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战线战役 > 敌后战场 > 淮南抗日根据地 > 内容正文

新四军第二师和淮南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巩固与发展(二)
来源:安徽文化网   2018-01-16 11:05:32

  二、壮大抗日力量,准备战略反攻

  1943年特别是下半年以后,淮南抗日根据地的形势逐步好转。为了加强与聚集力量,准备战略反攻,争取抗日的最后胜利,我师满怀信心地加强了对敌斗争和根据地建设。

  (一)实行党的统一领导,加强斗争力量

  为了进一步加强党的统一领导,密切党政军民关系,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和华中局及军部关于实行“一元化”领导的指示,1943年2月撤销了皖东军政委员会,成立了淮南区党委、淮南行政公署和淮南军区(由二师师部兼),统一领导淮南地区的抗日斗争。区党委书记谭震林兼任二师和军区政委,刘顺元为区党委副书记,方毅为行署主任,罗炳辉师长兼军区司令,韩振纪任二师兼军区参谋长,詹化雨任二师兼军区副参谋长,肖望东任二师兼军区政治部主任,余立金任二师兼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原来的路东、路西两个区党委及其联防办事处、联防司令部,分别改为路东、路西两个地委、两个专员公署、两个军分区。路东、路西军分区,分别由五旅和六旅兼任,实行党政军“一元化”领导。

  路东军分区司令由五旅旅长成钧兼任,地委书记和军分区政委由五旅政委赵启民兼任,专员公署专员汪道涵。路西地委书记、军分区司令、政委由六旅旅长谭希林兼任,专员公署专员郑抱真。同年9月,六旅建制撤销,旅长谭希林率十六团加强七师,十七团划归五旅,改为十五团。四旅兼路东军分区,旅长梁从学兼路东军分区司令,路东地委书记陈光兼路东军分区政委。五旅改兼路西军分区,旅长成钧兼路西军分区司令,旅政委赵启民兼路西地委书记和路西军分区政委。原属皖江根据地的巢合县和七师的巢北支队,划归淮南津浦路西地区领导。

  实行党的“一元化”领导后,进一步密切了党政军民的关系,增强了党的团结。各级领导同甘共苦,同心协力,战胜困难,形成了步调更加一致,共同对敌的斗争力量。在党的统一领导下,进一步加强了主力部队、地方部队和民兵的协同对敌斗争,同时也加强了对工、农、青、妇、文各界抗敌协会和儿童团组织的领导。1941年底,津浦路东地区有组织的群众仅17万余人,路西仅12万余人,到1945年,人民群众绝大多数都参加了各级抗日组织,在各方面的发挥作用,成为抗日民主根据地的铜墙铁壁。

  (二)开展攻势作战,巩固与扩大解放区

  1943年特别是下半年后,随着形势的逐步好转,淮南地区的对日作战,由游击破袭战,逐步转入攻击敌占据点,以缩小敌伪区,扩大根据地的攻势作战。在路东地区,加强了边缘区的对敌斗争,经过一系列大小战斗,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根据地。

  在我师五旅兼路东军分区期间,于1943年6月组织十三团和东南支队,在仪征县谢家集打击日伪军,拔除了谢家集的伪军据点,全歼伪军200余人。8月,又组织十三团和特务营在六合县桂子山痛击七八百日伪军的“扫荡”,经过一天浴血奋战,毙伤日伪军300余人。同年8月,我甘泉支队伏击由大仪集出扰的日伪军,激战3小时,毙敌60余人;不久,又奔袭伪二十四师的黄珏桥据点,全歼守敌,俘70余人。经过这几次作战,扩大了路东根据地,巩固了新建的甘泉县民主政权,使高邮湖以西与路东的东南地区联成了一片。

  1943年下半年至1945年,我师主力都在路西,路东军分区的盯嘉、来六、天高、甘泉、东南5个支队和独立四团,在军分区首长的领导指挥下,独立担负在路东的作战任务,部队越战越强,频繁地向各县的日伪据点出击,扩大了解放区,保卫了华中局、新四军军部、淮南党政军机关和路东地区的安全。

  为打开盱嘉地区的对敌斗争局面,盯嘉支队3次攻打了盱眙县城。1944年1月这一次,盱嘉支队3个连和一个侦察排及一部分基干民兵在支队司令兼政委朱云谦率领下,攻进盱眙县城,全歼伪警察局、伪县政府,搞掉伪保安队一部,共歼200余人,改变了盯嘉地区原来比较被动的局面,振奋了抗日军民的信心,使日伪军龟缩在县城,不敢轻举妄动,下乡“扫荡”。

