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南京国军调整防守,唐生智拒绝松井石根劝降
南京卫戍军原外围防御阵地至1937年12月8日前后,已多处被日军突破,少数阵地也呈现不支态势。此时德械精锐第87师大部,已由镇江开抵南部阵地。第83军第154师,第156师已从丹阳,句容一带向南京转进中。鉴于外围战斗和部队调动实际情况,南京卫戍军总部于当晚下达“卫参作字第二十八号”命令,决定全线退守复廓阵地。其目的是“集中兵力,固守南京”,以复廓地区为重点防御地带。复廓防线西自靠近长江边的板桥镇,牛首山,向东延伸至河定桥,紫金山再至杨坊山,乌龙山,而直达下游长江边。此次防御调整,暴露出了唐生智战略战术呆板问题;虽然表明了其背城一战的决心,但一味消极防御终致南京保卫战的惨败。
而日军华中方面军司令松井石根决定,于12月9日向南京国军守军空投“劝降书”,作为最后通牒,日军“劝降书”全文为:
百万日军已席卷江南,南京城处于包围之中,由战局大势观之,今后交战有百害而无一利。唯江宁之地乃中部古城、民国首都,明孝陵、中山陵等古迹名胜猬集,颇具东亚文化精髓之感。日军对抵抗者虽极为峻烈而弗宽恕,然于无辜民众及无敌意之中国军队,则以宽大处之,不加侵害;至于东亚文化,犹存保护之热心。贵军苟欲继续交战,南京则必难免于战祸,是使千载文化尽为灰烬,十年经营终成泡沫。故本司令官代表日军奉劝贵军,当和平开放南京城,然后按以下办法处置。
对本劝告的答复,当于十二月十日正午交至中山路句容道上的步哨线。若贵军派遣代表司令官的责任者时,本司令官亦准备派代表在该处与贵方签订有关南京城接收问题的必要协定。如果在上述指定时间得不到任何答复,日军不得已将开始对南京城的进攻。
南京卫戍司令长官唐生智,在接到日军的劝降传单后,于12月9日晚7时下达了“卫参作字第三十六号”命令:
一、本军目下占领复廓阵地为固守南京之最后战斗,各部队应以与阵地共存亡之决心,尽力固守,决不许轻弃寸地,摇动全军,若有不遵命令擅自后移,定遵委座命令,按连坐法从严办理。
二、各军所得船只,一律缴交运输司令部保管,不准私自扣留,着派第七十八军军长宋希濂(宋希濂因铁血执法,战后背上黑锅;更得罪一众国军将领)负责指挥。沿江宪、警严禁部队散兵私自乘船渡江,违者即行拘捕严办。倘敢抗拒,以武力制止。
南京国军各部接到唐生智命令后,均以实际行动加强戒备,坚守阵地;全军士气高涨,死战意志更坚。第78军长宋希濂遂令下关守备部队第212团协同宪,警,负责办理收缴船只,不准散兵私自乘船,并出示布告,使各友军知照。
国军拒降,松井石根遂于1937年12月10日下午1时下达命令:“一.支那军不接受我军之劝告,仍在顽强抵抗。二.上海派谴军与第十军,当继续南京攻城战,并扫荡城内之残敌。”松井在当天日记中写道:“今天一直到中午,仍然没有接到支那军的答复,于是我对两军下达命令,从下午开始攻打南京城,我真为敌军的顽固不化感到可惜,攻打是不得已的事。”
日军全线总攻南京城
二.复廓血战,国军英勇拼杀
1.血战紫金山,中央教导总队最后的荣光
紫金山作为复廓核心阵地,是孙中山先生陵墓所在地。又是南京东面天然屏障,南京卫戍司令长官唐生智将最精锐的中央教导总队部署于紫金山。中央教导总队是当时国军唯一标准德械速成师,在淞沪会战中表现优异;被誉为“蒋介石铁卫队”。总队长桂永清,副总队长周振强,参谋长邱清泉。下辖3个旅6个团,另直属炮兵团,骑兵团,工兵团,辎重团,以及通信营,军事营,特务营等,共约11个团,20000余人相当于一个乙种军编制;还有3个新兵团因在湖南,江西训练未参战。中央教导总队,也是当时国军唯一配备炮兵团的军级单位。
松井石根也深知紫金山是最难啃的骨头,所以派出了精锐第16师团全部参加进攻。该部以第33联队主攻紫金山,第38联队为右翼由玄武湖北侧及紫金山北侧地区向南京北区进攻;第9联队为左翼,进攻紫金山南侧地区;第20联队为右翼,沿东部主干道向中山门进攻。同时,位于第16师团最左翼第9师团第35联队,也派一个大队参战。
自1937年12月8日起,日军精锐第16师团便进抵紫金山地区,在红毛山,老虎洞与中央教导总队展开激战。8日,日军进抵通济门紫金山阵地最南端红毛山,与中央教导总队石泉营激战终日。10日午后,日军第16师团全部展开;向紫金山主阵地发起全线总攻。教导总队官兵进行英勇顽强的抗击,担任正面进攻第二峰日军第33联队,一直受到382.5高地国军阻击。遂派第6中队发起夜袭,遭到教导总队一部反击;伤亡较大,但仍占领了阵地一角。12月11,12日两天,在紫金山第二峰与西山阵地,中央教导总队官兵与日军日夜激战;日军为尽快攻取紫金山,派出大量部队增援并配以加农炮直射国军阵地,主阵地的激战异常血腥惨烈。
