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资限价”保障军粮供给
抗日战争开始以后,上高粮食市场私商抢购,囤积居奇,导致粮价暴涨,出现“谷米两头尖,三日两发颤”的说法。“上高会战”研究者、上高县博物馆馆长刘清华介绍,1940年7月至1941年9月,粮食比其他货物价格涨得更快,由每石法币11.26元涨至60元,提高了5.33倍。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稳定粮价,安抚民心,有利抗战,中共上高地下党以县政府名义张贴布告对市场粮食限价,最高价为法币34元。并在县城、徐家度、田心、磻村、泗溪几个大集镇由政府出面以低于市场价5%的粮价平粜稻米2000石,贷济贫民。
1940年,为抵抗日军入侵,中国军队十几万部队进驻上高,仅十九集团军所辖七十军和七十四军每月向上高县定额派购的大米就是2018石,征集军粮成了地方上头等重要的大事。此年6月,又遇全县大旱,早稻减产,粮食更加缺乏。为了解决灾民用粮的问题,黄贤度组织开明士绅成立了上高县购粮委员会,集资购粮,每保10股,每股10元,全县筹资10万元,到外地购粮接济灾民。同时征用祠堂庙宇,在全县建起57座仓库,储粮17,150石以备战备荒。1941年,日军向上高逼进。县政府机关内的地下党员与其他职员一道,统一下到各乡镇宣传捐输军粮抗日救国的重要意义和紧迫性,如期完成了军粮征购任务12000多石,保证了抗日军队的粮食供应。同时,对于驻军急如星火的车船民夫马料等调集任务,也一件件按要求完成了,为上高会战的胜利打下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上高会战”中的战地诊所
“借农具”号召农民返乡耕种
1941年3月30日,日军撤出官桥、墓田不到两个小时,黄贤度和政府机关内地下党员就赶到墓田乡,立即和罗卓英集团军总部通了电话,报告了战地的惨状,建议立即派部队打扫战场,掩埋尸首,赈济难民。罗总部人员很惊诧,说:我们的先遣部队都还没有到达,你就先到了,确实像个战地县长。
当时正值春插大忙季节,但战区农民只剩两只空手,连住房、口粮都成了困难,更没有种子和农具。眼巴巴地望着行将荒芜的田土无法下种,不少人只有流亡外地。黄贤度立即将政府工作人员分片成立急赈组,会同各乡公所按保甲登记户口及受难户数、损失情况,然后,一方面呈请江西省政府办理农贷,一方面紧急与邻县协商动用仓储和借用耕牛、种子,号召外流农民回乡,互帮互助,不误农时。4月13日,省农的贷款如期发放到了难民手中,开展了春耕生产,当年的早稻获得丰收。
团结三万余民众支前抗战
为了鼓舞抗日军民的士气,宣传上高人民在上高会战中同仇敌忾、奋勇杀敌的英雄事迹,会战结束后,上高地下党布置瞿文渊、余长福广为搜集会战期间表现突出的各界人士和群众杀敌的有关材料,然后由瞿文渊执笔,黄贤度修改以王道平的笔名写出了一篇题名为《会战声中上高民众英勇杀敌故事》的通讯,发表在1941年6月《战地文化·上高会战大捷专号》杂志上,在中国抗战史上为上高人民留下了壮烈的一笔。
刘清华介绍,黄贤度平时非常注意安排进步青年开展“保家卫国”“抗日第一”“团结抗战”的宣传工作,民众的觉悟和抗日热情都很高。因此在整个战斗中,上高县得以组织了将近四分之一的民众支前。在黄贤度、瞿文渊等一批共产党员广泛宣传共产党的抗日方针下,三万多名男女老幼都积极参加了破路阻敌、保障中国军方军用通信线路的活动,并提供大量军粮和食品,保证了作战部队的需要,为上高会战取得重大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立下了汗马功劳。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