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路日军的作战却远比其他两路顺利。
34师团16日开始进攻,当天就占领了祥符观、莲花山,突破国军一线阵地。
17日,34师团猛攻高安,国军不敌日军猛烈炮火,当日就放弃高安南撤。
18日,34师团又占领龙团圩,仅仅三天时间,该师团突破了国军一线防御,并且推进了几十公里。
所以,此刻的34师团非常骄狂,也是有一定理由的。
只是之前的作战,不过是国军层层阻击,诱敌深入的战术而已,并不是日军认为的大胜和国军不堪一击。
自从3月20日,34师团强渡泗水,就开始遭到战斗力强悍的74军57师的拦截,双方发生了惨烈的攻防战,这才是真正激战的开始。
74军军长王耀武
其实上高地区并不适合日军发挥威力,这个城市三面是山,一面是丘陵,是军事上易守难攻的地方。74军在此处建立坚固工事,并且将炮兵部署在日军不容易打到的二线,照常理来说,日军是很难短时间内占领上高的。
1941年初,74军就在上高一线驻守,在上高附近修筑了很多工事。
在此次会战开始之前,74军军长王耀武就收到罗卓英司令的命令,要求立即加固和增减现有的野战工事。
王耀武二话不说,亲自赶到上高城外,监督工事的修建。
王对于工事自己检查,甚至一个个钻进去看。王一再要求,工事不但要能抵抗日军常用的75毫米山炮野炮的轰击,更要能够抵抗住日本轰炸机常用的250公斤炸弹的轰炸。
同时,工事要以暗堡为主,明堡为辅。明堡多只驻扎少量部队,主要是吸引日军进攻,而暗堡则才是防御主力。暗堡修筑上,务必保证每一个阵地都有正面射击,侧面射击,返回射击,俯仰射击等,绝对不能有火力的死角。
另外,碉堡和工事不要修建的太大,驻扎的兵力也不要太多,要将兵力分散,以防止被日军炮火集团杀伤。
以上,都是抗战多年来的经验教训,王耀武几乎看着一个个防御工事修筑完毕,才放心的回到指挥部。
王耀武这个人,是山东人泰安安山王庄,黄埔三期生,也是蒋介石的爱将。
王这个人非常复杂,详细讲讲他恐怕要写成一本书。
王早年丧父,完全靠精明能干的母亲将他一手拉扯大。当时王家很贫困,父亲死了以后,靠大哥做苦工,母亲做针线支持一家的生活。当时家里出了王耀武以外,还有另外2个弟妹,生活几乎支持不下去。没想到,短短几年后,王的大哥因为积劳成疾,也不幸去世,这样所有的重担都落到王的母亲肩上。
王的母亲虽然一字不识,却是一个颇有主见的女人。她在丈夫和大儿子接连去世的重大打击下,仍然苦苦劳作,支撑着全家,毕竟他还有另外3个孩子。
王耀武很小的时候就跟随母亲干重体力活,体味了人生的艰辛。
王的母亲却并没有委屈孩子,她自己省吃俭用,存钱给孩子出头。本来孩子一般是5,6岁开始启蒙读书,当时就是上私塾。由于王家太穷,王母存钱多年,直到大儿子王耀武已经11岁了才存够他上私塾的钱。
于是,王耀武在11岁的时候才开始读书。不要小瞧这个读书,如果王一辈子没有读过书,不识字,他就绝对不可能考取黄埔军校,未来的所有辉煌也就不用提了。
由于家里贫困,王也是一边上学一边干活,上了几年学,大体识字以后,王不忍心看母亲如此操劳,就主动辍学了。
王是个很聪明的人,他知道务农赚不了几个钱,所以在10几岁年纪,就毅然离开家,外出打工。
他先去了当时北方最发达的城市天津,做了租界里面烟草公司的一个小工。苦干了1年,什么手艺没有学到,薪水也被扣了大半,甚至还被工头打骂侮辱。
他随后在一个远方亲戚介绍去,去了上海,在上海泰康饼干公司跑腿。
上海当时更加资本主义化,工头和老板对于工人的欺凌更厉害。王是毫无背景的穷小子,又是底层员工,自然被整个很惨。
所谓人在屋檐下,不能不低头。王耀武一面忍气吞声在工厂苦干了1年多,一面在晚上去夜校补习数理化知识,为自己积累技能。
这其实是极不容易的,因为白天的工作极为辛苦,普通工人一般吃晚饭回宿舍都是倒头就睡,连脸都顾不上洗。这种情况下,能够坚持一年多去夜校学习,要有多么大的毅力啊!
