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战线战役 > 正面战场 > 南京保卫战 > 内容正文

南京保卫战8位将军:突击、断后、突破封锁线时殉国
来源:抗日战争纪念网   2017-04-17 11:05:15

  姓名:姚中英 职衔:第156师少将参谋长(阵亡后晋级中将抚恤) 官位:陆军步兵中校(1937年1月20日任官) 殉亡地点:紫金山北麓靠近尧化门、仙鹤门一带

  主动承担断后任务

  不幸在激战时中弹身亡

  姚中英,原名若珠。1898年(清光绪二十四年)出生于广东省平远县大柘镇墩背村的一户农民家庭。家境清贫的他素怀大志,在初中毕业后便决定离开家乡投军当兵。

  1937年10月,姚中英被提拔为第156师(师长李江)少将参谋长。12月初,第156师接到驰援光华门的命令,该师边打边退,并于当天下午接替了光华门至通济门一线城墙的守备任务。

  12月11日上午,日军第9师团(师团长吉住良辅)第18旅团(旅团长井出宣时)第36联队(联队长胁坂次郎)对光华门发起进攻,姚中英亲在城头协助师长李江指挥反击,屡次击退日军的进攻。如此几次三番的激战,终于勉强支撑到12日下午6时许。这个时候,第156师接到上级命令向太平门集中,并准备突围。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全身而退是不可能的,尤其是友军各部依然在城墙上坚持抵抗,第156师的突然后撤必将动摇军心。姚中英于此时主动承担指挥第932团断后的任务,使第156师主力能够陆续退出战斗,向目的地集中。

  当姚中英完成任务,并率领第932团余部在12日晚上9时逐次退到太平门时,发现城门处一片混乱,第156师主力已经离城东去。姚中英极力维持第932团的建制,在勉强出城后向紫金山北麓追赶部队,不幸在当晚途中遭到日军第33联队的阻击。为迅速赶上主力,姚中英拍马带着士兵发起突击,却不幸在激战时中弹身亡,时年仅39岁。

  姓名:罗策群 职级:第159师少将副师长(阵亡后晋级中将抚恤) 官位:陆军工兵上校(1936年3月13日任官) 殉亡地点:尧化门、仙鹤门一带

  为冲破日军仙鹤门封锁线

  提着机枪“敢死”而上

  罗策群,出生于广东省兴宁县宁新镇大圳乡四角楼村(现属兴宁市宁新街道大圳村)的一户农民家庭。因家境窘迫,渴望学习的罗策群为了能够继续求业,便决定投考不需支付学费的军校。

  1937年12月10日,第159师移驻明故宫附近作为南京卫戍军的预备队使用。11日战况日益激烈,城外守军的阵地已有数处被日军突破,城门及城墙的争夺也几近白热化。在此情况下,罗策群几次请命参战,但南京卫戍司令长官部考虑到该师由上海撤出后连经恶战且未得休整,只命该师在城内的中山门至玄武门一线紧急构筑防御工事,准备城破后与日军展开巷战。罗策群对参谋长许让玄说:“城在我们在,城亡我们亡,我们再打一次硬仗吧!”

  但是12月12日下午5时,就在罗策群督率所部赶筑防御工事的时候,接到了上级的守军突围的命令。对于不掩护友军就先行突围,罗策群存有疑虑,但仍然决定执行命令。从太平门突围后,罗策群率领第159师的先头部队成功绕过了日军第33联队的防区,但在13日凌晨0时左右进至尧化门、仙鹤门时,遭到日军第38联队(联队长助川静三)的阻击。

  罗策群几次督队扑敌,均未冲破封锁线。他眼见战斗越来越激烈,而部队却始终停滞不前,如再这样下去,全军突围必定失败。情急之下,罗策群举起马鞭大声呼叫道:“都跟我来,几大就几大,唔好做哀仔呀?(意指死就死,不要丢脸)”,随后,他提着一把轻机枪带着身边的特务营再次发起冲锋,不幸在突击时身中数弹,倒地而亡,时年仅43岁。

  姓名:李绍嘉 职衔:第156师第468旅少将副旅长(阵亡后晋级中将抚恤) 官位:陆军步兵上校(1936年3月10日任官) 殉亡地点:光华门

  誓死也不撤离光华门

  拉手榴弹与日军同归于尽

  李绍嘉,出生于广西省贵县石龙镇(现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东龙镇)的一户农民家庭。李绍嘉在19岁的时候投入粤军当兵,靠着自己吃苦耐劳作战勇敢,连连升级。

  1937年12月11日上午,日军对光华门发起进攻。面对日军的不断压迫,第468旅少将副旅长李绍嘉时而操纵轻机枪扫射,时而带着士兵投掷手榴弹堵缺。此情此景,无不让他身边的士兵受到鼓舞,他们个个都使出了全力坚守在城头之上。

