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双方的战役企图及兵力部署
1937年11月日军占领太原以后,特别是1938年春占领同蒲铁路南段以后,在华北,抗日游击战争即进入主要地位,而正规战争则退居次要地位,中国第八路军(第18集团军)各部队深入日军占领区后方,广泛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根据地,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形成了辽阔的敌后战场,支撑着华北抗战,有力地配合着正面战场的作战。第二战区阎锡山所部大部退到同蒲路以西,消极避战;第一战区卫立煌所部一部分(平汉路方面)退到黄河南岸布防,一部分位于晋东南,其主力则控制于中条山地区,与日军形成对峙,并与八路军开辟的敌后战场相毗邻。
中条山位于山西省南部,紧靠晋、豫、陕三省边界地区和黄河大转弯(由北南流向转为西东流向)处北岸,东西约170公里,南北约50公里,东至太行山、太岳山,西接吕梁山,向西屏障潼关、西安,向南屏障洛阳,向北俯控同蒲路,是华北、中原和西北的战略枢纽地带。中条山地区在抗战时期却不是晋绥军的防区,亦不属阎锡山的第二战区管辖。驻守这里的是国民党的中央军,在战区划分上则归之于卫立煌为司令长官的第一战区。1938年春,山西境内的中国军队为减少正面损失,将十数万之众的部队分散于晋南地区,建立防御工事,开展游击作战。日军侵占山西后,“为了固华北、抑洛阳、窥西安,自1938年以来曾十三次围攻中条山,但均未得逞”。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有原西北军杨虎城部改编的第四集团军的顽强守卫。
1938年5月3日,当西线抗日的形势到了十分危急的时候,第38军军长孙蔚如命令李兴中师长带领177师、独立47旅,东渡黄河,开赴山西永济、临晋对日军作战。
他们到达永济后,在县北的东张村一带修筑工事。5日晚,日军携带精良武装偷袭177师,从东吕村北与177师前哨部队的遭遇战,到围歼张营村的日军,再到周吴沟内对日军的伏击,直打得日军尸横遍野。这是西北军独立抗战的第一场战斗,大获全胜,极大地鼓舞了我军的士气!
首战张营告捷后,他们又浴血吴王渡、北袭万泉、夜取河津、占领荣河、攻克虞乡车站、收复虞乡县城、袭取安邑,先后收复晋西南的十三个县,逼迫日军退守运城。西北军抗日伊始就取得了巨大的胜利。
1938年6月,38军升格为31军团,下辖教导团、骑兵团、38军(军长赵寿山)和96军(军长李兴中),每军以一个师和一个独立旅编成。
1938年7月22日,孙蔚如率领3l军团的在陕部队渡过黄河,进驻晋南的中条山。随着17师(师长赵寿山)、177师529旅(旅长许权中)的归队,兵力达二万余人。
1938年8月8日,三千多日军从运城方向扑向永济,开始了对中条山的第一次扫荡。黎明,日军十几门大炮对永济城外的我军防线开始了炮击,9架飞机也盘旋掷弹。从中条山下的西姚温到黄河岸边的永乐庄,中国军队20多里的防线上火光冲天,硝烟弥漫,永济保卫战开始。
31军团历经东原阵地战、尧王台争夺战、逆袭西姚温、栲栳镇的敌后战、喋血蒲州城等激烈战斗,歼敌千人。战斗中,涌现了副团长杨法震率机枪手开道、300壮士杀开血路;逆袭西姚温,张希文营与日军肉搏一昼夜,全营殉国的英勇壮举。在永济失守后,教导团又在第二道防线---韩阳镇坚守了十余天,在腹背受敌的情况下,遵照命令,9月初撤出韩阳镇。至此,永济战役结束。
永济失陷,韩阳撤兵,从局部上看是中国军队的失利;从战略上讲,为中国军队争取到了时间和空间。永济保卫战,我军以劣等武器、以较少的兵力与之作战,打掉了鬼子的骄狂之气,提高了我军的抗战勇气。永济战后,中国军队各部已集结到位,中条山防务也基本就绪。日军虽然占了永济和风陵渡,但惧于中国军队的中条山防线会断其后路,仍然不敢举兵渡过黄河。在随后的9月、11月、1939年1月、3月,他们又击退了日军对中条山的四次扫荡,巩固了中条防线,保卫了中条山人民的安全,获得中条山人民的赞誉。可日军视第四集团军为中条山的“盲肠”,必欲除之而后快。于是,继1939年“三二九”大扫荡之后,6月上旬,日军再次发动了更大规模的“六六”战役。
