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丹阳抗日自卫团是苏浙皖地区成立最早的抗日民众武装之一,在抗击日军的战火中一步步成长壮大,成为一支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的抗日劲旅,为创立丹北及苏中抗日根据地,支持新四军“东进北上”,圆满完成“开辟苏北、发展华中”的战略任务,作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
丹阳抗日自卫总团是苏浙皖地区成立最早、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民众抗日武装,为抗击日本侵略军直至夺取全国抗战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成立于日军铁蹄下
1937年12月3日,丹阳沦陷,丹阳至上海的苏南大片地区完全暴露在日军的铁蹄之下。[1]共产党员管文蔚利用自己曾在丹阳担任中共县委书记的有利条件,广泛联络党员和农会骨干,带领其胞弟管文炳、管文照等一批热血青年,设法在访仙桥周围几个乡筹集枪支武器,从国民党退伍官兵中召集有作战经验且有爱国倾向的部分人员,组成了一个二三十人的地方武装团体。至此,丹阳第一个民众抗日武装——倪山抗日自卫团正式成立。[2]在他们的影响下,周围地区的许多进步人士纷纷组织起抗日自卫团。
1938年2月,由管文蔚发起在访仙镇后册塘村召开各乡自卫团团长会议,会上决定成立丹阳抗日自卫总团(以下简称“自卫总团”),讨论通过《抗日自卫团章程》,并推选管文蔚为总团长。总团下设政治、秘书、参谋3个处,1个经济委员会。自卫总团先后建立起80多个乡自卫团,一乡一团,各乡(团)有三五十支枪,16岁至50岁的青壮年皆入编,共有团员 25000余人。
成长在战火纷飞中
自卫总团建立后,大力整顿队伍、纯洁组织,加强中共领导力量。1938年2月至3月、4月至6月、8月至9月分别在丹北戎梅马村戎氏祠堂、管山村管氏宗祠、麒麟村殷氏宗祠举办了三期骨干政训班,共培训190多名学员,培养了一批当时急需的军政干部。自卫总团团长管文蔚亲自任政治课授课教师,并兼任班主任。1938年4月,自卫总团在访仙后册塘召开各自卫团联席会议,通过了《丹阳县抗日自卫团组织章程》等一系列重要制度。[3]5月,从各分团抽调基干武装,成立了“抗日义勇军”。此时的自卫总团已经具有了相当规模,控制范围包括了丹阳大部分乡村及镇江、常州与丹北邻近的乡镇,以至长江夹江对岸的扬中县部分地区。自卫总团还在所控制的数百平方千米范围内,废除了原有的乡保长管理制度,制定了新的税收制度,减轻了当地老百姓的经济负担。[4]
1938年6月,总团下属陈家弄、七峰、丁岗、周麓等地抗日自卫团联合发动周围群众一起行动,彻底摧毁了常州孟河经丹阳至镇江丁岗一线的高桥与常麓两座重要桥梁,有力地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顺利打通了丹北山南与山北地区及丹北与扬中之间的抗日武装地下交通线。
1938年5月至6月,陈毅、粟裕率领新四军部队离开皖南挺进苏南敌后地区。管文蔚得到信息后,随即派朱士俊等4人前往寻访新四军,并受到了陈毅的亲切接见。6月25日,陈毅派新四军第1支队2团1营营长段焕竞来到丹北访仙桥寻找自卫总团,商议与自卫总团联合攻打丹阳新丰火车站的计划。几天后,陈毅又派出了新四军1支队2团参谋长王必成、副团长刘培善前去丹阳铁路以北地区,与自卫总团一起活动,既扩大了新四军的影响,也鼓舞了自卫总团的抗日士气。[5]
7月1日晚,陈毅做战斗部署,由段焕竞率领新四军第1支队2团1营主力部队,向丹阳新丰火车站日军据点发起袭击。管文蔚率领240多名自卫团战士与1000多名群众紧密配合作战,挖断新丰车站两侧通往丹阳及镇江方向的铁路,并拆毁火车站通信线路,使镇江、丹阳之敌情况不明,无法增援。经过两个多小时的白刃格斗和火攻,全歼火车站日军小队40多人,并烧毁日军营房。[6]7月10日,陈毅在丹阳延陵庄湖村赵康兆家约见管文蔚,高度评价了自卫总团在抗日斗争中所起的作用。管文蔚向陈毅汇报了丹北地区及自卫总团的情况,同时接受了新四军“巩固丹北,发展江北”的战略任务。7月中旬,陈毅派新四军1支队政治部主任刘炎到丹北访仙桥,宣布授予自卫总团“丹阳游击纵队”番号,任命管文蔚为司令,下辖3个大队,大队长分别由张福生、方钧、梅嘉生担任。