王将工作中的种种郁闷埋藏在心底,立大志,做大事。
但这些屈辱,其实他一点也没有忘记。
以至于王耀武发达以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出钱买下上海泰康饼干公司,大大的出了一口气。
由于自知学徒工一辈子没前途,在同乡的指点下,王南下去广州报考了黄埔军校,并且顺利毕业。
由此,改变了王耀武的一生。
他是科班出身,从参加北伐开始,历经大小上百场战斗,积功成为74军军长,后来又是方面军总司令,省主席,军衔达到中将。
自然,王是民国军界一个相当出色的军人,却也是一个成功的中国人。什么叫做成功的中国人,也就是能在中国这个社会混的不错的人。他颇有经济头脑,在打仗的期间看到商机,让自己老婆出面做生意,开饼干厂,日常用品厂什么,甚至他还把卖给部队,赚了很多钱!不过,王耀武不是辛格勒那种,通过行贿将不好的东西推销给军方。他卖给军队的东西质量很好,而且低于市价一成。
他这个人又不像很多书呆子,武呆子那样只会读书打仗,但非常擅长搞好和各方面的关系。当时国军很多军官都是拿死军饷的,实际上没几个钱,大多是有名但生活普通。
一旦他们有了什么事情,找到王耀武借钱或者干脆要钱。王一般都不推辞,能给就给能借就借。做生意的人都知道,赚钱其实很不容易。所以往往很多大富豪,自己生活都比较小气,不爱乱花钱,很多甚至吝啬的很。像儒林外史里面的严监生,临死前因为油灯里面放了两根灯芯,而不肯断气的也不是没有。
王则非常大方,大笔的钱财随便借出去,送出去,眼皮都不眨一下。
这就是所谓的重义轻财,所以国军上上下下对他都有好感,口碑甚好。
王自己的生活和普通,吃穿用住和普通军官一样,但对于上级军官却费心拉拢。
如果有上级军官来部队视察,王不惜拿出自己的私人存款,给予很好的招待。所谓的招待,也就是吃。王一般会找到当地最有名的厨师,拿出私蓄办几桌丰盛的酒席,让这些长官吃的酒足饭饱。
相比只用放几个肉圆子火锅招待上级的张自忠将军,王耀武明显精明多了,也更会做人。其实有时候仔细想想,中国官场这一套,你不会还真的不行。
就治军来说,王耀武也绝对没有话说。
作为一个军官,除了指挥能力以外,还有一些东西也非常重要,比如增强部队的凝聚力,保证部队的执行力和服从性。
王耀武在担任74军军长的时候,其实自己已经是一个富人,很有钱。但他吃穿用住,全部同普通军官一样。
普通士兵训练的时候,本来由基层军官负责。而王耀武每每和士兵摸爬滚打在一起,亲自示范每一个动作,纠正士兵们不规范的姿势。这样一来,王耀武就得到很多士兵的尊敬。
就军官的选拔上,王耀武从来都是亲力亲为。本来作为军长,他应该只选择师长团长这类高级军官即可,基层军官跟他没有关系。但王耀武从少尉排长一步步走上来,深知一线军官的作用。所以74军的连长甚至排长,王耀武都非常重视,经常集中培训,而且一个个的见面认识,看看这个人是否能够胜任。
至于高级军官上,按照国军很多军队的特点,往往是拉帮结派,甚至非自己老乡不用。以杨虎城的部队为例,每个师团一级军官,大部分都是同乡或者朋友,师生,其他军官根本挤不进来。
王耀武则不同,他基本是唯才是举,谁有能力就用谁。所谓皇帝还有十门穷亲戚,得知王耀武发达以后,山东泰安老家大批亲友来投奔他,但王对这些人一视同仁,从不特殊对待。
他的弟弟王哲民在1938年时任第305团第1营营长,在台儿庄战役的一场战斗中慌张失措,向王要求撤退。
王大怒,认为这个弟弟不是做军人的料,几乎下令将他枪毙。后来在大家劝解下,王才勉强将其解除营长职务,负责新兵接待工作。抗战结束后,又将他开除出部队,王哲民只得在家务农!
