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战线战役 > 正面战场 > 桂南会战 > 内容正文

桂南会战(六)
来源:萨沙   2018-12-14 10:12:20

  反攻昆仑关

  日军以一个联队兵力向北推进到昆仑关,就没有再继续推进。

  昆仑关在南宁市北面50公里,相传是汉代伏波将军马援所建,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昆仑关扼守南宁通往北面的交通要道,周围地形险要,仅有一条宾邕公路穿关而过。所以昆仑关是南宁的北门户和屏障。昆仑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可谓标准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要隘,从古至今都是兵家必争之地。

  根据史记载,昆仑关从唐朝开始,曾发生过数次大规模的次战斗。其中,最著名是大宋狄青与壮族叛军领袖侬智高之战。当时侬智高派兵扼守昆仑关,彻底封死了狄青进攻的路线。

  狄青率兵赶到昆仑关下,故意大设酒宴,迷惑守关的壮族士兵。接着狄青突然袭击,一举攻陷昆仑关。昆仑关丢失,广西门户大开,侬智高仓皇集中主力在南宁和狄青决战,结果遭遇毁灭性失败。这个杀人恶魔侬智高,兵败身亡。

  老萨:早在本世纪60年代,有些壮族学者声称侬智高是什么名族英雄,真是唯恐天下不乱。对于这种不把中华民族当做自己的民族,煽动民族分裂,民族仇恨所谓学者的作品,为什么能允许公开出版发表?侬智高在广西叛乱,然后一直杀到广东,沿途杀死汉人无辜平民无数。这种嗜血屠夫,也值得歌颂?歌颂这种人属于反人性,反社会,反人类。在国外,歌颂他们的学者,恐怕直接就要坐牢了。

  所以,一旦要反攻南宁,国军就必须首先占领昆仑关。

  当时白崇禧调集重兵,进行了战前部署。

  主要分为三路:

  第一路,切断南宁和昆仑关的联系。已经在南宁附近的桂军夏威的第16集团军。以周祖晃的第一纵队(辖170、135师、坦克一个连),进攻南宁以北之高峰隘。一部进攻南宁以东的四塘、五塘,以策应徐廷瑶之第38集团军攻占昆仑关;以韦云淞之第2纵队(即31军)从南宁以南的大塘、吴圩进攻南宁,并阻击钦州湾向南宁增援之敌。

  第二路,主攻昆仑关。徐廷瑶的第38集团军,以主力歼灭昆仑关附近之敌,然后攻向南宁,协同第16集团军、26集团军围攻南宁。

  第三路,切断钦州湾和南宁的联系。粤军蔡廷楷第26集团军46军及挺进第3纵队,向桂南的灵山县及该县以西的陆屋地区集中。破坏敌由钦州湾至南宁的交通,重点攻击陆屋以西的小董地区,阻敌向 南宁增援;第66军到达宾阳东南的古辣、甘棠之后,应从南宁以东的永淳(现峦城)横县以西的南乡地区渡过郁江,袭击邕、钦公路以东地区之敌,破坏其交通和 通讯,并阻止敌北上增援。

  在蒋介石的命令下,几个军进入广西,包括中央军第5军,第99军,粤军第66军,桂军第36军等共14个师,驻桂林的空军第2路(约100架飞机)也奉令归桂林行营主任白崇禧指挥,支援桂南作战。

  对此,日军居然丝毫不了解,只知道国军在增兵,并不清楚规模。

  所以,12月17日,日军在南宁仅有一个师团近3万兵力的情况下,仍然分兵1万多人,分别昆仑关,龙州进攻。

  就像之前说的,两个联队分别向北面和西面前进,先后占领了昆仑关和龙州。

  占领昆仑关以后,日军21联队留下1个步兵大队和1个骑兵联队,配属炮兵驻守,另外一个大队返回南宁。

  而远在龙州的日军那个联队,因为和南宁直线距离近200公里,周边又都是桂军,一时间不敢撤退。

  这样一来,日军在昆仑关有一个大队,在龙州有一个联队,在南宁则有一个旅团又1个大队。

  台湾旅团则远在南方100多公里的钦州湾一线。

  12月17日,国军向昆仑关的日军发动了全面的进攻,这是日军根本没有预料到的。

  此时在昆仑关的日军仅有第5骑兵联队(下辖两个骑兵中队,总兵力只有几百人)、21联队森本宅二中佐的第3大队和配属的炮兵等部队,总兵力不过近2000人,而进攻的国军有数万之众。

