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战线战役 > 正面战场 > 淞沪会战 > 内容正文

八佰
来源:古籍 馒头大师   2019-05-27 09:22:22

  
1

  1937年10月27日,凌晨2点。

  上海闸北区苏州河北岸,四行仓库。

  那是一座六层楼的钢筋水泥建筑,因为是当时上海四所银行设立的联合营业所的仓库,所以被上海人叫做“四行仓库“。

  此时的仓库里,脚步声声,人声鼎沸。

        “一楼所有门窗,用沙包和粮食全部堵死!“

        “二楼以上窗口,堵死一半!到时候可以扔手榴弹!”

           “电源全部切断!别让鬼子利用电线放火!”

  一道道命令被传达下去,一队队士兵在仓库内来回穿梭。

        “报告长官!一切准备就绪!”士兵向一位长官报告。

           “清点人数!把每个人的名字都记下来!”长官命令。

  之所以下这道命令,是因为长官准备等全体殉国后,这份名册能传递出去,让国家有待烈士家属。然后,长官命令全体集合。

          “这个仓库,就是我们最后的阵地!”长官当着所有人的面,大声说,“也可能,就是我们的坟墓。”

  长官顿了一下。

       “但是,只要我们还有一个人,就要和敌人拼到底!听清楚没有?!”长官吼道。

       “听清楚了!”所有士兵大声回应,呼声在整个仓库间激荡。

  在之后的四天,这支残缺不全的部队,将被整个中国,乃至世界知晓:

  国军第88师262旅524团。

  团长的名字,叫谢晋元。

  2

  谢晋元,广东省蕉岭县人,1905年出生。

  考进广东大学(现中山大学)的谢晋元,原本是一个地道的读书人。但是在那个年代,他发现,空谈理论或上街游行和喊口号,并没有什么太大的作用——要改变这个国家,必须自己投入到第一线去。

  1925年,谢晋元以广东大学毕业生的身份,考入了黄埔军校四期,投笔从戎。

  1926年7月,北伐战争开始。谢晋元提前毕业,从一名排长做起,一路冲锋陷阵,到了1936年,谢晋元做到了国军第88师262旅的旅部中校参谋。

  那一年,中日之间火药的气味,已经四处弥漫。谢晋元的部队,从四川万县调防江苏无锡。谢晋元立刻做了一件事——把住在上海龙华镇的妻子凌维诚和儿子送回广东原籍。

  在与妻子告别时,谢晋元说:

     “我不是好儿子,也不是好丈夫,奉养年老父母,抚育年幼子女的重担,要你承担了。这场和日本的战争,会非常激烈,我们肯定会有很大的牺牲,也会有局部的失利,但我们国家一定会胜利!到时候,我亲自来接你们母子回上海!”

  1937年8月11日深夜,262旅524团奉命从无锡出发开赴上海。

  两天后,惨烈的“淞沪会战”爆发。

  燃烧的上海市政府大楼

  当时日本人喊出的口号是:“三天占领上海,三个月灭亡全中国”。为此,日本一共在上海投入了14个半的最精锐师团,并出动了一半以上的帝国海军。

  而蒋介石也投入了自己的血本。这场在当时远东第一大都市上海爆发的残酷会战,前后有80万最精锐的国军对阵30万最精锐的日军,从8月打到11月。但打到10月底的时候,国军其实已经顶不住了。

  10月25日,中国军队在上海的大场防线被突破,全军撤退。

  这个时候,第88师师长孙元良(台湾影星秦汉的父亲)接到了蒋介石的命令:

  全师留下,死守上海!

  第88师是蒋介石的嫡系王牌师,全德械装备,“淞沪会战”一开始就顶到了最前线——蒋介石也希望籍此让全国各地的军阀看到,中央军誓死抗日的决心。

  但这个命令被孙元良断然拒绝:这纯粹是白送死!死得没有任何意义!

  于是讨价还价:留下一个团?

  孙元良还是不同意。

  最终,决定留下一个营。

  当时有很多人都不理解蒋介石这一举动:所有部队都撤退了,为什么还要留一支孤军?

  而蒋介石的目的,是希望留下这支坚守的部队,让全世界看到,在上海,中国军队仍在抵抗日本人,他一直希望获得国际的关注,以及随后的干预。

  而这支注定成为“炮灰”的部队,就是524团一营。谢晋元其实是当时的副团长,团长韩宪元牺牲,他代理团长。

  10月27日凌晨,谢晋元率524团一营进驻四行仓库。当时全营其实只有400人左右,为了迷惑日军,谎称“八百人”,所以才有了后来的“八百壮士守四行”。

  于是,就发生了本文开头的那一幕。

  3

  10月27日,清晨。

  大摇大摆来到苏州河边的日军,被四行仓库里突然射出的子弹打蒙了:

  中国军队不是全撤了吗?怎么还有部队在这里?!

