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11月7日,日本组建华中方面军,以松井石根为司令官,塚田攻为参谋长,下辖上海派遣军与第十军,其任务是“为寻找结束战争的机遇而歼灭上海附近的敌人”。对于是否进攻南京,日军高层内部的意见并不一致。那么,战火为什么会燃至南京?
为了守卫南京,中国政府抽调了10余万人的部队,在南京卫戍司令长官唐生智的指挥下,与日军华中方面军展开了惨烈血战。南京卫戍部队虽“人人抱必死之决心”,但首都南京仍然很快陷落。南京保卫战为什么会失利?
南京是当时中国的首都,是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具有特殊的地位。进攻南京,日本军事当局蓄谋已久。1936年,日军高层已经秘密制订了对华作战计划,其中就包括进攻南京的计划:
对华中方面原来计划以第九军(三个师团)占领上海附近,但是这方面的中国军队增加了兵力,构筑了坚固的阵地网,因此考虑到作战规模将会扩大时限定在这一狭小地区,对我战略态势显然不利。因此,计划调新编第十军(两个师团)从杭州湾登陆,从太湖南面前进,两军策应向南京作战,以实现占领和确保上海、杭州、南京三角地带。
——《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第一卷第一分册,中华书局1979年版
1937年八一三事变爆发后,时任日军上海派遣军司令官松井石根在8月16日接受“扫荡上海附近敌军”的任务时,提出了对当时局势的看法,极力主张迅速进攻南京:
现在的局势是,放弃了不扩大战局的方针,进入了全面解决支那问题的阶段。也就是说,需要考虑对整个支那的政策以及我军的作战。要全力以赴将南京政府作为目标,采用武力和经济手段进行逼迫,使今秋迅速向全面解决的阶段迈进。……
……我军应该以迅速进攻南京为目的,向中支那派遣必要兵力(约五个师团),必须一举推翻南京政府。而且,对南京政府一方面采取武力逼迫手段,另一方面在经济和财政方面施压,可以说这样更为有效。
——《南京大屠杀史料集》第8册《日军官兵日记》,江苏人民出版社、凤凰出版社2005年版
时任日军参谋本部战争指导课长堀场一雄,在战史中记述了日军高层内部针对是否应立即进攻南京的问题存在着不同的意见:
在上海作战正紧张时,战争指导当局为从大局上结束战争,主张选南京为作战目标,但因大家受当前战况的迷惑,而很少有人听取这种意见。即使是在第10军已从杭州湾登陆,上海附近之敌也已开始退却时,方面军司令部的多数人还仍然同情上海正面第一线部队的疲劳,再加上多田次长的不扩大局面的思想影响,主张把作战地域限定在太湖以东的思想依然占着支配地位。
此间,战争指导当局极力主张进军南京,随着敌人的溃散西逃,直到现地方面军也相继申述意见之后,作战当局才于11月24日,把作战地域前端延伸到无锡、湖州一线,接着又在12月1日下令攻占首都南京。
——《日本对华战争指导史》,军事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
1937年11月12日,历时三个月的淞沪会战结束。中国军队的精锐力量尽管未被日军全歼,但仍然伤亡惨重,被迫向南京等方向撤退,并集结于南京及周边地区。11月22日,日军华中方面军就攻占南京一事向东京参谋本部报告称:
华中方面军为了加速解决事变,要趁现在敌之颓势攻克南京。
理由:
一、南京政府……第一线部队之战斗力已显著丧失。如今,敌之抵抗在各阵地皆极为微弱。很难确认敌是否有确保南京之意图。
在此之际,留部队于苏州、嘉兴一线,不仅已丧失战机,而且致使敌方恢复元气,战斗力得以重新整备。据此,要彻底挫其战斗意志,恐怕甚为困难。
因此,由于事变之解决时间益发延长,故于国内之国民难以谅解我军之作战意图,从而有害于国论之统一。因此,可利用目前之形势,攻克南京。华中方面也可明确作战目的。
二、要迅速解决事变,固然应考虑开辟西南方面或山东方面的新战场,但此等作战给予支那政府之影响虽有相当之价值,但较之攻克敌之首都、迫其心脏而言,则意义相差甚远。
——《南京大屠杀史料集》第11册《日本军方文件》,江苏人民出版社、凤凰出版社2006年版
1937年11月28日,当得知参谋本部下达进攻南京的决定时,松井石根兴奋地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
