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战线战役 > 正面战场 > 南京保卫战 > 内容正文

1937年南京保卫战(上)
来源:抗战史记   2022-06-13 15:10:02

  1937年11月12日,上海沦陷。淞沪会战结束。日军不给国军喘息之机,迅速苏南地区挺进;进而威胁国民政府首都南京。

  一.苏南战场溃败,日军挺进南京

  1937年11月13日拂晓(上海沦陷第二天),日军精锐第16师团先头部队溯江向白茆口,浒浦镇一带挺进。此时,国军主力尚在20公里以外的支塘以东,白茆口只有少数江岸守备部队。下午3时白茆口即告沦陷。日军第16师团开始全面登陆。与此同时,第11师团从正面向吴福线追击。

  1937年11月14日,日军精锐第11师团攻陷太仓。当天日本华中方面军司令部下达命令:“方面军决占领常熟,苏州,嘉兴一线,准备尔后作战。上海派遣军应占领福山,常熟,苏州一线”。此时,从淞沪会战撤退的国军部队,在慌乱中抵达吴福线。但大部分工事竟没有钥匙,又没有工事地图,以致无法使用。国民政府重金打造的吴福线,却因管理不善,未发挥应有的作用。

  日军精锐第9师团则于15日占领昆山。11月16日清晨,国军第98师第294旅在三里桥击退日军先头部队七八百人突击。傍晚,日军二三百人在18辆坦克配合下,再次发起攻击。被国军击退,炸毁2辆坦克。

  在福山方向的日军,在谢家桥遭到桂军第48军第176师阻击。桂军发起多轮反冲击,第176师1051团代理团长蔡朝锟,营长夏演生均在反击中英勇殉国。第170师第1016团长谢志恒在第一线督战中,中弹牺牲。11月19日,北线福山失陷,南线日军已进抵苏州城郊。

  第三战区左翼军总司令薛岳于19日发出自吴福线撤退的命令,苏州,常熟当日即失陷。

  南京大屠杀罪魁-松井石根(战后被东京国际军事法庭判处死刑)

  对于吴福线的溃败,第15集团军总司令罗卓英发给蒋介石密电中总结:“吴福线既设工事无图可按,无钥开门,无人指示。嗣后锡澄线及其他阵地,须在相当时期指派部队,预为人掘,派人看守,预先配置及工事图发给师以上司令部使用,并令地方政府预置柴米食盐等物。”蒋介石同意罗卓英的意见,将该电报转给第3战区副司令长官顾福同和江浙两省主席陈果夫,朱家骅。这一定程度上稳定了锡澄线的情形,但未能改变整个战局。

  从上海转进的国军第15,第21集团军,于11月19日奉命撤离吴福线,分段逐次向锡澄线转移。锡澄线于1934年至1936年与吴福线同时构筑,北起长江边江阴(澄江)要塞,南至沪宁线上的无锡。淞沪会战后,曾在9月20日完成全线补充构筑;但由于战事紧急,部队调动频繁,后方征集民工不易,造成补充构筑实际完成情况并不理想。

  而日军精锐第9,第11,第16师团不待休整,直接向锡澄线急进;日本华中方面军发动了向湖州,无锡攻击的预备命令。国军在转进锡澄线的过程中,就与正面追击的日军多次发生战斗。

  11月23日拂晓,粤军第66军第160师在祝塘,艾家桥一线与追击日军对峙。上午11时,该师第956旅与日军千余人激战,成功扼制日军攻势。25日拂晓,日军集中兵力发起猛攻。经第956旅官兵沉着应战,再次将敌击退。但此时,左翼郁家桥,华墅镇一线国军混乱,被日军冲破。上午8时,日军另一部步骑数百人猛蹿至璜塘阵地。下午1时,日军集中大炮猛轰第956旅阵地,接着约五六百日军发起冲击。粤军采取近战,将敌放近再反击。但终因寡不敌众,祝塘镇失陷。

  当天,日军向无锡城发起进攻。刚刚由江阴到达无锡的独第34旅,自清晨起,即向位于无锡城东北角的日本纱厂发起进攻。成功将先一步抢占的日军驱逐出城,并击退敌反扑。傍晚,无锡城郊的国军奉命撤退,一部撤往常州,一部向皖南撤退。由第74军第58师掩护撤退。日军出动坦克10余辆,飞机10余架,全力追击转进中的国军。第58师反攻,挡住日军,并炸毁敌坦克3辆。但很快,日军再兴攻势;转向第1师阵地突击,第1师组织敢死队,一举炸毁日军坦克4辆,击退敌攻势。当晚,日军第9,第11,第16师团攻陷无锡。

