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这是中日双方在抗日战争中的第一场大型会战,亦是其中规模最大、时间最持久的战役之一。但是,由于当时双方军事实力差距明显,尤其是中国军队严重缺乏重炮,所以始终受到日军海陆军炮火的压制,我方不仅伤亡异常大,而且打得非常窝火。就在此种情形下,8月18日夜,一支特殊的中国小部队秘密抵近日本海军陆战队司令部附近占领阵地……
淞沪会战中,国军士兵在上海街道内构建机枪阵地,准备痛击日军
这支神秘的小部队其实就是国民党军中的化学兵部队,而炮击日军海军陆战队司令部则是其在抗日战场上的首次亮相,也是这支特种兵分队第一次参加实战。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为了应对日军的化学战威胁,国民政府秘密筹建了中国第一支化学兵部队,1933年2月8日正式成军,直属军政部,为了保密,对外称“军政部学兵队”,李忍涛为第一任总队长。学兵队成立之初,规模只有一个团的编制,相当于国民党军化学兵干部训练班。至全面抗战爆发前,学兵队共培养了千余名化学兵军官,成为抗战期间国军防化力量的骨干。
淞沪会战爆发次日,学兵总队即接到国民政府军政部部长何应钦手谕,令该部立即编组一支李文斯抛射炮(化学战武器)化学兵联队,迅速开赴上海,投入对日作战。8月15日, 总队长李忍涛集合了正在南京受训的化学兵总队中第三期六一级以上的准尉见习官,以及第一、二期的部分学兵,宣读了何应钦的手谕,宣布由他们编成一个李文斯抛射炮联队,开赴上海参加对日作战的战斗序列。
李忍涛
当时这班热血青年情绪高涨激昂,深为能亲临前线参加抗战而振奋。迅速编成的参战联队一共编有4个排,每排4个班(3个炮班,1个弹药班),每个炮班配属1门德国造李文斯抛射炮。每班共有16人,其中除正副班长外,6名士兵组成炮组,8名士兵组成弹药传递组,由正副班长分别指挥,全联队官兵共约300人,携李文斯抛射炮12门。
8月17日, 化学兵联队奉命乘军用专列开赴上海,火车驶出南京车站后,每经一地都有当地抗日救国会组织献茶奉水,还送上糖果、面包慰劳官兵,并且齐唱救亡歌曲,共呼抗日口号,使得化学兵们心情分外温暖,战斗精神愈加振奋。
火车于18日午后抵达上海南翔,学兵下车休息待命。片刻后就收到空袭警报,不一会儿,日机飞临上空,先是低空盘旋,接着开始机枪扫射和投弹轰炸,很是肆虐一番后才得意洋洋飞离。其时已至傍晚,重新集结起来的学兵匆匆用过晚餐后,搭乘前线派来的卡车前往江湾。队伍到达万国公墓后,李忍涛赴前方指挥部联系任务、防地,返回后马上召集排长们下达前进命令并部署各项任务。
1937年淞沪战场上,一架日机正在投弹
随后,他带领部队到达距敌人只有几百米的指定阵地后,即带领着班、排长们侦察地形,并部署部队准备构筑工事,安置炮位。指挥部赋予化学兵联队的任务是在前线步兵向敌人发起攻击以前给敌人以致命打击,务必摧毁日军设在虹口公园附近的海军陆战队司令部,那里是日军前线战斗的指挥中枢。化学兵联队迅速按照战斗条例规定和平素训练要求,采用火力重叠式布置,以两个排6门炮为齐放单位,各炮用电线联结到位,完成了各项战斗准备。
半夜时分,前线指挥部的命令下达后, 化学兵联队便配合友军的各种近距离火器向敌军炮击,第一次发射未能击中目标,遂立即修正距离方位进行第二次发射,一下便穿入日军的第四层营房。由于李文斯抛射炮的黄磷燃烧弹发挥了特有的强大威力,学兵们从观测镜中看到敌方阵地上空出现大片红光,浓烟滚滚,化学兵的炮火给了敌人以重大压制,使其抬不起头来,后来不得不狼狈逃窜,随后日军枪炮声便沉寂了下来。初战得手给这些青年军人以极大的鼓舞,他们继续朝着日军目标连续做了3次齐放,直到观测员报告说敌方阵地工事全部倒塌了,才停止射击。
第二天,上海各大小报纸以头版头条新闻,用醒目套红铅字刊登了中国军队胜利的消息。上海《申报》以《日司令部残破》为题对战况作了报道:“……遥望日海军陆战队司令部,已残破不全,屋顶太阳旗早已撤除,第四层大楼因遭我方猛烈炮击,早已一片瓦砾,不能应用。而各层楼之玻璃,完全震碎,宛如蜂房……”
日军万万没有想到,中国军队的炮位会安放在他们眼皮子底下,还以为是用远射程重炮向他们攻击的,于是便用远射程炮向国民党军队纵深还击,化学兵联队反而安然无恙。此后,化学兵们和日军周旋了3个昼夜。白天,敌人步兵不敢出动,敌机从早到晚利用其空中优势在我方阵地上空轮番侦察和扫射轰炸,而抛射炮联队为了不暴露目标,白天不轻易炮击,利用战斗空隙睡觉休息,夜间则择机狠打日军。4天后的一个清晨,援军前来换防,接手了化学兵联队的炮兵阵地,学兵们撤到罗店镇进行整补,不久先后分乘征用来的汽车沿京杭国道返回南京归建,他们短暂的参战经历也就戛然而止。
两个年轻的国军士兵在淞沪会战战斗间隙
学兵队从淞沪战场前线撤下后,主要任务是在大后方整训,作为军政部长何应钦的嫡系,它的粮饷、装备等均由军政部所属兵工署直接供应,明显优于其他部队。
1943年春,为组织滇缅战场的反攻,美国开始大规模装备训练中国军队,学兵总队将两个团的化学兵徒手空运到印度兰姆伽基地,接收美式化学迫击炮,成为特种炮兵部队,对外化名“陆军总部特科总队”。一年后,滇缅大反攻开始,改编后的化学兵部队配合中国远征军主力及英美盟军,在围攻密支那、收复八莫等战役中表现不俗。此时,国民党军化学兵部队已扩编成4个迫击炮团和1个步兵团,共约1.5万人,且拥有大量美式先进装备,达到鼎盛时期。
1944年10月,李忍涛赴印度视察部队后乘机回国时,因行期被日本间谍侦悉,当其座机沿驼峰航线飞越喜马拉雅山时,突遭从云层中钻出的4架日本战机袭击,最终机毁人亡。据说何应钦闻报,当场失声痛哭。
抗战胜利后,化学兵部队原本对日化学战防御的作用不再突出,地位逐渐下降。内战爆发前,国民党对军队全面整编,在当时的情况下,由于没有实施化学战的必要,学兵总队被撤销,改为常规炮兵部队。
- END -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