1937年12月11日凌晨,中山门外主干道的国军官兵,拼死抗击;终于击退日军疯狂进攻。日军第20联队士兵牧原信夫在其《阵中日记》中感叹:“敌人受到如此强大的炮击,还仍然顽强抵抗到最后,实在令人佩服。”12日,紫金山战斗进入最后阶段,日军第33联队《战斗详报》称:“我部经上午数小时激战,方冲入顶峰东南麓阵地。其间敌军猛烈射击及投掷手榴弹等进行顽强抵抗。占领着顶峰东北方地区数道阵地的敌兵从顶峰北侧方向参加战斗。同时,从顶峰南侧地区续增加了敌军援兵,战斗逐渐激烈起来。”至12日下午,第二峰与西山阵地被日军突破。虽然此时南京卫戍军总部已经下达总撤退令,但教导总队官兵仍在紫金山一号高地与日军血战。
1937年12月12日傍晚,日军才攻占紫金山主峰。事后,就连日军华中方面军司令松井石根也承认:“南京教导总队曾发挥相当勇猛的抵抗。”日军第9师团战史写道:“据守紫金山的敌军(中央教导总队)虽然是敌人,但的确很勇猛。明知结果是死,但还是顽强抵抗,一直奋勇地阻挡我军进攻。”南京保卫战国军最高指挥官唐生智与罗卓英,刘兴,对于教导总队官兵的英勇顽强,给予很高评价。他们在战后写给蒋介石的报告中称:“守紫金山之部队,亦能沉着勇敢,迨我军退出南京之翌日,犹有一部官兵死守阵地,作壮烈之牺牲。”
2. 杨坊山,银孔山,乌龙山战斗
在紫金山战斗的同时,杨坊山,银孔山阵地也发生了激战。日军第16师团第38联队向乌龙山-杨坊山一线的国军第2军团徐源泉部发起突击。
早在12月8日,南京卫戍司令部下达“卫参字第28号”命令,第2军团第48师(欠1团)占领杨坊山122.5高地北麓薛氏坟,曹村,和尚庄,杨家边,下西凤头,曹庄一线,左与乌龙山守备队,右与教导总队联络,务速构筑工事。第2军团第48师第144旅奉命撤到右自乌龙山到曹庄赶经和尚庄至杨坊山北麓薛氏坟止,并抽调第287团第3营占领杨坊山。
1937年12月10日下午2时许,日军进攻第2军团第48师防线中的和尚庄,第48师予以痛击;11日晨,日军以大炮30余门,飞机10余架,连续不断向杨坊山发起攻击,先将山上防御工事毁平,继以坦克16辆掩护步兵2000余人将该山包围,频频实施突击。守卫杨坊山阵地的第288团第3营官兵,在营长陈庆勋指挥下;与日军展开混战,终因寡不敌众,全营几乎全部牺牲;陈庆勋营长身负重伤,被救下火线,阵地遂告陷落。杨坊山至曹庄一线,是日均发生激战。
激战之际,第2军团长徐源泉恐怕杨坊山一旦丢失,后方连络就完全被截断,立即命令“抽调第283团第1营进占银孔山抢筑工事,以为之备”。果不其然,日军第38联队攻陷杨坊山后,随着全力扑向西侧的银孔山。
第283团第1营长乔喆渊“身先士卒,血战半日,饮弹殉国,而全营亦壮烈随之而牺牲矣”。当第1营激战时,第283团第2营,第3营也前往增援,但被日军炮火和飞机轰炸所阻,还未赶到阵地,已伤亡过半,银孔山陷落。经乌龙山一带激战,第2军团损失已达三分之一以上,而预备队也投入战斗。战至当晚6时左右,被迫缩小阵地,退入乌龙山要塞坚守。日军第30旅团长佐佐木到一日记中记述:敌军抵抗实在太顽强了。我命令炮兵集中火力对他们进行轰击,堑壕里堆满了敌军士兵的尸体。尽管如此,当我步兵沿斜坡向上冲锋时,甚至还有敌兵宁死不退,死守阵地,宁死不屈......。
12月12日,日军转攻乌龙山要塞,下游日舰也持续炮击要塞炮台。“所有要塞重炮及配属高射炮均被炸毁,区内房屋多被烧焚”。至下午5时许,小金庄下游江面封锁线似已被敌破坏,日舰逐渐上移。同时,要塞西南两面被日军冲破。国军粮弹皆已断绝,为避免全军覆没,残部由东面冲出,乘夜色渡江。日军第38联队,遂迅速绕过玄武湖及紫金山北侧,占领了南京北部地区。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南京保卫战档案》第7册第133-134页载《徐源泉致蒋介石密电》1937年12月23日。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档案《第二军团京东战役战斗详报》。
3.工兵学校战斗
日军在占领麒麟门,马群,沧波门,高桥门等阵地后,开始猛烈炮击北极阁,明故宫,富贵山,以封锁太平门,中山门,光华门等中国军队进出要道。进攻光华门的是日军第9师团第18旅团井出宣时部,下辖步兵第19联队见秀三部和第36联队胁坂次郎部。