  26日7时起,日军向璜塘发起全线冲击;第160师孤军奋战,很快被迫撤守。锡澄线被突破。

  日军参谋本部于1937年11月28日,下达电令:“向南京追击”。松井石根在这一天的《阵中日志》写道:“次长来电报传达了参谋本部关于进攻南京的决定,我欣喜地感到,这些天我竭力鼓动的意见终于凑效了”。

  日军各部,遂分别沿京沪铁路,江南大运河,太湖及北岸公路追击国军,并于1937年11月29日攻占常州。与此同时,集结在长兴,湖州一带的日军第114师团占领宜兴。日军为扫除后方威胁,抽调精锐第13师团1个旅团沿锡澄公路攻击前进。江阴国军守军与日军进行激烈的战斗。

  川军出川抗战

  二. 川军浴血广德

  与日军在向锡澄线进攻的同时,精锐第18师团向安徽广德发起突击。负责防守广德的是刚刚出川的川军东路军共5个师2个独立旅。这些川军装备简陋,为了出川抗战,已长期的翻山越岭,风餐露宿。尚未休整,就与日军精锐作战;很多川军战士连坦克都没见过。

  1937年11月26日,日军第18师团在坦克,装甲车配合下,向太湖以南地区挺进。由饶国华将军率领的第145师,在广德以东的泗安与敌激战。面对敌机械化兵团,川军很快被击溃;泗安失守。当晚,从侧翼赶来支援的第146师范绍曾部,凭着夜幕向立足未稳的日军发起夜袭。经过通宵血战,川军收复泗安。随后,双方在广德,泗安展开反复拉锯战。

  27日,泗安再度失守。川军又组织夜袭,28日黎明,从四面将泗安包围。独立第14旅卫兵连长胡荣程和排长赵学贵,率领一支百余人敢死队,攻入城内。在激战中,胡荣程连长,赵学贵排长英勇殉国,敢死队百余勇士全部壮烈殉国。泗安再度光复。

  抗日英烈—饶国华

  29日10时,恼羞成怒的日军主力1个旅团,并调动大量战车,重炮,向泗安发起全线总攻。饶国华率部拼死抵抗。血战至下午2时,第145师寡不敌众,泗安失陷。饶国华指挥所部退守界牌。30日,日军向界牌进攻。饶国华亲率20多名手枪前往一线督战,并大喊:“后退者一律枪决”。第145官兵竭力阻击,但在敌强大的攻势下,左翼第433旅擅自撤退,这引发了右翼第435旅溃退。随着坚守祠山的一个团被冲垮,界牌失陷。饶国华骑上卫士的自行车回到广德以西的后方师部。当晚,他留下遗书后,在广德东北外举枪自杀。不久广德沦陷。

  江阴国军江防炮兵

  三. 血战江阴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早于1937年八九月间,在江阴附近江面实行沉船封江,以阻止日舰自由上驶。经过两个多月沉船,共沉大小军舰,商船,趸船43艘,总吨位6.38万吨。另外还填入大量石子。从9月22日-29日,日本海军派出第二航空战队和第二联合航空队机群,袭击江阴中国海军。中国海军“平海”“宁海”“逸仙”“建康”“楚有”“青天”“湖鹏”“湖鹗”“江宁”等舰艇相继被击沉,伤亡数百人;损失惨重。但海军官兵浴血拼杀,击落日机11架,击伤多架。

  1937年11月9日,蒋介石电令江阴要塞司令许康等“各要塞守备部队官兵,虽致炮毁弹尽,亦不得擅退,须与要塞共存亡。” 此时,江阴国军由江防总司令刘兴指挥,所部有第103师何知重部(黔军),第112师霍守义部(东北军),江防部队欧阳格部,要塞部队许康部,以及海军炮队。其要塞备炮61门(内含150毫米新炮4门,180毫米新炮8门)。

  1937年11月28日,日军分别进抵南闸,云亭线,向江阴国军冲袭。黄山炮台对日军实施压制轰击,成功击退敌军进攻。同时其他各炮台,也全线炮轰;一举击沉日舰两艘,击伤十数艘。当晚南闸一度失守,经过国军官兵反复冲杀,复第二天拂晓前夺回。次日,双方仍在南闸,云亭一线血战。至晚,国军伤亡惨重被迫撤向青山,板桥一线。

  装备简陋黔军(之后他们参加南京保卫战)