  1944年2月,我浦六工委武工队,夜袭六合瓜埠镇伪区公所及伪军,歼俘伪区长以下200余人。

  12月,来六支队在六合县城北羊山头伏击日伪军,全歼日军一个分队和伪军一个营,受到军部的通令嘉奖。

  1945年2~4月,罗炳辉师长调集了路东的地方武装3000余人,反击向我天长、高邮、盯眙等地进犯的日伪军,经两个月24次战斗,攻入高邮湖西的黎城、金沟等地,截获敌运输船80余只,毙伤日伪军少佐以下260余人,俘日军4人,伪军525人。粉碎了日伪军打通淮河到高邮湖的交通线、控制高邮湖西和分割淮南与苏中、苏南根据地联系的企图。

  1945年6月,路东独四团攻克六合县东沟镇的伪军据点,全歼伪军一个营380余人。同月,嘉山县总队在师特务营的配合下,发起了黄泥岗战斗,激战两天一夜,毙伤俘敌110人。

  在路西地区,为加强这个地区的对敌斗争,适应局部反攻的需要,1943年9月以后,我师四旅部队部署在东南部的得胜集一带,担负机动作战任务(后方机关在路东);五旅的部队,部署在西南部的宣家岗一带,担负巩固和扩大路西根据地的任务。在我对日伪军发动攻势作战的过程中,桂顽仍置国家民族利益于不顾,与日伪军默契配合,更加频繁地进攻我路西根据地。因此,我路西部队采取了北攻南防的作战方针,对北线的日伪军展开攻势作战;对南线的桂顽,在东自全椒县鸦窝集西到合肥谢圩子一线构筑碉堡工事,分兵进行自卫。

  1943年10月,我五旅第十四团在定远县总队配合下,在北线主动出击日伪军,拔除了定远县东兴集、陈圩子等据点,歼伪军徐郁堂部300余人,击溃了由定远城出援的日伪军600余人。正当我在北线出击日伪军之际,南线的桂顽五一一团和第十游击纵队进攻我五尖山阵地,企图直捣我中心区。我师五旅十五团顽强抗击,将其击退。11月,五旅部队又击退了向我定远县占鸡岗阵地进攻的桂顽2000余人。我在北线、南线的胜利,使路西的形势趋于稳定,由被动开始转为主动。

  10月,为打击驻全椒县平塘(村)的顽军第十游击纵队的一个中队和武装特务“白刀队”,使我根据地不再遭其骚扰破坏,我师四旅十一团奔袭了平塘,全歼顽军250余人,拔除了对我危害极大的一个反动据点。

  12月,为了反击桂顽对我五尖山、占鸡岗等地的进攻,配合七师粉碎桂顽对我皖江地区的进犯,我师四旅十团奔袭全椒县程家市的顽军据点,经两小时战斗,全歼顽军500余人。

  1944年3月,桂顽五一二团一部和第十游击纵队进攻我滁县的枣林集,被我师四旅十团打退,毙伤顽军200余人,俘80余人。

  5月,日伪军3000余人,分3路合击我中心区藕塘镇。我师五旅采取敌进我进的战法,对敌交通线和据点发动进攻,奔袭并攻克了凤阳县殷家涧等日伪据点,攻进了定远城,给敌以重大杀伤。日伪军在我内线外线的打击下,被迫溃退。

  9月,我师五旅第十三团在定远县总队配合下,在定远县陈家集及其周围伏击徐郁堂部一个支队,支队长以下106人全部被俘。接着,我又攻打徐郁堂的老巢陈圩子据点,全歼了守敌。

  11月,日军第六十一师团一部和伪军近万人分7路“扫荡”我路西根据地中心区。我师四、五旅与路西军分区部队同敌周旋半个月,歼敌700余人。在我反“扫荡”的同时,日、顽默契配合,日伪军在撤退前,将我对顽的防御工事全部破坏。桂顽一七一师四个营及土顽一部乘着日伪军刚刚撤退,我还未得喘息之机,进攻我占鸡岗等地。我师五旅和路西军分区十八团,在占鸡岗地区反击桂顽,奋战2天,全歼桂顽4个营和土顽一部,共2000余人,俘五一二团团长蒙培琼和3个营长以下1000余人。同月下旬,我师四旅十团反击侵占我周家岗的顽军,歼其大部,收复了周家岗。这次反“扫荡”、反摩擦战斗的胜利,进一步改变了路西地区的斗争形势,巩固和扩大了路西根据地,策应了第七师在皖江地区的斗争。

