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战线战役 > 正面战场 > 南京保卫战 > 内容正文

80年前一位参加南京保卫战的无名勇士
来源:抗战史存,作者 顾少俊    2018-07-01 10:27:17

  

  1937年12月12日,南京中华门外一处阵地上,一位年轻的军官带领一个排的士兵,打退日军一次次进攻。

  日军一发发炮弹在战壕周围炸开。浓烟遮天蔽日。泥土、石块合着炮弹的呼啸声,四处乱蹦……

  他们已坚守了一天。他是一个优秀的指挥官,由于指挥得当,日军始终未能突破他防守的阵地。

  机枪手牺牲,这位军官抱起机枪向敌人扫射。日军进攻的间隙太短,枪管打红了,无法继续使用。他命令士兵搬来成箱手榴弹,左右开弓。

  最后,子弹、手榴弹都打光了。这位年轻的军官再次下令:“全体上刺刀,准备白刃战!”虽然一天没有吃饭,但他的声音仍然那么铿锵有力。

  没有人应答。他回首一看,战友们以各种战斗姿态倒在血泊中,鲜血染红了的土地诉说着壮士们对祖国的赤诚。

  “好样的,没有一个孬种!”这位年轻军官自语。

  突然,子弹带着尖锐的呼啸声连续不断地飞来,十几个日军端着刺刀涌了过来。

  年轻军官镇定自若,手提装上刺刀的步枪,一个“旱地拔葱”稳稳地落在鬼子们面前。

  敏捷的身手,魁梧的身材,坚毅的目光,把冲上阵地的日军吓得步步后退。稍停,又一齐涌了过来。

  “一群人对付一个人,不符合你们武士道精神,有本事,和我单挑。”一口流利的日语把鬼子们惊呆了,互相对视了一下,接受了年轻军官的建议。

  一个大个子日本兵,端着刺刀大步站了出来。这个鬼子一个突刺,迅雷不及掩耳,想一招制胜。这位年轻军官不躲不闪,巍然屹立。就在刺刀即将触及时,只见他身子突然一晃,日军刺刀刺空了。年轻军官抡起枪托“扑”地一声砸在这名日军的脑袋上,这名日军一头栽倒在地,即刻毙命。

  “八嘎!”又一名日军冲了过来,挥刀向他腰部刺去。他一闪身,步枪交左手,空出的右手一把抓住刺过来的枪杆,同时,左手高举步枪,刺刀狠狠地从背部砸人直透胸口,随后一脚将他踹离。

  这名年轻军官立杀两名日军,动作飞快,干净利落。很显然,单挑,这名年轻军官必然获胜。剩下的日军顾不得什么武士道精神了,交换了一下眼神后,端着刺刀叽里呱啦地一齐冲上来。

  这名年轻军官和十几名日军厮杀在一起。几个回合后,又有几个日军被他刺倒。年轻军官的身上也被狠狠轧了几下。他努力挺住,不想倒下。因为他的身后是祖国的首都,是孙中山先生的灵柩所在。

  又是一刀刺来,鲜血从他胸口喷涌而出。日军带着未定的惊魂匆匆离去。

  日军的刺刀没有刺中要害,不久,他苏醒了。周围没有人。他爬到不远处的难民棚附近,再也爬不动了。

  一个9岁的小男孩从难民棚里出来找东西吃时,发现了他,当时他身子底下是一摊汪着的血,显然是很久没有挪动了。

  小男孩一家原本住在南京城里,因为打仗,一家人和邻居一起搬到城外。小男孩赶紧回去告诉他父亲,他父亲和乡亲们一起把他抬到难民棚里。

  这名年轻军官苏醒了,然而因失血过多,脸色苍白。他断断续续简单地讲了战斗经过,由于身体虚弱,额头上出了一层细汗。小男孩的父亲示意他少讲话,并帮他洗了伤口,难民中的医生给他止血包扎。小男孩到河里挖藕,炕熟给他吃。

  稍稍休息后,这位军人坚持要离开。男孩的父亲和乡亲们不让他走。他说:“我们没有守住南京,已经对不起国家,对不起你们了。我在这里被日本兵搜到会连累你们的。”

  这位男孩的父亲说:“南京守不住,不怪你们当兵的,你们已经尽职了。眼下外面到处是日本兵,你们部队过江了,你也找不到部队了。再说,你身上还有伤,哪儿都不能去。”

  旁边的难民也异口同声地留他。

  这位年轻军官沉默了,小男孩看出,他很感动,但又不安。

  几天后,日军加紧搜索中国军人。小男孩的父亲和乡亲们把他藏到一个不引人注意的放杂物的低矮棚里,小男孩天天给他送吃的。

  一天中午,小男孩给他送吃的时,见他用一个粗布条系在搭棚子的毛竹上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小男孩失声痛哭。

  这时小男孩给人们说,前一天,这位军人问了外面的情况后,曾试着想站起来,但因身子一动伤口就流血而作罢。这位英烈的遗体被当年小男孩的父亲和难民们埋在离一个叫西街的不远处的草地里。

  这位年轻军官把忠诚献给了祖国,爱心献给了人民,谱写了一曲撼天动地的壮歌。当年这位小男孩叫潘有明,今年86岁,现住南京火车站附近。在南京爱心人士张定胜、赵汧的热心帮助下,笔者见到了他。

  当年的小男孩,现在的潘老。他在讲叙77年前的往事时,眼眶里溢满泪水。老人希望有生之年能知道这位勇士的姓名或联系上他的亲属,以告慰勇士的在天之灵。这名无名勇士虽然牺牲了,但他的人品却让老人一生难忘。

  这是一位才华横溢的青年军人,可能毕业于黄埔,也可能毕业于哪所名牌大学。在和平年代,他会是一名优秀的教授、记者、翻译家……

  “我以我血荐轩辕”。在民族危亡的时刻,无数志士们挺身而出,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今天的我们应该铭记他们。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