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日战争中,取得胜利的长沙保卫战达三次之多。可见长沙战略地位的重要,不然,敌人吃了一次败仗,不会一而再,再而三,不甘心不死心地向长沙反复进攻。纵贯中国的南北交通大动脉粤汉铁路当时正掌握在长沙手中,长沙以北的洞庭湖平原为中国第一大米仓。攻下长沙,可打通粤汉铁路,连接南北,出兵海外,同时也夺取了中国人的粮仓,可“以战养战”。所以,长沙保卫战不得不为民族的生存而壮烈进行。
1939年,第一次长沙会战尚未爆发前的四五个月,当时国民政府统帅部已开始为湖南将要发生的战事着手研讨应对之策。
蒋介石综合高参建议,对第九战区代司令长官薛岳发出手谕指示:“如敌取长沙之动态,已经暴露,则我军与其在长沙会战前方作强硬之抵抗,则不如先放弃长沙,于敌初入长沙立足未定之时,即起而予以致命的打击。反攻计划如能布置精密,运用得当,必可取得最大之胜利。”
蒋介石的想法,就是放弃长沙,保存中国军队的实力,再伺机打击敌人,以空间换时间。
1939年9月,驻扎在湖北、江西的日军调兵遣将,敌寇侵犯长沙的企图十分明显。此时,国民政府最高统帅部仍在长沙“守”与“战”的问题上争论不休。白崇禧及参谋本部数位人员均不主张坚守。蒋介石听从众人的议论,再次要求第九战区放弃长沙。
但9月中旬,日寇猛攻湘北新墙河,突破战线,并与洞庭湖东岸登陆的日军两路夹击汨罗江边的中国守军时,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总参谋长白崇禧对薛岳下令:“如不遵令立撤汨罗守军,则今后长江以南地区有失,责有攸归。”
薛岳反对放弃军队,先令各军继续抵抗,后在军令前迫不得已,下令撤退,让出汨罗江防线,日军滔滔不绝长驱直入。
9月29日,日军前锋已抵达浏阳永安、长沙北乡桥驿,长沙城内已能听到日军的枪炮声。
蒋介石听闻薛岳不听命令,立即派陈诚与白崇禧星夜驰程,赶到湖南,协助薛岳处理一切,并宣示蒋介石“不守”的命令。
陈诚和白崇禧来到株洲南面的渌口,在第九战区司令部向薛岳当面传达蒋介石的意旨。薛岳仍坚决认为:“军人守土有责,不忍轻言撤退”。
白崇禧认为,此时最应当坚持持久抗战,以保全中国军队实力为急务。白崇禧认为日军侵犯长沙,就是想伺机寻找我军主力,加以消灭。
薛岳愤然说:“如果总是让我带兵退却,我上无以对中央,下无以对国人,今后不敢再穿军衣了。”
陈诚见两人相持不下,就劝两人说:“汨罗不战,退长沙;长沙不战,再退衡阳;衡阳不战,退桂林。如此长期退却,纵使中国土地广阔,也有退到没有退步的时候,究竟应在什么地方,可与敌一战?我为二公计,不如且就当前敌我形势,研究我军有无一战之可能?”
薛岳深信,他所统领的第九战区军队士气甚盛,可以一战,并称除极少数部队失去联络外,其他部队均在英勇作战。
陈诚一方面安抚白崇禧,同时令薛岳反攻;一面将薛岳决心抗战,坚守长沙的情况报告蒋介石,请准许薛岳因时因地制宜。
10月2日,蒋介石批准可守长沙,并下令反攻,对深入长沙的敌寇予以猛烈侧击。
此时,日军因湘北道路被破坏,进入湖南的机械化部队不能展开,且孤军深入,薛岳早已调集各方面军队进入各自阵地,湖南民众积极踊跃自动协助国军作战,从10月2日下令反攻开始,到6日,五天之中,在国军打击下,日寇溃退120公里,10月19日,湘北仍然恢复原有的以新墙河为界的态势。长沙城屹立不屈。
对于这场争吵,有人认为,白崇禧的原计划是想在长沙以南与敌人决战,理由是诱敌更深入,可更有利于歼灭日寇。
薛岳主张在长沙以北决战,似乎是认为在长沙以南打,第九战区要负放弃长沙之名;在长沙以北打,则有保卫长沙之名。同样牺牲,当然在长沙以北决战合算。因此,他向蒋介石建议要在长沙以北决战。此后的两次会战,即第二、第三次长沙会战,都是为“保卫长沙”而战。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