次长来电报传达了参谋本部关于进攻南京的决定。我欣喜地感到,这些天我那些竭力鼓动的意见终于奏效了。两军与后方的联络线正逐渐整备起来,这样一来,一旦命令下达,最迟在下个月5日便可以下达进攻南京的命令了。
——《南京大屠杀史料集》第8册《日军官兵日记》,江苏人民出版社、凤凰出版社2005年版
1937年11月,日军在付出了惨重代价占领上海后,试图继续攻占南京。日本军事当局认为,撤退并集结于南京及周边地区的精锐部队是中国坚持抗战的有生力量,只有将其全歼并占领首都南京,在政治上向中国施压,才能从根本上削弱中国人民的抗战意志与信心,迫使中国政府屈服,以结束战争。因此,日军在占领上海后不给中国军队喘息的机会,立即向南京扑来。
自主阅读
日军选择进攻当时中国政府的首都南京还有其他原因,请同学们阅读以下材料:
日军参谋本部的文件记述了当时日军攻占南京的战略决策及整个过程:
随着上海附近会战的进展……方面军得知敌军主力并未停留在嘉定、黄渡镇一线,而是继续向西撤退,于是决定以主力于当晚迅速向常熟、苏州一线展开追击。方面军命令上海派遣军在苏州河以北地区展开攻势,另以有力之一部向昆山方向突进,同时迅速在白茆口附近实施登陆。
…………
第十军自登陆以来,其战况取得了预期进展,并于15日占领了嘉善。当日,第十军在得知敌军的指挥系统几乎崩溃后,认为这是果断向南京追击的绝好时机,于是于18日晨下达了追击命令……
日军进军南京途中
…………
11月下旬,大本营鉴于各方面因素,决定迅速攻占南京,并于12月1日命令中支那方面军和海军协同,攻占南京。为了顺利完成任务,应以一部在扬子江左岸重要地点进行作战。方面军于同日命令:上海派遣军主力于5日左右开始行动,其重点保持在丹阳至句容的道路方面,向磨盘山西侧地区挺进,另以一部从扬子江左岸地区进攻敌军背后,并截断津浦铁路及江北大运河;第十军主力于3日左右开始行动,以一部从芜湖方面进抵南京背后,主力则进抵溧水附近。
上海派遣军接到攻占南京的命令后,于2日命令第十六、第九师团进一步推进至句容、天王寺一线,并于3日开始向南京追击。两师团于8日分别突破了位于南京主防御线的汤水镇、淳化镇附近的既设阵地,于9日开始攻击南京城。
11月30日,第十军鉴于全局形势,以主力向前推进。2日接到攻占南京的命令后,立即展开追击,并命令第一一四师团以及占领昆山后回归军指挥的第六师团于8日起攻击南京主防御线一角的将军山阵地。9日,我军突破该阵地后,于10日开始攻击南京城外南侧的既设阵地。另外,国崎支队于9日进抵太平府,第十八师团于10日占领了芜湖。
——《南京大屠杀史料集》第56册《日军文献》(上),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在论及当时日军攻占南京决策出台的过程时写道:
参谋本部第一部从废除制令线时开始正式研究攻占南京问题。第一部长又再三地努力说服参谋次长,而次长仍未轻易同意。这是因为强烈地考虑到处理事变的政略要求。另一方面现地军又一再促请考虑攻占南京的意见,因而把无锡—湖州作为第一线使部队向前推进。第一部长鉴于这种情况于11月27日给方面军参谋长拍发了电报:“攻占南京,本部有坚强的决心,现正逐步进行审议。在未裁决之前,敢请先有了解。”对此,方面军复电说:“顷阅贵电,已可放心,当勇跃以赴,以副尊意。”第一部长更加热心地向次长申述意见,28日将已制定的作战指导纲要向次长作了说明,终于得到了次长的同意。事情顺利进展,一泻千里。
——《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第一卷第二分册,中华书局1981年版
时任日军华中方面军副参谋长武藤章大佐在回忆日军进攻南京的情形时写道:
如果等到在日本重新动员起部队再来集结、作战的话,那就会失去战机。如果现在立刻接到进攻南京的命令的话,作为方面军,以现有的兵力还是可以将南京攻下来的。
失去良机、放松追击的话,等于是给敌人一个重新站起来的机会。那样的话进攻南京就会变得非常困难。
——《南京大屠杀史料集》第10册《日军官兵与随军记者回忆》,江苏人民出版社、凤凰出版社2006年版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