  整整一个上午,日军没敢行动。

  在摸清了情况之后,当天下午,日军对四行仓库完成了包围,开始大规模进攻。

  一时之间,枪林弹雨,弹片横飞。

  远眺炮火连天的四行仓库

  四行仓库独特的地理位置,给谢晋元的孤军创造了一个有利条件——仓库三面被日军包围,但南面却与英租界相连。

  当时的日军,还不敢动租界。

  所以,尽管枪声激烈,但日军不敢动用飞机轰炸,也不敢炮轰。在基本相同的武器条件下,誓死如归的中国军人又居高临下占据了守势,日本人的头就一下子大了起来。

  而两岸的上海市民却沸腾了。

  “还有一支中国军队没撤!他们还在打鬼子!”

  这个消息,在上海市民中迅速传播。到了27号下午,苏州河岸边,居然聚集了上万名上海市民。

  虽然不远处就是弹片横飞的战场,但隔着苏州河围观的上海市民却没有躲开的意思。他们看到谢晋元的士兵干掉日本士兵或炸毁日本战车,就一起拍手欢呼,齐声叫好。看到日本军队想偷袭,就齐声喊叫提醒国军士兵,还用大黑板写字和画图向仓库里的国军士兵预告。

  知道仓库里留守的国军可能会缺少食品和药物,上海市民自发组织起来,捐赠食品和药品,第一天就通过租界送进去2万张大饼和各种水果,药品。

  在上海市民里面,有一个15岁的女孩,叫杨惠敏。

  当时她看到,四行仓库的三面都飘扬着日本的太阳旗,而南面飘的是英国的米字旗。作为当时战地服务队童子军的杨惠敏,就希望能为谢晋元和他的壮士们做些什么。

  杨惠敏

  27日夜,杨惠敏冒着生命危险,爬过当时上海的西藏路,通过四行仓库与英租界相接的烟杂店,送进去一样东西。

  10月28日清晨,东方慢慢露出鱼肚白,一大早就来围观的上海市民,发现四行仓库楼顶,居然升起了一面国旗。

  那一面国旗,由两根竹竿接在一起当旗杆,在一片日本太阳旗和英国米字旗中间,迎风飘扬,分外显眼。

  20个左右的中国军人,在楼顶,面向国旗,肃穆地敬军礼。

  对岸的上海市民顿时沸腾了,很多人脱帽致礼,而更多的人瞬间就流下了热泪。

  人群忽然爆发出了齐声的呼喊:

  “打倒日本!”

  “我们必胜!”

  “中华民族万岁!”

  4

  战斗越来越惨烈。

  第二天,10月28日,日军对四行仓库发起了一轮又一轮的冲锋,谢晋元自己都拿起枪站到窗口开始狙击日军。

  但日本人想出了一个法子:他们找了一块厚的钢板,由10几个日本突击队士兵托举在头顶挡住子弹,向四行仓库的底楼突进——他们准备用随身携带的炸药包,炸开四行仓库底楼的墙体,打出一个突破口。

  关键时刻,敢死队员陈树生站了出来。他在自己身上绑满手榴弹,拉了导火索,就直接从窗口跳了下去,与那个突击队的10几个日本士兵同归于尽。谢晋元当时就在窗口,泪流满面。

  陈树生是四川人,之前他已在一件白汗衫上,给远在家乡的母亲写下了血书:

  “舍生取义,儿所愿也!”

  像这样的遗书,四行仓库里一共有298封。

  一开始,524团一营还在仓库外设有阻击阵地,后来全部退进仓库

  10月29日,谢晋元给师长孙元良发了一封信:

  “誓不轻易撤退,亦决不做片刻偷生之计。在晋元未死前,全营官兵必向倭寇取偿相当代价。”“决不负师座,不负国家!”

  10月30日,孤军坚守四行仓库四天之久的谢晋元将士,已经把日本人惹得恼羞成怒——他们终于调集了37毫米口径的平射炮开始猛轰四行仓库,然后开始四处纵火焚烧,甚至完全不顾国际公法,开始向仓库内发射毒瓦斯弹。

  淞沪会战中戴着防毒面具的日本部队,证明他们确实使用毒气。

  日军扬言:将不顾一切后果,采取极端手段,对付中国守军!