  1937年11月30日,日军向江阴城发起攻击。国军第103师第618团与日军血战定山,阵地一度丢失;后由夏民安连长率敢死队经过四五个小时反攻,成功夺回;夏民安连长壮烈殉国。在之后的战斗中,该团英勇炸毁日军战车7辆。是夜,国军第112师一部突袭南闸,竟冲入日军一司令部,击毙敌指挥官一名,毙伤敌寇数十人;至拂晓前撤回原地。

  黔军抗日名将-何知重

  1937年12月1日,江阴保卫战进入白热化。中日双方展开激烈的炮战,鹅山,萧山,黄山各炮台被击毁4门火炮,通讯设备全部被破坏。日机向国军各炮台猛轰滥炸,企图彻底切断江上交通。午后,江阴城内国军守军力战不支,被迫撤退。时日,日军在20余辆战车掩护下,由西北关冲入城内。第103师师长何知重,将所部第613团,第615团和第618团全部投入反攻,成功将日军逐出城。然而当天下午六点,南京卫戍司令长官唐生智却电令撤守镇江(昏招),留一团坚守黄山要塞;江阴失守。在撤退中,第613团长罗熠辉中伏殉国。黄山要塞战斗一直打到12月8日。随后第103师撤入南京,参与保卫的中山门战斗。

  江阴阻击战同时,日军各部继续向南京方向挺进;至12月8日,金坛,丹阳,溧阳,溧水,句容,镇江先后陷落。日军占领整个苏南地区,南京失去了最后的屏障。

  南京大屠杀罪魁-朝香宫鸠彦亲王

  四.日军进攻南京部署

  日本政府早于1937年12月1日,以大陆命第7号,下达了华中方面军战斗序列令。华中方面军司令官为松井石根大将,参谋长冢田攻少将,下辖上海派谴军与第十军。2日,东京方面免去松井石根上海派谴军司令官兼职,由朝香宫鸠彦中将(亲王)接任。华中方面军除第101师团奉命驻守上海外,其他各师团,支队都不同程度投入南京方面战事。

  其中直接参与攻击南京城的部队有日军王牌中的王牌第6师团及精锐第9师团,第16师团,第3师团先谴队,第13师团山田支队,另有第114师团,国崎支队等,总兵力约10万余。绝大部分都是日军首屈一指的精锐,武器装备精良;弹药充足;而且挟有强大的空中,海上支援。

  华中方面军于12月1日,接到大陆第8号命令:“华中方面军司令官须与海军协同,攻占敌国首都南京”。当天,华中方面军即对所属两军作出如下进攻部署:

  1.华中方面军计划与海军舰队协同攻克南京。

  2.上海派谴军主力于12月5日前后开始行动。重点保持于丹阳,句容方面, 击破当面之敌,进至磨盘山脉西部地区。令一部自扬子江左岸地区攻击敌之背后,同时截断津浦铁路及江北大运河。

  3.第十军主力于12月3日前后开始行动,以一部自芜湖方面进攻南京背后,以主力击破当面之敌,并进抵溧水附近,应特别对杭州方面加强警戒。

  接到命令后,华中方面军各部迅速向南京进击,其以上海和太湖以东作为最初出发地,沿太湖两侧攻向南京。日军企图以包围之势进逼南京,占领国民政府首都,并围歼国军部队于南京城下。

  中国空军第一位王牌飞行员-乐以琴

  五.南京空战失败,日军彻底掌握制空权

  早在八一三淞沪会战爆发的第三天(8.15),20架日本海军航空队攻击机就首次轰炸南京,大校机场,明故宫机场,八府塘,大行宫,中山东路等遭到轰炸,南京军民伤亡数十人。中国空军奉命迎战,南京国军守军高射炮部队也开火还击,共击落日机4架,击伤多架。

  1937年8月16日,日机又分5批共出动约70架次空袭南京,中国空军战机全体出动,当日共击落日机8架。此后,日机便不断飞来南京或周围地区轰炸。8月26日深夜至27日凌晨,日机分2批共14架夜袭南京,向居民稠密区投掷炸弹与燃烧弹。日本海军第三舰队司令长官长谷川清中将于9月14日发出电令,由第二,第四和第五空袭部队组成南京攻击部队。在9月16日以后反复攻击南京,主要目标为南京地区的航空兵力,军事设施及主要政府机关,指挥官由第二联合航空队司令官兼任;共指挥72架各种类作战飞机。

  1937年9月17日,日军第二联合航空队司令官三贞三中将发出“集中各部队的精锐,编成南京空袭部队,断然在敌首都南京上空实施有史以来空间的航空决战的壮举”。根据这一计划,日机9月19日至25日,对南京进行了11次轰炸。