改编为新四军挺进纵队
1938年9月中旬,丹阳游击纵队正式编入新四军战斗序列,授予“新四军挺进纵队”(对内称江南抗日义勇军挺进纵队,以下简称“挺纵”)番号,管文蔚为纵队司令,郭猛为政治部主任,张福前为参谋长,原游击纵队3个大队扩充整编为3个团建制支队,第1、2、3支队长分别由张震东、方钧、梅嘉生担任。1939年10月,挺进纵队在扬中八字桥镇与叶飞领导的江南抗日义勇军东路指挥部所属部队会师合编,正式番号仍为“新四军挺进纵队”(旅级建制),管文蔚任司令员,叶飞任副司令员兼政委。
1938年10月初,陈毅首次到丹北时对管文蔚说:“东进的任务由叶飞的部队去执行,北进的任务由你的挺纵去完成。”[7]根据指示,新四军挺进纵队进一步向沿江地区、扬中、新老洲和大桥地区发展。
为打破敌人对长江的严密封锁和控制,新四军挺进纵队积极开展秘密交通线的建设工作。先后在陵口煦庄、河阳、练湖东岗、张官渡,镇江东乡的大港、姚桥,大路的孙家场、王家山嘴等地建立了地下交通站,挺进纵队还采取措施,成功控制了丹北通往扬中和江北泰兴地区的超飘港、柳泗港、包港、太平港等沿江重要港口,进一步拓展和完善了纵贯大江南北的秘密交通干线。
新四军挺进纵队在向北发展的同时,通过建立党组织加快推进创建丹北抗日根据地工作。1938年5月成立了中共澄锡虞工作委员会;1939年7月,中共丹北县委成立;1940年3月和8月相继成立丹北、澄西两个中心县委,分别辖武進县委、扬中县委、丹阳工委和澄西、澄武锡两县委;1940年10月,丹北、澄西两个中心县委合并,成立中共(京沪)路北特委,下辖武进、丹阳、镇丹、扬中、澄西5个县委,实现了丹北地区党的统一领导。
作出的重要历史贡献
一是首举抗日大旗,极大地鼓舞了丹阳人民抗日救国的士气。丹阳沦陷后,不仅遭受日军铁蹄的残酷蹂躏,还要受到土匪武装和黑恶势力的骚扰和侵害。以管文蔚为首的丹阳籍共产党员和爱国知识分子挺身而出,组建抗日武装,极大地鼓舞了广大民众的士气。
二是开辟丹北根据地,全力支持配合苏南抗日根据地建设。抗战初期,新四军初到苏南,人地生疏,只有两个团兵力,处茅山一隅,周旋于十倍于我的敌伪顽之间,困难可以想象。自卫总团(新四军挺进纵队)开辟的丹北根据地,为新四军站稳脚跟、转战进退,并向江北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支持作用。
三是搭建“江心跳板”,充当新四军“向东作战、向北发展”战略行动的开路先锋。据粗略统计,通过长江秘密交通走廊北上南下执行战略进攻或战略转移的新四军团以上建制部队行动有12次之多,还有10多批百人以上的新四军部队经此水上交通线转战大江南北。[8]
四是挺进苏北,成为执行中共中央“开辟苏北、发展华中”战略任务的中坚骨干。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和苏北指挥部执行中共中央关于“开辟苏北、发展华中”的战略任务,正确地处理党内外、敌友我、军事与政治等一系列错综复杂关系,赢得以黄桥为中心的战役决战的伟大胜利。新四军挺进纵队作为作战的中坚骨干力量之一全程参加了5次战斗,为黄桥战役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注释与参考文献
[1][2]中共丹阳市委组织部、丹阳市史志办编:《丹阳红色记忆》,中国文史出版社2011年版,第11、124页。
[3][8]中共江苏省委党史工作办公室等编:《新四军挺进纵队史》,中共党史出版社2017年版,第361、306页。
[4][6][7]管文蔚:《管文蔚回忆录》,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275、309、290页。
[5]丹阳市史志办编:《丹阳人民革命斗争史》,内部发行1995年版,第61页。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