中根据地初具规模。部队分兵发动群众,积极开展统一战线工作,争取了苏北著名士绅韩国钧为代表的地方爱国人士同共产党合作。

  同年8月,(南)通如(皋)靖(江)泰(兴)临时行政委员会成立,管文蔚任主任。11月,黄桥决战胜利后,在海安召开苏北临时参议会,选举韩国钧为名誉议长,黄逸峰为议长;选举苏北临时行政委员会,制定团结抗战纲领。之后,各县、区普遍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

  皖南事变发生后,1941年1月20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布重建新四军军部的命令,任命陈毅为代理军长,刘少奇为政治委员,张云逸为副军长,赖传珠为参谋长,邓子恢为政治部主任。1月25日,新四军新军部在苏北盐城成立,随即将全军编为七个师和一个独立旅,继续坚持大江南北的抗日战争。其中,苏中部队编为新四军第一师,粟裕任师长,刘炎任政治委员。3月,苏北区党委改称苏中区党委,书记刘炎,副书记陈丕显。苏北临时行政委员会改为苏中行政委员会,主任管文蔚。不久,苏中军区成立,粟裕兼军区司令员,刘炎兼政治委员,苏中抗日根据地形成。

  1941年1月,正当皖南事变发生时,日、伪军3000余人攻占黄桥,对苏中根据地进行大“扫荡”。2月,国民党地方实力派李长江在泰州公开投敌。新四军一师主力在反“扫荡”的同时,发起讨李战役,攻克泰州,俘敌3000余人。随后,部队按指令转入农村,坚持游击战争。7月,日、伪军2万余人分路合击苏北盐阜地区。为保卫盐城新四军军部,苏中根据地军民配合盐阜区发动攻势,连克黄桥等10余个重要据点,使日、伪军顾此失彼,被迫南返。8月,日、伪军万余人对苏中进行报复性大“扫荡”。新四军一师主力与地方武装在群众协助下,作战20余次,给日、伪军以重大杀伤,粉碎了敌人的“扫荡”。

  为适应残酷的斗争环境,加强党对根据地各项工作的领导,1942年底,苏中区撤销各级军政委员会,建立各级党委,粟裕、陈丕显分任苏中区党委正、副书记。根据地军民在中共苏中区委的统一领导下,加强政权建设,发动群众减租减息,实行精兵简政,开展“冬防、冬学、冬耕”的“三冬运动”,扩建抗日武装力量,挫败了日、伪军多次大规模的“扫荡”、“蚕食”和“清乡”,巩固了苏中抗日根据地。

  1944年一二月间,苏中根据地军民向日、伪军连续发动攻势,相继攻克大官庄等敌据点17处。3月初,新四军对敌驻兵和贮存物资的重镇车桥发起进攻,取得完全胜利,并歼灭日、伪援军一部,趁势解放淮安、宝应以东地区,使苏中与苏北、淮北、淮南各抗日根据地连结起来。

  1944年底,粟裕奉命率新四军一师主力南下苏浙皖边区,叶飞继任中共苏中区委书记、苏中军区司令员。4月,叶飞率部南下,陈丕显任中共苏中区委书记、苏中军区政治委员,管文蔚任军区司令员。抗战胜利时,苏中抗日根据地已发展到东到黄海,西临京杭大运河,北到兴化、东台一线,南至长江,面积达2万平方公里的广大地区。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