  1937年9月19日,77架日机分2次空袭南京,对中央广播电台(后迁往武汉,长沙;1939年才迁往重庆。成为中国抗战最重要的宣传机构,被日本政府称为“重庆之蛙”),首都警备司令部和居民住宅进行了轰炸,下江考棚,白酒坊,评事处等处民房被炸毁。20日,日机57架分2批袭击南京国民政府,电台,大校机场及沿江炮台等处。中国空军出动11架战机奋勇迎战,在紫金山上空击落日机2架。22日,日机分3次共出动61架次,对南京市内进行狂轰滥炸,其中包括人口密集的城南大街,外国使馆与下关难民收容所等。25日,日机对南京的轰炸达到了顶点;全天自上午9时至下午4时实施4次空袭,共出动飞机94架次,投弹200枚以上。中国空军迎击,在各高射炮群的配合下,击落敌机4架。

  1937年12月上旬,南京保卫战期间。日本空军配合地方部队进攻,同时空袭南京城内。12月3日,在南京沦陷前最后的空战中。中国空军王牌飞行员,四大金刚之一第4大队第2队副队长乐以琴与董明德双机迎战强敌,最终寡不敌众,壮烈殉国;年仅23岁。至此,中国空军损失殆失。

  而苏联志愿航空队(军)一部先于1937年12月初抵达南京,旋即参加南京保卫战。仅12月1日一天,就5次升空作战。12月1,2,3日,经连续作战,就击落击伤日机近40架。而同期,进驻南京的苏联航空志愿航空队轰炸机大队,也连续轰炸了吴淞口一带日舰和机场等设施,予敌重创。驻守南京的苏联志愿航空队战至12月9日,因日寇已进犯芜湖并迂回包围南京,遂转场至南昌。苏联志愿航空队英勇作战,未能阻止日军掌握南京制空权。

  1937年12月5日,大队日机来龙腾,于逸仙桥东右手方河岸一带投弹20余枚,造成灾民14人死亡,20余人受伤。据日本海军战史记载:“针对抗日作战中的首都南京,我海军航空队反复实施了空袭,先后达五十余次,参战飞机总数达900余架次,投下炸弹160吨”。

  六.蒋介石迁都重庆

  1935年,蒋介石赴四川考察。在重庆宣布四川将作为抗日复兴的根据地;但对外仍宣称来四川是“追剿”红军,不让日本人知道国民政府已决定联苏联共抗日,西南为抗战大后方构想。上海失陷前,国民政府开始着眼于持久抗战大计,考虑首都的迁移。

  1937年10月29日,蒋介石在国防会议上作《国民政府迁都重庆与抗战前途》的报告。第一次正式提出迁都的问题。11月12日,蒋介石经与国民政府主席林森会商,决定迁都重庆的计划。蒋介石在1937年11月13日日记中写道:“抗倭最后地区与基本线在粤汉,平汉路以西.....决定迁都于重庆”。

  国民政府在南京各机关自1937年11月16日开始大规模迁移,国民政府主席林森于当天在南京登“永绥”舰启程赴川。在内迁的各政府机构中,行政部,立法院,监察院,考试院直接迁重庆;财政部,外交部,卫生署暂迁汉口;交通部暂迁长沙;部分军事机关暂留南京,随后,英美苏等各国大使馆,亦迁至外交部办公地点汉口。20日,国民政府正式发表移驻重庆宣言。在宣言中肯定了全面抗战三个月来战绩和精神,表明了国民政府移驻重庆的目的和持久抗战的决心。

  七.蒋介石决定短期固守南京

  上海沦陷后,面对不断进逼的日军。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在组织淞沪国军撤退与准备迁都的同时,也将防卫首都南京的议题提上了日程。蒋介石为此召开多次高级幕僚会议,并个别征求过一些高级将领的意见。

  大本营作战组长刘斐主张:“南京是我国首都所在,不战而放弃,当然不可。但不应以过多的部队争一城一地的得失,只用象征性的防守,作适当抵抗之后主动地撤退。对兵力使用上,以十二个团,顶多十八个团就够了,部队太多将不便于机动”。军政部长何应钦,军委会办公厅主任徐永昌都表示支持。军委会常委白崇禧认为:“……东战场部队已残缺不全(淞沪会战撤退下来的部队),疲劳不堪,无法在短期内再组织大规模的守城战役,应宣布南京为不设防城市……”。这也得到了在场大部分将领的支持,包括德国军事顾问团长法肯豪森。