  1945年3月,为支援七师粉碎桂顽对巢县、无为、和县、含山地区的进攻,我师五旅又先后攻克了被顽军侵占的界牌集、肖家圩等10余个顽军据点,歼顽军五一一团一个营及土顽300余人。

  4月,桂顽又企图再度进攻我路西根据地中心区。为了反击顽军和恢复被顽军切断的二师、七师交通联系,军部决定,由谭震林、彭明治同志指挥,进行了淮南津浦路西黄疃庙反顽战役。我师四、五、六旅在师首长的亲自指挥下,协同三师七旅,在肥东的王子城、富旺集、八斗岭等地,打击桂顽一七一、一七二师和土顽武装,经4天激战,我师歼顽军1800余人,生俘了五一三团团长,其中四旅全歼了顽军一个营。在战役进行中,军首长饶漱石、张云逸也来到路西指挥作战。

  7月,桂顽一七二师4个营进攻我肥东白龙厂阵地,我巢北支队三连,顽强抗击,坚守阵地7昼夜,后我师五旅十四团、六旅十八团和巢北支队主力赶到增援,打退了顽军的进攻。

  (三)开展整风、生产运动,加强思想、物质准备

  1942年6月8日,党中央发布了《关于在全党进行整顿三风学习运动的指示》。1943年4月3日,党中央在《关于继续开展整风运动的决定》中,要求在整风的同时,进行一次普遍审查干部的运动。我二师和淮南抗日根据地从1942年秋季开始整风。1943年4月,淮南区党委在盱眙新铺召开了高级干部会议,谭震林同志作了《开展淮南的整风运动》的报告,这次会议对端正部队思想作风,克服不良倾向,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到1945年5月,二师分期分批组织营以下干部到二师整风队学习,团以上干部到盯眙县新铺的华中局党校学习。二师整风队共办3期,每期半年以上,都由领导同志作报告上课,经过深入学习整风文件、自我检查和审查干部等阶段,联系自己历史和思想实际,进行深刻反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弄清思想,纠正错误,本着对党忠诚,襟怀坦白的要求,全面交待历史情况。在审查干部阶段,路西地区的部队有一段时间出现过乱抓“托派”、“特务”等扩大化偏向,并涉及到连队,但一经发现,很快就得到了纠正。通过这次整风,加强了党的团结,纯洁了党的组织和干部队伍,促进了党的思想建设,提高了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水平,为坚持抗战,准备反攻奠定了思想基础。

  在整风的同时,为了减轻人民负担,改善部队生活,渡过困难,我师坚持一面打仗,一面生产。过去没有条件搞生产,部队发展快,国民党给我们军饷既少又靠不住,连每人每天1斤粮、5分钱菜金的最低标准都难以保证。皖南事变后,国民党政府对我断绝了一切供给,部队经费更加困难。从1942年开始,开展了大生产运动,自己动手,发展生产,利用战斗间隙,开荒种粮、养猪、养鸡、捕鱼、种菜、榨油、磨粉、做豆腐、帮助农民收种。同时,还组织手工业生产,开办小型工厂,如军工厂、修械所、织布厂、榨油厂、烟厂、纸厂等,除生产被服、绑带、皮带、毛巾、水壶、香烟等生活品外,特别是军工生产成绩显著,可自制枪榴弹、平射炮、手榴弹、迫击炮弹等大批武器弹药,保证了部队物资的部分供应。军工部副部长吴运铎就是军工战线上著名的优秀代表。据不完全统计,仅1943年,二师就收获粮食200多万斤。发展生产对改善部队生活条件和武器装备,打破日、顽的经济封锁,减轻人民的负担,提高部队战斗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开展敌伪工作,孤立打击敌人

