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战线战役 > 正面战场 > 南京保卫战 > 内容正文

南京保卫战简析
来源:抗日战争纪念网   2017-04-10 09:53:12

背景

南京保卫战,是我国近代史上一次极为残酷和惨烈的战争,在这场战争中中国官民付出了巨大的代价。那么南京保卫战的背景是什么,南京保卫战背景与南京保卫战的爆发有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通过南京保卫战的背景描述,是否可以看出此战役对战双方所存在的优劣势,如果可以看出,那么南京保卫战对战双方的优劣势是怎样的?

南京保卫战作战图

南京保卫战作战图

南京保卫战发生的时间是1937年的12月1日,结束时间是同年的12月13日,整场战争自爆发到完结共持续了十三天,虽然持续时间并不是很长,但是其影响之广、后果之恶劣简直振聋发聩。

在南京保卫战发生之前,中国在1937年7月7日爆发了卢沟桥事变,这场战争是中国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的起点标志,同时也是亚洲地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标志性事件,在这场战争之中,国民革命军损失惨重。卢沟桥事件之后,日本更加肆无忌惮,在上海地区常挑衅生事,为了能够有效的遏制日本人的侵略,同时为了保住财税来源和工业基地,蒋介石决定在上海开辟新的战场,让日本侵略战争获得国际上的关注,并希望日本能够迫于国际各国的压力和舆论停止对中国华北地区的继续侵略。基于以上目的,在1937年8月11日,中国国民革命军军向上海地区的日本军队发起进攻,共计投入近七十万兵力,但最终仍然以失败告终,中国军队在淞沪会战中失利,上海被日本占领。在淞沪会战之后,日本决定继续向南京地区发起进攻,而后爆发了南京保卫战。

时间

南京保卫战以及紧随其后的南京大屠杀,是所有中国人心中的痛,虽然已经结痂,但仍然会经常产生隐痛。为了全方位的了解南京保卫战,必须先关注南京保卫战时间,并弄清楚南京保卫战爆发的时间是否有线索可循,南京保卫战时间是否能够推测?在南京保卫战时间内,整个战争的走势如何,为何会出现那种走势?

南京保卫战

南京保卫战的发生时间为1937年12月1日,结束时间为同年12月12日,在历经了近十二天的惨烈战斗后,南京保卫战落下帷幕,中国方面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那么南京保卫战爆发之前,中日两方的局势是如何的呢?

在南京保卫战志之前,中日两方已经爆发了战争,自卢沟桥事变以来,在1937年的8月份,中日之间又爆发了淞沪战争,整场战争爆发是因为日军刻意的挑衅而起,日军的目标是占领中国的上海地区,由于海战方面日军的实力(人力、武器)远远超过中国军队,于是这场战役以中方惨败为结局。

日军本来并没有侵略南京的打算的,但淞沪战役之后,国民军的防线全面失守,日军见到中国军队在对战中如此溃败之后,便临时改变作战做略,决定向南京地区发起追击,试图攻占南京,彻底侵略中国。

其实,经历了卢沟桥事变、淞沪战役之后,国民革命军理应对日军的侵略行为和侵略节奏有所防范,可以推测出在淞沪战役之后,日军一定会再次向中国发起攻击,可以提前做出相应的部署,以迎接南京保卫战。

过程

任何一场战役都有过程,不论是轻松亦或是艰辛,每场战役的过程都有着它的独特之处,南京保卫战同样适用于这个结论。在历史上,对南京保卫战结果的关注远远超过对南京保卫战过程的关注,但实际上正式南京保卫战过程出现了问题,才会导致其结果如此惨烈。那么南京保卫战过程究竟如何?在南京保卫战过程中,国民革命军究竟犯了怎样的错误才会导致南京大屠杀人间惨剧的出现。