  湘系首领-唐生智

  但军委会执行部主任,湘系实力派唐生智站出来慷慨陈词:“南京是我国首都,为国际观瞻所系,又是孙总理陵墓所在,如果放弃南京,将何面对总理在天之灵”?蒋介石与唐生智观点相近。当然,蒋介石是要考虑到更多的因素。此时,九国公约会议正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举行,蒋介石寄希望英,美等西方国家在会议上联合对日本进行制裁;德国驻中国大使陶德曼受日本政府委托也暗中调停。蒋介石希望通过外交手段阻止战事,保住南京城;但底限是日本必须从上海,华北撤兵。这也注定了,陶德曼调停最终的失败;南京保卫战无可避免。同时蒋又期待苏联能兑现出兵承诺,对苏联出兵幻想左右了南京保卫战的结局。

  因此蒋介石当时主张在南京作短期固守。不过他在日记中写道:“南京城不能守,然不能不守,对上对下对国对民无以为怀矣......南京守城,非守与不守问题,而是固守之时间问题,在敌军火力优势,长江得自由航行之情势下,欲期保持,颇属难能,故只可希望较时间之防守......既作短时间守城之望,败不必将全部之基干部长,全部牺牲,须预为撤退之掩护......若是至不得已放弃南京时,各防守部队撤退,得有掩护”。短期固守南京的作战方针,注定了南京保卫战的失败。

  :1937年6月底,国军总兵力170万;另有百万新兵正在训练中。而淞沪会战伤亡30余万,另外平津,察绥战事,山西抗战及苏北抗战;国军伤亡超过20余万。南京保卫战前国军伤亡人数超过战前总兵力四分之一,尤其是国民党中央军精锐部队损失巨大;空军海军基本打光。再加上中国国防战线漫长,需防御日军攻击地域太多。兵力实是捉襟见肘。

  短期固守南京的方针制定后,蒋介石于1936年11月9日令唐生智为南京卫戍司令,这一决定最终导致了南京保卫战大溃败的悲剧。第二天,唐生智就任,并随即将自己执掌的军委会执行部改组为卫戍司令长官部。25日,蒋介石亲自拟定南京卫戍部队最初的战斗序列:1.司令长官唐生智;2.第72军孙元良部(仅第88师一个师);3.第78军宋希濂部(仅第36师一个师);4.首都警卫军谷正伦总队,宪兵部长。5.其他特种部队之一部。

  抗日名将,民族英雄-罗卓英

  随着淞沪战场撤下来的各支国军部队陆续到达南京,以及从内地调往南京增防的国军部队,南京卫戍部队不断扩大。最终含第2集团军徐源泉部(下辖第41师丁治磐部,第48师徐继武部;实为两师乙种军编制);第66军叶肇部(粤军),第71军王敬久部(仅第87师一个师),第72军孙元良部(仅第88师一个师),第74军俞济时部(辖第51,第58师),第78军宋希濂部(仅第36师一个师),第83军邓龙光部(粤军),中央教导总队桂永清部(11个团2万余人),第103师何知重部(黔军),第112师霍守义部(黔军),宪兵部队萧山令部,陆军装甲兵团战车连(杜聿明部),共计13个师又15个建制团(教导总队11个团,宪兵部队4个团),约15万余人(另一说12万人)。1937年12月5日,国民政府又任命罗卓英,刘兴为南京卫戍副司令。

  国军唯一标准德械速成师-中央教导总队

  12月初开始,唐生智对南京卫戍部队不断调整,充实。已在外围阵地与复廓阵地两个层次配备了兵力,据《南京卫戍军战斗详报》记载:

  1.主阵地,板桥至淳化镇之线,以第74军之两个师(第51师,第58师冯圣法部)担任,孟塘至龙潭之一线,以第83军担任。

  2.复廓阵地,狮子山及城北一带,由第78军担任,安德门至雨花台由第72师担任,河定桥至工兵学校由第71军担任,其北经紫金山前峰至蒋正庙,由教导总队担任。

  德械精锐-第36师,第88师,第87师

  这样的兵力配置,表明了南京卫戍部队指挥军守土奋战,破釜沉舟的决心。但是台面上,第36师,第87师,第88师,中央教导总队,第74军,第66军都是淞沪会战表现最为优异的国军部队。其中第36师,87师,88师,中央教导总队名为德械精锐,但都经过淞沪大血战,战前精锐损失殆尽;补充上的都是新兵,连基本训练都没有就上了战场;另外武器装备数量少,特别是重武器与日军差距巨大,弹药又匮乏;空军海军则基本打光。这造成了南京保卫战至始至终,国军一直处于被动。