光华门外东南方面设有工兵学校,位于紫金山脚下,周边丘陵起伏,依山傍水。该校在淞沪会战爆发后,即迁移到湖南,不久又迁往重庆。负责守卫工兵学校为第87师第260旅。原计划该师还要守卫西山,红毛山,通济门,但第87师自淞沪会战以后,伤亡极大。自淮安被充的新兵连在西山与敌激战,击退日军多次冲锋。后因部队伤亡太大,未能按规定时间到达红毛山,改由教导总队第1旅一部接防。同样,该师防卫孝陵卫和红毛山的一部,也因阵地过大,兵力不足,且连长慈巨圣又负了重伤,改由教导总队第1旅第1团第3营周石泉部接防,成功遏止住了敌攻势。日军遂改变攻击策略,以少数部队佯攻教导总队阵地正面,而主力则向工兵学校猛扑。双方展开激战,在校内1座三层小楼战斗中,第260旅部分官兵凭轻机枪顽强抗击,日兵便放火烧楼,企图将国军官兵熏死,但没有成功。
战至12月9日,第260旅作战兵员仅剩1个营,又没有后续部队增援。被迫撤入城内,参与光华门一带战斗。12月10日上午10时左右,工兵学校失守。光华门失去了东南方面的屏障,日军遂将主攻目标指向光华门。这引起南京卫戍司令部震动,为此唐生智打电话申斥第87师长王敬久。唐生智,刘斐《南京保卫战》第48页。
日军机械化部队强攻光华门
3.光华门悲壮荣光
光华门位于南京南线之左翼,是南京复廓城防战的关键,也是战斗最激烈的阵地之一。这里由于是南京国军守军南线和东线阵地结合部,因此唐生智先后调教导总队,第87师,第88师,第156师和宪兵团等部队同时或交替防守,后又命令装甲团一部和仅剩的炮兵支援。
日军第9师团第36联队于12月8日攻占淳化镇后,趁国军第74军第51师已撤守河定桥,而刚赶到光华门外公路一线的第71军第87师(王敬久部)立足未稳之机,以2000余人,坦克10余辆于9日发起突击。此时光华门,仅有教导总队少数部队防守;国军官兵见情势危急,遂将城门紧闭。
光华门城墙高大,约40英尺高,外有护城河环绕,修筑有1条反坦克壕和5道铁丝网。给日军的突击造成很大的困难。这时,日军10余架飞机分别向光华门,通济门等处狂轰滥炸,同时将野山炮推向高桥门附近,向光华门轰击,厚重的木门被炸出大洞,“不一时,洞穿二穴”,堵门的沙袋迅速通过门洞向外倾泻。当日下午,日军坦克及炮兵曾三次攻击城门,并有少数日军通过大门破洞沙袋冲进光华门内,“当时即有日军百余人在沙泥间爬入”,不过很快被国军全歼。此后城门是“随堵随破,几频于危者凡三数次”。激战中,国军付出了很大代价。第88师第524团一个营经一天奋战,就牺牲三百多官兵。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南京保卫战档案》第8册第409页。王卫星《日军官兵日记与回忆》。
日军飞机,野山炮集中轰击,坦克冲锋,国军官兵凭着血肉之躯浴血拼杀,但伤亡甚重。南京卫戍司令部急令驻防清凉山的宪兵教导2团预备队约2个连分别增援光华门,通济门。宪兵团每连仅配备6挺轻机枪,到达光华门城垣后,即登上城墙射击。“士兵只要从城垛口伸出头来,敌人的枪马上就响,枪响后我方士兵非死即伤”。可见日军火力优势之大。唐生智,刘斐《南京保卫战》第229页载向鸿远《增援光华门侧记》。
但通光营房及城门洞光少数日军仍负隅顽抗。这时,教导总队后续部队已到达。为消灭城门洞内日军,教导总队第1旅第2团长谢承瑞率部在外五龙桥至光华门的御道上垒起5道沙包,准备与敌巷战;同时,用汽油火攻城门洞日军。据作战参谋刘庸诚回忆:“谢团长亲率战士背着汽油桶放在城墙箭楼处。半夜,把汽油桶的口松开丢在城门洞口,立即投入火种,摔破的汽油桶里溢出的油,迅速燃烧起来……拂晓……谢团长亲率1排英勇的战士,突然把城门打开,十几挺机关一齐向敌射击,多数均立遭击毙”。廖利明编《南京保卫战文史资料》载刘庸诚《南京抗战纪要》,南京出版社2019年版第433-434页。
1937年12月10日,在日军不断的轰击下,光华门两侧的城墙被轰开两个大缺口。午后,日军第9师团第36联队一部在坦克掩护下,突破光华门正面阵地约百米。另一股日军敢死队,在优势火力的掩护下,冲过中和桥,突入光华门正面约百米,并占据南街道两侧房屋,以掩护后续部队继续攻击。还有一股日军则从城墙缺口处爬入,企图冲入城内接应。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南京保卫战档案》第8册第410页。
中央教导总队第2团及军士营,战车防御炮连拼死反攻,一举将敌击退,并俘获日军3名。