这次日军使用的兵力有:牛岛实常第二十师团的4个联队,前田治第三十七师团的1个联队,第二十八骑兵联队,并配有野炮第二十六联队,山炮第一联队,共3万余人。在山口集成飞行队30多架飞机的支援下,兵分9路,由芮城县的陌南镇到平陆县的张店四州山等地,构成一个半孤形包围圈,向第四集团军阵地实施了全线进攻。日军此次作战的目的,是要将“第四集团军所属的第三十八军、第九十六军歼灭于芮城以东茅津渡以西地区,同时以山炮30门炸毁陇海路灵宝铁桥,彻底破坏陇海线之运输”。
1939年上半年,第四集团军是由第三十八军、第九十六军和川军第四十七军共3个军4个师和2个独立旅组成。第三十八军独立第四六旅驻平陆县城及其以东地区;第十七师驻守张茅公路沿线的茅津渡一带。第九十六军驻平陆县城以西至芮城陌南镇以东地区。李家钰的第四十七军防守夏县南部。第四集团军防地北面是连绵起伏的中条山脊,南面是天险黄河,北高南低,处处深沟巨壑,2万多人的部队在这个狭长地带,面山背水,很少回旋余地,地形十分不利;同时,中国守军战线长达60华里,仅有2.6万人防守,而敌人达3万多人,在兵力上也占劣势。
1939年6月6日(农历己卯年四月十九日)拂晓,日军步、骑、炮、空各兵种,联合向防守中条山西部的第四集团军阵地全线发动了进攻。
在东段,驻张店日军的二十师团第八十联队主力,沿张茅大道南下,向第十七师阵地岭峤、下牛、部官、大坪头进犯,以便把三十八军和九十六军隔断,然后包围予以歼灭之。同时,日军二十师团八十联队一部,经南北横尖向风口、红咀、连家湾一带独立四十六旅右侧阵地发动进攻;山北从善、大小李、西姚的日军第三十七师团重松联队主力1500余人,在炮兵、飞机配合下,分两路进攻风口、红咀独立四十六旅阵地北侧。
在西段,张村、曲村、姬家窑和蚕坊村的日军二十师团七十九联队三、四千人,于6日拂晓向第四集团九十六军一一七师一零五七团阵地扁豆凹、东黄草坡,一零五九团阵地西黄草坡、麻沟岭、猪嘴崖、凤凰咀阵地,发动猛烈进攻。
第四集团各部在东、西各线英勇抗击了日军的进攻,多次打退了敌人的攻势。但经过18小时激战,形势急剧恶化。第四集团总部遂决定调整部署,缩短战线,除令四十七军抽3个团攻击张店敌之侧背,三十八军十七师以有力部阻敌南犯外,令九十六军主力东撤,准备在平陆以西山地设置防御阵地。
6月7日,东、西两线终日苦战,形势继续恶化。在东部,7日拂晓,侵入太臣一带的日军3千余人,继续南犯,占领坂头。独立第四十六旅大部队向平陆以北的东坪头阵地转移。在西部,一一七师各部于7日转移时,因部队通讯联络不畅均未按时到达位置,而形成从庙底、西吴到张峪20多里大空隙,日军乘隙而进。下午5时,日军又从北、西两面,向张峪及柏树崖独立四十七旅发起攻势。下午6时,日军从东西北三面向平陆县城郊进逼,把第九十六军和独立四十六旅包围在平陆县城、太阳渡、大涧北、赵家坡等黄河北岸一个东西不到10里的低洼区。第九十六军和第三十八军独立第四十六旅陷入绝境,面临着全军覆灭的危险。
在此万重危急的形势下,独立第四十六旅旅长孔从洲根据本旅在敌后侦察所得的情况以及平陆县牺盟会等送来的情报,断然决定组织本旅部队星夜向北突围。他先要工兵连排除阵地前雷区的地雷。又指定一个连为突围前锋,为该连队配备了十几挺机枪,每人携带了大量的手榴弹,向北打开通路。前锋部队象一把尖刀,突然插入敌人后方,直出东车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举歼灭了敌人两个炮兵中队和后方医院;并收缴了一个伪军连的枪,破坏了公路和电话线,缴获了山炮12门,迫击炮4门。天色微明时,独立四十六旅进入夏县境内的东吴和南吴村山区埋伏下来。两天之后,他们回到平陆县与第三十八军军部会合。
独立第四十六旅出敌不意向北突围,打乱了日军部署,使九十六军绝路逢生。被逼到黄河岸边的一七七师师长陈硕儒见已临死地,为保存抗战实力,则率领身边不到3个团的兵力,猛向西边敌阵扑去,退。守军举行反攻,接连收复淹底、古王、计王、毛家山、庙凹、茅津渡、平陆县城、芮城县城等。21日,日军退回运城。