南京保卫战

南京保卫战过程按照时间划分,可以分为前奏、高潮和尾声三个部分。

在前奏阶段,在1937年12月1日,日本参谋本部下达了进攻中国南京的命令,吹响了南京保卫战的号角,此后日军更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占领了南京周边地区,包括镇江、句容等地,日军的矛头直接指向了南京地区,国民革命军在蒋介石的带领下,由唐生智担任整场战争的总指挥,展开了与日军之间的殊死战斗。

在高潮部分,在12月10日之前,日军与革命军发生了数次小规模的交锋,日军要求革命军投降,被唐生智严词拒绝后,于12月10日发起了全面进攻,其攻击之猛烈程度整个南京保卫战的高潮,南京的形势变得更加严峻,国民革命军虽然顽强抵抗,但仍然不敌日军,在战争中处于劣势。

在尾声阶段,12月10日正午时分,国民革命军下达了撤退命令,中国军队放弃了抵抗,日军最终取得了南京保卫战的胜利。

双方伤亡

作为中国近代历史上一场极具有悲剧色彩的战争,南京保卫战除了留下了令人唏嘘的结果,还给中国人民肉体乃至精神带来了极其重大的伤害,如果用数据来显示,南京保卫战双方伤亡人数可以作为一项参考依据。在这场悲剧战争中,南京保卫战双方伤亡的具体数字究竟是怎样的?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南京保卫战双方伤亡呈现如此的数据,从这项数据中可以看出什么问题?

南京保卫战

南京保卫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生在亚洲战场的一次战役,其对战双方分别是日本和中国,翻阅历史大量资料,统计出有关于南京保卫战双方的伤亡数据,南京保卫战结束时日本的伤亡情况数字为一万二千人左右;南京保卫战结束时中国的伤亡情况具体为死亡军人约五万人左右,被日军所屠杀的百姓数据高达三十万人左右。

那么究竟为何中国以4.5倍的兵力对抗日本,但最终仍然以中国完败,中国伤亡情况远远高于日本为最终结果,这其中的原因又有哪些呢?

其一、南京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三面环山一面环水,看似固若金汤,实则是一个易攻难守之地,中国虽然派出几倍于日本的兵力,分别从几个方向对日军的进攻进行有力的防守,但仍然死伤无数。

其二、国民政府领导人举棋不定,没有坚持保卫南京的原则,在不敌时下达了撤退命令,但撤退时的无组织令整个军队呈现出一片溃败之势,也让南京的百姓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也造成了南京保卫战中国出现如此重大的伤亡情况。

双方兵力

南京保卫战是中国近代史上的耻辱,其后紧随爆发的南京大屠杀更是置南京军民于水深火热的境地,那么南京保卫战中对战双方的兵力投入分别为多少,此战役之所以失败与南京保卫战双方兵力投入有无直接必然的关系?通过南京保卫战双方兵力的分析,可以从中看出什么问题?

南京保卫战

南京保卫战的对战双方分别是中国国民革命军和日本军队,查阅历史记录,却赫然发现对于南京保卫战双方兵力的数字一直没有一个很明确的说法,甚至有些刻意歪曲事实、居心叵测的数据跃然纸上,在这些歪曲的报道中,南京保卫战中方的投入兵力仅仅只有八万余人,而日方的兵力投入竟然达到了三十万人左右。这种报道是严重的名不符实,从以下方面可以清晰看出。

第一,南京当时是中国举足轻重的城市,是中国国民军选择的首都,国民政府虽然明知道南京不易防守,但决不可能只出动仅仅八万人的军队去参加南京保卫战,这很明显是刻意的歪曲;

第二,南京保卫战后,中方的伤亡人数达到五万,还有十万余人被俘虏,如果将伤亡人数和被俘虏人数进行求和,其总和明显远超过八万,这与报道中方投入八万兵力的数据明显不符;

那么南京保卫战双方兵力到底是怎样的呢?通过双方参战的部队进行推论,可以得出中方投入约为二十万人左右,日方的投入至少有六万人左右。

牺牲的将领

南京保卫战,于全体中国人民来说,简直就是一场噩梦。南京保卫战中方败了,几十万的百姓、军官被日本鬼子活活的杀害,受害者悲惨遭遇的阴影很长一段时间内笼罩在全体中国人的心中,首都南京陷落的耻辱、日本鬼子屠城之恨重重地压在中华民族的身上。在此,必须要向南京保卫战牺牲的将领们致敬,对南京保卫战牺牲将领们的精诚报国行为表示高度的敬意。那么,南京保卫战牺牲的将领们都有谁,他们都是在什么情况下牺牲的?

