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狮怒吼
历史的年轮载着古老的中国,蹒跚颠簸着进入了0世纪。新的世纪给中华民族带来的,虽然也有微弱的晨曦和曙光,但更多的依然是痛苦和灾难。
腐朽昏聩的满清统治者,搂着封建专制的破盆烂钵当做珍宝,硬把祖宗的疮痍捧为奇葩。闭关自守,固步自封,使得历史悠久的中国文明迟滞落后,地大物博却民穷国弱。
而我们一衣带水的邻国日本,抓住明治维新的机遇迅速崛起壮大,国富民强而穷兵黩武,国力膨胀而野蛮疯狂,这就注定要给世界特别是邻近的国家带来祸害和灾难。
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关东军兵不血刃,一举占领了我国的东北。此时的中国虽已推翻满清,建立民国,但外有强权觊觎,内有干戈纷争,“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境况并无改变。
1937年,得寸进尺早已把魔爪伸进中国华北各省的日本法西斯侵略者,又在北平寻衅挑起事端。这年7月7日,驻丰台日军第一联队第三大队第八中队,由中队长清水节郎率领,在宛平卢沟桥附近进行军事演习。卢沟桥是中国古代一座著名的桥梁,始建于公元1189年,桥长66.5米,桥拱共11孔,桥上雕刻着85只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的石头狮子。每当破晓之时,波光与曙色交相辉映,石狮浴皎月意趣横生,“卢沟晓月”成为当时燕京著名的风景。然而,侵略者的魔爪伸向这里,枪炮声驱走了大自然的宁静,血腥取代了皎月下的美景。这天夜晚11时,日军以演习时有一名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严词拒绝。日军当即向宛平县及卢沟桥进行炮击,发动进攻。中国守军二十九军吉星文团长、金振中营长率部奋起反击。一场中华民族抵抗日本法西斯侵略者的神圣战争,在血火交织中拉开了序幕。
二十九军军长宋哲元
卢沟桥事变爆发,举国震惊,群情激奋。日本法西斯恶魔企图“九一八”事变故伎重演,进而吞并整个中国的狼子野心暴露无遗。中华民族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宁为抗日死,不做亡国奴!”抗日救亡的呼声响遍华夏大地。
卢沟桥事变第二天,中国共产党向全国发出通电,疾呼:“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提出口号:“武装保卫平津,保卫华北!”同日,红军将领毛泽东、朱德、彭德怀、贺龙、刘伯承、林彪、徐向前、叶剑英等代表全体红军指战员,联名致电蒋介石,要求“本着御侮抗战之旨,实行全国总动员”。“全体红军愿即改名为国民革命军,并请为授命抗日先锋,与日寇决一死战。”
二十九军二一九团团长吉星文
此时蒋介石正在江西庐山,邀请各界知名人士举行庐山谈话会,共商国是。7月17日,在全国人民抗日情绪高涨的形势下,蒋介石终于发表了对日关系态度比较强硬的讲话:
“我们希望和平但不求苟安,准备应战而决不求战。我们知道全国应战以后之局势,就只有牺牲到底,无丝毫侥幸求免之理。如果战端一开,就是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蒋介石这篇著名的庐山讲话,7月19日以《最后关头》为题在报纸上公开发表。蒋介石代表中国政府的这一严正声明,得到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的热烈拥护和支持,国民党内部的各个派系,也纷纷发出通电,表示愿意在委员长领导下,团结御侮,一致对外,抗日民族团结统一战线迅速形成。
东方的睡狮终于醒了,发出了愤怒的吼声。为了祖国的尊严,民族的生存,亿万中华儿女团结奋起,用生命和鲜血,谱写着人类社会正义与邪恶抗争的又一部浩然鸿篇。
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在江西庐山发表激昴慷慨的对日抗战宣言。
侵略者的新阴谋