而他的舅父施承信本来做一个班长,结果又在军队中违犯军纪,被王赶出部队。另一个舅父如施勋元也在马槽里面做一个班长。
再比如他的亲戚张文明,抗战之前的1933年就跟随王耀武做副官,也算是身经百战,整整干了15年。
就是因为他能力一般,文化程度也不高,所以也没有得到王的什么提拔。
到了1948年济南战役失败,张同王一起被解放军俘虏时,他也不过是个少校,负责管理军队的汽油库,普通的后勤小军官而已。
要知道,当时任意一个士兵,只要稍微有点文化,在军队混上15年不死,最惨也是个上尉。可见,王并没有特别照顾自己的亲戚。
王曾经对好友说: 我的亲戚老乡没有几个,不是马夫就是伙夫。
王对亲戚不好,但并不是代表他不通情理,他对军队的一切都非常了解。本来就如同罗卓英说的那样,军队由于军饷不足,往往必须吃空饷。8000人的军队上报为1万,这样虽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但打起仗了毕竟少了2000人。
王耀武认为74军作为国军主力,不能不满员,但如果满员不吃空饷,经费又严重不足,怎么办呢?
在当时,吃空饷虽然是不公开的秘密,毕竟属于违法,一旦被发现撤职坐牢甚至掉脑袋也是可能的。
王耀武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公开告诉基层军官,吃空军的空饷不行,但是可以吃民夫的空饷。
也就是,74军这种部队,也是需要民夫的,民夫并不是乱抓,而需要给钱。
王规定团长可以吃20名,营长10名,连长5名,排长1名(独立排排长2名)。民夫的军饷每名是15元,不用民夫的时候一律按照有民夫发。真正需要民夫的时候,74军则另外想办法给钱雇佣民夫,其实相当一部分钱都是王耀武自己掏腰包出的。为了这一点,王耀武甚至和当时的共产党根据地做起了生意,将根据地紧俏物资运过去卖钱。
但这样一来,就彻底解决了经费不足的问题,而且74军也是始终满员的部队。
王治军严格,第57师第169团团长李毅民在经过桃源县城的时候,在路边捡了一些没有主人的鸡鸭,被王革职。
第301团团长吴克定在南京战役中恐惧害怕,不执行进攻命令,也被革职。
治军严格,对部下却还是极好。王出资在江西,广西等地购买大片土地,赠送给74军作为老兵和伤残军人的农场。这样这些军人年老伤残以后,都有吃饭的地方。对于后方的74军军属,王耀武一律发给官兵一半军饷维持生活。而且官兵每逢婚丧嫁娶,都有军队出钱。军属孩子上学,也全部由军队负责。所以74军官兵上战场基本没有后顾之忧,就算死了也知道自己家属有人负责,所以敢于拼命。
再说王本人,这个人打仗不怕死,非常勇敢。
跟随他15年的副官张文明回忆抗战期间时候写道:淞沪会战时候,白天日军的飞机轮番轰炸,王耀武便在夜晚带领我们几个卫士亲临前线指挥。当时子弹在头上丝丝飞过,炮弹在身边爆炸,士兵们一个又一个地倒了下去,可王耀武 却还是带着我们在弹雨中穿梭来去。我初次亲临战场,心中不免有些胆怯,可看到王耀武那样镇定,也就不那么害怕了。就这样在上海和日军打了3个来月,11月 底,王耀武奉命从上海撤退,参加保卫首都南京。我们在南京城外9公里的上方镇安营扎寨,日军迅速从上海追击到南京。一天,王耀武率各团团长去查看阵地,突 然被日军包围,五十一师各团营迅速赶去增援,好不容易才突围成功。
他又回忆:南京保卫战结束以后,我 到了长江北岸我找到了王耀武,他正在命令士兵在电线杆上贴“五十一师到滁州集合”的通知。我跟随王耀武一边走一边收容沿途溃散士兵。到了滁州,日本飞机 天天去轰炸,我跟随王钻进了一座防空洞,恰巧炸弹落在了防空洞上,洞被炸坍,死了一些人,可王耀武却未受伤害,人们纷纷议论说:“王师长真是福将,我们这 些当兵的也跟着沾了光!”
所以说,74军虽强,也在于有个好的领袖。一群羊由一头狼带也会很了不起,更别说本来就是一群狼了。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