  12月12日,第156师主力向太平门转移,李绍嘉本准备撤离,但发现仍然有友军士兵在坚守岗位,触景伤情。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他最终决定留在城墙上继续战斗。

  深夜时刻,日军第36联队又一次对光华门及周边城墙发起进攻。李绍嘉见大势已去,命令部属突围。众士兵簇拥着他一同用绳索坠城而下。不料李绍嘉所用绳索突然断裂,致坠城后腿骨摔断。部属见状愿背着他离开,但李绍嘉不愿拖累部属撤离速度,用手枪逼着他们立即突围,众人见状不得不含泪离去。日军第36联队的士兵很快就发现了李绍嘉,他们端着步枪冲了过来。李绍嘉见状,举起手枪不断地对着日军士兵射击。面对源源不断的日军,手枪子弹很快就用完了。为了不使自己被俘受辱,李绍嘉毅然拉响手榴弹,与冲到他面前的日军士兵同归于尽,时年仅39岁。

  姓名:司徒非 职级:第160师少将参谋长(阵亡后晋级中将抚恤) 官位:陆军步兵上校(1937年4月1日任官) 殉亡地点:紫金山北麓岔路口

  为友军先头部队突击

  栖霞岔路口混战时中弹身亡

  司徒非,出生于广东省开平县赤水镇塘美乡塘美村(现属开平市赤水镇)的一户农民家庭。因工钱抵不了高昂的学费,他只得辞去工作改考不需学费的军校。

  12月12日上午7时许,第160师奉命开赴城内玄武门至水西门一线构筑防御工事,以备日军突破南京城防后继续展开巷战。参谋长司徒非接到命令后,遂与副师长华振中商定任务分配,并开始赶筑防御工事。但由于缺乏构筑材料,工事的进度十分缓慢。司徒非急在心里,却又无可奈何。

  当天下午6时,司徒非才知道一个小时前,南京卫戍司令长官部已经下达了突围命令。司徒非急忙命令部队停止构筑工事,随后根据军部突围计划命令辎重连将所有辎重予以毁弃,命传令兵分途通知各部队向太平门集结,只待友军第159师扒开被封死的城门后,作为先头部队率先突击。

  12日晚上9时许,第160师按照计划陆续通过由第159师打开的太平门狭小缝隙,决定由华带第956团在前,军部及第955团在后,部队以营为单位依次前进。司徒非随第956团行动。

  当第956团经过栖霞岔路口时,被日军第16师团第30旅团第38联队发现,日军随即以猛烈的机关枪火力阻挡去路。混战中,司徒非不幸身中数弹而亡,时年仅44岁。

  姓名:易安华 职级:第87师第259旅少将旅长(阵亡后晋级中将抚恤) 官位:陆军步兵上校(1936年9月30日晋任) 殉亡地点:雨花台

  为收复南京南大门

  率部反攻雨花台全部殉国

  易安华,原名易福如,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三期步兵科。根据南京市方志办特约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会会员、《抗日阵亡将军录》一书作者胡博从历史档案中最新考证的资料显示,易安华壮烈牺牲于雨花台。

  1937年7月抗战全面爆发。同年10月,易安华升任87师第259旅少将旅长。12月8日,日军已迫近南京,87师奉命回南京守卫。易安华率领该旅第58团,及配给他的补充团,乘车先行抵达上坊门时,日军亦同时开至上坊门、高桥门,直向光华门冲入。易安华立即指挥两团与日军混战于上坊门、通济门间。

  该旅原奉令来南京守城,不料至此形成遭遇战,后继部队因高桥门已被敌人阻断,于是转由马郡镇经工兵学校与通济门部队会合,夹击进犯光华门的日军,血战三个昼夜,敌军无法突破,只得于11日晨转向紫金山及雨花台,猛攻至12日晨。雨花台、紫金山相继陷落。87师陷入重围,死伤之重为开战以来所未有。

  雨花台是南京的南大门,易安华知道雨花台关系全军,乃率部反攻,前仆后继奋力冲击,不幸饮弹阵亡于雨花台畔。易安华所率部队此役全部阵亡。

  姓名:朱赤 职级:第88师第262旅少将旅长(阵亡后晋级中将抚恤) 官位:陆军步兵上校(1937年5月6日晋任) 殉亡地点:雨花台

  亲率敢死队反击日军阵地

  身中数弹仍指挥战斗

  朱赤是江西修水县人,在淞沪会战中晋升为少将旅长。

  1937年12月,朱赤的第262旅担负南京中华门至光华门一线的城防守备任务。12月8日,根据南京卫戍司令长官部的防御部署,朱赤第262旅专守中华门至光华门(不含光华门)一线的城墙线。