卢沟桥事变爆发以后,日本法西斯分子一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认为对中国发动全面战争的时机已经成熟,应当抓住这一契机,彻底实现征服中国之宏图大业。日本内阁随之召开紧急会议,决定实行全国总动员,迅速向中国增派兵力,发动全面战争。为了实现速战速决,三个月灭亡中国的野心,日本军方又策划在上海挑起事端,以便尽快占领上海、南京,使中国“军队及国民丧失战斗意志”,迫使中国政府尽快屈膝投降。
参加淞沪抗战的中国第九集团军总司令张治中。
九十八师营长姚子青
驻上海的侵华日军,此时更是有恃无恐,咄咄逼人。不仅在其占领的各通衢要道哨所增加兵力,各要点构筑工事,各屋顶架设高炮、机枪,甚至在市区中心布设炮位,封锁长江出海口。法西斯侵略者把中国的领土,当做了他们的神户、京都。挑衅事端层出不断,剑拔弩张,形势已到了一触即发的地步。8月9日,驻上海日军中尉大山勇夫带领一名士兵,驾着摩托车气势汹汹地闯进虹桥军用机场。这里是军事重地,普通的中国百姓也不能随便进入,何况是日本的军人。中国哨兵当即上前进行劝阻,骄横的日军竟拔出手枪,将中国哨兵打死。其结果当然是招来了中国军人加倍的回报,入侵者双双倒毙在他们所践踏的土地上。
日夜渴望发生事端的日本法西斯军国主义分子,终于等来了天赐良机。驻上海日军第三舰队司令长谷川清立即下令在本土佐世保待命的机动部队,迅速驰往上海增援。日本大本营参谋本部8月1日更是作出紧急决定向上海增兵,以第三师团、第十一师团为基干组成上海派遣军。
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第二天,中国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向世界郑重宣告:“中国为日本无止境之侵略所迫,兹不得不实行自卫,抵抗暴力。”蒋介石下令,将京沪警备部队改编为第九集团军,张治中任总司令。苏浙边区部队改编为第八集团军,张发奎任总司令。中国军队立即主动出击,攻击虹口及杨树浦之敌;同时命令空军出动,攻击驻上海之日军舰队。
中国当年最繁华的大都市上海,顷刻枪炮轰鸣,血火纷飞,战斗在海、陆、空同时进行。一扇扇窗口喷发出愤怒的火焰,一条条街巷呼啸着仇恨的枪弹,一寸寸土地喷洒着赤诚的热血,不愿做奴隶的中华儿女,团结奋起,前赴后继,用生命和鲜血,捍卫着祖国的人格和民族的尊严。
淞沪抗战爆发蒋介石亲临前线视察、督战。
头脑发烧、野心膨胀的日军首脑们,以为凭着几万装备精良、训练有素、满脑子大东亚圣战光环的皇兵,就可以轻易拿下上海。然而上海会战初期,日军却频频失利,节节败退,以至不得不数易主帅,一再增兵。11月5日,日军第三次增援部队在杭州湾金山卫一带登陆成功,投入上海作战兵力已达30万人,且对中国守军形成包围态势。中国最高统率部遂下令守卫上海部队70个师约70余万人全线撤退。11月1日,历经三个月血战之后,上海沦陷。
耀武扬威,得意非凡的日军法西斯侵略者,迫不及待地又把他们的魔爪伸向下一个目标—南京。
唐生智临危受命
1937年11月18日,南京,蒋介石中山门外四方城陵园官邸。
自从“八一三”上海抗战爆发以后,为了躲避日机的轰炸,蒋介石就搬到这里来办公了。说是官邸,实际上只有两间小平房,一间卧室,一间办公用房。
这天,蒋介石要在这里召开一次重要的军事会议,讨论南京的防守问题。上海中国守军全面撤退以后,日军乘胜跟踪追击,南京的防守问题便被迅速地提到议事日程上,为此,蒋介石已连续两次召开军事会议进行讨论。
前几天召开的一次军事会议,参加的有何应钦、白崇禧、徐永昌、刘斐等人。会上,蒋介石用缓慢而有力的语调说:“日本人说三个月灭亡中国,现在光上海就打了三个月。上海的这个仗还是打得不错的嘛,让外国人都看到了,中国军队并不像他们所想象的那样弱不禁打。现在—”他停顿了一下,又继续说下去:“日本人的下一个目标就是南京,南京的仗怎么打,请各位发表意见。”
说完,蒋介石环视一下与会的将领,众将领有的低头沉思,有的在揣摩委员长的心理。过了一会,军令部作战厅长刘斐首先打破了沉寂,他说:“上海会战以后,敌人以优势的海、陆、空军兵力和重型装备,沿长江和沪宁、京杭线迅速推进,军事上占有很大优势。南京地处长江弯曲部内,敌人可由长江封锁和炮击南京,也可以从芜湖截断我方退路,然后以海、陆、空协同攻击,南京将处在立体包围之中,守是守不住的。”说到这里,刘斐有意停住了,看看大家没有反应,便继续说下去:“不过,南京是我国首都所在,不作任何抵抗就放弃,当然也不可以;依我看,只要象征性地防守一下,作适当抵抗之后就主动撤离,用上1个团,顶多18个团兵力就行了。”
抗日战争中的中国陆军总司令何应钦。
刘斐说完,蒋介石面对其他将领说:“你们的意见呢?”
