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守南京!”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这就是南京保卫战前国军心理的真实写照。蒋介石任命唐生智为南京卫戍司令长官,调集14个师10余万兵力防守南京。这些刚从淞沪战场退下来的部队,还没来得及补充休整,就又踏上了保卫南京的征程。
经过3个月的淞沪会战,日本尽管战果辉煌,但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因此日本参谋本部并没有制订进攻南京的作战计划,而是让增援上海的日军“凯旋回国”。然而日本中下级军官不愿就此罢手,他们叫嚣着“血不能白流”,在日军第10军军团扩大会议上达成决议:“全军独断敢行,全力向南京方向追击。”在这种情况下,日本参谋本部于12月1日下达占领南京的命令:“华中方面军司令官须与海军协同,攻克敌国首都南京。”至此,南京保卫战正式拉开帷幕。这一战略计划意味着日本决定将战争扩大化,乘胜拿下国民政府首都南京,从而达到击溃中国军民抗日的信心的目的。
接到命令的当天,日本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调集上海派遣军和第10军的9个师团20万人马,分三路合围南京:上海派遣军山室宗武的第11师团、荻洲立兵的第13师团和中岛今朝吾的第16师团,沿京沪铁路向南京推进;第10军末松茂治的第114师团沿宜兴至溧水公路前进,谷寿夫的第6师团和牛岛贞雄的第18师团沿宁国向芜湖公路推进;藤田进的第3师团、吉住良辅的第9师团经苏州、金坛西进。在南京保卫战打响之前,狡诈的日军还派遣国崎支队(第5师团特设下属独立支队,混成旅团建制)从郎溪和太平渡江,悄悄向浦口进军,截断了中国军队未来撤退的后路。
自上海陷落后,国民政府的首都南京就直接暴露在日军的刺刀之下。早在11月中旬,蒋介石先后三次在他的官邸召集高级幕僚开会,紧急商讨保卫南京的问题。在蒋的心中,南京依山傍水,自古为帝王之都,也是天然要塞。加上重兵把守和坚固的工事,至少能守两三个月。
令蒋介石意外的是,很多人认为应该贯彻持久抗战的方针,避免在初期与日军决战,他们建议在南京仅做象征性抵抗,然后主动撤退。事实上,跟随蒋介石的这些军政大员们心里都很清楚,南京位于长江的弯曲部,西北两面背水,正是兵家所谓“背水一战”的“绝地”。 他们通过淞沪会战,看到了日本人真正的实力,于是出现一边倒地力主撤退的局面。
在众多军政大员中,只有唐生智不同意撤退。他认为南京是国都,也是国父孙中山先生陵墓的所在地,守住南京才能够表现出中国抗战的意志和决心,并可牵制日军的兵力。
11月18日晚,在国民政府于南京召开的最后一次会议上,蒋介石表示:“南京是我国的首都,为国际观瞻所系,对全国人心也有重大影响,完全不守是不可以的。”这时唐生智毛遂自荐,主动请缨:“军人以身许国,当此危难之际,誓与南京共存亡。”
不过史学界还有另外一种说法。当时蒋介石提出要守南京,问在座的军政大员们谁可以挑起担子,满座无人应答。蒋介石说:“那就我来守吧!如果我牺牲了,你们继续抗日。”唐生智实在看不下去,便自告奋勇站了出来。
南京虽然无险可守,但作为首都,又不能不守。蒋介石深知这一点,他想保存自己的有生力量,并未派自己的嫡系守卫南京。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这就是南京保卫战前国军心理的真实写照。蒋介石任命唐生智为南京卫戍司令长官,罗卓英、刘兴为副司令长官,周斓为参谋长,调集14个师10余万兵力防守南京。这些刚从淞沪战场退下来的部队,还没来得及补充休整,就又踏上了保卫南京的征程。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