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战线战役 > 正面战场 > 南京保卫战 > 内容正文

南京保卫战中屹立不倒的中华门
来源:抗日战争纪念网   2017-04-17 09:34:26

  中华门是南京明城墙最南端的城门,这座城门拥有一项纪录,它不仅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城门,更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结构最复杂的瓮城。原先,城门上还有一座宏伟的城楼,正是在南京保卫战的激烈交火中,城楼建筑被日军炸毁。那么中华门是否还有抗战遗迹可供我们凭吊、寻觅呢?

  日军坦克猛攻中华门

  城门本身就是一座巨型“防御工事”

  外秦淮河在中华门前流过,河上的长干桥直通中华门的正大门。它是南京城地理意义上的南大门,早在南唐、两宋时期就建造了城门,今天的明代城门是在前代城墙基础上扩建而成的。或许是由于历朝历代不断添砖加瓦,得以成就了中华门宏伟巨大的规模。1928年,国民政府将聚宝门更名为“中华门”。1931年为改善城南交通状况,在中华门东、西两侧增辟城门各一,分别命名为中华东门和中华西门。

  中华门东西宽118.5米、南北长128米,占地面积15168平方米。共设3道瓮城,由四道券门贯通,首道城门高21.45米。瓮城上下设有藏兵洞13个,左右马道下设藏兵洞14个,可在战时贮备军需物资和埋伏士兵,据估计可容纳3000人。

  中华门瓮城俯瞰

  因此,和南京其他城门“通道”的作用不同,中华门本身就是一座巨型“防御工事”。遇有敌人强攻时,可将敌兵放进城门欲擒故纵,然后关起各道城门,把敌军截为三段,分别歼灭,达到“瓮中捉鳖”的效果。

  南京保卫战中日寇并未“攻下”中华门

  即使在“枪炮时代”,中华门仍发挥着重要的防御作用。南京保卫战在1937年12月1日打响。12月10日开始,南京南郊阵地失守,日军将炮兵阵地推进到雨花台,以炮火掩护坦克和步兵,向中华门城垣攻击,但遭到中国守军英勇回击,进攻严重受阻。

  史料记载,在久攻不破的情况下,日军第47联队火炮中队、速射炮中队以及联队所属的全部火炮对准中华门城垣开火。日军通过肩扛手拉将火炮运到位,并运来500发炮弹。其“速射炮”因为连续猛射,竟熔化了炮管上的油漆。

  因为修建中华门瓮城的明代,火药已有较广泛的使用,城门修建得异常坚固,本身具有一定抵抗枪弹的能力,加之中国守军将士顽强作战,日寇抵达城下后短兵相接,“鏖战中,双方互掷手榴弹”。所以日军即使有飞机、坦克、火炮提供的优势火力,也没有攻下中华门。

  12月12日,南京保卫战总指挥、南京卫戍司令长官唐生智下达撤退命令,中华门城门上的中国士兵离开阵地撤防。13日凌晨,日军才爬上无人防守的中华门。

  暗堡将清理开放供游客凭吊、参观

  中华门战斗的历史照片流传颇多,发生在这里的战斗景象也成为代表南京保卫战的缩影。例如一张日军方面拍摄的照片中,插着太阳旗的日军轻型坦克,鱼贯冲向长干桥,硝烟从城墙根腾空升起,中华门上三重屋檐的高大城楼因遭到轰炸,建筑中间部分已经完全塌毁,仿佛被当中劈开。而中华门正中间的城墙上,守军在战前书写的四个大字“誓復國仇”清晰可辨。

  木质的城楼在战火中被毁,今天登上中华门城墙还能看到城楼台基的遗址。而遗迹不止如此。“南京城墙抗战遗迹”课题负责人朱明娥研究员告诉记者,在“中华门”三字题额的上方4米左右的位置,还有一个射击孔,正对着长干桥。而从中华门二层位于中间的藏兵洞走进去,就能进入射击孔所在的暗堡。当时,中国士兵就是在这里观察日寇动向,并向企图通过长干桥的敌人射击。日方文献有过记载,日军渡河极其困难,很多日军士兵被中华门城楼上倾泻的火力打死在秦淮河中。

  中华门瓮城马道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