大本营参谋长白崇禧首先表示赞同刘斐的意见,接着,何应钦、徐永昌也相继发言,认为刘斐的意见有道理。何应钦还具体补充说:“淞沪会战以后,我军伤亡很大,许多部队需要休整、补充,此时不宜再进行大规模会战。”
蒋介石听了众将领的意见,略加沉思后说:“为章(刘斐字)的看法很对,不过,南京是我国首部,为国际观瞻所系,又是总理陵墓所在,守还是要守一下的,至于如何守法,大家再考虑考虑。”
第一次军事会议,就在蒋介石模棱两可的讲话中结束了。过了两天,又召开了第二次军事会议,参加的人还有唐生智、谷正伦、王浚等人。
蒋介石作了例行讲话以后,刘斐再次陈述了他关于象征性地防守南京的意见,并且分析了敌我双方的形势,然后补充说:“在这种情况下,南京是守不住的。基于我军在当前的实际情况,应避免在抗战初期与强敌进行决战,更不应该在一城一地的得失上争胜负。而要从全盘战略着眼,同日寇展开全面而持久的战争,进一步实行全国总动员,以机动灵活的运动战来争取时间,当在有利时机,集中优势兵力,对敌进行有力的打击。我军实行全面而持久的战争,拖到日寇对占领我国的每个县都要付出一个连,甚至一个营的兵力来防守战地,即使日寇在战术上有些胜利,但在整个战争上他就非垮台不可。”
刘斐的分析本来是很中肯的,但是他刚讲完,唐生智却激动地站了起来:“南京是我国的首都,为国际人士观瞻所系,又是孙总理陵墓所在之地,如果轻易放弃南京,我们将何以对全国父老?何以对总理在天之灵?”说到这里,由于身体不佳,他歇一口气,蒋介石乘机插话说:“孟潇(唐生智字),坐下来,有话慢慢讲。”
唐生智喘过气来,继续说下去:“所以我认为,南京之战,非打不可,不打将贻笑天下;南京之城,非死守不可,不守将何以谢国人?”
唐生智讲完,会场空气顿时紧张起来,两种意见明显相左,孰是孰非,众说纷纭。有人赞同刘斐的意见,有人说唐生智将军的意见很有道理,有人说话模棱两可。最后,大家都把眼光投向蒋介石,希望委员长能够果断表态。然而,委员长沉吟片刻,仍然没有作出决定,只是说:“孟潇的意见很好,值得考虑,至于南京如何防守,我们再研究研究吧!”
第二次军事会议也就在蒋介石“再研究研究”的气氛中结束了。
蒋介石对南京的防守问题,心情一直是比较矛盾的。一方面他也觉得刘斐的话有一定道理;另一方面,他对南京又是颇有感情的。南京,作为中国的历史名城,从越国大夫范蠡筑城开始,至今已有200年左右的历史,三国时东吴就在南京建都,以后东晋和南朝的宋、齐、梁、陈都建都南京,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六朝时代。再加上以后的南唐、明朝、太平天国和他自己惨淡经营的中华民国,一共有十个朝代建都南京。对这样一座让他付出过很多心血和代价的历史名城,如果轻易让给敌人,他实在很难做到。
然而,军事形势的发展十分逼人,已经不容再拖延下去了。今天,参加军事会议的将领们,一个个怀着焦急的心情,希望委员长迅速作出决断,以便部署今后的工作。只有唐生智心中明白,委员长已经下定了固守南京的决心,而且防守南京的重任,已经是非己莫属了。
原来第二次军事会议后,蒋介石对唐生智说:“孟潇,我们出去看一看吧!”
第二天,蒋介石邀唐生智一道径直来到紫金山,在总队长桂永清陪同下,看了教导总队的复廓阵地。教导总队是蒋介石的“模范师”,装备精良,训练严格,待遇也高,虽然在上海会战中遭受重大损失,仍有很强的战斗力。
蒋介石一边看阵地,一边说:“孟潇,这个地势,应该可以打一下吧!”停了一下,接着说:“娘希匹!‘九国公约’会议,不制裁日本人,现在我们就只有靠自己了。上海那一仗,我就是要打给外国人看看!现在南京,我们还要打给外国人看看!”