  新编入的地方部队武器装备就更差,如粤军第83军,是新组建的新军;毫无对日作战经验,武器基本以汉阳造为主,根本无法与装备精良的日军对抗。至于黔军第103师,第102师更别提了,连汉阳造都没有,以老式“双筒枪”为主。但是国军官兵,战斗意志坚定;个个抱着必死决心。南京保卫战初期,他们确实打出了中国军人的血性。遗憾的是,这一切却毁于蒋介石的决策,唐生智的指挥。

  注:十几年前,国内互联网关于中国宪兵神剧《600名中国宪兵击溃日军两万》《中国宪兵亚洲第一精锐》“神剧”广为传播。事实上中国宪兵没有到德国受训;也不是全德械装备;南京保卫战更没有打垮日军两万多人。

  八.南京外围战役打响,国军两次反攻失利!

  1.句容,汤山战斗

  1937年12月4日晚,日军华中方面军命令:“上海派谴军及第十军于夺取南京效外之既设阵地之后,大致进抵大元门(下关东北约4公里处)一小卫(南京至句容道路上)一高桥门一雨花台一棉花地一线,准备攻克南京城。

  东部句容至汤山一线,是南京国军最早与日军交战的地域。日军精锐第16师团于12月初,经丹阳进攻句容至汤山镇之间。守卫这一地域的为第66军叶肇部,第83军邓龙光部,都是粤军。

  抗日名将,民族英雄-叶肇

  1937年12月4日,日军先头部队三四百人到达天王寺附近。国军第66军第160师布防于句容及其以西一线,第159师则布防于汤山镇 ,仙澜桥南北之线。5日拂晓,驻守句容第955团,第959团与小股日军交火,并迅速将敌击溃。当天9时,日军200余人绕到句容以西的土桥镇,企图袭扰国军阵地后方。国军第74军在土桥附近的山坳中将其击溃,毙敌六十名,缴获机枪20挺。下午13时许,数百日军突破句容防守阵地,进入句容,并向万家连,朱家下,邵家村等阵地施行扫荡。下午,日军增援3000余人到达土桥镇,企图向新塘市前进;另一队1000余人,经牧马场向汤水镇前进。傍晚,日军精锐第16师团第9,第20两个联队占领句容县城。在突围中,第160师参谋长司徒非少将,身中数弹壮烈殉国。

  1937年12月6日,蒋介石得悉句容危急,决定离开南京,他在日记“雪耻”条下写道:“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三年组织,三年准备。” 7日,蒋介石飞离南京。日记云:“人民受战祸之痛苦,使之流离失所,生死莫卜,而军队又不肯稍加体恤爱护,惨目伤心,无逾于此。”又写道:“对倭政策,惟有抗战到底,此外并无其他办法。”到庐山后,蒋介石即研究、制订全国总动员计划,准备在“全国被敌占领”的最坏情况下仍然坚持奋斗。他勉励自己:“宁为战败而亡,毋为降敌而存。”

  抗日英烈-司徒非少将

  攻占句容的日军一部,1937年12月7日自镇江长山方向,向镇江攻击前进;并与镇江国军守军103师接触。8日拂晓,日军以猛烈炮火攻击;上午9时,第103师力战不支向龙潭方面转进。中午12时,镇江城沦陷;小合山要塞区国军也退守象山。午后3时,日军炮兵向象台猛烈轰击,并以坦克18辆,步兵2000余人沿镇象公路突击。国军因时间仓促,致使日军一部冲入象台。象台国军临危不惧,英勇抗击;在象山,焦山炮台掩护下,击退日军进攻,还击毁坦克3辆。但日军援兵到达,象台阵地已成孤立之地,国军守军被迫放弃象台要塞,象山炮台;其一部撤往焦台。

  1937年12月9日清晨5时,日军炮兵,飞机向焦山阵地攻击,致焦山建筑及炮台方向全被破坏,国军国军守军伤亡三分之一。但国军官兵仍拼死阻击,成功将敌击退。10日,日军炮兵与5架飞机,继续向焦点轰击。至午后3时,敌又增派150毫米重炮,掩护步兵登陆。国军守军被迫在当晚撤离,转移江北。

  2.孟塘反攻失败

  同时,攻占句容的日军另一部,自6日起向汤山镇国军阵地发起攻击。国军官兵与敌整日血战,殊死拼斗。第二天,国军第一线阵地多处被日军优势兵力突破;国军守军被迫撤至第二线阵地,固守汤山及汤山镇。8日,日军主力在大炮,战车掩护下又扑向汤山第二道防线。国军第66军与刚调至汤山后方的第83军,协力阻击日军突击。在汤山附近一个山头上,双方经连日激战,汤山国军奉命撤退。汤山沦陷。