“六六”战役,进行了半个月,这是第四集团军在中条山进行的最大的也是最惨烈的一次战役,我军伤亡及失踪官兵达8800余人,日军伤亡约5000多个。
此次战役粉碎日军对中条山的大规模进攻,在战略战术上都是成功的。战后,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到中条山巡视,称颂第三十八军是“中条山的铁柱子”。报纸新闻向全国报道称:“晋南大战,我军又造成光辉的胜利。
1940年10月,第四集团军被调离中条山。此时的中条山似乎是座坚不可摧的抗战堡垒,很多军校的学生毕业之后,纷纷要求来中条山抗战,中条山一时之间成了全国抗日青年的神往之地。但1940年以后,形势发生了变化。首先被称为“中条山铁柱子”的孙蔚如的第4集团军突然被蒋介石调离了中条山,而接着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也突然离开到重庆受训,蒋介石派军政部长何应钦来第一战区指挥中条山的防务。
这其中暗藏玄机。第四集团军是参加过西安事变的部队,一向被蒋介石认为有赤化嫌疑,而卫立煌在这一段时间也同八路军走得很近,这下明白了吧。
1941年春,第一战区在黄河以北共有11个军,其中4个军配置于太行、太岳山区,7个军配置于中条山区。这7个军的具体部署是:第8军(新27师、第165师)守备中条山西侧;第5集团军以第3军(第7、第12、第34师)、第17军(第84、新2师)由左向右,并列守备垣曲、桑池之线以西地区(中条山西部);第14集团军以第43军(第70、暂第47师)、第15军(第64、第65师)、第98军(第42、第169师)并列守备中条山北侧;第9军(第47、第45、新第24师)守备中条山东侧。中条山守军总兵力共16个师,约15万人。日军则以第36师团(晋城附近)、第37师团(运城附近)、第41师团(临汾附近)和第35师团(豫北道清路上)等部配置于中条山周围,担任同蒲路南段和晋东南、豫北地区守备。
日军“华北方面军”的主要任务是确保其占领区的安定,主要作战对象是“中共军”日军将中国军队区分为重庆军(或中央军)、中共军及其他地方军。,即深入其后方的八路军(第18集团军)。1940年秋,八路军发动的百团大战“给了华北方面军以极大打击”。以后,日军更加震慑于“中共军”的强大威力,认为该军是“华北治安肃正的最大癌症”,必须集中全力予以“剿灭”,所以“华北方面军的主要任务是剿共”。但中条山地区近20万“重庆军”的存在,“牵制着日军3个师团。首先将其消灭,日军即可自由行动,那时候可以全力对付中共军”,因而决定发动中条山会战。
1940年秋冬,日军对八路军百团大战进行报复性的“扫荡”以后,其第1军立即提出向中条山实施进攻,以求肃清第一战区在山西境内的部队、将日军警备线推进至黄河北岸的作战计划。“华北方面军”同意这一计划,并请求“中国派遣军”增加兵力。于是,“中国派遣军”决定从武汉第11军抽调第33师团、从上海第13军抽调第17师团拨归华北方面军序列。“华北方面军”则将第33师团配属给第1军,将第17师团与担任苏北、皖北警备任务的第21师团换防,将第21师团配置于豫北温县、沁阳一带,投入中条山作战。除上述兵力外,第1军又从其辖区内抽调独立混成第9、第16旅团及骑兵第4旅团各一部参战,总兵力约10万人;日军大本营又从关东军调来飞行第32、第83战队,加强第3飞行集团,在运城、新乡两个机场展开,支援地面作战。
1941年4月10日,“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多田骏在1941年度“治安肃正作战”的报告中对发动中条山会战的目的作了如下的说明:“利用这次增兵之机,本军对晋南地区的中央军,努力以大兵力作战,除图谋一扫黄河以北的中央军势力外,主要是为了好集中力量对共产军根据地进行毁灭战。”对作战企图作了如下规定:“当前任务在于消灭和扫荡盘踞在晋豫边区的中央军主力,消灭其在黄河以北的势力”,“扩大和利用这次会战的战果,借以确保华北安定,并加强对重庆政权的压力”。第1军决定“彻底集中兵力(甚至不顾警备地区的治安下降)”进行此次作战。其作战指导的一般要领是:“1.