黄昏后,第87师组织有力的反击,由第259旅长易安华率一个加强团在通济门外,从西向东北方向攻击;另第87师副师长兼第261旅长陈颐鼎率2个加强营,在光华门外清凉巷,天堂村从东向西反攻,与第259旅协同夹击光华门外日军。经国军奋勇冲杀,并借夜幕掩护,终将这股日军大部消灭。但是第259旅长易安华少将,第261旅参谋主任倪国鼎中校以及营长2人壮烈殉国。为了消灭城门洞内日军,国军于当晚,组织敢死队火攻,终全歼日军。
第二天(12日),日军仍对光华门发起连续进攻。中日双方互相拉锯,但日军始终未占领光华门城头。日军第9师团第36联队12日战史记载:联队损失伊藤善光少佐等275人阵亡,小川清大尉等546人负伤。
4.德械师浴血安德门,雨花台
安德门,雨花台很快成为中日两军交战的重要战场之一。国军参战部队为第72军(仅第88师一个师)孙元良部,右与第87师等部相接,右与第51师阵地相邻。其第262旅朱赤部为右翼(著名的八百壮士便来自于该旅),第264旅高致嵩部为左翼。日军自东而西攻击,依次为右路精锐第9师团,中路第114师团,右路精锐第6师团。
1937年12月9日上午,日军一个联队向雨花台东侧发起进攻,国军奋勇反击,将其击退。当天下午,日军又增调一个联队再次发起攻击。第264旅长高致嵩亲率第528团两个营增援,激烈的战斗经夜不断。日军第9师团第19联队士兵宫部一三记述了当晚战斗情景:“敌人的抵抗极为顽固,迫击炮弹,手榴弹交织成火力网,多次拼命进行反击,我军伤亡不断......敌步兵大部队在火力掩护下,连续多次向我军进行勇猛地反击,而我第一线部队死守阵地,击退了敌人,在当天的战斗中,联队伤亡一百五十多人。”日军步兵第19联队于10日晨,再次向雨花台东侧发起猛烈进攻,遭到国军守军顽强抵抗。经整日激战,日军蒙受了重大伤亡后才占领了白壁高地的东侧。
1937年12月11日,雨花台阵地战斗更加惨烈。国军第264旅已将预备队与所附工兵一营都派到一线战斗。旅长高致嵩多次率众奋勇反击,与敌展开白刃格斗,终使日军败退。与第264旅并肩作战的第262旅也打败了日军多次冲锋,日军伤亡惨重。该旅旅长朱赤亲率敢死队,振臂高呼杀入敌群。官兵深鼓舞,与日军浴血拼斗。
从正面进攻雨花台主阵地的日军第114师团第66联队,经受了国军2000余壮士反复冲杀;还遭到自杭州湾登陆以来最惨烈的手榴弹战。其第3中队战史写道:“约2000余名敌人在野炮,迫击炮,机关枪的掩护下进行反击,但铁丝网挡住了敌人,隔着铁丝网双方互投手榴弹,拼死相搏的攻防战持续了半个小时,敌人吹起军号撤回阵地。面对2000余敌人,在50米开外的手榴弹战是登陆以为最为激烈的战斗。”12日晨,日军集中大批攻击机与数十门重炮,配合数千步兵,分三路向雨花台阵地发起冲锋。第262旅旅长朱赤,第264旅长高致嵩率部反复肉搏,奋勇冲杀。血战至当天下午,朱赤旅长,高致嵩旅长,韩宪元团长,华品章团长壮烈殉国;两个旅6000余官兵英勇牺牲。
5.水西门战斗
淳化镇,牛首山失守后,原守军第74军俞济时部奉命撤往水西门附近集结,其中第51师担任水西门一带的城墙及水西门外的防务,迅速构筑纵深工事。第58师在城内集结于水西门以东为预备队,左与第88师防区连接,以中华门,水西门中间的城墙角及该城角以左100米处归第51师,左归第88师。另外在水西门驻防还有宪兵教导第2团第1营,以增援第58师右翼。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南京保卫战档案》第8册第443-444页。
12月10日,一股日军进抵水西门外新河,棉花堤一带。中午12时,日军骑兵1个连和便衣队约200人,向棉花堤发起进攻。宪兵教导团第1营和宪兵第5团重机枪连英勇抗击,予敌重创。在战斗中,宪兵团伤亡30余人。
12月11日,第51师在水西门外湖沼发起日军侦察部队,立即将其击退。而棉花堤的战斗也更加激烈。拂晓,日军步骑炮联合发起猛攻,宪兵部队官兵前仆后续,始终坚守阵地。据参加战斗的宪兵教导团第1营长马崇兴回忆:“这一天从清晨起,日军就向该阵地发起了猛烈进攻,并以坦克掩护步兵前进。经宪兵部队顽强抵抗,终于阻止了敌人的攻势,日军没有得逞,但守军在激烈的战斗中,又伤亡了30余人。”唐生智,刘斐《南京保卫战》载马崇兴《伤亡殆尽的宪兵教导第2团》第226页。
当日,第58师遭到日军主力攻击后向江门东一带撤退。宪兵在棉花堤阵地陷入孤立,“不得已,乃退至棉花堤稍后之线,继续抵抗”。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南京保卫战档案》第8册第448页。