南京保卫战

在南京保卫战中,中方牺牲的将领不光包括国军的高级将领,甚至还有少量的少将,将领的牺牲人数约有十几人。

在南京保卫战中,牺牲的最高军官是萧山令同志,职位为宪兵司令部副司令,并任南京市长,萧山令负责防守城内重要据点,在1937年12月13日牺牲,被追赠为陆军中将。

第二位牺牲的是朱赤同志,他是第八十八师二六二旅少将旅长,奉命守护雨花台一带,12月12日下午,所带领的部队几乎损失殆尽,最终牺牲于中华门。

第三位牺牲的是罗策群同志,第六十六军一五九师少将副师长,因中弹不幸殉国。

第四位牺牲的是高致嵩同志,第八十八师264旅少将旅长,12月12日下午,与全旅大部官兵壮烈殉国,后被追赠为陆军中将。

除了以上几位以外,在南京保卫战中牺牲的将领还有易安华、李兰池、司徒非、姚中英、谢承瑞、雷震等等,其中牺牲时最为年轻的将领当属谢承瑞 ,牺牲时仅三十二岁。

南京保卫战为什么失败

任何一场战争的失败都有着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这些原因的组织导致了这场战场的必然结局。那么南京保卫战为什么失败,南京保卫战失败的原因是不是也同样由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组成?从南京保卫战为什么失败的诸多原因中,可以看出当时中国政府存在的什么问题?如果对南京保卫战为什么失败进行深刻总结,后期中国的抗日局面是否会有所改善?

南京保卫战

为了要弄清南京保卫战的失败原因,分别从主观方面和客观原因两个方面进行如下分析。

首先,从主观原因角度来分析南京保卫战失败的原因。

其一、蒋介石为了抵抗日军对南京的攻击,任命唐生智为首都保卫战的司令长官,对南京保卫战全权负责。但在蒋介石心中,却认为南京的防守几乎无胜算,所以并未将主力部队全部出动;

其二、唐生智对整个战争的局势判断有误,导致当一接到蒋介石的撤退指示后,便立马仓从的拟定了撤退计划,这个决定注定了南京保卫战的失败,并且导致了南京大屠杀悲剧的发生。

其次,从客观原因角度来分析南京保卫战失败的原因。

其一、南京并不是一个适合防守的地区,它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防守难度增加;

其二、国民革命军与日本军力的实力悬殊太大,无论是作战战略还是武器方面,国民革命军都处于劣势地位;

其三、国民革命军兵力刚经过淞沪战役,元气还没有调整,便又再次投入南京保卫战,兵力大打折扣。

南京保卫战并非不战而败

收集南京保卫战的有关评价,有些不负责任的资料显示南京保卫战是不战而败的,但事实上南京保卫战并非不战而败,而是经历了一番激烈的战争后发现无力抵抗而放弃的。南京保卫战并非不战而败的依据都有哪些?南京保卫战并非不战而败,它都作出了怎样的战斗部属排呢?南京保卫战并非不战而败,它的战斗过程又是怎样的呢?