  汤山激战正酣时,另一支日军于12月6日上午10时绕过九华山,抵达龙潭至汤山间的孟塘,并向西直逼大胡山。大胡山位于国军第2军团和第66军的防地之间,南京卫戍司令唐生智于当天决定发起反攻;电令:第2军团第41师由北,第66军第160师由南,合力向孟塘,大胡山之敌进攻。同时,宋希濂第36师第2补充团,配备战车防御炮,驰援麒麟门外。

  注:南京保卫战,国军并非像国内影视剧及媒体长期描述。一味坚守,而是发起多次反攻。

  抗日名将,民族英雄-丁治磐

  刚刚从武汉抵达尧化门不久的第41师丁治磐部,迅速由栖霞山向龙潭,拜经台,射乌山,孟塘一线推进,该部第246团,242团经反复冲杀,成功收复射乌山,丁家山,鸡笼山,东山头等处,毙敌甚多,但亦伤亡过半。

  1937年12月7日夜12时,南京卫戍军总部又发出“卫参作命第二十五号”命令:第66军以有力部队,展开于棘山至空山一线,截断孟塘附近敌之退路;增调战车队给第36师补充2团,并展开于岗山至马基山之线,向当面之敌发起反攻;而第41师除守备龙潭,拜经台部队外,应展开于射乌山,木山,龙山一线,向当面之敌发起进攻。

  各进攻部队,接到命令后连夜动员,自次日拂晓起,即向日军发起猛烈反攻。第160师第956团,于是日清晨全力进攻复兴桥日军;歼其一部,但未能攻克复兴桥。8时许,日军主力转向大胡山,岘山,龙山阵地,企图进攻白家场,以切断国军守军后路;但国军第956团官兵拼死抵抗,成功挡住了日军进攻;不过汤水仍被日军突破。战至当天下午2时,防守孟塘国军全部殉国;营长刘厚牺牲。

  第2军团第41师,于8日午前6时开始攻击,与配有30余门大炮的数千日军血战。当天9时许,日方又增派飞机,重炮,战车发动猛烈反攻。双方终日肉搏,第41师则以守备龙王山的第245团由左翼出击,在东西斗山,丁家山一带与敌反复争夺。据国军战史记载:“......终日肉搏,旋失旋得”。战至下午6时,第41师各部伤亡甚众;但仍拼死坚守原阵地。当晚,第41师残部奉命撤往乌龙山至杨坊山一线。

  国军装备德国1号轻型坦克(当时未配备炮塔)

  第36师补充2团,在7辆战车配合下。也于8日拂晓,向复兴桥及大,小胡山之敌发起攻击。战至10时许,经过数次连续冲锋,攻克马基山。但是日军增援部队到达,并在战车5辆配合下,发起反攻;国军2辆战车被击毁。双方展开激战,补充2团长李牧良率部,奋勇拼杀,屡次突破日军包围;惜终因所部基本都是新兵,又未经过正规训练,战斗力不强,伤亡近半,只得且战且退。其第2营官兵几乎全部牺牲。南京卫戍军总部为集中兵力,固守南京,于当晚下达命令,停止反攻;重整外围阵地部署,撤守孟塘,大胡山一线阵地。

  王牌军-第74军

  3. 第74军血战淳化

  湖熟,淳化为南京东南方向的战略要地。1937年12月5日下午,日军精锐第9师团第9师团第36联队2000余人,配以火炮10余门,向淳化发起进攻;防御淳化的是第74军第51师王耀武部。是日,国军战车部队一排参加淳化保卫战,该部撞碾毙伤日军40余人,但损毁3辆。12月6日晨,由土桥前进日军已进至索墅镇,并派队向淳化镇扫荡,大批日机轮番轰炸;淳化正面阵地战斗更加惨烈。据档案记载:“我军沉着应战,并派队向索墅镇反攻;缴敌旗数面,枪十余支,斩获颇多。”至下午,守卫湖熟镇阵地的一个连大多牺牲,仅剩20余人成功突围。

  抗日英雄-纪鸿儒(兰封会战殉难)