置作战地区于张马—垣曲一线,将中条山分为东、西两个地区把作战重点始终保持在西部地区。为此,决定从42个大队中集中35个大队,俾能保持优势兵力,把敌人完全包围起来予以歼灭。2.在正面利用既设阵地和黄河障碍,以挺进部队切断退路,从两侧迅速突入守军纵深,将敌完全包围。3.为了确保包围圈,采取双重包围部署,以第36师团、独立混成第9旅团为内侧包围兵团,以第37、第41师团为外侧包围兵团,将中国守军切实包围。作战过程中,还要调整包围线,防止敌人逃脱,并要特别增强外侧包围部队的兵力。4.要特别重视切断作战,为此要部署许多经过挑选的挺进队,走在敌人退却和逃脱的前面,占领黄河北岸重要地点,切断守军退路,防止其向黄河南岸逃脱。因此,另采取一切措施,隐蔽企图,在黄昏以后行动,快速袭击敌人。然后在包围圈内反复扫荡,将其全歼。”
1941年4月下旬,日军作战部队全部到达集结位置,完成了战前准备。
中国第一战区主力自1938年春进入中条山地区到此次会战前,已长达3年,本有充裕的时间利用有利地形构筑坚固工事,整训部队,养精蓄锐,加强战备。但由于中国最高当局的错误决策以及上下之间、部队之间矛盾错综,指挥不灵,办事因循拖沓,不求实效等原因,原定一年的整训拖了两年半尚未完成,对内制造摩擦,对日疏于戒备,而且由于较长时间未遭日军大规模进攻,反而助长了侥幸苟安的心理。当日军向中条山地区增调兵力时,军事委员会军令部判断日军有进攻中条山区的企图,拟定了第一战区作战指导的三个参考方案:“第一案,主力向黄河南岸撤退,巩固河防;第二案,乘敌集中尚未完毕,制敌机先,以击破其攻势;第三案,采取机动战术,变内线为外线作战。”4月18日,军事委员会总参谋长何应钦赶到洛阳,召集第一、第二、第五战区高级军官军事会议,研讨晋南三角地带的作战准备。何应钦指出:“中条山地位异常重要,如现三角地带一部为敌占领,则陇海路不独深感威胁,且洛阳恐亦难保,西安亦危。设洛阳西安不守,则第五战区侧背完全受敌威胁。”同时认为:“晋南之敌,似将逐次夺取我中条山各据点,企图彻底肃清黄河北岸之我军,然后与豫东之敌相呼应,进取洛阳、潼关,以威胁我五战区之侧背,或西向进窥长安。”在20日第二次会议上,何应钦基本上采用军令部第二案的精神,对晋南作战作出下列指示:“为确保中条山,(一)第一步,应相机各以一部由北向南(93军),由东向西(27军),与我中条山阵地右翼各部合力攻取高平、晋城、阳城、沁水间地区,以恢复29年(1940年)4月前之态势。(二)第二步,与晋西军及第二、第八战区协力,包围晋南三角地带日军而歼灭之。(三)最低限度亦须能确保中条山。”为此,要求第一战区晋南作战部队应速作准备,派高级参谋前往现地侦察地形、敌情,提供作为以后作战指导的参考;防守中条山的各部队应依山地之特性,以火力封锁各道路口;利用中条山纵深地带,多构筑斜交阵地,以备一点被突破时尚可依交叉火力扑灭之;对主阵地带工事,须随时日而增强之,等等。
4月28日,军事委员会军令部判断日军有由沁阳、济源及横岭关、皋落镇进攻垣曲之企图,遂于5月2日令第一战区加强中条山阵地工事,破坏、阻塞主阵地前的道路,以1个军向高平、博爱,另以1个军向闻喜、侯马、夏县采取攻势,以击破日军攻势;令第二战区晋西部队向同蒲路、第五战区汜东部队向陇海路各当面之敌进行牵制。第一战区于5月3日制定作战计划。其方针是:“为打破敌之进犯企图,制敌机先,积极实施游击,以粉碎敌之攻击准备及兵力集中。”其指导要领是:“(一)第27军以一部积极向新乡、博爱间道清铁路沿线游击,可能时力求打破敌对白晋公路之封锁。(二)第24集团军,以有力之一部分别对安阳、淇县及壶关一带游击。(三)第9军之冀察游击第1纵队,以有力部队进击温县以东,积极实施敌后游击;该军第47师控置于王屋、邵源间,修筑封门口一带工事。(四)第14集团军,以有力一部对高平及沁水、翼城方面积极实施游击,可能时力求突破阳城。(五)第80军配属之河北民军,以主力进出同蒲路、安邑、闻喜以西积极游击。(六)第36集团军,以一部加强中条山西段之游击。”但各军的出击部署尚未完成,日军已开始进攻。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