12月12日上午7时左右,日军自雨花台以右地区,在炮兵及战车掩护下,向水西门外第51师第151旅阵地发起猛攻。并在3辆战车掩护下,向阵地冲击。第151旅立即集中炮火反击,日军战车竟慌乱中,冲入河沟里,造成车毁人亡,其余两辆逃窜。
日军攻陷雨花台后,集中主力向中华门,水西门等地疯狂攻击。日军一部在中华门战斗时,罔本保部队则向西继续强攻水西门阵地,第151旅力战不支,第一道防线被突破,战斗持续到下午4时左右,日军攻占城墙一角,第151旅伤亡惨重。
棉花堤的战斗也十分激烈。经连续血战的宪兵教导第2团第1营,一连击退日军3次冲锋,于下午4时全营已伤亡过半,但仍英勇血战。晚7时,才奉命撤退,后又坚持到晚上8时,开始利用夜色撤退。此时全营伤亡已过三分之二。
与此同时,日军强攻宪兵第2团第2营守备的清凉山要塞,第2营以炮还击,双方均伤亡惨重。战后宪兵教导团仅剩余4个连兵力,损失800余人。唐生智,刘斐《南京保卫战》载马崇兴《伤亡殆尽的宪兵教导第2团》第226页。
6.第74军威震中华门,赛公桥
雨花台北面是中华门。防守中华门一线左翼阵地为第87师,右翼为第51师。日军第6师团主力第11旅团第13,47联队,从东西两侧分别猛攻中华门。
1937年12月10日,日军第6师团下达“六师作命甲第81号”命令,将所属第11旅团,第36旅团分为右翼队与左翼队,联合攻夺中华门及其以西城垣一线。自10日开始,日军有少数部队冲破国军守军防线,通过军便桥渡河攻击中华门。日军集中数十门重炮,在坦克,飞机掩护下,向中华门一线发起总攻击。国军官兵伤亡惨重。
战至12月12日,中华门战斗进入白热化;一股日军选择中华门至水西门间一段被炸垮城墙,于上午9时许利用绳梯攀城。第51师第306团长邱维达立即命令第3营长胡豪组织敢死队,向城墙突破口反击。胡豪营在全团火力掩护下,不到一小时就全歼敌寇,并生俘十余人。不幸的是胡豪营长及团附刘历滋少校中弹壮烈殉国。
中华门激战的同时,位于中华门西南城墙拐角处的赛公桥,也发生的激烈的战斗。赛公桥位于中华门与水西门之间,是南京西南方向城墙拐角处的重要通道。守卫赛公桥的是第74军第51师王耀武部,该师以第151旅第302团,第305团一部,扼守赛公桥至关帝庙以东一线;以第153旅第306团,第301团一部,据守水西门以南800米处至西南城角之城垣。日军攻击该处部队为第6师团第36旅团。其第23联队主攻城墙西南角,第45联队竹下义晴部主攻水西门。赛公桥正处于两个联队攻击正面结合部。
日军于1937年12月12日拂晓,集中重炮轰击赛公桥及西南城角,并以坦克10余辆,飞机20余架,掩护步兵发起进攻。赛公桥第74军官兵奋起抵抗,战况之烈,前所未有;日军蒙受了重大伤亡。据国军资料记载:“赛公桥被敌突破数次,幸赖官兵英勇与敌肉搏,经三小时恶战,终将赛公桥阵地完全恢复”。在这次战斗中,“击毁敌战车四辆,毙敌五百余名,获轻重机枪十余挺,步枪四十余支”。第51师也伤亡惨重,“302团长程智阵亡,营长曹恕初受伤,连长以下伤亡1700余名”。
其中第302团长程智,在激战中右手3根手指被打断,血流不止,副官劝他退下,但他稍做包扎,便继续回到阵地作战。在战斗最激烈时,程团长激励属下官兵:“南京是我国首都,城市有我们的父母兄弟,决不能让鬼子前进一步,我们要与阵地共存亡。死在这里,死得其所!”话音才落,程团长就身中敌机枪9弹,壮烈牺牲,年仅30岁。当时已负伤的第306团长邱维达不忍烈士遗尸荒野,用大木盆将其尸体埋在赛公桥旁。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南京保卫战档案》第8册第259页载《陆军第51军战斗详报》。
中国抗战旗帜-第74军军旗
双方在赛公桥反复易手数次,直至南京卫戍司令长官唐生智下令撤退,赛公桥始终飘扬着第74军军旗;这面伟大的军旗,日后将成为日军最畏惧中国战旗;第74军也成为南京保卫战中,表现最为优异的中国军队。
三.蒋介石战退摇摆,唐生智昏庸致大溃败
1.蒋介石先退再守,唐生智已撤退
南京卫戍司令长官唐生智在南京三面被围,形势十分危急的情况下;一面命令部队做好巷战的准备,一面严令部队不准擅自撤退。不久,蒋介石从坚持长期抗战,保持必要有生力量的战略高度出发。于12月11日通过第三战区副司令长官顾祝同,向南京国军守军下达撤退命令(第一道命令)。该日中午,顾祝同打电话给唐生智:“委会长已下令要南京国军守军撤退,你赶快到浦口来,我现在要胡宗南(第1军第1师)在浦口等你。”(说明此时蒋的撤退命令相当坚决)唐答:“有许多事情应该与各部队长交代清楚,才能撤退。不然以后责任,由谁来负?”顾强调:“情况非常紧急。”唐则表示:“至迟也要到明晚才能撤退。我不能只顾一人的死活,不顾军队”(唐生智此时还是有责任心,知道不能造成大溃败。但是后面他连出大昏招,断送全军)。