  以主攻的第5军为例,除了下辖3个师以外,还拥有一个坦克团共54辆坦克,中口径山炮野炮20多门,两个德制重炮营,共12门150毫米重炮。

  国军刚一进攻,其猛烈的火力,尤其是配备重炮和坦克,就让日军感到情况不对。昆仑关的日军立即向南宁要求增援。坐镇南宁的第五师团长立即命令靠近昆仑关的第21联队队长率其第1、第2大队及部分骑兵,火速赶往一线。

  于此同时,第5军的进攻已经开始了。

  全部由负伤康复的老兵组成的荣誉一师,配属山炮,反坦克炮,坦克各一个连,在名将郑洞国的指挥下主攻昆仑关。

  邱清泉新22师,则负责切断南宁和昆仑关的联系,兵力防御五塘、六塘地区。

  配属中央军99军梁汉明的第92师则在配合新22师进攻七塘、八塘,阻击南宁增援的日军。

  戴安澜的200师当时暂时在思陇以东、宾阳以南地区集结待命,稍后也投入昆仑关一线战场。

  这样一来,国军在昆仑关方向进攻部队就有4个师,其中直接进攻2个师,阻击援军2个师,兵力还是比较雄厚的。

  不过,昆仑关却并不好打。昆仑关附近山地海拔只有几百米,却全部是起伏的山地地形,几乎没有一块平地。自然,这对于进攻一方来说极为不利,进攻时候所有战斗全部都是仰攻。而日军则是居高临下,不但火力极容易发挥,视野也更为开阔。

  除此天然的地形原因,日军自从占领昆仑关以后,立即开始在此处大量修筑工事。

  第五军军长杜聿明回忆:敌军以重兵扼守,还在昆仑关北的仙女山,老毛岭,同兴堡,四四一,六五三,六零零,罗塘,界首等高地,抢修了堡垒式防御工事。外围有数道铁丝网和鹿砦等障碍物,构成拱卫昆仑关的坚固防线,并以轻重武器变成火网,各阵地以火力互相支援。日军阵地伪装的非常好,阵地和枪口都不容易发现,敌兵在掩体里面休息,高山上观察不到目标,同时附有炮兵,机械化部队加强防守。

  除了以上两个因素以外,日军在昆仑关战役的第一天,兵力是两个大队。日军一个大队的常规编制是配备一个174人的机枪中队,下辖3个机枪排,1个弹药排,每排4挺重机枪,总数12挺。

  另外大队还配属一个55人的炮排,装备2门70mm九二式步兵炮。

  那么,即使标准配置,昆仑关的日军也有高达24挺重机枪,4门九二式步兵炮。

  昆仑关阵地不少,但核心阵地也就罗塘,界首,昆仑关,600,九塘这四五个。换句话说,日军每个核心阵地,都可以配备至少4,5挺重机枪,火力已经相当不弱了。

  至于炮兵方便,日军有4门九二式步兵炮。这种火炮性能不错,尤其非常轻便,适合山地作战,八路军,新四军都把它当做宝贝。九二式步兵炮既可以作为直瞄火炮,也可以作为曲射火炮,可以杀伤进攻国军的有生力量,也可以用于反扑时候摧毁国军坚守的阵地。

  除了这4门火炮以外,日军还强化的配备了3门山炮,3门迫击炮,数门反坦克炮。

  这些火炮都隐藏在固定阵地上,作为防御一方的火力支援,国军的火炮是不容易将他们消灭的。

  可以说,防御一方的日军兵力虽然只有几千人,但火力相当不弱,丝毫不亚于进攻的国军。

  地形占有优势,修建了强硬的工事,武器又相当厉害,那么唯一可以期望的就是对方防御的意志不强。

  遗憾的是,坚强的意志正是日军最强的一点。

  众所周知,在二战中最残酷的几场防御作战,大部分是日军打的。

  塞班岛战役,日军以3万兵力死守1个月,造成进攻的7万多美军伤亡1万3000人。最后日军3万人中战死2万4000人,自杀的高达5000人,只有921人被俘,其中大部分是伤兵,被俘率仅为百分之三。

  硫磺岛战役,2万3000日军死守1个多月,造成进攻的7万美军伤亡近3万人。此战日军22000多人战死,仅仅被俘1000人,被俘率为百分之四。

  冲绳战役,12万日军死守3个月,造成进攻的18万美军伤亡8万多人。日军9万多人战死,1万多人受伤,被俘的仅仅7000多人,被俘率为百分之五。

  可以看到,这三战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进攻一方的美军占有各个方面的绝对压倒性优势。