  自1937年12月7日晨,由湖熟北进的日军500余人,由咸墅,李墅攻击宋墅,下王墅,并向方山迂回。与第51师第302团激战,又以一部200余人向上庄攻击。企图由左翼进攻,迂回包抄淳化国军。战斗异常激烈,第51师机枪排体被击毁10余座,但国军官兵仍奋勇拼杀,毙敌甚多;阵地也屡失屡得。战斗进行至8日,双方战斗到白热化;日军先后发起十余次进攻,均被国军击退;日军伤亡五百余人,国军伤亡九百余人,另缴获战旗十余面,地图2幅。当天清晨,日军从湖熟方面增派2000余人,火炮10余门,向下王墅至淳化间阵地发起进攻。同时,敌主力由上庄抄袭破口山,企图切断国军守军退路。据第51师“战斗详情”记载:“战况之烈,炮火之密,前所未有。我部在销烟弹寸中仍拼死撑持,与敌肉搏冲锋,杀声振天。”该师经终日战斗,损失严殆。第301团代团长纪鸿儒负重伤,被抬下火线;该团连长伤亡9人,排长以下伤亡1400余人。日军第9师团第36联队战史记载:“血战之日猛烈攻击”“部队多有伤亡,疲惫至极。”

  抗日名将,民族英雄-张灵甫

  至1937年12月8日晚,第51师奉唐生智命令,放弃淳化向河定桥,麻田之线转移。在撤退中,第51师第305团在管头,上坊镇之间,与敌激战甚烈。团长张灵甫负伤,连排长以下伤亡600余名。第51师其他各部,在撤退中有六十多名官兵误入日军进攻部队中,遭到残杀。

  注:笔者曾考证某史学家作品记载,张灵甫是在当天上午作战中左臂中弹。根据孙宅巍史料记载,应是晚上率部阻击日军时受伤。

  抗日名将,民族英雄-冯圣法

  4. 第74军血战牛首山,将军山

  第74军第58师冯圣法部,则在牛首山,将军山与日军最精锐的第6师团第13联队冈本保之部,第45联队竹下义晴部及第114师团一部苦战。牛首山阵地原筑有永久国防工事,但第74军官兵才接防时发现;由于工事管理不善,有些碉堡被土埋着,有些大门紧锁无法打开;还有些机枪掩体枪眼太大,很容易被发现。冯圣法将军见状,率部紧急修筑临时工事。

  1937年12月7日,日军在空军掩护下;向牛首山发起持续猛攻,中央通讯社即时报道第58师英勇事迹:“我军居高临下,以手榴弹及钢炮弹阻截敌机械化部队。我某一营死守前高地,牺牲殆尽后;另一营立即挺至,继续奋战。敌机二三十架在殷巷镇与高井巷间滥事投弹,终日未息。我营长阵亡两名,伤一名,团长轻重伤各一,士兵死亡数百;同时敌亦伤亡三百余人,遗坦克车五辆。”8日一早,进攻牛首山日军,又以40余辆坦克为先导,向将军山附近猛扑。第58师以反坦克炮射击,毁其6辆,迫敌后退。

  国军装备战防炮

  但是第58师右翼阵地,遭到日军精锐重兵打击;第347团长石被天重伤,营长张介夫,姚永发先后阵亡;官兵伤亡八百余人。南京卫戍军总部根据第74军右翼江宁镇无法坚守态势,于8日晚命第74军由淳化-牛首山一线,收缩至河定桥-牛首山一线。9日凌晨,日军又向牛首山发起新一轮攻势,第58师官兵奋勇拼杀,但终因其右翼撤退过早,致牛首山阵地益显孤立(唐生智晕招)。日军步兵第45联队竹下义晴部与第13联队冈本保之部,经过30余次反复冲杀,方将牛首山,将军山攻陷。日军第6师团战史中称:“12月8日夜,步兵第13联队冈本保之部与敌军得复进行了夜袭和反击,激战持续了一整夜。半夜时分,我军终于夺取了将军山,9日拂晓,第一线中队攻占了牛首山。”

  1937年12月9日晚,南京卫戍军总部又命令第58师由牛首山,将军山一线撤退。牛首山失陷,使南京雨花台阵地失去了最后一道屏障,直接暴露在日军面前。但是,第74军第58师在牛首山,将军山打出了中国王牌部队军威,是南京保卫战中最光辉的篇章之一。

 

  史料来源

  张宪文:《南京大屠杀史料集》2016年版

  孙宅巍:《南京保卫战史》2016年版

  杨天石:《找寻真实的蒋介石》2018年版

  秦孝仪主编:《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对日抗战时期第二编(作战经过二)》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南京保卫战档案》第7,第8册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唐生智,罗卓英等人致钱大钧的密电》1937年12月13日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档案《第二军团京东战役战斗详报》

  唐生智,刘斐《南京保卫战》

  廖利明编《南京保卫战文史资料》载刘庸诚《南京抗战纪要》,南京出版社2019年版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