唐生智在接到顾祝同电话后不久,就收到了蒋介石发来的“真侍参”撤退令(第二道命令),命令称:“如情势不能久持时,可相机撤退,以图整理而期反攻。”(相比较顾祝同催促唐生智立即撤退。蒋介石却命令相机撤退,明显希望唐能再坚守几天)。数小时后,唐生智续接蒋介石发来的“真戌侍参”撤退令(第三道命令),内容同前令完全一致。
蒋介石,顾祝同的再三命令;彻底动摇了唐生智等人的战斗意志。而此时南京国军尚有十余万兵力,仍控制近一半防御阵地。完全能在坚守3-5天,而且应立即疏散城内民众,部队在逐次撤退。
唐生智遂于次日凌晨3时召集副司令长官罗卓英,刘兴,参谋长周斓,参谋处长廖肯,参谋处一科科长谭道平等商讨撤退问题,命参谋长周斓带着参谋人员连夜起草撤退令。
1937年12月12日下午5时,唐生智在唐公馆召开了师长以上将领会议,副司令长官罗卓英,刘兴,参谋长周斓,副参谋长佘念慈等出席,唐生智宣读了蒋介石两次发来的撤退令。
唐生智在会议最后,又就书面撤退令中的某些规定口授命令:“87师,87师,74军,教导总队等诸部队,如不能全部突围,有轮渡时可以过江,向滁州集结。”唐的这一口令,对南京保卫战的造成了极负面影响。这将输送过江的部队数量增至5个师上以,使原定“大部突围,一部渡江”的原则,突然变成了“大部渡江,一部突围,”而是当时的江运能力根本无法承受;许多原定突围部队,均蜂拥至江边,其数量近9个师,江边人多船少,秩序极为混乱,以致大批无组织的部队滞留江边与城内,一部成为日军俘虏,一部混入居民中间。唐生智意在保全国民党中央军精锐部队;结果却坑的最惨。而地方部队接到或未接到命令,就地突围反而损失较小。
就在唐生智等人撤退后几乎同时,即12月12日下午3至5时。蒋介石又发来一份手领,竟指示南京卫戍司令部“不惜任何牺牲坚守”,电令全文:“限即到。南京。唐司令长官,刘,罗副司令官:据报江浦附近已发现敌军,是敌希图对我四面合围,或威胁我后路,逼我撤退也。五日激战,京城屹立无恙。此全赖吾兄之指挥若定,与牺牲精神有以致之。经此激战后,若敌不敢猛攻,则只要我城中无恙,我军仍以在京持久坚守为要。当不惜任何牺牲,以提高我国家与军队之地位与声誉,亦为我革命转败为胜惟一之枢机。如南京能多守一日,即民族多加一层光荣,如能再守半月以上,则内外形势必大变;而我野战军亦可如期策应,不患敌军之合围矣。遥望京城,想念官兵死伤苦痛,无任系念!进退战守,生死荣辱,惟兄等熟图之。中正手启。十二申。”秦孝仪主编:《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对日抗战时期第二编(作战经过二)》,第219-220页。
“......如能再守半月以上,则内外形势必大变......”说明蒋介石此时改变命令,是指望通过南京坚守,迫使苏联兑现出兵承诺。而苏联出兵的承诺,源于1937年8月21日,国民政府与苏联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后。9月28日,苏联驻华大使鲍格莫洛夫奉召返国,曾和国民政府外交部长王宠惠谈及苏联参战的必要条件。1937年11月10日,伏罗希洛夫又在宴别中国代表张冲时,要张归国转告蒋介石:在中国抗战到达生死关头时,苏联当出兵,决不坐视;这让蒋一度看到苏联出兵的希望。毕竟当时中国是弱国,靠一已之力是无法战胜强大的日本。苏援是中国抗战初期“苦撑待变”的基础,自然苏联能够直接出兵,将更有利于中国抗战;迫使日本撤兵上海,华北,甚至借机收复东北。30日,蒋介石致电伏罗希洛夫及斯大林表示感谢,电称:“中国今为民族生存与国际义务已竭尽其最后、最大之力量矣,且已至不得已退守南京,惟待友邦苏俄实力之应援,甚望先生当机立断,仗义兴师。”当时,蒋介石将苏联出兵看成挽救危局的唯一希望。然而12月5日,斯大林、伏罗希洛夫回电称,必须在《九国公约》签字国或其中大部分国家同意“共同应付日本侵略时”,苏联才可以出兵,同时还必须经过最高苏维埃会议批准,该会议将在一个半月或两个月后举行。此电与杨杰、张冲的报告不同,蒋介石内心感到苏联出兵已无可能。但仍对苏联出兵,抱有希望。可惜唐生智等人已经跑了,未看到该命令。