  在开展攻势作战,坚决打击出扰、蚕食我根据地之敌的同时,为了分化瓦解、孤立敌人,扩大解放区,我师采取各种手段,通过地下党组织和统战关系,深入边缘区、敌占区和伪军内部,开展工作,建立“两面派”政权和情报网,组织伪军反正,惩治日伪的爪牙和耳目,获取敌人情报,掩护我军行动和来往人员。如战斗在津浦路南段的铁路工委及所属便衣大队,在争取伪军工作中,建立了连接路东、路西两地区的交通线,变敌伪据点为我之联络站、情报网,变敌封锁线为我“安全走廊”。战斗在长江北岸和南京北大门的(江)浦六(合)工委,插入敌占区,以“两面派”政权为桥梁,利用各种关系和身份,出入敌区,为我办事,掩护我大江南北的交通联系。战斗在淮南根据地东南前沿的(高邮)湖西工委和湖西办事处,深入到长江边,扬州城附近及高邮湖以南地区,从争取地方实力派入手,利用帮会盛行的特点,因势利导,以“洪门”对付“青帮”的办法开展工作,同时,积极开展便衣武装斗争。到1943年6月,湖西工委和高邮湖南畔的水南工委合并,组成甘泉县。经甘泉支队积极作战,解放黄珏桥等地区,把伪化的“和平模范区”逐步变成了根据地,从而打通了淮南与苏中、苏南的联系,维护了淮南抗日根据地和上海地下党组织的联系。

  此外,被俘日军10多人经过教育,组成了淮南反战同盟,帮助我搜集情况,管教日俘,散发传单,进行反战宣传。在一次反“扫荡”中,还识破了化装民工向我偷袭的一个日军大队,为淮南人民抗日斗争做了有益的工作。

  (五)动员青年参军,壮大主力部队

  1944年12月至翌年初,在华中各抗日根据地逐步巩固和发展的大好形势下,为准备执行新的作战任务,我师四旅恢复了3个团的建制;五旅免兼路西军分区,准备渡江南进,后因情况变化,南进计划没有实现;重建第六旅并兼路西军分区,旅长兼司令陈庆先,政委黄岩,副司令兼参谋长饶守坤,政治部主任汪少川。辖十八团、巢北支队、淮西独立团和定远、定凤怀、凤定嘉、滁全、定合等县总队,6月又组建了第十七团。

  为了壮大主力部队,1944年底和1945年初,淮南地区掀起了大规模参军热潮。路东、路西地委和军分区动员青年参军,模范队(基干民兵)上升为主力部队,仅参军的青年就有1.5万余人。到1945年底,二师主力部队发展到3.5万余人,地方武装为1.5万余人。

  两年多来,我淮南抗日根据地军民,经过艰苦努力,积极对敌作战,日伪被我压缩到津浦、淮南两条铁路沿线和一些孤立据点。顽军的不断进攻被我粉碎,部队得到了加强和发展,根据地得到了巩固与扩大。这一系列的胜利,为迎接战略反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参加战略反攻,夺取和保卫抗战胜利果实

  1945年8月,抗日战争的局势发生急剧转折。8日苏联对日宣战。9日苏联红军开进我国东北,对日本关东军发起进攻,我党中央主席毛泽东发表《对日最后一战》的文告,10日日本发出乞降照会,同日朱德总司令命令八路军、新四军和抗日军民向日伪军发起进攻。新四军军部指示我师向津浦铁路南段和淮南铁路沿线出击,迫使日伪军向我投降,并与第三、第四师共同占领津浦线。17日,我二师集中路东部队,组成淮南独立旅,加强反攻力量,旅长罗占云,政委李世焱,副旅长兼参谋长谭知耕,政治部主任王敬群。

  为了反对蒋介石垄断受降权利,夺取和保卫抗战胜利果实,根据军部的命令,我师一方面向日伪军开展政治政势,发出限期向我投降的通牒;一方面积极对日伪军采取军事行动,各部队分别向津浦、淮南两条铁路和长江北岸的日伪据点进击。四旅向滁县、全椒进击,攻克了陡岗、腰铺等10余处据点。五旅向蚌埠及其外围刘府、炉桥等据点进击,直逼蚌埠城下,歼敌200余人,缴获山炮一门。六旅向淮南铁路沿线进击,攻克了朱家巷、柘塘街等据点,逼近了水家湖,歼敌100余人。独立旅向长江北岸进击,收复了水口镇,消灭日军30余人,缴获步兵炮一门。三师第七、第八旅在师长兼政委黄克诚率领下,进到淮南津浦路西定远地区,与我师部队会合、准备与企图向我东犯的桂顽决战,后因情况变化,三师部队又回师苏北作战。各县地方武装向本县境内日伪据点出击。我淮南部队先后收复了来安、定远、盱眙、嘉山、六合、天长等6个县城,拔除了日伪军的村镇据点,使淮南的广大地区连成一片。8月13日,争取了伪警卫三师师长钟剑魂率部3000余人在六合起义。我师还组织了南京支队,曾兵临南京城下,准备配合一师接管南京。我师部队反攻持续了半个月,作战200多次,歼敌(合起义)9000多人,在蒋、日、伪合流的情况下,取得了重大的胜利。