  以冲绳战役为例,美军基本完全控制制空权,制海权,陆地火炮上也有绝对优势,日军飞机只能依靠神风敢死队做自杀式攻击,而日本海军也只能依靠大和号战列舰做自杀性冲击。

  可是,就算日军占有绝对的劣势,仍然给美军造成相当惨重的伤亡。

  这主要是日军的火力还是可以的,工事修建的也很有水平,尤其战斗意志很顽强,大部分阵地都打到最后一个人。三个战役的日军指挥官,最后全部自杀,没有一个幸存下来。

  实际上,日军可谓二战列强中,最死打硬抗的军队。以最顽强的苏军,德军为例,还是说基辅战役,苏军被德军歼灭70万人,但实际苏军伤亡总数不过16万,其余都是投降的,被俘率高达百分之七十七。

  而最惨烈的柏林战役中,德军75万人也全军覆没,但真正伤亡的不过32万人,其他也都是投降的,被俘率高达百分之五十七。

  至于美军,投降的更多。

  菲律宾战役中,面对日军的进攻,15万美军有11万投降,而伤亡总数还不到1万人,被俘率高达百分之七十三。日军的伤亡更是只有区区3000人。

  而苏军,德军,美军都属于世界第一流的陆军,相比日军的死守的精神,他们还是差了一大截。

  如果一支军队在防御作战中,最后投降人数为十分之一甚至二十分之一,说明这支部队极为顽强狠辣,其战斗意识让人惊叹。

  相对进攻来说,如果防御一方的火力并不亚于进攻的敌人,防御成功的难度不是太大。

  只要构筑坚固有纵深的工事,配合富有防守经验的老兵和轻重武器,由一个老练的指挥官负责,保证后勤补给的通畅,还具有一支预备队,基本上没有什么问题。

  敌人进攻时,防御一方以火力进行反压制,然后利用防御工事和轻重武器大量杀伤敌人,将敌人击退。

  如果防御一方的火力较差,防御起来就比较吃力。尤其是双方炮兵差别大,防御一方必须仔细修建工事,这也不见得能够抵御敌人的冲击。

  相反,如果进攻一方火力大大不如防御一方,那么进攻一方往往可能付出巨大代价,还不能前进一步。因为现代战争已经是火力的时代,靠人多往上冲,唯一的结果就是送死。

  所以,对于国军来说,在日军有地形优势,又修建了完善工事的情况下强攻,不容易成功,更别说日军还有强于你的火力优势。

  这样去进攻,难度是非常大的。

  就是由于难打,才找到国军最精锐的第5军。

  第5军军长杜聿明明白这一战就算打赢,也是惨胜,难度极大,所以,他多次亲赴一线观察地形和日军布防情况。

  杜聿明这个人不用老萨多介绍,他是国军著名的智将。此人作风温和,对待部下非常宽厚,但机智绝伦,是一个绝顶聪明的军人。杜聿明最大的特点具有极强的分析能力,也能果断做决定,也就是所谓的好谋善断。不管情况如何复杂,他总能想出对策。

  杜聿明这种人,就属于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的那个将。

  杜是黄埔一期出身,根正苗红,加上他身经百战,军事素质极高,更重要的是他还懂的一些政治,很快就脱颖而出。

  杜聿明早在长城会战期间,就是徐庭瑶部下一个旅长兼任副师长。那一战中央军打的极为惨烈,连师长关麟征也负伤,由杜聿明代替指挥。

  杜聿明指挥的不错,他的部队和日军血战很久,是三个关口中最后一个失陷的。

  在实战中,虽然中央军战士死守每一片土地,死光了一层退一层,无奈火炮,坦克和日军相差太远,很多时候伤亡是敌人数倍,甚至10倍。尤其面对日军坦克,国军毫无办法,只能用敢死队员背着集束手榴弹,同归于尽。

  杜聿明在此战中也受到很大的刺激,对装甲兵很感兴趣。

  随后,杜聿明在剿共战役中表现突然,百战百胜,将鄂豫皖苏区肃清的就是他,将数万红军在黄河打成两截,导致河西的西路军2万多人全军覆没的也是他。

  在一系列的作战中,杜聿明表现出自己高人一筹的判断能力和分析能力,包括当时著名的黄埔将领徐庭瑶,关麟征,胡宗南等等,都逊他一筹。

  由此,杜聿明被蒋介石看中,提拔为装甲兵团指挥官,也就是所谓的少将团长。

  这个官衔不大,看起来似乎是降职,实际上却是一个辉煌的升官,前途不可限量。

  杜聿明在这个岗位上表现的很好!他是步兵军官出身,并不懂装甲兵理论,况且当时装甲兵理论也都是雏形,至于坦克结构,驾驶,养护等等一切东西,杜聿明也不了解!