由于撤退命令下达仓促,部分部队又得到了的是唐口授命令,而一些部队根本就未接到参加会议的通知;即使出席了会议的指挥官,因战场形势危急,也不能顺利指挥部队按命令有序撤出或突围。而唐生智等主要将领先行撤退,更是造成军心彻底崩溃!大量军队无序地麋集在江边,争抢渡船,涉水泅渡,造成大溃败的悲剧。
2.日军快速攻占南京,国军悲剧被围歼
1937年12月13日,日军分别占领了南京东面的中山门,太平门,东南面的光华门,通济门,武定门,南面的中华门,雨花门,以及西面的水西门,汉西门等城门。在中山门方面,13日凌晨,日军精锐第16师团第20联队在未经战斗的情况下占领了中山门,并在城门上书写一行白色大字:昭和12年12月13日凌晨3时10分,大野部队占领。不久,日军精锐第9师团第35联队亦于13日凌晨从中山门左侧城墙缺口突入城内。1937年12月13日早上7时30分左右,同日上午,日军精锐第16师团第33联队根据“步三三作命甲第129号”命令,占领天文台高地。同日上午9时10分第二大队占领了太平门。
在光华门方面,12月12日夜,国军开始陆续撤离光华门,13日凌晨5时左右,日军第第9师团第36联队未遇抵抗即占领光华门。同时,中华门,水西门也陷落,日军仅遭到轻微抵抗。第74军第58师第174旅副旅长刘国用少将,在突围时壮烈殉国。
中华门东侧的雨花门是南京城南另一处重要城门,铁路穿门而过。12月12日,日军占领雨花台一线后,第114师团第115联队进犯。当天下午,其一部突入雨花门,遭到国军猛烈反击,日军被迫停止攻击。13日凌晨,日军发现国军逐渐撤退,遂命令部队进入占领雨花门。
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占南京东,南,西各城门的同时,迅即派出部队,从南京城东,西两面向下关攻击前进,以期占领下关,截图国军渡江北撤退路,达到围歼国军于南京的战略目标。
在南京城东面,12月13日凌晨,从紫金山北麓攻进前进的日军精锐第16师团以第38联队为基干的佐佐木支队下达了向下关进击的命令。该支队以轻型装甲车为前锋,向下关迅猛追击。当天下午3时左右,抵达下关江边,截断了国军的退路。同时,当天下午日军精锐第16师团第33联队也向下关追击。1时许该部第1大队即进抵下关。
在南京城西面,日军最精锐第6师团为迂回包抄下关,早在12月10日就派谴一部向下关进击。11日,第6师团左翼主力第45联队竹下义晴部从水西门转向下关方向挺进。13日在上河镇折返下关时;与国军上万突围部队发生遭遇战。国军官兵虽伤亡惨重,但也给予日军重大杀伤,毙伤敌数十人。13日,日军第6师团骑兵第6联队也与国军部队发生遭遇战。13日凌晨5时左右,该联队先头部队在水西门向下关迂回挺进时,在棉花堤附近与从下关向南突围的国军数千人发生遭遇战,由于当时天色昏暗,加上薄雾弥漫,战斗场面异常混乱,甚至发生了肉搏战。国军伤亡惨重,被迫向长江中的江心洲撤退,日军战史记载国军伤亡六千余人。
12月13日,第6师团第45联队竹下义晴部,骑兵第6联人进抵下关,与先行抵达的日军精锐第16师团所属部队会合。此外,12月11日从安徽太平北渡长江的日军国崎支队,沿长江北岸向浦口进击,在击退了国军抵抗后,于13日下午攻占了下关对岸的浦口,彻底截图了国军渡江北撤的退路。
突破了江阴,镇江等国军数道海上封锁线日军第3舰队第11战队,在旗舰“安宅号”率领下,于12月13日下午2时许进抵下关江面,并以舰炮和机枪向正在渡江的国军及平民猛烈射击。下午5时,第11战队舰艇抵达下关码头。至此,国军在下关撤离的主力部队完全被日军包围。而此时,国军渡江部队也陷入一片混乱,甚至出现渡江船至中流被岸上未渡部队击沉悲剧。负责掩护机关及直属部队渡江的第78军军长宋希濂鹄立江北“遥闻隔江嚎恸之惨,惟有相向唏嘘,黯然泪下。”据第3战区所撰《南京会战经过概要》记载,近10万等待渡江部队“除一部渡江及泅水而过者,大部分均壮烈牺牲。”
黔军第112师第336旅长,李兰池少将奉命率部由大胜关方向转移时;不幸被敌弹击中,壮烈牺牲。
12月12日晚10点,全国宪兵副司令,代南京警备司令萧山令中将率所部宪警部队到达江边,发现根本没有渡江船只可乘,只好采取“化整为零”独立过江。萧山令命部队拆屋扎筏,掩护军民渡江。整个夜晚,他始终坚持指挥部队掩护,拒绝先渡江。第二天清晨,日军骑兵蜂拥而至。萧山令振臂高呼“成功成仁,今日是也”,率领所剩无几的官兵与敌展开肉搏格斗。在战斗中,萧将军身中数弹,半截身子立于江中,仍高呼“中国不会亡”,后壮烈殉国。在整个南京保卫战中,中国宪兵共参战近6500人,在光华门,清凉山和明故宫等战斗中,血战四昼夜,最后仅生还数百人,其余官兵均为国捐躯。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南京保卫战档案》第8册第449页载《宪兵司令部在京抗战部队之战斗详报》。