  无论是实际攻势还是口头威胁,都没有对四行仓库内的守军发生任何作用。直到10月30晚,四行仓库岿然不动。

  但有些人毕竟还是被吓到了。

  10月30日晚,谢晋元非常意外地接到了撤退的命令。

  5

  对于命令谢晋元撤退的原因,至今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

  有一种说法是,各国使节向中国政府提出照会,要求出于人道主义考虑,撤回谢晋元的孤军。

  另一种说法是,由于日军被激怒,各种火力和攻击手段明显升级,租界怕自己被“殃及池鱼”,坚持要撤出谢晋元的部队。

  从谢晋元后来的遭遇看,后一种说法更可信。

  10月30日晚,再三表示“全营将士已准备与仓库共存亡”的谢晋元,在安排好阻击掩护后,含泪将自己的部队撤进了英租界。

  四行仓库坚守四天,消灭日军200余人,摧毁日军坦克两辆,而谢晋元的部队,牺牲9人,伤28人,300多人的部队,安全撤进英租界。

  但一进英租界,谢晋元的部队就被缴械了。

  按照原先的约定,是谢晋元的部队通过租界,然后与沪西的国军汇合,继续投入到抗日战场中去的。

  但日本人给租界发出了威胁:如果你们敢让谢晋元的部队离开,我们就立刻进入租界,搜捕追击!

  最终,租界迫于中国民众压力,没有把谢晋元的部队引渡给日本人,但也不敢放走他们,而是将他们放在租界内一块15亩大的地方,软禁起来。

  这一禁,就是四年。

  在那期间,谢晋元和他的部队遭受了很多不公正的待遇,但他率领一营全体将士,每天准时出操,训练,自办饭食,还自己举办唱歌会,运动会。

  在那期间,上海也沦陷了。但上海市民每天都会来到这片“孤军”的营地,给他们带好吃的,告诉他们外面的新闻和战事进展。多的时候,每天有数千人,少的时候,也有数百人。有的上海市民,来了,就远远地朝谢晋元他们鞠一个躬,就转身离去。

  谢晋元和他的部下

  在那期间,有无数的日本浪人和特务,试图闯入营地暗杀谢晋元,但都没得逞。1940年汪伪政府成立后,以陆军司令的高官诱降谢晋元,被谢晋元痛斥拒绝。

  诱降不成,汪伪的特务只能使出下作的手段了。

  1941年4月24日晨5时,谢晋元在照例带兵出早操时,被汪伪收买的四个谢晋元的士兵,拿出早就准备好的匕首和铁镐等凶器,猛刺谢晋元的胸部和太阳穴。谢晋元重伤后不久就逝世了,年仅37岁。

  消息传来,举国悲愤,上海市30万市民自发吊唁,几条马路都被堵塞。蒋介石追封谢晋元为少将。

  但坏消息并没有结束。

  1941年12月8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正式对欧美列强宣战。一直试图明哲保身的上海租界,被日军全面接管,而租界营地里的谢晋元孤军,被全部拘禁,然后被发配倒各地去做劳工和苦役,更有36个人,被发配倒了遥远的新几内亚。

  曾经威震敌胆的谢晋元四百壮士,最终落得了这样一个结局。
 

  【馒头说】

  历史有时候就是这样的冷酷无情。

  我们总幻想着英雄们有一个圆满的终场——或者以为至少是一个悲壮的结局,但真实的历史,就是会让你无言以对。

  事实上,抗战胜利后,谢晋元留下的这些将士们,也过得不好。谢晋元的遗孀凌维诚在抗战胜利后回到上海,发现依旧在世的大约6、70个原来谢晋元524团一营的将士,都处境艰难。凌维诚自己也非常穷困,为了他们四处奔走,但当时国民党各个部门都相互推诿,没有结果。

  1949年解放后,无奈的凌维诚写信给了当时的上海市长陈毅,说明了自己的情况。陈毅很重视,上海市政府当时发出第589号指令,指出必须照顾好为国捐躯的谢晋元家属,当时拨出了吴淞路466号房屋一栋和墓地一块给了凌维诚。但是到了“十年浩劫”的时候,谢晋元的墓碑又被红卫兵给砸了。直到文革后,谢晋元的墓移入上海“万国公墓”,对谢晋元的纪念也慢慢多了起来。

  历史虽然冷酷无情,但该记住的,还是会被记住的。

  在那个被讥笑为“东亚病夫”的年代,在那个被断定“三个月就可以灭亡”的国家,正是这样一个又一个,一批又一批的志士仁人,抱着必死的决心,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向世人传递一个声音,就像抗战初期那首传遍全国的歌曲《歌八百壮士》唱的那样——

  中国不会亡,中国不会亡,

  你看那民族英雄谢团长。

  中国不会亡,中国不会亡

  你看那八百壮士孤军奋守东战场

  ……

  同胞们,起来!

  同胞们,起来!

  中国不会亡!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