  蒋介石为了抢占大城市和交通要道,在美帝的支持下,调集部队迅速向被我解放区包围的大中城市开进,并不断进犯我解放区。在淮南地区,1945年8月,桂顽第七军3个师进占津浦、淮南铁路沿线的蚌埠、合肥、滁县等城市。1946年1月,国民党整编七十四师五十八旅攻占长江北岸的我六合县城,另两个旅进占南京到龙潭一线的长江两岸。因此,反对蒋介石发动内战已是十分紧迫的任务。

  1945年9月19日,党中央确定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总方针。中央军委遂决定,山东大部主力调赴东北,新四军大部主力调赴山东。我二师师部和第四、五旅于1945年10月由罗炳辉师长率领,北上鲁南,与四师九旅合编为新四军津浦前线野战军第二纵队,司令员罗炳辉,副司令员韦国清,参谋长詹化雨,在津浦铁路中段作战,打击北犯之敌。同月,淮南行署分建为华中苏皖边区政府的第三(路东)、第四(路西)两个行政区。二师主力北上后,淮南区党委和淮南军区于1945年12月重新组建,周骏鸣任军区司令,肖望东任区党委书记兼军区政委,梁从学任副司令兼参谋长,余立金任政治部主任,朱云谦任副参谋长,胡弼亮任供给部部长,阮汉清任卫生部部长。辖六旅、独立旅和华中第三(路东)、第四(路西)两个军分区。1946年1月,津浦前线野战军第二纵队改称山东野战军第二纵队,司令员韦国清,政委赵启民,参谋长詹化雨,政治部主任邓逸凡。同年5月中旬,国民党调集桂军9个团的兵力,侵占了我淮南津浦路西地区。6月,内战全面爆发,为准备反击蒋介石对路东地区的进攻,我师五旅于7月初由山东回师淮南,组成新二师,师长周骏鸣,政委肖望东、副师长成钧,副政委赵启民,副师长兼参谋长梁从学,副参谋长宋云谦,政治部主任余立金,下辖五旅、六旅、独立旅、特务营和路东、路西两个军分区,共3万余人。7月中旬,国民党集中第七十四师五十八旅和新五军等部队大举进攻路东地区,我淮南部队经半个月的奋勇抗击后,于7月底奉华中军区电示,除留下少数部队坚持淮南敌后斗争外,分别转到苏中、淮宝地区作战。

  淮南抗日根据地是华中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国19块解放区之一,到抗战胜利,淮南根据地拥有人口330万,面积3万平方公里,建立了17个县的抗日民主政权。我二师在巩固和发展淮南抗日根据地的战斗历程中不断发展壮大,主力部队从其前身算起,由一个支队的3100余人发展到4个旅11个团共3.5万余人;地方部队以一部分主力部队和游击队为基础发展到两个军分区15个县总队(独立团)共1.5万余人;民兵20余万人。此外,二师还调给七师一个红军团,抽调了一个旅的各级干部到东北地区工作。二师在坚持淮南敌后抗战的斗争中,牵制和打击了军事上占优势的敌人,保卫了淮南人民。据不完全统计,二师(包括其前身)在抗战中,对日、伪、顽军作战大小3400多次,共歼日、伪、顽军6.1万余人,并缴获了大量的武器装备与物资。二师和淮南人民在抗战中涌现了大批的英雄人物,同时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共伤亡2万余人,其中先后牺牲和病故的县团以上干部就有高敬亭、文明地、徐庚、桂蓬洲、田丰、曾昭铭、刘树藩、王少香、何结荣、顾士多、徐世奎、刘景胜、高昆、漆承宏、凌云、纪正、方和平、郑行郯、林英坚、程式、汪立斌、余海青、陈世新、王枫、吴师孟、浦风、汪心泰、王凤岐、陈宗胜、李秉初、童汉章、陈之道、许言希、郑维发、朱茂绪、徐康明、刘述叙、许午阳、何于庆、王福生、桂本奎、梁明伦、王胜凯、彭济五、周传学等同志,他们用血汗和生命谱写了光辉的史章。胜利是来之不易的,先烈们的光辉业绩将永远激励后人奋勇前进。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