在所有南京国军部队中,只有徐源泉第2军团因得到20余艘民船连续输送,全军得以安全撤离。该军团除战斗中伤亡5097人外,其余11451人全部撤离到江北。叶肇将军的第66军与邓龙光将军第83军两支粤军,遵奉“就地突围”命令,两军合并一起经由太平门,仙鹤门而至江宁,句容等地,最后抵达皖南。沿途虽多次与日军遭遇,部队也不断伤亡,散失,最后只剩下4000余人。成为南京保卫战中,仅有的三支成建制撤离的国军部队。
在仙鹤门突围时,第66军第159师副师长罗策群举起马鞭,大声呼叫道:“跟我来,几大就几大,唔好做哀仔呀?”(粤语意指死就死,不要丢脸),罗策群将军率部发起冲锋。冲锋时,罗策群不幸身中数弹壮烈殉国;同时殉国的还有第159师477旅副旅长谢彩轩上校。另外第83军第156师参谋长姚中英少将,率部在太平门突围时;不幸中弹壮烈殉国。(江紫辰《南京保卫战全史》记述为第74军与第66军。经张宪文老师,孙宅巍史料考证,实为第2军团,粤军第66军和第83军)。
注:江紫辰《南京保卫战全史》记述,第66军突围至汤山时;曾突入上海派遣军总司令部,此时司令官朝香宫鸠彦王中将拨刀指挥战斗。但张宪文,孙宅巍资料均未记载。故本文不予采纳。
四.历史公论
南京保卫战,国军15万残破,疲惫之师在三面被围,背水一战的不利情况下,英勇抗击日军机械化部队五个半师团10万余精锐重兵,以牺牲万余人代价歼敌逾万(一说毙伤敌1.8万人)。另外被日军俘虏后屠杀近9万余人,有近5万余人安全撤退至后方整补。如非最后大溃败,大屠杀,实值得后人称颂。
但就战略而言,在淞沪及苏,锡,常地区沦陷后,南京除了政治,外交价值外,几乎军事战略价值。而且南京是绝地,三面被敌合围,北面又阻击长江,无路可退。不适合大兵团作战。但南京作为首都,国父孙中山埋葬地;无论是政治,对国际形势影响上都有守的必要。所以蒋介石,唐生智短期固守南京,在寻突围的战略,并无太大过错。
但是蒋介石被政治,外交左右,对苏联出兵承诺抱不切实际幻想;历史已证明,苏联坚守先欧后亚战略,这也确实符合苏联最大利益。而在战退之间,犹豫不决;撤退时机选择上操之过急,而又催促过急;导致唐生智等将领最后斗志全无,以致军心涣散。原本可以再多守几天,最终变成一夜之间大溃败。
老年蒋介石(成败功过,早已化成过眼云烟)
另外蒋介石用人不当,首先唐生智一味消极防御,坚持采取阵地防御战。是南京保卫战失败的主因。如紫金山阻击战中,教导总队副总队长周振强等将领就曾建议,利用日军兵力分散,被牵制于紫金山的战机;应集中全部机动兵力攻击日军后防,这一出奇制胜的方案却被唐生智,桂永清拒绝。导致南京国军最精锐的教导总队,被动挨打;最终被日军精锐第16师团主力消耗殆尽。
其次唐生智没有做好必要撤退安排,最糟糕的是他还带着主要将领先行撤退;使得南京国军决一死战的士气化为乌有。最后,唐的口头命令使大部分中央军主力都拥到下关渡江撤退,导致无船可运,眼看着被日军惨杀的惨剧。唐生智绝对是南京保卫战惨败的罪魁祸首,蒋介石应承担次要责任。
史料来源
张宪文:《南京大屠杀史料集》2016年版
孙宅巍:《南京保卫战史》2016年版
杨天石:《找寻真实的蒋介石》2018年版
秦孝仪主编:《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对日抗战时期第二编(作战经过二)》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南京保卫战档案》第7,第8册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唐生智,罗卓英等人致钱大钧的密电》1937年12月13日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档案《第二军团京东战役战斗详报》
唐生智,刘斐《南京保卫战》
廖利明编《南京保卫战文史资料》载刘庸诚《南京抗战纪要》,南京出版社2019年版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