南京保卫战

首先,南京保卫战中,中方是经过了战略讨论,并进行了战略部属的。

国民革命军的最高领导人蒋介石在进行南京保卫战之前,就作出了一系列的战略部属,提出将沿长江一线作为主要防御方向,并成立了防御建设委员会。但是按照这个战略部属的核心思想,就决定了南京保卫战的作战性质处于不利地位,只能“逐次抵抗,逐次退却”,而不能严防死守,与敌死拼,但是后期蒋介石以及军委会高层却在该作出决定时犹豫不决,最终导致了南京的陷落。

其次,南京保卫战,中方是经过了一系列顽强抵抗的,有以下事实进行说明。

其一、在1937年12月5日,日军展开进攻,与国民革命军短兵相接,最终国民革命军几乎全部牺牲,日军要求国民革命军投降,但指挥官唐生智对这个要求不予理睬,而是继续严防死守,并下达了决不许轻弃寸土的申明。

其二、南京是一个特殊的地理位置,它是当时中国的首都,所以在国军明知道南京能保住的希望寥寥无几,但仍然是抽调出来不少的军队来进行南京保卫战的准备。

南京保卫战的影响

南京保卫战,在中国占据着极为特殊的历史地位,提起南京保卫战,就会联想到南京大屠杀,这血淋林的事实时刻在提醒着人们关于南京保卫战的影响。那么南京保卫战的影响究竟有哪些?南京保卫战的影响都是从哪些方面展开的,南京保卫战的影响在世界上又有怎样的回响?

南京保卫战

从国内影响来看,南京保卫战之所以占据着历史地位,主要是由于南京保卫战的影响十分巨大,因为南京保卫战之后,紧随而来的是南京大屠杀,南京保卫战的失败造成了日本人在南京肆意屠杀中国人民,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南京保卫战是南京大屠杀的直接导火索。南京保卫战中,国民政府在南京防守的部属不力,而在战败撤退之时的又毫无组织,同时时未有力组织南京人民的疏散工作,留下了严重平民安全方面的隐患,这些都为南京大屠杀这一灾难性的事情提供了发生的条件,也加重了南京保卫战的遇难程度、扩大了遭屠杀遇难者的规模。在南京沦陷之后,滞留的官兵以及平民成为日军惨热杀害的对象。

从国际影响来看,南京保卫战可以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亚洲战场中的重要战争,南京保卫战中国军队的惨败,造成了今后日本法西斯对中国的肆意侵略和掠夺。另外一方面,南京保卫战当然也引起了国际方面的关注,尤其是反法西斯国家的关注,在后期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也得到了反法西斯国家的援助。

南京保卫战打了几天

南京保卫战是一场举世瞩目的战争,不仅仅是因为在南京保卫战里中国丢了首都,从此国民革命军身上被贴上奇耻大辱的标签,更是因为南京保卫战结果对整个世界局势也产生极为重大的影响。那么南京保卫战打了几天,在南京保卫战打了几天的时间里,整场战争的发展状态是怎样的?在南京保卫战打了几天的时间里,最终以什么样的结果收尾,从什么时间开始显示出这个必然的结果的?

南京保卫战

南京保卫战的开始时间为1937年12月1日,标志性的事件是日军下达了“大陆第八号令”,正式拉开了攻占南京的序幕;南京保卫战的结束时间为1937年12月12日,标志性的事件是蒋介石下达了撤退命令,唐生智执行蒋介石命令,但由于撤退部署匆忙混乱,导致了后期南京大屠杀的爆发。

从上述数据可以得知,南京保卫战共打了将近十二天,最后以国民革命军的溃败、南京人民陷入地狱,遭受日本军队的大屠杀为最终结局。

那么在这十二天的时间里,南京保卫战的整个进展和状态究竟是怎样的?如果按战争局势划分,南京保卫战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12月1日至12月6日,在这一时期里虽然日军从多地展开了猛烈的攻击,但国民革命军并没有丧失防守的领地,并尽自己的全力阻挡日军的入侵,在这个阶段国民革命军中出现了许多壮烈牺牲的英雄。

第二阶段为12月7日至12月12日,唐生智开始摇摆不定,没有坚持立场的结果导致军心溃散,日军逐个攻破国民军的防守,最后国民军开始溃败撤退。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