  11日晚上11时,南京卫戍司令长官部重新调整城防部署,朱赤的第262旅奉命将城防移交给友军第51师,随后出城增援在雨花台与日军激战两天的第264旅。12月12日凌晨4时许,日军集中所部炮兵轰炸雨花台守军阵地,当双方陷入肉搏战时,朱赤亲率敢死队发起反击,带领士兵以命相搏,终将日军击退,稳定了阵地。他率部连战三个多小时,伤亡惨重。为表明死守之志,朱赤命旅特务排将周围的几十箱手榴弹盖子全部揭开,用绳子串上导火线,稳放阵地之前,准备做最后一搏。

  姓名:高致嵩 职级:第88师第264旅少将旅长(阵亡后晋级中将抚恤) 官位:无 殉亡地点:雨花台

  50米开外的手榴弹战

  让占据雨花台的日军大乱

  高致嵩出生于广西省岑溪县归义镇谢村的一户地主家庭,家产殷实。高致嵩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并顺利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三期步兵科。淞沪会战后,高致嵩升任第264旅少将旅长。

  1937年12月,高致嵩率部参加南京保卫战。根据部署,12月11日深夜,高致嵩的第264旅全部集中到雨花台左翼的主阵地防守,其右翼阵地由朱赤率领的第262旅主力接防。当各部都进入指定位置后,高致嵩和朱赤商定利用夜色,集中两旅主力发起一次夜袭。这次夜袭十分成功,但却因为缺乏后援,而不得不在取得一些战果之后退回原阵地。就连时任日军第114师团127旅团66联队1大队3中队的中队长西泽弁吉都承认,“面对2000名敌人,在50米开外的手榴弹战是登陆以来最为激烈的战斗……本来战斗是以大队为单位,而在雨花台的攻击战中可以说是以师团为单位了……”

  12日下午1时许,一颗子弹击中了正在指挥防御的高致嵩胸部,他终因伤势过重而倒地身亡,时年仅39岁。

  姓名:萧山令 职级:宪兵司令部少将副司令兼参谋长(阵亡后晋级中将抚恤) 官位:陆军少将(1937年5月7日晋任) 殉亡地点:下关长江岸边

  争取更多中国官兵顺利渡江

  战至弹尽前举枪殉职

  萧山令是湖南益阳人,毕业于保定军校第三期步兵科。1937年南京保卫战,萧山令时任宪兵副司令,兼任警备司令部防空司令和首都警察厅长,是南京保卫战牺牲的最高级别指挥官。

  12月9日,日军各师团分别近抵南京城东和城南,并陆续对城防部队发起猛烈进攻,萧山令坐镇宪兵司令部调配所属宪兵和警察配合陆军作战,苦战至12日时,伤亡巨大,仍坚守不退。直到12日当天下午4时,南京卫戍司令长官唐生智决定放弃南京,命令各路守军突围,萧山令才派宪兵两个营占领蛇山、龙蟠里、五台山一带阵地,掩护宪兵主力撤退。萧山令自己则与警察厅副厅长方超等人将位于南京各处的警察收拢殿后,向下关转移,准备在那里坐船渡江。

  当时的南京城一片混乱,道途堵塞,行动十分滞缓,等萧山令赶到江边时已是13日凌晨。此时江边情况已经无法控制,船少人多,各路溃兵争先恐后地抢夺船只和可漂浮于水面的木板渡江。有的船因超载而沉没,更多的士兵则由于不习水性而溺毙于江中。萧山令一方面稳定警察军心,一方面寻找一切可利用渡江的船只和木材,这使警察的渡江进度十分缓慢。13日下午1时30分,日军从水路夹击而来。萧山令急忙组织身边可以听命的军队展开反击,以争取更多的中国官兵能顺利渡江。直到弹药即将用完,多处负伤的萧山令自知无法幸免,在愤恨之余举起手枪自杀殉职,时年仅46岁。

  12日上午9时左右,第524团阵地被日军第127旅团第66联队突破,第2营营长黄琪、第3营营长符仪廷先后阵亡,团长韩宪元也在之后率部反击时阵亡。朱赤得知后急命所部组织敢死队,对侵占阵地的日军实施反冲锋,暂时稳定了阵地。但日军第102联队稍事休整后又展开了更加猛烈的攻势,朱赤于率部反击时身中数弹,但他仍然勉力支撑,并大呼着“不要管我”继续指挥战斗。延至11时许,朱赤终因伤势过重而亡,牺牲时年仅35岁。根据曾任第262旅联络副官朱国为的回忆,第262旅在合肥收容时,全旅仅剩80人。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