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解放桥横跨漓江,位于解放东路东端、自由路西端。站在桥上,漓 江两岸景色美不胜收。放眼漓江东岸,七星山的七个山峰高高耸立,宛如天 上的北斗七星纵横排列。再看西岸,造型独特的象鼻山更是被视为桂林山水 的象征,各种各样的古老传说流传至今。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这座桥的历史 可以追溯到 1939 年,那时这座桥的名字叫“中正桥”。
1944 年 11 月 7 日晚上,负责防卫漓江西岸的第 170 师奉命炸毁中正桥, 阻止日军进攻桂林。随着“轰隆”一声巨响,中正桥第 2、第 3 孔桥面消失于爆破声中。
11 月 8 日,月牙山失守,敌猛攻西门、南门各阵地,不少阵地失守。
9 日零时,日军第 40 师团两个中队在猛烈炮火掩护下各乘 10 艘登陆艇 强渡漓江。
6 分钟之后,一艘登陆艇率先抵达岸边,艇上日军为抢头功,立刻发出 登陆成功的信号。随后,掩护登陆的炮兵按照原定计划停止了炮击。
防守桂林城东的国军第 131 师抓住机会,在师长阚维雍的指挥下密集射 击,一些日军登陆艇刚过江面中线,即被击沉。先行登陆的日军意识到自己 铸成大错,即拼命攻击第 131 师的堡垒工事,后续部队则利用江面上残存的桥墩,不断向前推进。
守军工事并非由钢筋混凝土筑成,而是采用强度一般的石灰结合大石块 构建。日军以两个分队全部战死的代价,于当晚占领了桥头堡阵地,并向北 渗透到盐街一带。韦云淞得知消息大惊,严令第 131 师和第 170 师派兵消灭突 入之日军,并为夺回桥头堡者悬赏 500 万元,夺回沿江阵地者悬赏 1 000 万元。
两师当即组建突击队,凭借火箭筒、爆破筒、迫击炮、手榴弹,于 10 日 下午夺回桥头堡和部分沿江阵地。日军残部退入附近民房,与突击队展开逐 屋争夺。当晚,突击队在伤亡惨重、无力再发动有效攻击的情况下,奉命撤 回城内。漓江防线支撑了 20 多个小时后,彻底失守。日军后续部队乘势攻下 伏波山,随后渗入市区。
日军在过江人数不多的情况下,不仅顶住了装备精良的国军突击队,还 协同后续部队顺势夺下漓江西岸防御要地伏波山,由此可见,日军的单兵素 质要比中国士兵高出数倍。
日军第58师团、坦克第 3 联队以及炮兵主力部队进攻桂林城北的国军第131师392 团阵地。
第 392 团在分列北门左右的鹦鹉山和铁封山上构筑了坚固的碉堡,两山 之间只有宽不足百米的隘口,在城外还已经挖了一条防坦克壕。依托这一有 利地形,第 392 团使用战防炮制约敌装甲力量,成功地打退了日军多次进攻。 防守城西的第 79 军一个加强团是刚从衡阳保卫战中撤下来的,士气极为低落,9 日黄昏开始,士兵大量溃逃,没过多久防线即告失守。 漓江防线和城西阵地接连丧失,韦云淞判断日军极有可能从城南完成对桂林的包围,他令参谋长陈济桓请示第四战区长官部,要求批准桂林守军突 围。张发奎无法做主,随即请示重庆,但被重庆否决。韦云淞连忙将战况电 报白崇禧,未及回复,又在 9 日下午四时召开紧急军事会议,决定当晚午夜弃城突围。而阚维雍坚持据守与韦意见不合,因为此时部队虽然损失很大,
但还有一定实力,特别是第 170 师尚属完整。第 131 师布防在桂林城东和城北,在日军第 40 师团、第 58 师团的凶猛 围攻下,无法实施突围。而就在这个下午,阚维雍已获悉,防守北门的部队 全部阵亡,伏波山至中正桥头的数连守军亦几乎伤亡殆尽。
晚7 时,阚维雍在防守司令部同韦、陈吃过饭后返回师部,心情十分沉重,韦云淞的弃城命令不能违背,但又深感应尽军人守土抗战之责,弃城而 逃何以对得起牺牲的将士和全国人民?悲愤之余遂举枪自尽,兑现了与桂林共存亡的诺言。
阚 维 雍(1900–1944),原名庆福,号伯涵,祖籍为安徽合肥,生于广西柳州。早年毕业于广西陆军讲武堂工兵科。国军第 131 师师长 1944 年11月在桂柳会战中自杀殉国。后被国民政府追认为陆军中将。
9 日夜,日军已从四面攻入桂林市区。城南守军第170 师向西南败退,与日军第37师团遭遇,其先头部队被俘1000 余人,后续部队被迫返回继续与敌拼杀,战至10日下午,桂林全城被日军占领。
韦云淞 9 日晚带着预备队向城西突围。10日,桂林城防司令部副司令兼参谋长陈济桓指挥部队向侯山坳一带发起冲锋,遭到日军强大火力的阻击。奋力激战中,陈济桓身负重伤,躺倒在地。他在一张名片的背后写下了给韦云淞的遗言:“我口臂受伤,不能脱离战场,决定自杀成仁,以免受辱”,交给了身边的卫兵。然后举枪自杀,壮烈殉国。
陈济桓(1893–1944),新桂系将领。早年参加过护国战争和护法战争,官至营长,后在演习中坠 马伤足。李宗仁出于照顾,任命他为广西绥靖公署 第二金矿主任。日军兵临广西,陈济恒自愿协助韦云淞守城,不幸在突围时为国捐躯。
第 31 军参谋长吕旃蒙坚守不退,遂被日军包围,从容指挥所部奋勇拼杀,奋战至 10 日凌晨,吕旃蒙身中数弹,在德智中学附近牺牲。在这场战斗 中,为国捐躯者共有数百名校尉以及数千名士兵。战事之惨烈,殉城者之众 多,为八年全面抗战城市防御战中所罕见。
吕旃蒙(1905–1944),湖南零陵人,黄埔五期, 陆 军 大 学 十 三 期。 抗 日 战 争 爆 发 后, 被 任 命为陆军第 31 军少将参谋长。1944 年 11 月 10 日晨,在桂柳会战中牺牲。1985 年,湖南省人 民政府追认他为革命烈士。
1945 年抗战胜利后,为了纪念阚维雍、陈济桓、吕旃蒙的抗日功绩,国民政府在桂林七星岩“八百壮士之墓”的旁边修建了三将军墓和殉职纪念塔。 新中国建立后,这三位殉国将领相继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