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战线战役 > 正面战场 > 淞沪会战 > 内容正文

舰沉炮吼壮烈江阴
来源:新华日报   2017-04-22 11:49:38

  1945年8月15日,当时的《无锡日报》报道日本投降

  “七七事变”后,无锡青年抗敌工作团走上街头宣传抗日

  江阴黄山脚下,长江奔腾至此骤然收紧,江面上一桥飞架南北,自古这“江海门户”已化作和平年代的交通枢纽,唯有桥下拍岸的江水,仿佛在诉说着78年前发生于此的悲壮往事——江阴保卫战。

  “1937年8月,江阴长江江面上,43艘军舰、商轮和趸船,开到黄山以东的长山与对岸靖江罗家桥港之间的江面指定位置一一沉江,此后又有185艘被征用的民船、盐船载石下沉。接下来的3个月,一场惨烈的陆海空大战在这里上演……”年近古稀的徐泉法从事江阴文史工作几十年,但直到上世纪末,他才知道家乡曾承载中国海军的悲壮往事。近日他领着记者来到江畔实地追忆时,话语中仍充满着无限感慨。

  通过寻访沿江各军事要塞与江阴黄山炮台等遗迹,对比参照史册档案,“沉舰锁江”的脉络在徐泉法的研究中逐渐清晰——1932年国民政府与日方签订《淞沪停战协定》后,吴淞炮台失去作用,江阴要塞已成为长江的第一门户,也是防护南京的首要屏障。1937年,眼看中日战争不可避免,国民政府决定封锁长江,防御重点就选在江阴:一是破除灯塔等标志,使日舰失去航线目标,让暗礁、险滩也化为御敌利器;二是自沉舰船堵塞航道,配合布雷和岸炮构成阻塞线。

  “不仅沉船塞江,国民政府还在江阴派驻了海军主力一、二舰队的十余艘军舰。如此部署,是从‘拱卫京畿’的战略大局出发。”徐泉法说。阻塞线建立后,长江下游的日军舰队行动受限。为了突破这道关口,8月16日起,日机开始轰炸我舰船。9月22日,数十架日寇轰炸机轮番袭击,次日又有70余架日机扑向江阴。中国海军和江阴要塞炮台官兵沉着应战,枪炮齐发,虽然屡屡击毁击伤日机,但由于敌我力量悬殊,最终导致主力舰“宁海”和“平海”被炸沉。此后我海军指挥部搬到“逸仙”舰,日机200架次三度狂炸,虽然我以舰炮还击,命中2架,但舰身依然重伤沉江。当时在江阴要塞观战的外国军事顾问们惊叹为“一战以来最激烈的海空战”。以国民党海军第一、第二舰队全军覆灭,日军损失18架飞机后炸破封锁线而告终。

  大江舰沉,要塞炮吼。此后,江阴驻军于11月26日至12月2日与日军多次激战。当时周边的苏州至常州都已沦陷,江阴据要塞之利作最后抵抗,最终在日军三面围攻下失守。日军打捞江中沉船,一个星期后才打开通道供日舰向南京进发。

  此役虽然以中国海军惨痛失败而告终,但徐泉法认为,坚守持久的江阴保卫战,其意义仍然彪炳史册:“战斗阻遏了日军长驱直捣南京的企图,掩护了长江中下游机关、企业向西部大后方转移,为以空间换时间之持久抗战,作出了卓越贡献!”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