转了一阵,蒋介石不无感慨地说:“只是众位将领之中,只有你最理解我的心意。现在防守南京的问题,也就是我们两人了,要么就是我留下,要不就是你留下。”
听到这里,唐生智不觉心头一惊,心想,你是委员长,要统率全国军队抗战,怎么能留下来防守南京呢,这不明明是将我的军吗?于是连忙回答:“委员长,你怎么能留下呢?与其你留下,不如我留下来吧!”
蒋介石脸上掠过一丝难以觉察的笑意,说:“那好,那好,孟潇,你看防守南京的把握怎么样?”
唐生智说:“委员长,南京的情况你是知道的,我有把握能做到的只是八个字:临危不乱,临难不苟。”
蒋介石连连点头:“那就好,那就好。”
当晚,南京百子亭唐生智公馆。
唐生智回到公馆以后,思绪万千,夜不能寐,往事历历涌上心头。
南京这地方,唐生智并不陌生,甚至心头还留下了毕生难忘的伤痛和遗憾。
他是湖南东安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毕业生,参加过辛亥革命,北伐战争时期任国民革命军第八军军长兼前敌总指挥。他率领部队血战汀泗桥,勇克贺胜桥,下武汉,取郑州,威风凛凛,浩浩荡荡,何等光耀,辉煌!后来宁汉分裂,他拥兵两湖,坐镇武汉,两次率兵沿江而下,东征讨蒋,锋芒所向,直指南京。可惜天不相助,命途多舛,终被蒋介石调动的各路大军夹击所破,南京国民政府以“叛变罪”通电免去他本兼各职,开除出党。唐生智被迫于1930年下野,流亡香港,从此走上了下坡路。
现在虽因团结御侮,共赴国难,唐生智恢复了党籍,并先后担任军事参议院院长、训练总监等职务,但始终是个空衔,掌握不了实际兵权,因此,唐生智总有着一种郁郁不得志的失落感。此番力主死守南京,唐生智自然也有他自己的一番考虑,如果蒋介石接受这一建议,防守南京的重任很可能落在自己肩上。防守成功,那么国难当头,危急存亡之秋,唐生智不仅挺身而出,为国家民族立下了汗马功劳,还可乘此机会出山,重掌一部分兵权;要是防守失败,甚至牺牲性命,也是为国家民族洒血捐躯,还可以此免却活在世上备受冷落、窝囊受气的日子。
现在委员长果然授意他留下守卫南京,虽然自己早有思想准备,但事情至关重大,不容他不反复认真考虑。斟酌再三之后,他知道,自己虽身为大将,此时也已经成为过河的卒子,只能进不能退了。
18日晚上,他就是怀着这种准备豁出去的心情来到了会场。
会议开始,刘斐和唐生智各自再次陈述了自己的意见以后,众将领都把目光集中到委员长身上。蒋介石清了下嗓音,断然地说:“孟潇的意见还是对的,南京是我国首都,总理陵墓所在之地,为国际观瞻所系,这一仗还是要好好打一下!”
蒋介石拍板之后,接着便问:“现在请诸位考虑,谁负责固守南京为好?”
说着,他环视在座的将领。会场上一片沉寂,没有一个人做声。最后,蒋介石眼光落到唐生智身上。唐生智知道,防守南京的重任,自己已经是责无旁贷了,便激昂地说:“委员长,若没有别人负责,我愿意勉为其难,我一定坚决死守,誓与南京共存亡!”由于激动,唐生智略显瘦削、苍白的脸上,也微微泛红。
蒋介石点点头说:“敬之(何应钦字),就这么办吧,有什么要准备的,马上办,可让孟潇先行视事,命令随即发表。”
当晚,蒋介石遂以手令委任唐生智为南京卫戍司令,罗卓英、刘兴为副司令,周斓为参谋长。
散会之后,唐生智走出会场。他深知,此番守卫南京,将是他人生又一个至关重要的时刻。临危受命,吉凶难卜,只能是尽力而为,鞠躬尽瘁了。他抬头望了望天空,满天星月,寒光闪闪,凉风阵阵,寒气逼人。唐生智就在这初冬肃杀的寒意中,带着慷慨悲壮的心情离开了陵园官邸。
20日,唐生智在南京铁道部大楼组设南京卫戍司令部,开始到任视事。
22日,命令正式发表。唐生智终于走上了他生命中最慷慨悲壮也最为艰难惊险的一段历程。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