  这段时间内,杜聿明不耻下问,上到德国军事顾问,下到普通坦克驾驶员修械员,他一律虚心向他们学习,花费了1年多时间,把这些东西搞得一清二楚。

  杜聿明和林彪一样,是一个以身作则的人。他经常和士兵一起出操,一起吃饭,从不搞什么特殊化。

  打仗时候,杜聿明经常去最危险的一线指挥,有时候甚至跑到团指挥所,甚至营指挥所去。

  又一次,杜聿明去一线看地形,一发子弹飞过来,将他肩部棉袄打穿,好在没有伤到皮肉。

  杜可谓国军顶尖的将领,从能力上来说,他和林彪不相上下,但杜有个最大的缺点,在于他很多时候明知道上级的命令是错误的,却仍然执行。

  可以说,杜聿明如果是一个低级军官,这样做没有错。可是,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用徐向前的话来说:自古以来是花费了多少鲜血才总结出来的经验。

  打仗必须以胜利为第一目标,如果明知道要打败,还去听长官的,这种人也算优秀将领吗?

  而林彪在绝大多数时候,都是固执己见,谁都不买账,甚至还回电讽刺:请主席(毛泽东)头脑冷静思考!

  但杜聿明则不同,这是他一生最大的问题,也导致了他一系列的败仗,包括著名的野人山大撤退,淮海战役,辽沈战役。

  其实抛去这些不说,早南京保卫战期间,上级命令杜聿明留下德国1型坦克和英国维克斯坦克参与防御,杜就不同意。

  因为当时还有16辆水陆两用的维克斯轻型坦克。由于这种两栖坦克可以不借助桥梁,船舶,自己渡过河流和琥珀,更适合南京水网纵横的地形。在上级坚持使用德式坦克,杜就没敢说什么了。结果就是,德国1型坦克根本没办法从到处都是河流的南京城撤退出来,最后全部损失掉了。其中大部分不是战损,而是在抢渡长江时候,落入江水里面。

  显然,林彪比杜聿明高出一大截,当然不是指能力方面。

  此次杜聿明亲自赶赴昆仑关前线观察日军阵地,经过几天细致,得出结论:昆仑关日军的野战工事已经是一个完整的体系,绝对不可小视。好在,因为日军驻扎时间不长,并没有修建钢筋混凝土的永久性工事,而基本都是土木工事,所以国军的火炮还是勉强可以对付的。

  当时昆仑关日军攻势大概是这样,昆仑关为核心阵地,围绕着昆仑关核心阵地有一圈二线阵地,包括从北方开始,顺时针以此是600高地(也叫60高地),罗塘,同兴堡,石桥,枯桃岭,654(也叫65高地)。

  在第二层阵地的外围为第三层阵地,从北往南,顺时针以此是仙女山,金龙山,老毛岭,441高地,九塘,同平,马鞍山,马岭墟等等。

  防御的核心为昆仑关主阵地和第二层的罗塘,界首两个高地。

  由于南面的九塘就是通往南宁的公路必经之处,九塘必然是日军增援部队主攻方向,所以显然不能选择这里作为攻击点。

  那么,不能从昆仑关南面进攻,只能从东西北三面进攻。

  杜聿明根据这一情况进行分析,认为如果想占领昆仑关,必须首先占领罗塘和界首高地其中之一,但要占领界首和罗塘高地,又必须首先占领外围的老毛岭和六五三高地。

  当时杜聿明认为,为了速战速决,应该打开一条攻击路线,直接杀到昆仑关。国军无需占领昆仑关外围日军所有高地,只需要选择一个方向突破就可以了。所以必须首先占领老毛岭或者六五三高地,然后占领罗塘或者界首,接着直接攻击昆仑关核心阵地。

  事实证明,这个想法虽然美好,但并不正确。此次是杜聿明低估了日军的防御能力!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